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临床护理规范——第十四章骨科护理常规

 

    骨科手术前护理
    完善的手术前准备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手术前护理的重点是全面的进行评估,发现并消除威胁手术安全性的因素,细致的做好各项准备及健康指导工作,使患者良好的耐受手术。
    一、护理措施
    (一)心理护理
    无论手术大小,对患者都会造成较强的紧张刺激,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恐惧心理,并将直接影响到手术效果。因此,要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以减轻焦虑、恐惧的程度,使患者顺利度过手术期。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详细并尽快地利用宣传资料、模型、照片及图谱,向患者讲解手术的目的、方法及术后康复程序、注意事项。介绍成功的病例,消除紧张、焦虑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二)补充营养,维持体液、电解质平衡
    手术前需改善机体营养状况,使之能承受手术创伤带来的损害。因此,应增加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
    (三)指导患者练习床上排便
    躯干或下肢手术后,患者往往不能下床活动,易发生尿潴留和便秘。因此,骨科患者手术前3天应练习床上排便、排尿的动作。
    (四)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咳嗽
    深呼吸有助于肺泡扩张,促进气体交换,预防肺部并发症。要交会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并指导患者入院后需戒烟。
    (五)指导患者术前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可促进肿胀消退,防止关节粘连及肌肉萎缩。应使患者预先熟悉功能锻炼方法,以利于手术后早日进行功能锻炼,主要方法为:
    1.患肢股四头肌肌肉等长收缩运动(图14-1)把腿放在床上,膝部用力往下压,数5~15秒,放松5~15秒,然后再重复。
   
    图14-1 患肢股四头肌肌肉等长收缩运动
    2.小腿肌肉运动(图14-2)即足部的跖屈与背伸运动。做足部的跖屈与背伸运动时,每个动作可保持5~15秒,放松5~15秒,然后再重复。
   
    图14-2 小腿肌肉运动
    3.直腿抬高运动(图14-3)患者平躺,将健侧肢体膝关节弯曲,同时将患肢伸直,膝关节不要弯曲,向上抬高,维持5~15秒后再放下,休息片刻后再重复上述运动。
   
    图14-3 直腿抬高运动
    (六)知识宣教
    针对各种疾病做好知识宣教,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术前及术后恢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和配合。
    (七)疼痛表达指导
    指导患者正确表达疼痛,可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让患者学会术后正确表达疼痛。
    (八)手术前一日准备
   1.皮肤准备 根据手术需要,将手术部位及周围的毛发剃干净,备皮后进行清洁及沐浴。术前还需将指、趾甲剪短。备皮时要小心,避免划破皮肤。
    2.配血 遵医嘱护士抽取2ml血液并送至血库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为术中紧急输血做好准备。
    3.肠道准备 遵医嘱术前一日下午灌肠,灌肠后需了解患者排便情况。常规术前日晚10点后禁食,12点后禁水。
    4.药物试验 遵医嘱进行药物过敏试验。
    (九)手术日晨护理
    1.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如有体温升高,及时向医师汇报。
    2.嘱患者取下首饰、义齿、眼镜、发夹、手表等,贵重物品交由家人保管。
    3.准备术中用物,如手术带药、X线片、CT片、导尿包等。
    4.根据手术大小及麻醉方式准备麻醉床及用物,包括氧气装置及监护设备。
    (十)保持充足的睡眠
    术前保持充足的睡眠,术前晚可酌情遵医嘱给予镇静安眠药。
    二、主要护理问题
    1.焦虑 与对手术不了解,担心预后不佳有关。
    2.知识缺乏 缺乏手术前的配合知识。
    3.体液不足 与摄入过少有关。
    骨科手术后护理
    手术后护理的工作重点是尽快恢复患者的正常生理功能,观察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积极采取措施促进伤口愈合,以及促进骨关节功能的恢复。
    一、护理措施
    (一)监测生命体征
    手术当日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遵医嘱给予心电监护,每15~30分钟,测量1次,病情稳定后改为1~2小时测1次。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
    全麻未清醒患者,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或呕吐物排出,防止误吸。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咳痰。
    (三)观察伤口出血情况
    观察伤口敷料是否干净,如有渗血、渗液,及时通知医师。观察引流液的量及性质,如引流量过多,及时向医师汇报。
    (四)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及神经功能
    手术后包扎过紧和手术创伤所致的肿胀均对肢体形成压迫,能引起血液循环、神经功能障碍。因此,手术后必须严密观察患肢血液循环状况,肿胀情况,感觉、运动情况,以便及时发现早期缺血症状并及时处理。观察患肢有无皮肤苍白或青紫,肢端有无疼痛或麻木,肢端动脉搏动有无减弱或消失,趾端运动有无障碍,如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膝关节置换术后需注意观察绷带是否束缚过紧,并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五)术后饮食
    手术如为局部麻醉或者区域阻滞麻醉,在不恶心、呕吐的情况下不影响进食水;硬膜外麻醉,术后无恶心、呕吐可少量进水,第二天早上可进粥等半流食,逐渐过渡为普通饮食;全麻术后无恶心、呕吐可少量饮水,排气后从半流食逐渐过渡为普通饮食。应充分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抵抗力。对于糖尿病患者,严格按照糖尿病饮食。对高血脂患者,少食或忌食高脂食物。因患者卧床时间长、活动少,应指导患者多进食粗纤维食物、香蕉等,并放松精神,保持大便通畅。
    (六)恶心、呕吐的护理
    手术后的恶心、呕吐多为麻醉反应,麻醉作用消失后可自行停止。要关心安慰患者,讲解呕吐原因,使患者安静,避免紧张。呕吐时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进入呼吸道引起窒息。呕吐停止后,应清理呕吐物,并加强口腔护理。遵医嘱使用止吐药。
    (七)腹胀的护理
    手术后腹胀多因胃肠蠕动受抑制所致。鼓励患者早期活动,促进肠蠕动。指导患者不要进食产气食物,行腹部热敷或腹部按摩。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肛管排气。
    (八)管路护理
    手术后如有伤口引流管或尿管,应妥善固定,防止打折、扭曲。患者需注意,活动时勿将引流管及尿管打折、脱出,以保持引流管通畅。
    (九)体位要求
    脊柱手术患者需平躺4~6小时,之后每2小时轴线翻身一次;膝关节手术患者翻身不受限,平卧时患肢抬高30°;髋关节手术患者根据手术切口保持正确体位,如:患肢外展中立位等,翻身时两大腿间夹软枕,防止术后发生髋关节脱位。
    (十)疼痛护理
    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及程度,了解疼痛的原因。介绍疼痛的性质及规律,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指导患者正确应用自控镇痛泵,疼痛剧烈时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并观察用药后的效果。
