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爱新觉罗.溥仪  宣统皇帝

【历史】爱新觉罗.溥仪  宣统皇帝
爱新觉罗.溥仪  宣统皇帝

爱新觉罗·溥仪
宣统皇帝即爱新觉罗·溥仪。
爱新觉罗·溥仪,字耀之,号浩然。清朝最后一位皇帝,也是中国封建帝制历史上的最后一位皇帝。作为清朝皇帝在位时,他的年号为“宣统”,故后世称之为”末代皇帝“或”宣统皇帝“。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02月12日隆裕太后被迫代溥仪颁布了《退位诏书》,溥仪 退位,清王朝正式结束了在中国的统治。
其为清朝皇帝在位时年号“宣统”,故称宣统皇帝(1908年12月02日-1912年02月12日)。因其为大清国的末代皇帝,所以有人称其为清废帝,或称为清逊帝。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1932年,溥仪在日本关东军的策划和扶持下就任了伪满洲国的“皇帝”。在伪满洲国时的年号为“康德”1945年,日本战败,溥仪亦被苏联红军俘虏,五年后被遣返回中国,关押在抚顺战犯管理所。
1959年12月04日,溥仪被特赦出狱,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后担任第四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著有《我的前半生》一书,是溥仪对他前半生生涯的自述。
1962年,溥仪经周总理介绍,认识了第五任妻子李淑贤,并于4月21日结婚。两人婚后彼此呵护,恩爱有加。
1967年10月7日,溥仪因尿毒症在北京逝世。病倒,经抢救无效逝世。其后几经周折,骨灰安葬在清西陵内崇陵(光绪陵)附近的华龙皇家陵园。
人物关系



纠错
  
中文名爱新觉罗·溥仪
外文名Henry
别    名乳名“午格”,字耀之,号浩然
国    籍中国(清朝)
民    族满族
出生地北京紫禁城醇亲王府
出生日期1906年02月07日
逝世日期1967年10月17日
职    业中国最后一位皇帝、全国政协委员
代表作品《我的前半生》
安葬地八宝山革命公墓 华龙皇家陵园
父    亲载沣
年    号宣统
母    亲苏完瓜尔佳·幼兰
前    任爱新觉罗·载湉
政治身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遗    孀李淑贤
第一位妻子郭布罗·婉容
子    女暂未公开
目录
1人物生平
▪ 被迫退位
▪ 丁巳复辟
▪ 大婚和离宫
▪ 伪满洲国皇帝
▪ 入狱
▪ 战犯
▪ 特赦
▪ 家族团聚
▪ 末段婚姻
▪ 集体皇帝
▪ 去世
2人物评价
3个人收藏及作品
▪ 书画
▪ 自传
4家族成员
▪ 家世
▪ 皇后
▪ 皇贵妃
▪ 废贵妃
▪ 废妃子
▪ 妻子
▪ 弟弟妹妹
5轶事典故
6艺术形象
▪ 电影
▪ 纪录片
▪ 电视剧
7墓址
1人物生平
编辑

爱新觉罗·溥仪
爱新觉罗·溥仪(2张)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02月07日~1967年10月17日),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其为清朝皇帝在位时年号“宣统”,通称宣统皇帝(1909年-1912年,1917年07月01日—1917年07月12日)。
被迫退位

辛亥革命后,中国的南北内战爆发,1912年02月12日,根据十九信条的规定,隆裕太后携6岁的宣统帝溥仪在太和殿举行了清朝最后一次的御前会议,决定宣统帝退位问题,为此溥仪被迫退位。民国政府与清室协商,保留了许多对皇室的优待条件,承诺每年支付清室费用400万两银元。并且同意溥仪暂居紫禁城,为了保护紫禁城的安全,清室与民国政府协商后,决定派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6师下的第二步兵团用来保护暂时居住在皇宫里的宣统皇帝,而这支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6师的前身就是清政府在1908年由载沣创建的禁卫军,掌握该禁卫军大权的便是溥仪的七叔陆军部大臣载涛。
丁巳复辟

