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临床护理规范——第二十九章分娩期并发症护理常规
作者:王泓 日期:2014-06-15
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为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常见于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
一、护理措施
1.加强孕期保健 有凝血功能障碍和相关疾病者,应积极治疗后再孕,必要时应在孕早期终止妊娠。
2.第一产程严密观察产程进展,防止产程延长,保证产妇基本需要,必要时给予镇静剂以保证产妇的休息。
3.第二产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胎儿娩出后立即静脉滴注催产素10U,加强子宫收缩。
4.第三产程正确处理胎盘娩出和测量出血量。胎盘娩出后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
5.若有产后出血应保持镇静,积极配合医师抢救。
6.立即建立静脉通路,用套管针,备好抢救物品,遵医嘱给予宫缩止血剂,按摩子宫。监测产妇血压,寻找出血原因,预防休克。
7.必要时配血、输血,或采取填塞子宫、结扎子宫动脉、结扎髂内动脉、子宫切除等措施。
8.产后要密切观察产妇的子宫收缩,阴道出血及会阴伤口情况。
9.督促产妇及时排空膀胱,以免影响宫缩,导致产后出血。
10.早期哺乳可刺激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11.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保持外阴清洁。加强营养,纠正贫血,增强抵抗力。
12.加强生活护理,预防晕倒、摔伤。
13.健康指导
(1)护士向孕妇讲解正常分娩过程,让孕妇了解子宫复旧及恶露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2)教会产妇按摩子宫,自测子宫收缩状态及会阴伤口护理。
(3)指导产后坚持母乳喂养,刺激子宫收缩,降低产后出血的危险性。
(4)产褥期禁止盆浴及性生活。
二、主要护理问题
1.潜在并发症:出血性休克。
2.潜在并发症:感染 与失血后抵抗力降低及手术操作有关。
3.活动无耐力 与产后出血引起的贫血有关。
产褥感染是指分娩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侵袭,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其发病率为6%。产褥病率是指分娩24小时以后的10日内,每日用口表测量体温4次,间隔时间4小时,有2次体温≥38℃。产褥病率常由产褥感染引起,但也可由生殖道以外的感染如急性乳腺炎、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血栓静脉炎等原因所致。产褥感染、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心脏病及严重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仍是目前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
一、护理措施
1.保持病室的安静、清洁、空气新鲜,每日通风,并注意保暖。保持床单位及衣物、用物清洁。
2.保证产妇休息,取半卧位,以便于感染恶露的排出。
3.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鼓励产妇多饮水。
4.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应用抗生素。注意精神状态及病情发展。
5.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下肢被动活动。
6.保持外阴清洁,勤换会阴垫,每日外阴冲洗2次。
7.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日,做好记录。
8.做好心理护理,解除产妇及家属的疑虑,实行母婴同室,减轻产妇的焦虑。
二、主要护理问题
1.体温过高 与感染有关。
2.潜在并发症:感染 与分娩有关。
3.急性疼痛 与产褥感染有关。
羊水栓塞是指羊水进入母体血循环引起肺动脉高压、过敏性休克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病急骤,病势凶险,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病因。
一、护理措施
1.加强产前检查,注意诱发因素,及时发现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并发症并及时处理。
2.严密观察产程进展,正确掌握催产素的使用方法,防止宫缩过强。
3.严密监测产妇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如产妇突然主诉憋气、胸闷、寒战等表现,立即汇报医师。
4.立即取半卧位,加压给氧。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如正在滴注催产素应立即停止。遵医嘱给予解痉、抗过敏药,使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维持呼吸功能。
5.积极补充血容量,增加有效循环血量,遵医嘱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及新鲜血液。
6.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定时测量并记录。
7.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防止发生肾衰竭。
8.为产妇提供心理支持,增强其自信心,理解家属,耐心解答家属的询问。
9.健康指导
(1)对保留子宫有生育要求的产妇,应指导产妇采用合适的避孕方法,妊娠最好在产后1年,身体各器官完全恢复后。
(2)产妇治愈出院后应增加营养,加强锻炼,产后42天及时随诊。
二、主要护理问题
1.气体交换受损 与肺血管阻力增加、肺水肿有关。
2.组织灌注量改变 与失血和DIC有关。
3.恐惧 与病情危重及濒死感有关。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1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