    (十一)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1.感染的预防 主要包括伤口及关节腔内感染、尿路感染、肺部感染等,以上感染均可导致发热,因此观察体温变化具有决定性作用。针对体温情况,要分析原因并结合血象、尿常规及胸片,综合考虑是否有伤口感染。发热反应可引起患者明显的焦虑,应加强体温变化的健康宣教,减轻患者不必要的紧张和焦虑。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及时换药,遵医嘱及时输入抗生素。教会患者做深呼吸及咳嗽动作,协助叩背,必要时行雾化吸入,以防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保持尿管通畅,定时给予会阴擦洗,鼓励患者多饮水,防止发生尿路感染。
    2.压疮的预防 由于老年人血液循环差,且手术后卧床活动减少,机体反应低下,易发生压疮,应增加营养,保持患者及床单的干燥,清洁。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减少对组织的压力,平卧位时患者脚尖朝上,脚下垫海绵垫,以防足跟部压疮形成,协助患者翻身,定时做抬臀运动,减少背部及骨突出部位压疮形成。
    3.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科患者常见的并发症,骨科手术涉及创伤、应激、制动、长期卧床等多种因素,与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即血流滞缓、静脉内膜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密切相关。
    (1)基础预防措施:保证足够入量,低脂饮食,戒烟,戒酒,功能锻炼。
    (2)机械预防措施:遵医嘱应用TED抗血栓压力带(弹力袜)和(或)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仪(足底泵)。
    (3)药物预防措施:遵医嘱应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等。
    (十二)功能锻炼
    术后麻醉作用消失后即开始功能锻炼,具体方法需针对疾病及手术,遵医嘱进行。
    二、主要护理问题
    1.有误吸的危险 与麻醉、昏迷后咳嗽反射减弱或呕吐等因素有关。
    2.体液不足 与术中体液、血液的丢失或术后呕吐、引流等有关。
    3.疼痛 与手术创伤有关。
    4.尿潴留 与麻醉后排尿反射受抑制、不习惯床上排尿有关。
    5.有感染的危险 与手术、呼吸道排痰不畅,留置导尿管有关。
    6.知识缺乏 与缺乏术后功能锻炼知识有关。
    利用熟石膏遇到水分时可重新结晶而硬化的原理,临床上常用医用石膏制造骨科患者所需的石膏模型。石膏的作用主要包括维持固定,保持肢体的特殊位置;减轻或消除患肢的负重,以保护患部;作为患部牵引的辅助措施;作为骨折、脱位复位、周围神经、血管、肌腱断裂损伤手术修复后的固定;畸形的预防、矫正治疗等。
    一、护理措施
    (一)石膏固定前护理
    1.清洁局部皮肤。
    2.如为上肢石膏固定,摘除饰品如手镯、戒指等。
    (二)石膏固定后护理
    1.石膏尚未全干时,容易变形和折断。在抬动患者时应给石膏适当支托,不要用手按压,以免石膏向内凸起,形成压疮。
    2.肢体骨折的患者,应使患处高于心脏水平20cm,以利淋巴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3.早期观察肢端情况,如皮肤色泽、温度、感觉、运动、肿胀情况,如肢端剧痛、发绀或苍白、皮肤温度降低、感觉减退、不能主动活动或被动活动时疼痛等,可能由于石膏绷带压迫导致,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4.石膏背心固定的患者,观察石膏包裹是否过紧,以免影响正常呼吸和胃容纳的扩张。
    5.每日观察石膏边缘皮肤有无擦伤、受压及刺激现象,防止压疮的发生,告知患者不要将任何物品伸入石膏下面,或向石膏内填塞任何物品,以免皮肤受损。
    6.观察石膏固定目的能否达到,不能过紧或过松,如发生,及时处理。保持石膏清洁干燥,避免大、小便污染,寒冷季节要注意固定部位的保暖。
    7.石膏固定期间,应进行固定范围内的肌肉伸缩活动及固定范围以外的关节伸展活动。
    二、主要护理问题
    1.有皮肤受损的危险 与肿胀、石膏压迫有关。
    2.潜在的并发症:神经血管的损伤 与石膏可能过紧有关。
    牵引是利用力学中作用和反作用的原理,通过重力的牵拉,作用于患肢,缓解骨折和脱位处软组织的紧张和回缩,使骨折或脱位复位,达到治疗的目的。牵引分持续性皮牵引和骨牵引两大类。主要用于骨盆骨折、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股骨干骨折及不稳定的胫腓骨骨折等。
    一、护理措施
    (一)严密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和肢体的活动情况
    观察肢端皮肤的颜色、温度、足背动脉的搏动和足趾的活动情况。如肢端皮肤颜色变深,温度下降,动脉搏动减弱,被动活动足趾引起剧痛,说明发生了血液循环障碍,应及时查明原因。若包扎过紧、牵引重量过大,要及时处理。
    (二)保持有效的牵引
    根据患者牵引的部位,抬高床头或床尾,以保持牵引力和体重的平衡。防止下肢牵引时足部抵住床尾栏杆,使牵引失去作用。保持牵引锤悬空,滑车灵活,牵引绳和患肢长轴平行,牵引绳上不能放置枕头、被子等,以免影响牵引效果。
    (三)牵引时保持患者处于正确的牵引体位
    股骨颈骨折和粗隆间骨折牵引时,患肢需保持外展中立位,股骨上段骨折时患肢应尽量外展,胫腓骨下段骨折行跟骨牵引时,可将牵引绳系在牵引弓的外角,使踝关节内翻,以利于骨折复位。
    (四)牵引的重量应根据病情需要调节
    牵引的重量应根据病情需要调节,不可随意增减。重量过小,不利于骨折复位和畸形矫正,重量过大可导致过度牵引,造成骨折不愈合。当牵引患者主诉患肢疼痛时,应分析原因,不能随意减轻牵引重量。
    (五)牵引针孔的护理
    骨牵引的患者要保持牵引针孔处的清洁、干燥,预防感染。牵引针孔处每日滴75%酒精2次。如有分泌物和痂皮,应用棉签擦去,防止痂下积脓。注意牵引针有无偏移。如有偏移,通知医师处理。
    (六)预防并发症
    长时间卧床患者应预防坠积性肺炎、压疮、泌尿系统感染、便秘等并发症。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咳嗽。每2小时协助患者改变1次体位,并检查受压部位。鼓励多饮水,多吃粗纤维食物。指导每日沿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注意保护踝关节内外骨突处及足跟等皮肤。
    (七)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向患者说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指导患者进行肌肉等长收缩活动及踝关节的跖屈和背伸等活动。如果病情许可,练习全身性活动,如扩胸、抬起上身等。
    二、主要护理问题
    1.生活自理能力缺陷 与骨折卧床有关。
    2.潜在的皮肤受损的危险 与卧床、牵引制动有关。
    3.潜在的血管神经受损的危险 与骨折、牵引有关。
    颈椎病多因颈椎间盘退变,刺激压迫神经根、脊髓或影响椎动脉血液供应,引起一系列症状,主要表现为颈肩痛,反复发作,疼痛沿神经根支配区放射,颈部活动受限,手指麻木,头晕,恶心,严重者四肢麻木无力,行走困难,发展至尿便功能障碍,四肢瘫痪。
    一、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同骨科术前护理。
    2.颈椎前路手术前,在护士的指导下进行手术体位和推拉气管的练习。手术体位训练采取仰卧位,将枕头放置在肩背部,头向后仰,颈部呈过伸位,每日2次,每次15分钟,逐渐达到每日2小时。推移气管的方法是:保持上身直立,颈部中立位,并拢四指,将气管向左或右推(手术切口在右侧气管向左推,切口在左侧气管向右推),除推移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反射性咳嗽、恶心,应逐渐增加推移的时间和强度。此训练应循序渐进,最终达到推移气管达到中线30~40分钟为宜。