1917年06月14日,前清遗臣张勋以调解段祺瑞代表的国务院与黎元洪代表的总统府之间的矛盾为名,率定武军4000人入京,把黎元洪赶下台。7月1日,张勋兵变,宣统复辟,年仅12岁的溥仪又坐上龙椅,大封群臣:封赠黎元洪为一等公,
复辟时的溥仪在乾清宫
复辟时的溥仪在乾清宫
任命张勋、王士珍、陈宝琛、梁敦彦等为内阁议政大臣,万绳式、胡嗣瑗为内阁阁丞,梁敦彦、王士珍、张镇芳、雷震春、萨镇冰、朱家宝、詹天佑、沈曾植、劳乃宣、李盛铎、贡桑诺尔布为外务、参谋、度支、陆军、海军、民政、邮船、传、学、法、农工商、理藩等部大臣,徐世昌、康有为为弼德院正副院长,还任命了各部尚书和督抚。
07月03日段祺瑞出兵讨伐,12日,张勋逃入荷兰大使馆,次日溥仪宣布第二次退位,只坐了11天龙椅又下了台。
复辟期间曾有一架共和飞机在紫禁城上空投下小炸弹,炸到了紫禁城东六宫当中的延禧宫,使当时的建筑轻度损坏。这被认为是东亚第一次空袭轰炸。
大婚和离宫

1922年溥仪大婚,娶了一后一妃。皇后是婉容,妃子是文绣
皇后婉容
皇后婉容

溥仪皇帝画像
溥仪皇帝画像
在紫禁城中溥仪或读书吟诗、作画、弹琴,或捏泥人、养狗、养鹿,有时还到宫外坐汽车,逛大街。1924年11月05日,军阀冯玉祥无视优待条件,派鹿钟麟带兵入紫禁城,逼溥仪离宫并获得大量宫中财物,历史上称这为“北京事变”。溥仪搬进北府(载沣的居处),继而又逃进日本公使馆。第二年2月移居天津租界张园和静园,与清朝遗老遗少以及张作霖、段祺瑞、吴佩孚等往来。
溥仪被逼宫后,日本各大报章都刊登出同情溥仪的文章,为以后建立伪满洲国造势,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八国联军的时候派兵最多,打得最狠的就是日本。不久,被日本人护送到天津。1931年11月,在日本驻屯军司令官的帮助下潜赴旅顺,不久到奉天。
伪满洲国皇帝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日军将领土肥原贤二等人的帮助下,从天津逃离,来到了满洲。
1932年03月01日,日本扶持溥仪在满洲地区建立伪满洲国。1932年09月与日本签订了《日满议定书》,日本政府正式承认伪满洲国,而伪满洲国承认日本在满洲的特殊利益。
溥仪自1932年03月01日至1934年02月28日任伪满洲国执政,建年号为“大同”。
时代周刊上的溥仪
时代周刊上的溥仪
1934年在日伪军的扶植下改国号为伪“满洲帝国”,改称“皇帝”,改年号为“康德”。03月01日登基。“康德”是康熙和清德宗光绪的缩称,意在纪念,并寄托了祗承清朝基业之愿。溥仪还国东北四省作为日本本土来建设,这种机遇合定下让这个傀儡政权表面上成为了“亚洲第一经济大国”,看似比中国关内要富裕兼任伪“满洲帝国”陆海空军大元帅、伪“满洲帝国”协和会名誉总裁。溥仪在伪皇位期间,由于伪满洲国丰富的矿产资源为日本侵略者所垂爱,将占领下的中发达,伪满洲国虽然GDP世界第四,亚洲第一,但根本命脉在日本占领者关东军手里。溥仪作为当时亚洲一个政治人物两次登上《时代》周刊,特别是该周刊有关“解决远东危机的四个人”的画像中。
入狱

1945年08月,苏联对日宣战并进攻伪满洲国,伪满政权覆灭。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溥仪颁布《退位诏书》。后企图逃亡日本,与日本关东军的将兵们于奉天机场的候厅室被苏联红军抓获。在苏联被监禁5年。在软禁5年期间曾有一次去日本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为日本统治者在中国的罪行做证明。
战犯


