【医疗】血液内科医疗诊疗规范——第一章 缺铁性贫血
作者:王泓 日期:2014-06-18
缺铁性贫血是因体内储存铁缺乏,血红素合成障碍而导致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1.贫血的表现
头晕、眼花、耳鸣、头痛、乏力、易倦、心悸、活动后气短等。
2.缺铁的特殊表现
皮肤干燥、角化、毛发无光泽、口角炎、舌炎、舌乳突萎缩、异食癖。严重缺铁者可有平甲、匙状指甲(反甲)、食欲减退、恶心及便秘等。
3.儿童可出现生长发育迟缓或行为异常。
(二)存在铁缺乏的原因
1.铁摄入不足
食物中铁含量不足,偏食或吸收不良等。
2.铁丢失过多
月经过多,胃肠道小量慢性失血,慢性咯血等。
3.铁需求增多
生长发育期,妊娠等。
(三)实验室检查
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男性血红蛋白<120g/L,女性血红蛋白<110g/L;红细胞平均体积<80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26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310g/L;血涂片可见红细胞大小不一,染色浅淡,中心淡染区扩大。
2.体内铁储备缺乏
血清铁<50μg/dl(8.95μmol/L),总铁结合力>360μg/dl(64.44μmol/L),转铁蛋白饱和度<15%,血清铁蛋白低于14μg/L;骨髓铁染色显示细胞外铁及铁粒幼细胞减少或缺如。
【治疗原则】
(一)病因治疗
去除或纠正导致缺铁的原因。
(二)补充铁剂
1.口服补铁
常用的口服铁剂有:①硫酸亚铁,300mg,每日3次。②琥珀酸亚铁100mg,每日2次。③葡萄糖酸亚铁,325~650mg,每日3次。④富马酸亚铁,0.2mg,每日3次。血红蛋白大多于治疗2周后明显上升,1~2个月后达正常水平。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仍需继续铁剂治疗,待血清铁蛋白恢复到≥50μg/L再停药。为减少胃肠道反应,铁剂可进餐时或餐后服用,但忌与茶、钙盐及镁盐同时服用。
2.肠外补铁
若口服铁剂不能耐受,或口服铁剂不能吸收,或失血速度快,需迅速补充,可选用右旋糖酐铁深部肌内注射,所需补充铁的量根据以下公式初步估算:[150 -患者Hb(g/L)×体重(kg)]×0.33。首次注射50mg,如无不良反应,第2次可增加到1000mg,每周2~3次,直到铁蛋白达50μg/L。注射铁剂后可发生局部肌肉疼痛、淋巴结炎、头痛、头晕、发热、荨麻疹及关节痛等,多为轻度及暂时的。偶尔可出现过敏性休克,故给药时应备有急救设备和药品。有右旋糖酐铁过敏史者禁用。
(三)输注红细胞
缺铁性贫血一般不需要输注红细胞,仅在严重贫血伴组织明显缺氧时应用。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