    3.颈椎后路的患者因手术时采用俯卧位,应练习俯卧位及深呼吸,减少呼吸道受阻的危险,入院后即开始进行俯卧位训练,方法:胸下垫枕头20~30cm,开始每次10~30分钟,逐渐延长至2~3小时,为手术作好准备。
    4.戒烟 烟可刺激气道,使痰量增加,术后易引起肺部并发症。
    5.物品准备 沙袋,薄枕,前路手术需备气管切开包。
    6.皮肤准备 前路手术男患者需剃须,后路手术需剃头范围由枕后至肩胛部。
    (二)术后护理
    1.手术后返病室由医师固定颈肩部,护士托肩、臀保持脊柱水平位搬动患者至病床。
    2.术后患者使用薄枕,颈部制动,两侧用沙袋固定。
    3.由于手术过程中对咽喉和气管的牵拉及插管刺激,术后可出现痰多、咽部不适、吞咽和呼吸困难。指导患者进行正确有效的咳嗽,术后第二天可抬高床头30°,帮助咳痰,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喉头水肿的患者可做雾化吸入,每日2~3次,以稀释痰液,减轻水肿。
    4.前路手术术后,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和节律,警惕有无血肿压迫气道或喉头水肿,避免发生呼吸困难。
    5.翻身时一定要护士协助,保持头、颈和躯干在同一平面,维持颈部相对稳定。
    6.患者在颈部制动的同时应尽早进行四肢功能锻炼。术后第一天,指导患者锻炼下肢直腿抬高至30°左右并保持5~10秒,两腿交替进行,增强股四头肌力量;还应指导患者进行双足跖屈背伸运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上肢除活动肩、肘关节外,还可锻炼手指,如握拳,系扣子;若患者手部肌力减退,可应用握力器进行锻炼。
    7.术后卧床2~3日后,可佩戴颈部支具下床活动,支具佩戴时要前片压住后片并妥善固定,松紧适中。坐起后可锻炼颈肩部肌肉。
    (1)双手交叉至枕后向前用力,头颈向后对抗用力。
    (2)上身直立,头颈部保持不动,双肩向后向上用力收缩肌肉5~10秒后放松,每天2~3次,每次5~10分钟。
    (3)指导正确下床的方法:先侧身由护士协助戴好支具,逐渐将身体移至床旁,双足下垂坐起,适应片刻,无头晕眼花感觉时再站立行走,避免长时间卧床后突然站立引起直立性低血压而跌倒。
    (三)健康指导
    1.同骨科健康指导。
    2.佩戴支具3个月,防止颈部过度前屈、后伸活动。
    3.加强颈肩部肌肉,手指功能锻炼。
    4.睡眠时注意枕头不可过高。
    5.术后1个月复查。
    二、主要护理问题
    1.疼痛 与疾病有关。
    2.躯体移动障碍 与活动受限有关。
    3.焦虑 与担心术后康复程度有关。
    脊柱侧凸(scoliosis)是指脊柱的一个或数个节段向侧方弯曲伴有椎体旋转的三维脊柱畸形。应用Cobb法测量站立正位X线片的脊柱侧凸曲度,如角度大于10°则为脊柱侧凸。
    一、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同骨科术前护理。
    2.心理护理 由于脊柱侧凸严重影响身体外观,造成患者巨大的心理压力,产生自卑感,术前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心理情况,鼓励其正确面对自身疾病,积极配合进行治疗。
    3.先天性脊柱侧凸术术前为明确是否有先天性脊髓纵裂,采用脊髓造影检查。造影前向患者讲明检查的目的,嘱术前2小时禁食水,以取得患者的配合。造影后嘱患者枕枕头,平卧位,多饮水以利于造影剂的排出,24小时后可正常活动。
    4.脊柱侧凸患者大多都有肺功能减退,术前让患者使用呼吸训练仪进行深呼吸训练,增加肺活量,改善肺功能。
    5.指导患者正确有效地咳嗽,指导床上排尿、排便训练,以适应手术后的需要。
   6.了解患者的双下肢感觉、运动有无异常,术前肌电图检查可作为对比术后病情变化的依据。 (二)术后护理
    1.同外科和骨科手术后护理。
    2.术后平卧6小时,可减少术后出血,6小时后协助患者轴线翻身,每2小时翻身1次。从左45°到平卧,再到右45°翻身,防止脊柱扭转,勿短时间内频繁翻身,以防内固定物松动,或加重出血,并刺激伤口引起疼痛。翻身时注意凸侧部位的皮肤,因伤口靠近凸起的部位,且包裹敷料易出现压伤,必要时可使用防压疮垫预防压疮的发生。
    3.脊柱侧凸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易发生血容量不足,如心率快,血压低,引流量多,血红蛋白低于90g/L,应通知医师给予输血,补充血容量。观察引流量的颜色、性质及量,如果引流量多且颜色稀薄应考虑是否有硬膜破裂,脑脊液漏的可能,及时停止负压吸引并报告医师,患者采取头低脚高卧位,防止脑脊液外漏。
    4.观察双下肢的感觉、运动情况,与手术前进行对比,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5.前路松解术的患者取半卧位,床头抬高30°~40°,妥善固定胸管,防止脱落。注意胸管的波动,观察并记录引流量。协助患者咳痰时,应轻拍背,用双手轻压伤口处,保护好伤口,避免咳嗽引起伤口剧烈疼痛,产生呼吸抑制。若痰不易咳出,可用雾化吸入治疗,稀释痰液,湿化呼吸道,利于痰的咳出。
    6.术后早期活动 术后第二天可做直腿抬高锻炼(单腿伸直抬离床面30°,脚趾背伸,5秒后放松,两腿交替进行),可预防神经根水肿、深静脉血栓,增强股四头肌力量,为下床活动做好准备。
    7.术后第1~3日拔除尿管,床上排尿应使用尿壶,排便应使用一次性尿垫;为保证脊柱平直,应避免使用便盆。
    8.术后2~3天,患者可在床边坐起,第一次需在医师看护下进行,如无不适,可佩戴支具下地站立,待适应后方可行走。
    9.指导患者正确起卧床 协助患者侧卧并靠近床边,双腿垂于床下,一手托患者头、肩部,另一手固定好腰、背部,协助患者坐起,卧床时步骤基本一致:扶稳患者坐在床边侧卧,下肢放于床上后翻身平卧再调整位置。
    (三)健康指导
    1.同骨科健康指导。
    2.应佩戴支具3~6个月,除睡眠、沐浴外,进行其他活动时均应佩戴。
    3.保持正确的姿势 活动时保持脊柱直立,勿过度活动;坐椅子时整个身体坐满,靠近椅背,可在身后放一软枕;如厕应避免下蹲,尽量选择坐便;取拾高处物品时勿垫脚,可垫矮凳。
    4.避免提拉重物,脊柱勿负重,学生不背过沉的书包。
    5.注意自我保护,防止外伤造成内固定松动。
    6.按医嘱复查。
    二、主要护理问题
    1.疼痛 与手术矫形有关。
    2.清理呼吸道低效 与咳痰无力有关。
    3.躯体移动障碍 与手术损伤有关。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椎间盘的髓核凸出,压迫神经根引起腰痛、腿痛等症状。可保守治疗或行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一、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同骨科术前护理。
    2.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早期采用保守治疗。可以卧硬板床,局部热敷、理疗。急性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严格卧床3周,禁止坐起和下床活动。
    3.可采用骨盆牵引治疗,重量为7~10kg,利于髓核的回纳。牵引3周,每日1~2次,每次1~2小时。
    4.保守治疗无效,伴有神经根功能障碍者需手术治疗。
    (二)术后护理
    1.同骨科手术后护理。
    2.术后平卧6小时,压迫伤口止血,轴线翻身每2小时1次,防止脊柱扭转。
    3.观察伤口引流  同脊柱侧凸术后护理。
    4.观察双下肢的感觉、活动,与术前作对比。
    5.术后2~3天卧床期间进行直腿抬高锻炼,预防神经根粘连。
    6.指导患者作腰背肌的锻炼
    (1)挺胸:患者仰卧,以双肘支起胸部,使背部悬空。
    (2)五点支撑法(1周后开始):患者仰卧,下肢屈膝屈髋,双足放置在床上,双肘支撑体侧,用头、双肘、双足撑起全身,使背部尽量腾空离床。
    (3)三点支撑法(2~3周开始):让患者双臂置于胸前,用头及足部撑在床上,全身腾空后伸。
    (4)背伸法(“小燕飞”5~6周开始):患者俯卧,抬起头,胸部离开床面,双上肢向背后伸,双膝伸直,从床上抬起双腿。即身体的两头翘起,双肩后伸,腹部为支点,形如小燕子。
    (5)锻炼的方法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锻炼的幅度及次数应逐渐增加,在不疲劳、无痛苦的情况下进行。
    (三)健康指导
    1.同骨科健康指导。
    2.卧硬板床休息,减少腰部疲劳。
    3.行走时要佩戴支具,以防发生意外(如腰扭伤)。
    4.继续腰背肌锻炼。