1945年08月19日,溥仪在沈阳东塔机场候机,准备前往日本时,为苏联红军空降逮捕,留在通辽至08月20日。08月21日,溥仪被一架双引擎杜格拉斯载到苏联赤塔一号军用机场,被囚于莫洛可夫卡三十号特别监狱直到11月初。后被拘押在伯力四十五号特别监狱直至1946年春。然而,在拘留所里受到优厚的待遇,令溥仪多次上书向苏联表示愿意永久居留苏联,请求加入苏联共产党,但也有推测认为有可能是溥仪害怕日后追究责任,故而申请永居。在苏联拘押期间,曾作为证人出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证言中,声称自己在任满洲国皇帝期间,完全为日本占领当局摆布,没有人身自由,也没有做为满洲国元首相应的权力和尊严,是自己被日本关东军胁持到内满洲的。但是,被转交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后,溥仪承认由于惧怕日后被中国政府追究,作证时将部分责任推卸给日本方面(含如何到达内满洲),在部分涉及双方责任的地方皆有所保留。
1950年08月01日,溥仪与其他满洲国263名“战犯”,在绥芬河由苏联政府移交给中国政府,送抚顺战犯管理所受到约十年的思想再教育与劳动改造。此时,他的编号是981。
特赦

1956年11月15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讲话,进一步发表了他那篇《论十大关系》的基本观点,明确提出溥仪等人是“大蒋介石”,对他们处理方式,只能是逐步地改造,而不能简单地处决。他说:“那些罪大恶
毛泽东主席与溥仪
毛泽东主席与溥仪
极的土豪劣绅、恶霸、反革命,你说杀不杀呀?要杀。我们杀的是些小‘蒋介石’。至于‘大蒋介石’,比如宣统皇帝、王耀武、杜聿明那些人,我们一个不杀。但是,‘小蒋介石’不杀掉,我们这个脚下就天天‘地震’,不能解放生产力,不能解放劳动人民。所以,对反革命一定要杀掉一批,另外还提起来一批,管制一批。”
从这以后,溥仪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度过3年时光。其间,他认真进行改造,或者在东北各地参观游览,或者专心写前半生的自传,或者在高墙内的医务室以及房前屋后参加轻微劳动,在这和风细雨的改造生活中,溥仪倍感温馨,他把监狱当做自己的家了。
1959年盛夏,在北京的中央会议上,毛泽东听取了关于“国民党战犯和伪满蒙战犯的学习改造情”况报告后非常满意,随即研究了这些战犯的处理问题。之后,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建议,提出在庆祝建国10周年之际,对于一些确已改恶从善的战争罪犯、反革命罪犯和普通刑事罪犯
溥仪访问日本
溥仪访问日本
,宣布实行特赦。
1959年9月17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根据毛泽东的建议通过了关于特赦确实已改恶从善的罪犯的决定。随后,刘少奇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特赦令》。
特赦,意味着不经起诉而出狱。对于这两个字,溥仪和其他人一样为之激动、振奋,他细细地体会着毛泽东的建议,玩味着那洋溢于字里行间的几乎是不可理解的大度与宽宏。他在一份手稿中写下这样一段话:“特赦,是谁提出的呢?是共产党中央。建议要赦的是谁呢?是过去对人民犯下滔天大罪、屠杀过无数国民党员和革命党人的
皇帝,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的帮凶。而毛主席,他的妻子、两个弟弟
和一个妹妹,就是被国民党杀害的,他的儿子牺牲在美帝国主义对朝鲜的疯狂侵略战争中……”
然而,对首批特赦,溥仪却不报多大希望,他说:“有谁也不能有我,我的罪恶严重,论表现我也不比别人强。我还不够特赦条件。” 不但溥仪自卑,别人的看法也差不多,都认为只有官小的、罪恶小的,才有可能首先被特赦。
1959年12月4日上午,抚顺战犯管理所首批特赦战犯大会隆重召开。由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的代表宣读给特赦人员的通知书。溥仪怎么也不会想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赦通知书——1959年度赦字001号”。溥仪也在《我的前半生》中写出“不等听完,我已痛哭失声。祖国,我的祖国阿,你把我造就成了人!……”
家族团聚