    5.佩戴支具3个月。
    6.术后1个月门诊复查。
    7.半年内不可提重物,不可急弯腰。
    二、主要护理问题
    1.疼痛 与疾病有关。
    2.躯体移动障碍 与疼痛和疾病有关。
    3.如厕自理缺陷 与疼痛和活动受限有关:
    腰椎管狭窄是椎间盘突出、退行性变、腰椎滑脱等导致椎管中央或侧方狭窄,脊髓在椎管内受压而引起的神经症状。手术方式为:椎管减压加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术。
    一、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同骨科术前护理。
    2.对于疼痛、肌肉无力、感觉改变不严重的患者,可保守治疗。目的是减轻症状,明确诊断。患者可卧床休息、理疗、进行下腰部的保护训练、纠正姿势、局部封闭治疗及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对症治疗。
    3.锻炼 包括脊柱的屈曲肌群,即腹肌的锻炼。如患者身体条件允许,可嘱进行仰卧起坐锻炼,每天2次,每次10分钟。
    4.嘱患者无论站、坐、行走或卧床时均采用屈曲位姿势,有助于减轻症状。
    5.应嘱伴有运动障碍的患者卧床,尽量减少下地活动,以免跌倒。
    (二)术后护理
    1.同骨科及外科术后护理。
    2.同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护理。
    3.术后应用激素和脱水剂治疗,如地塞米松、甘露醇,减轻神经根水肿。
    4.术后应用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如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神经妥乐平)、甲钴胺,减轻神经刺激症状。
    5.术后1天卧床期间进行双足跖屈背伸锻炼,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2~3天卧床期间进行直腿抬高锻炼,预防神经根粘连。
    6.腰背肌锻炼时禁止做三点、五点、小燕飞锻炼。可做俯卧位下肢后伸锻炼。
    7.术后3~5天佩戴支具下地行走。
    (三)健康指导
    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健康指导。
    二、主要护理问题
    1.疼痛 与疾病有关。
    2.躯体移动障碍 与疼痛不适有关。
    脊柱结核是一种继发性病变,约90%继发于肺结核,少数继发于消化道结核或淋巴结核。结核杆菌绝大多数是通过血液传播到达骨与关节,少数通过淋巴管或直接浸润到椎体边缘,严重者可造成截瘫。手术方法是清除结核病灶、植骨或加内固定术。
    一、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同骨科术前护理。
    2.增加全身的抵抗力,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
    3.局部制动 要求患者绝对卧床,并卧硬板床,防止发生病理性骨折。
    4.由于患者消瘦、出汗多,应注意皮肤的护理,防止压疮。
    5.应用抗结核药2~4周,如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乙胺丁醇等。
    6.评估患者双下肢的感觉和活动情况,与术后作对比。如有截瘫同截瘫患者的护理。
    (二)术后护理
    1.同骨科及腰椎管狭窄术后的护理。
    2.给予高热量饮食,总热量2000~3000kcal/d(8370~12550kJ/d)。
    3.继续抗结核药物治疗3~6个月。
    4.术后不应用激素治疗。
    5.鼓励合并截瘫的患者抬头、咳嗽和上肢运动,另外注意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除嘱家属积极进行双下肢按摩外,还应遵医嘱为患者穿着抗栓袜或进行双下肢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器治疗,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速碧林)、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克赛)等进行药物预防。应指导长期卧床脊柱稳定的患者主动练习翻身,并注意皮肤护理,防止压疮。
    (三)健康指导
    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健康指导。
    二、主要护理问题
    1.有感染的危险 与慢性疾病或长期卧床有关。
    2.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骨骼隆突及全身营养状况差有关。
    脊柱肿瘤是对脊柱来源肿瘤的总称,大致可分为原发性脊柱肿瘤和转移性脊柱肿瘤两类。来源于脊柱的原发性肿瘤中,60%为良性肿瘤,包括血管瘤、动脉瘤样骨囊肿、骨巨细胞瘤、嗜酸性肉芽肿、骨样骨瘤和骨母细胞瘤等;原发性恶性脊柱肿瘤包括多发性骨髓瘤、脊索瘤等。转移性脊柱肿瘤中,原发性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肝癌等都可发生脊柱转移,其中乳腺癌的脊柱转移率最高。转移部位以腰椎多见(约占70%),胸椎、颈椎、骶椎依次降低。治疗方法包括放疗、化疗、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是神经、椎管减压以及脊柱稳定性重建手术。近年来,对于术后预计生存时间较长的转移性脊柱肿瘤患者,多采取以根治为目的的转移灶摘除术。
    一、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同骨科术前护理。
    2.疼痛护理 患者的早期局部症状以疼痛多见,并随病情进展而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应指导患者学会疼痛评估的方法(如NRS评分),每日为患者进行疼痛评估,根据三阶梯镇痛原则,采取相应措施,达到缓解患者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的目的。
    3.局部制动 要求患者绝对卧床,并卧硬板床,如为颈椎肿瘤,应指导佩戴颈托。协助患者翻身及搬运患者时,应动作轻柔,防止发生病理性骨折。
    4.增加全身的抵抗力,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必要时遵医嘱进行静脉内高营养治疗。
    5.恶性肿瘤是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高危因素之一,因此需尽早采取预防措施,包括指导患者进行双足跖屈背伸运动及双下肢按摩,遵医嘱为患者穿着抗栓袜或进行双下肢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器治疗,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速碧林)、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克赛)等进行药物预防等。
    6.评估患者双下肢的感觉和活动情况,与术后作对比。
    7.部分患者因肿瘤压迫脊髓和马尾神经,产生感觉运动障碍,严重者会出现截瘫,因此应做好截瘫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见截瘫患者护理)。
    8.心理护理
    (1)因病程长,病情重,脊柱肿瘤可能造成患者截瘫甚至四肢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导致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痛苦、恐惧、焦虑。长期疾病的折磨和长期住院生活的单调、乏味,易使患者产生孤独感。护士要经常巡视病房,多和患者交谈,了解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和状态,有目的地制订心理护理措施,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康复。
    (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取得心理护理成功的关键。患者因患病时间长,大多数生活不能自理,产生烦躁不安情绪,护士要关心体贴患者。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平等、尊重、信任和合作基础上的人际关系。要建立这种良好的关系,护士的语言至关重要。通过礼貌、诚恳、自然、友好的交谈,可以帮助患者、家属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减轻和消除消极的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对医护的依从性。
    (二)术后护理
    1.同骨科术后护理。
    2.同颈椎病术后护理。
    3.同腰椎管狭窄术后护理。
    4.截瘫患者术后肢体麻痹症状改善不明显者,护理方法同术前。
    5.给予高热量饮食,总热量2000~3000kcal/d(8370~12 550kJ/d)。经口进食困难者遵医嘱进行静脉内高营养治疗。
    6.脊柱肿瘤患者常因手术创伤较大,出血较多,卧床时间较一般脊柱手术长,一般需卧床一周左右,术后2~3天应指导患者进行下肢功能锻炼,包括双足跖屈背伸练习、双下肢直腿抬高练习。如患者存在下肢感觉活动异常,因在术后2~3天指导家属为患者进行下肢被动功能锻炼,并鼓励患者进行主动上肢功能锻炼。术后5~7天可在医师指导下佩戴支具下地行走或坐立。
    7.预防并发症 包括压疮、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静脉血栓栓塞症等。
    (三)健康指导
    1.同颈椎病健康指导。
    2.同腰椎间盘突出症健康指导。
    3.指导截瘫患者家属进行家庭护理,包括功能锻炼、皮肤护理、导尿管护理、肺部感染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等。
    二、主要护理问题
    1.生活自理能力缺陷 与截瘫有关。
    2.便秘 与长期卧床和无力有关。
    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循环状况改变有关。
    4.潜在并发症:感染 与截瘫长期卧床可能并发泌尿系统感染有关。
    股骨颈骨折(fracture of femoral neck)系指由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很常见的骨折,多发生于中老年患者,与骨质疏松导致的骨质量下降有关,遭受轻微扭转暴力时即可发生骨折。股骨颈骨折按骨折线部位可分为头下型骨折、经颈型骨折、基底型骨折,其中头下型骨折容易损伤旋股内外侧动脉,使股骨头的血液供应中断,因此最容易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按X线分为内收型骨折和外展型骨折,内收型骨折属于不稳定性骨折,容易再移位。外展型骨折属于稳定性骨折,不容易再移位。临床表现为患肢疼痛,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患肢呈短缩外旋畸形。治疗可分为保守治疗(如牵引)和手术治疗。
    一、护理措施
    (一)保守治疗
    1.皮牵引的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要积极预防肺部感染、皮肤压力伤、泌尿系统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
    2.皮牵引应定时打开,检查牵引部位的皮肤及足跟部皮肤,最好在牵引带内垫一些软布,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牵引重量一般为体重的1/8~1/7。
    3.观察患肢血液循环,避免因牵引带包扎过紧而压迫血管、神经,引起肢体发冷、肿胀、疼痛、麻木。同时应注意避免患肢外旋,以免因压迫腓总神经引起足下垂畸形。
    4.保持牵引的有效性,经常检查有无阻碍牵引的情况,检查牵引绳与滑车是否在一条直线上,牵引锤必须悬空,牵引力的方向需与患肢长轴成一直线。
    5.牵引治疗期间应加强肌肉等长收缩及膝踝关节屈伸锻炼。根据情况教会患者利用牵引床的拉手进行身体活动。
    (二)手术治疗
    1.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2.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3.全髋关节置换术。
    (三)术前护理
    1.同人工股骨头及髋关节置换术前护理1~2。
    2.术前遵医嘱行牵引治疗,目的是制动、镇痛,以放松局部肌肉,防止加重血管损伤,为手术作准备。
    (四)术后护理
    1.行人工股骨头及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护理同人工股骨头及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1~3。
    2.行内固定的患者,患肢抬高,保持外展中立位,防止内收内旋。因这样的动作是重复受损机制,易使内固定松动。
    (五)健康指导
    行人工股骨头及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同人工股骨头及髋关节置换术后健康指导1~9。
    二、主要护理问题
    同人工股骨头及髋关节置换术后主要护理问题1~10。
    人工股骨头及髋关节置换术是采用金属及高分子聚乙烯材料模拟人体的髋关节和股骨头,用以替代严重受损关节的一种功能重建手术,从而使患者恢复髋关节的功能。适用于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等。
    一、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同骨科手术前护理1~10。
    2.备皮范围 患侧髋关节至膝关节及会阴部,备皮后嘱患者沐浴更衣,修剪指(趾)甲。
    (二)术后护理
    1.同骨科手术后护理1~11。
    2.预防髋关节脱位
    (1)向患者说明预防脱位的重要性,使之从思想上重视。并告诉患者有关具体事项,以加强防范意识。
    (2)术后保持患肢外展30°中立位,患肢穿丁字鞋或两大腿之间放置软枕,防止患肢外旋、内收、内旋。
    (3)术后放置便盆时应注意保护患侧髋关节,防止脱位。
    (4)髋关节弯曲角度小于90°,如:手术侧肢体活动时,坐位、立位膝盖禁止高于髋关节,坐位时不要将身体向前倾。下蹲时,弯曲健肢膝关节,而将手术的腿保持向后伸直。要捡地上的物品时,可用一些方便装置代劳,不要弯腰蹲下去。将两腿伸直平坐时,需将两手向后撑住,身体不可向前倾。上厕所时,须升高马桶的座位。行单边手术者,可将手术的腿伸直,不一定要升高马桶座位。浴盆中,另备座椅,绝不可直接坐在浴缸内,最好采取淋浴方式。
    3.术后功能锻炼 以患者的耐受力决定锻炼时间的长短。
    (1)术后麻醉作用消失后,即开始行足部的跖屈与背伸运动及股四头肌、腓肠肌等长收缩运动。每个动作可保持动作5~15秒,放松5~15秒,然后再重复。
    (2)术后第1~2日开始,继续前一日主动锻炼方法,并酌情增加直腿抬高功能锻炼。
    (3)术后第2~3日,除以上锻炼方法外,可逐渐摇高床头,锻炼屈曲髋关节,但要注意避免屈髋超过90°。
    (4)术后3~5日除以上锻炼方法外,根据情况练习下地站立,扶助行器锻炼行走,但负重情况需遵照医嘱执行。
    (三)健康指导
    1.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时复查。如有下列情形,请立即与医师联络
    (1)伤口有发红、分泌物、异常的疼痛、肿胀、发热。
    (2)因跌倒致髋关节受伤。
    (3)因疼痛或不适,而使活动无法增加。
    (4)在髋关节部位有“喀喀”的异常声或脱臼征兆时。
    2.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防止髋关节脱位。
    3.髋关节弯曲角度小于90°。
    4.继续遵医嘱加强双下肢肌力、屈髋、患肢负重及行走锻炼,注意安全,劳逸结合,具体方法同住院期间锻炼方法。
    5.穿柔软、低跟的鞋子。
    6.三个月内勿开车。
    7.休养环境保持清洁舒适,合理膳食,增强营养,保持理想体重,减轻关节负重。
    8.拐杖的正确使用
    (1)合适的拐杖:站起来,拐杖在足尖斜前约45°,手肘弯的25°~30°,肩膀松弛,腋下与拐杖顶端可插入2指,以免压迫到臂丛神经。
    (2)走路前要检查拐杖,避免有螺丝松脱的现象。
    (3)开始学习使用拐杖时先走数步,然后再逐步增加,且需要有人在旁协助。患肢负重程度需遵医嘱执行。
    9.注意安全,预防外伤。
    二、主要护理问题