溥仪与婉容
溥仪与婉容
1959年12月4日,溥仪获得特赦。他亲眼看到:二妹已经创办了一个街道托儿所,二妹夫担任邮电部门的工程师;三妹夫妇正在区政协参加学习;四妹在故宫档案部门工作;六妹夫妇是一对画家;七妹夫妇是教育工作者;四弟是小学教师。
当然,溥仪能够与弟弟、妹妹们相处好,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在一次周总理参加的座谈会上,载涛、溥仪及其弟弟、妹妹们也都应邀出席。周总理看到载涛与溥仪的几个妹妹坐在一起,而溥仪却单个坐在一边,便开玩笑说:“好啊,你们还把他当皇帝啊?”载涛赶紧召集大家与溥仪坐在了一起。谈话中,周总理特别表扬了刚刚出席人民大会堂群英会的七妹,但同时又循循善诱地说:“溥仪刚有进步,你们要帮助他。一个家族要争取先进,帮助落后。先进和落后总是有的。你们家族中也是这样。后进的要向先进学,先进的也要把帮助落后的当作自己分内的事。”七妹从谈话中,悟出了周总理的深情和期望。她改变了原来的成见,决心帮助大哥一起进步。
溥仪
溥仪
载涛欣喜地向溥仪介绍了家族的第三代。在载涛家里,溥仪亲眼看到,十几位红领巾拥满了七叔的屋内屋外。在他的子侄中,一些已成为青年,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洪流中,他们中有工人、干部、医生、护士、教师、汽车司机,还有为祖国立下功勋的志愿军英雄战士。其中,有些加入了共产党、共青团的先进行列。溥仪还见到了家族中的一些老人,他们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过上了安定、美满的生活,有的还被邀为地方政权的代表,参与协商党和国家的大事。
1960年3月,溥仪被分配到中科院北京植物园工作,1961年被调到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任资料专员,并于1964年担任全国政协第四届委员会委员。溥仪一生四次结婚,娶过五个女人,最后一次婚姻是在1962年与李淑贤结婚。溥仪著有自传《我的前半生》,于1964年4月由群众出版社出版。其独特的富有戏剧性的经历,多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其中电影《末代皇帝》,曾荣获1987年奥斯卡金像奖等众多奖项。
末段婚姻

1962年4月30日,位于南河沿的文化俱乐部大厅里喜气洋洋,一对新人要在这里举行婚礼。新郎是曾经的末代皇帝溥仪,新娘是朝外关厢医院的护士李淑贤。来自统战部、全国政协的同志,以及溥仪的家人、同事一百多人参加了溥仪的婚礼。溥仪身穿笔挺的中山装,郑重地拿起提前拟好的发言稿,发表了长长的致辞。溥仪说,之所以选在这一天举行婚礼,是因为第二天是劳动人民的节日。
就这样,末代皇帝的最后一段婚姻开始了。其实,溥仪早就想找个伴侣,开始一段新生活。主动给他介绍对象的人也不在少数。就连毛泽东也非常关心他的个人问题,在接见溥仪时毛泽东风趣地问:“你还没有结婚吧?‘皇上’不能没有娘娘哟,你可以再婚嘛!”但找一个合适的伴侣对于溥仪而言并不容易。刚刚回京三个月,七叔载涛就给他介绍了位张小姐。这位小姐穿着入时,还热情地请溥仪跳舞、抽烟。但当溥仪知道她父亲以前是醇亲王府的仆人,曾深受皇恩时,两人的交往戛然而止。
婉容有位表妹人称王大姑娘,一直高不成低不就,直到50岁还是单身。此时,她也对溥仪产生了兴趣,又是请他吃饭,又是约会,令溥仪不胜其烦。一位过去的随侍想“攀龙附凤”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溥仪,也被溥仪拒绝了。他说:“他们要嫁的是那个‘皇帝’,不是我这个普通百姓。”
大家看出来了,跟大清贵族沾边的溥仪是一概不要,他要找的是一个新社会的新女性。1962年1月,他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道:这些日子里,不少人为我找对象。屈指算,已然说了七八个对象,还没有看好。等我说妥了对象,一定告诉你。可见,溥仪想找一个合适的对象,并不是件容易事。恰好,这天同为文史专员的周振强拿着一张照片来到办公室,说是人民出版社编辑沙曾熙托他给照片上的女子介绍个对象,照片上的女子正是李淑贤。看了照片溥仪很感兴趣,当他得知李淑贤还是名护士时,就更满意了。几天后,在周振强和沙曾熙的引荐下,溥仪和李淑贤见面了。
晚年,李淑贤向曾经是她邻居的贾英华回忆,听说老沙给自己介绍的对象竟是“小宣统”,李淑贤吓了一跳。她本来不打算见,但在老沙的再三劝说下,她还是怀着姑且一试的心理去了。
集体皇帝