    1.焦虑/恐惧 与担心预后及手术有关。
    2.疼痛 与疾病有关/与手术创伤有关。
    3.躯体移动障碍 与疾病和活动受限有关/与术后肌力未恢复有关。
    4.生活自理能力缺陷 与活动受限有关。
    5.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术后活动受限,卧床有关。
    6.有受伤的危险 与术后肌力未恢复有关。
    7.体液不足 与伤口出血、渗液、引流有关。
    8.便秘 与卧床、活动受限、饮食不当有关。
    9.知识缺乏 与缺乏人工关节置换和康复锻炼的相关知识有关。
    10.潜在并发症
    (1)下肢静脉血栓 与手术创伤,长期卧床有关。
    (2)肺部感染    与术中麻醉插管,术后卧床有关。
    (3)泌尿系统感染 与留置导尿管有关。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骨科常见的慢性关节疾患。多见于中老年人,多发于负重较大的膝关节、髋关节、脊柱等部位,手部关节也是本病的好发部位之一。从解剖学上看,在两骨相接处,骨的表面覆盖了一层光滑坚实的物质——关节软骨,当关节上的光滑衬垫——关节软骨过度使用或因其他的原因而开始剥落及碎裂时,骨关节炎就发生了,又称退行性关节炎。OA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OA的病因迄今为止尚不完全清楚。继发性OA的发病原因可以是膝关节创伤或过度劳损导致的关节软骨损伤,也可以是常年缺乏锻炼导致的关节软骨营养不良,最终导致软骨退变和受损。临床表现主要是膝关节疼痛、肿胀或无力,疼痛和无力以蹲起或上下楼梯时比较明显。肿胀程度与活动量有关,活动多,肿胀会加重;休息好,肿胀会减轻甚至消失;很多患者在上、下楼时有明显的膝关节无力。严重的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会发生变形,类似“O”形腿或“X”形腿,而且随着病情加重,这种变形会越来越严重。
    一、护理措施
    (一)保守治疗
    1.一般疗法 包括理疗、休息、控制体重,采取适当的运动治疗,如游泳等。
    2.药物治疗 以非甾体抗炎药为主,辅以硫酸软骨素和氨糖美辛等软骨基质成分,可缓解疼痛;疼痛严重时,关节内注射激素可以缓解症状,但不宜多用。
    (二)手术治疗
    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早期患者可在关节镜下行关节清理术,部分严重的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必须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才能收到满意的疗效。
    1.术前护理 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前护理1~2。
    2.术后护理 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1~2。
    3.健康指导 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健康指导1~6。
    二、主要护理问题
    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主要护理问题1~10。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病因未明、以周围对称性多关节慢性炎症反复发作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早期有对称性关节疼痛、肿胀、功能障碍,当炎症破坏软骨和骨质时,则出现关节畸形、功能丧失。早期手术治疗可对受累关节行滑膜切除术,以减少关节液渗出,防止血管翳形成,保护软骨和软骨下组织。后期,可行关节成形术或全关节置换术。
    一、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前护理1~2。
    2.饮食护理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常因关节疼痛、活动减少、常年服药等因素影响食欲与消化功能,造成营养及能量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饮食调养对患者来说非常重要。根据患者饮食喜好,给予富含维生素、蛋白质、低脂肪、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但应避免辛辣、刺激、冷硬的食物,也可根据患者病情而有所选择。对于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或皮质激素的患者,如有水肿或高血压并发症时,需要适当控制水分和盐的摄入;有贫血者,注意多摄入含铁高的食物等。
    3.功能锻炼 急性期以卧床休息为主。采用短时间制动法,使关节休息,减轻炎症。缓解期入院后就开始肌力锻炼,以患者的耐受力决定锻炼时间的长短。活动前关节局部可进行热敷或理疗,活动时避开晨僵。
    4.骨质疏松的护理 由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长期服用激素等药物,导致骨质疏松,术前护士要遵医嘱按时协助患者服用钙剂和维生素D等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
    (二)术后护理
    1.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1~2。
    2.术后引流量观察 手术后一般有伤口引流管,但也因人而异。由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治疗,导致骨质疏松,术后出血量多,应保持伤口引流管通畅,防止关节腔积血和皮下血肿的发生;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短时间内引流量过多应及时通知医师给予处理。
    3.预防骨折 由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长期服用激素等药物导致骨质疏松,功能锻炼及翻身时动作要轻柔,切不可暴力,防止骨折发生。
    (三)健康指导
    1.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健康指导1~6。
    2.指导患者合理用药 各种药物的疗效因人而异,毒副作用也有个体差异,非甾体抗炎药物大多有胃肠道反应,应在饭后服用,同时注重胃黏膜的保护;免疫抑制药物多有恶心,呕吐,皮疹,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严重肝、肾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等,用药过程中需定期监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骨髓象;因停用糖皮质激素后容易发生反跳,须严格按医嘱用药,不得擅自减量和停药等。
    二、主要护理问题
    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主要护理问题1~10。
    膝关节是下肢的主要关节,其结构和功能都是人体关节中最复杂的。由于骨关节炎或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使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丧失功能。为了解除症状,将已经损坏的膝关节的致痛部分用设计好的人工关节组件取代,称之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
    一、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同骨科手术前护理1~10。
    2.皮肤护理 术前备皮,目的是清洁皮肤上微生物,减少感染,暴露手术区域,为手术创造良好的皮肤条件。备皮范围:患侧腹股沟至踝关节。备皮后嘱患者沐浴更衣,修剪指(趾)甲。
    (二)术后护理
    1.同骨科术后护理1~11。
    2.术后功能锻炼 以患者的耐受力决定锻炼时间的长短,坚持循序渐进和持之以恒的原则。
    (1)术后麻醉作用消失后,即开始行足部的跖屈与背伸运动及股四头肌、腓肠肌等长收缩运动。每个动作可保持动作5~15秒,放松5~15秒,然后再重复。
    (2)术后第1日开始,继续前一日主动锻炼方法,并酌情增加直腿抬高功能锻炼。被动锻炼:遵医嘱应用膝关节持续被动锻炼仪,每日2次,每次0.5~1小时。从0°~30°开始,逐渐增加。
    (3)术后第2~5日,除以上锻炼方法外,可指导患者坐起,协助患者将双腿移至床旁,小腿下垂,膝关节自然弯曲,靠重力作用练习膝关节屈曲,等适应后开始练习患膝的伸直、弯曲运动。
    (4)术后3~7日遵医嘱指导患者下地站立,逐渐增加行走锻炼。
    (三)健康指导
    1.出院后按照医师要求按时服药,定期到门诊随访。如出现伤口红肿、异常发热、患肢肿胀、膝关节疼痛增加等情况应立即来门诊。
    2.继续加强膝关节屈曲、伸直、行走锻炼,具体方法同住院期间锻炼方法。锻炼时注意安全,劳逸结合。遵医嘱进行活动限制,直到下次复诊。
    3.休养环境清洁舒适,合理膳食,增强营养,保持理想体重,减轻关节负重。
    4.日常活动应避免膝关节过度负重,以减轻膝关节磨损机会,应避免以下运动,如:蹲马步、爬山、上下楼梯、跑步、提重物、走远路。提重物以推车代替手提,上下楼梯多用扶手。
    5.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时复查。
    6.注意安全,预防外伤。
    二、主要护理问题
    1.焦虑/恐惧 与担心预后及手术有关。
    2.疼痛 与疾病或手术创伤有关。
    3.躯体移动障碍 与疾病和活动受限或术后肌力未恢复有关。
    4.生活自理能力缺陷 与活动受限有关。
    5.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术后活动受限,卧床有关。
    6.有受伤的危险 与术后肌力未恢复有关。
    7.体液不足 与伤口出血、渗液、引流有关。
    8.便秘 与卧床、活动受限、饮食不当有关。
    9.知识缺乏 与缺乏人工关节置换和康复锻炼的相关知识有关。
    10.潜在并发症
    (1)下肢静脉血栓 与手术创伤、长期卧床有关。
    (2)肺部感染 与术中麻醉插管,术后卧床有关。
    (3)泌尿系统感染 与留置导尿管有关。
    膝关节镜手术是一种骨科微创手术,用于关节内疾病的检查、诊断和治疗。手术的适应证有膝关节的半月板损伤、游离体、滑膜炎、骨关节炎、软骨损伤、髌骨半脱位、交叉韧带损伤等。手术的麻醉方式为全麻、硬膜外麻醉或腰麻。膝关节镜手术属于微创手术,有疼痛轻、卧床时间短、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皮肤瘢痕小等优点。
    一、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予以入院宣教及心理指导,减轻患者焦虑程度。
    2.完善术前检查如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血型RH因子、输血八项、尿常规、胸片、心电图以及膝关节的相关影像学检查。
    3.术前一天予以备皮,宣教,禁食、禁水12小时,根据患者情况遵医嘱予以配血和灌肠。
    (二)术后护理
    1.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
    2.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观察患肢远端的感觉、活动及血液循环是否良好。
    3.患肢不需要抬高。
    4.功能锻炼是术后的护理重点。
    (三)功能锻炼指导
    1.锻炼的意义 增加肌肉的强度、力量和耐力,减轻疼痛、肿胀,避免粘连及肌肉萎缩,使关节在术后很快恢复功能。
    2.术后麻醉恢复后开始踝关节的跖屈、背伸运动。
    3.术后1天开始行直腿抬高以锻炼股四头肌,具体方法是下肢伸直,足与下肢成直角,用力往上抬,每次坚持20秒,每天至少两次,每次20分钟左右,双下肢可交替进行。
    4.术后1天遵医嘱可下地扶拐行走,要有人保护,防止跌倒。术后2天遵医嘱患者可坐在床边,下肢与床边垂直,利用地心引力和重力锻炼膝关节的屈曲。
    5.一般经过1周左右的功能锻炼,关节活动可以达到90°以上。
    6.出院后3个月内,遵医嘱指导患者逐渐行力量和柔韧性的锻炼,如脚上绑沙袋、踮脚、蹬车等练习。
    二、主要护理问题
    1.疼痛 与膝关节镜手术有关。
    2.知识缺乏 与缺乏相关功能锻炼知识有关。
    截瘫多为外伤所致,因脊髓受压、损伤或供血障碍而造成,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反射、括约肌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分为完全性截瘫和不完全性截瘫。截瘫患者的特点是创伤程度重、生命体征不稳定、并发症多。
    一、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保护受伤的脊柱部位,在搬运和翻身时遵循轴线翻身的原则。
    2.遵医嘱予以相应的治疗和用药护理,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遵医嘱记录出入量。
    3.保持四肢功能位置,防止关节过伸或过展。鼓励患者主动活动。
    4.为预防足下垂畸形,可用护足架或足下放一竖枕。
    5.做好生活护理 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尽可能满足患者日常生活需要。
    6.根据患者情况指导饮食,能够进食的患者鼓励加强营养,合理安排饮食,给予高蛋白质、高营养的饮食。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多饮水,以利排便通畅。少吃甜食和易产气食物,以免腹胀。不能进食的患者遵医嘱予以鼻饲或肠外营养支持。
    7.做好心理护理 经常巡视病房,多和患者交谈,与患者建立平等、尊重、信任和合作的人际关系。了解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和状态,有目的地制订心理护理措施,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康复。
    (二)功能锻炼
    1.骨科疾病治疗的最终目的是使患者尽早的最大限度的恢复功能,实现生活自理。经常进行肌肉活动和锻炼,肌纤维会越来越发达有力,反之就会出现失用性肌肉萎缩。运动对于保持关节灵活、预防关节僵硬非常重要。护士应向患者讲解功能锻炼的意义,使患者能主动配合,提高功能锻炼效果。
    2.鼓励患者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自己进餐或在别人协助下进餐,自己拿着水果吃等。
    3.鼓励患者进行四肢主动活动,如上肢外展,扩胸运动,两手捏橡皮球或毛巾的训练以及手指的各种动作;加强踝、足趾的运动,做膝关节的屈伸活动,按摩下肢等。完全性截瘫患者由他人协助被动活动。
    (三)预防并发症
    1.预防压疮 ①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无皱褶、无渣屑,使患者舒适;②在床单下铺肉垫以减轻皮肤压力;③根据患者情况2小时翻身1次;④保持皮肤清洁和完整,每日用温水清洁皮肤,为患者翻身或更换床单时,一定要抬起患者的躯体,避免拖、拉、拽等损伤皮肤的动作;⑤皮肤擦伤,受汗、尿等的浸渍后应积极处理,避免形成压疮,促进早日康复。
    2.预防肺部并发症 ①注意保暖,避免受寒而诱发呼吸道感染。②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黏膜干燥,提高黏膜吞噬、灭菌的能力。③鼓励患者有效地咳嗽和咳痰:咳嗽是一种清除肺内痰液的反射性防卫动作。要向患者讲明咳嗽的意义,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④翻身时叩拍背部,通过叩击震动背部,直接使附着在肺泡周围及支气管壁的痰液活动脱落而排出。⑤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时可行雾化吸入2次/日,稀释痰液有利于痰液的引流和排出。⑥如患者咳嗽无力可定时予以经口鼻吸痰。
    3.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和结石 ①保持尿道口的清洁,每日用清水清洁尿道口2次;②鼓励患者多饮水,冲出尿中沉渣;③不能自行排尿者,予以导尿,留置尿管,每日擦洗尿管两次;④观察尿液的颜色和性状,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4.预防深静脉血栓 截瘫患者为深静脉血栓的高发人群,需做好以下几点:①基本的预防措施:鼓励患者主动活动四肢,多饮水以防脱水等;②双下肢穿弹力袜,做好相关护理;③定时予以气泵的治疗;④遵医嘱予以药物进行预防。