“我同其他中国人民一样,是一个‘集体皇帝’”。
1964年对于溥仪而言是最快乐的一年。这一年,他的著作《我的前半生》几经删改终于付梓出版;他携妻子参加了全国政协组织的参观团,亲眼看到了新中国成立十年的建设成果;更重要的是,他成为了一名全国政协委员。1964年12月30日,溥仪手持红色封皮印着烫金字的出席证,出现在全国政协四届一次会议的大厅里。这是他第一次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参加会议。会上,溥仪做了发言,通过现存的发言稿可以看出他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他说:“今天,我能够作为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的一个成员在这里发言,心情非常激动……有许多外国记者访问我,他们觉得像我这样的人,能够在新中国存在,是个奇迹。不但生存,而且生活得很好,更使他们迷惑不解。在我们的社会,确实出现了这样的奇迹:把战争罪犯改造成新人。
1960年11月26日,他郑重其事地穿上了会见外宾时才穿的中山装,在与同事们一起投下选票时,他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事后他这样写道:
一九六〇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我拿到了那张写着“爱新觉罗·溥仪”的选民证,我觉得把我有生以来的一切珍宝加起来,也没有它贵重。我把选票投入了那个红色票箱,那一刹那,我觉得自己是世界最富有的人。我和中国六亿五千万同胞一起,成了这块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主人。
这是溥仪少有的彩色照。
这是溥仪少有的彩色照。(2张)
获得特赦后的溥仪共参加过三次选举,第三次是他刚刚做完肾切除手术出院不久。那一次,溥仪拖着病体在李淑贤的陪伴下,与街坊们一起听取了街道负责人对候选人情况的介绍。介绍结束后,溥仪还抢着发言。令李淑贤惊讶的是,刚刚出院的溥仪,那次说话声音出奇的洪亮。几天后,溥仪和李淑贤在附近的南操场小学参加了投票。李淑贤记得,在排队等待投票时,溥仪始终带着一种庄严的神情。看他虚弱的样子,李淑贤曾想跟前后排队的老街坊们商量插一下队,但溥仪无论如何也不肯。直到把选票郑重地投到票箱内,他才在李淑贤的搀扶下回了家。
普通人看似平常的选举权,溥仪却格外珍视。只有他自己才知道这一张薄薄的选票对他意味着什么,它代表着新社会对于他作为一名国家公民的认可。
溥仪自述 :
“我曾经做了四次皇帝。第一次是三岁时继承先人的皇位。第二次是1917年,张勋在北京复辟,拥戴我做了十天的皇帝。第三次是1932年,日本人在东北把我扶上了伪满洲国皇位,这一幕在1945年结束。第四次当皇帝,是在前年。我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获得了选举和被选举的全部权利。现在我同其他中国人民一样,是一个‘集体皇帝’。”
去世

丹东的溥仪纪念碑
丹东的溥仪纪念碑
1967年,溥仪因患尿毒症病倒。周恩来总理闻讯,亲自打电话指示政协工作人员,一定要把溥仪的病治好。后指示将他安排到首都医院进行中西医会诊。在病情最危急时,周总理又指派著名老中医蒲辅周去给他看病,并转达周总理对他的问候,后因医治无效,于1967年10月17日凌晨2时30分去世。他是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皇帝,封建社会最后的腐朽傀儡,伪”满洲国“皇帝,著有《我的前半生》。
2人物评价
编辑