    二、主要护理问题
    1.生活自理能力缺陷 与截瘫有关。
    2.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高位截瘫有关。
    3.便秘 与长期卧床有关。
    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卧床、循环状况改变有关。
    5.潜在的并发症: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尿路感染、肺部感染等。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股骨基底部到小粗隆水平以上部位发生的骨折,因该部位有许多肌肉附着,血液供应丰富,且骨折的接触面大,所以容易愈合。但因其有发生髋内翻的趋势,保守治疗容易形成畸形愈合,出现跛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术逐步成为主要的治疗方法。临床常见的手术方式有闭合复位内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两种。
    一、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术前予以皮牵引,目的是制动、镇痛,以放松局部肌肉,防止加重血管损伤,为手术作准备,做好皮牵引相关的护理。
    2.遵医嘱予以相应的血液、尿液、心电图等检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
    3.预防深静脉血栓 遵医嘱予以弹力袜、气泵等治疗以及药物预防。
    4.定时观察患肢远端的感觉、运动及血液循环情况。
    5.鼓励患者活动患肢的踝关节,促进血液循环。
    6.定时予以翻身拍背,预防皮肤压疮和肺部感染。
    7.术前一天予以术前准备,包括备皮、配血(遵医嘱)、通知晚12点后禁食、禁水等。
    (二)术后护理
    1.根据病情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2.定时观察伤口敷料,如有伤口引流管,做好管路护理。
    3.定时观察患肢感觉、活动及血液循环情况。
    4.预防深静脉血栓 遵医嘱予以弹力袜、气泵等治疗以及药物预防。
    5.预防并发症 定时翻身预防压疮;定时予以拍背、鼓励咳嗽预防肺部感染;做好尿管相关护理、鼓励多饮水预防尿路感染;予以饮食指导预防便秘。
    6.功能锻炼指导 术后早期鼓励患肢的踝关节做跖屈和背伸运动;遵医嘱指导患者坐起及下地活动;指导患者使用助行器并提醒患者下床活动时小心勿跌倒。
    7.初期下地活动少负重,负重需逐步进行,约术后8周左右可完全负重。
    二、主要护理问题
    1.疼痛 与骨折和外伤有关。
    2.躯体移动障碍 与骨折和疼痛有关。
    3.便秘 与长期卧床有关。
    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长期卧床循环改变有关。
    5.知识缺乏 与缺乏功能锻炼相关知识有关。
    6.潜在的并发症: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尿路感染、肺部感染等。
    骨髓炎是骨组织受到细菌侵袭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部位多发生在胫骨和股骨。可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清除病灶并放置冲洗管进行病灶冲洗,一根为入管,一根为出管,接负压吸引,用生理盐水或加入抗生素滴入,将手术清除的坏死组织冲洗干净,清除炎症,促进伤口愈合。
    一、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由于疾病病程长,治疗时间长,患者常伴有焦虑等情绪,因此需加强心理护理。经常巡视病房,多和患者交谈,与患者建立平等、尊重、信任和合作的人际关系。了解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和状态,有目的地制订心理护理措施,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康复。
    2.加强营养 此手术的患者多伴有感染的全身症状,高热、体质消耗、抵抗力下降,应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3.对症治疗 疼痛时口服镇痛药,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嘱患者多饮水,严重者给予补液等全身支持治疗,增加抵抗力。
    4.遵医嘱静脉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5.患肢抬高,有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二)术后护理
    1.根据病情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2.冲洗液瓶上要有明显的外用标记,与静脉液体分开放置。
    3.保持冲洗管道的畅通,准确记录冲洗的出入量,保持出入量的平衡。一般持续24小时冲洗。
    4.术后24小时伤口渗血较多,应较快滴入冲洗液,避免渗血凝固或脱落的坏死组织堵塞管腔。24小时后可保持正常的冲洗速度60~80滴/分。
    5.在进行相关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6.如有管道堵塞、漏液应及时排除,通知医师予以处理。
    7.积极指导患者进行相应的功能锻炼。
    二、主要护理问题
    1.焦虑 与疾病有关。
    2.疼痛 与疾病有关。
    3.体温过高 与感染有关。
    骨巨细胞瘤(GCT)是一种良性肿瘤,但具有局部侵袭性和潜在恶性,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骨肿瘤之一,占所有原发性骨肿瘤的4%~5%,占所有良性骨肿瘤的18%左右。我国骨巨细胞瘤发病率稍高,约占所有良性骨肿瘤的20%。骨巨细胞瘤发病年龄多在20~40岁,女性较男性更为常见。骨巨细胞瘤病变多位于膝关节周围(50%~65%),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股骨远端、胫骨近端、桡骨远端、骶骨和肱骨近端。治疗原则是确保能够局部控制疾病,并保存患肢功能,常用的手术方法为病灶刮除加植骨术。
    一、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由于该疾病是潜在恶性,具有容易复发等特点,患者及家属心理负担重,因此需加强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以及家属沟通,耐心细致地疏导患者,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轻其心理压力。
    2.遵医嘱予以相应的血液、尿液、心电图等检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
    3.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饮食,加强营养。
    4.术前一天予以术前准备,包括备皮、配血(遵医嘱)、通知晚12点后禁食、禁水等宣教。
    (二)术后护理
    1.根据病情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2.患肢抬高,观察伤口敷料,做好引流管的护理。
    3.观察患肢感觉、活动以及血液循环情况。
    4.卧床期间鼓励患者活动患肢远端,促进血液循环,进行功能锻炼。
    5.预防深静脉血栓 遵医嘱予以弹力袜、气泵等治疗以及药物预防。
    6.在医师的允许下开始下床活动,特别是下肢手术的患者,在下床初期需使用助行器,避免患肢过度负重。
    7.鼓励患者进食,加强营养。
    8.出院时告知患者复查的重要性,嘱其需按医师要求定时复查。
    二、主要护理问题
    1.焦虑 与疾病有关。
    2.生活自理能力缺陷 与术后卧床有关。
    3.疼痛 与手术刮除病灶有关。


文章来自: 本站原创
引用通告: 查看所有引用 | 我要引用此文章
Tags:
相关日志: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