《清史稿》评价:
帝冲龄嗣服,监国摄政,军国机务,悉由处分,大事并白太后取进止。大变既起,遽谢政权,天下为公,永存优待,遂开千古未有之奇。虞宾在位,文物犹新。是非论定,修史者每难之。然孔子作春秋,笔则笔,削则削。所见之世且详于所闻,一朝掌故,乌可从阙。
3个人收藏及作品
编辑

书画

16岁的末代皇帝溥仪从1922年11月16日开始几乎每天必做的工作之一就
《我的前半生》
《我的前半生》
是他以鉴赏为名,调阅清宫收藏书画,通过其弟溥杰之手,转运到了宫外。转移持续了73天,包括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在内的清朝历代皇帝收藏的稀世书画珍品共1353件被运送到了宫外。
9月1日至12日,一个名为“旷代风华”的展览在刚刚落成的北京新保利大厦艺术博物馆展出,来自辽宁省博物馆的24件藏品,包括宋徽宗的《瑞鹤图》、张旭的《古诗四帖》、欧阳询的《仲尼梦奠帖》、赵孟頫的《饮马图》等真迹,引起京城轰动,这是80多年前从清宫散佚的书画珍品第一次回到北京。据业界估价,24件书画价值至少2亿元人民币。
辽宁省博物馆馆长马宝杰研究员介绍说,这些作品,尤其是晋、唐时期的,大多没有落款,都是后人根据前人的著录来鉴定的,如张旭的《古诗四帖》等。在国内晋、唐、宋时期的书画名品中,辽博的藏品占据了比较重要的地位。
自传

《我的前半生》
在当代出版史上,溥仪先生所著《我的前半生》是生命力旺盛的作品。问世43年以来,印刷21次,累计印数186.3万余册,而且仍然有长盛不衰的趋势。最早的《我的前半生》的基调即“我罪恶的前半生”,是一本具有悔过书性质的作品。
4家族成员
编辑

家世

曾祖父母
爱新觉罗·旻宁(道光帝)
庄顺皇贵妃乌雅氏
  
祖父母
爱新觉罗·奕譞(道光帝七子,醇亲王)
刘佳氏(奕譞侧福晋)
嗣祖
爱新觉罗·奕詝(道光帝四子,咸丰帝)
父母
爱新觉罗·载沣(摄政王奕譞五子)
瓜尔佳氏(生母)
邓佳氏(庶母)
嗣父
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
爱新觉罗·载湉(光绪帝,奕譞二子,咸丰帝嗣子)
皇后

孝恪愍皇后,郭布罗·婉容(1906年-1946年):达斡尔族旗人。1922年,她17岁跟溥仪结婚,为皇后。父亲荣源为内务府大臣。起初夫妻关系尚好,溥仪在婉容与文绣中明显偏向婉容,生性多疑的溥仪曾表现对婉容的信任,后天津时期文绣出走后,溥仪迁怒婉容,婉容开始遭到溥仪冷落,染上鸦片烟瘾,满洲国时期婉容并不愿去东北,却被日本关东军强行带去,常年不堪忍受日本人暴行而发疯。日本投降后,婉容被中共游击队俘虏,最后释放。烟瘾发作,卒于中国吉林省延吉,葬地不明。经其弟闰麒同意,于2006年10月23日招魂与溥仪合葬于河北省清西陵外的清献陵。
皇贵妃

明贤皇贵妃,谭玉龄(1920年-1942年):满族,原名他他拉氏·玉龄,后改谭玉龄。1937年,经贝勒毓朗之女介绍下与溥仪结婚,封为 祥贵人。六年后病故,由溥仪追諡 明贤贵妃。遗体先停灵于西花园的畅春轩,1942年9月2日奉移厝于般若寺,1945年10月遗体火化,2002年追封明贤皇贵妃,于2006年9月2日与溥仪合葬于河北省清西陵外的清献陵。
废贵妃

敦肃福贵妃,李玉琴(1928年-2001年):汉族。1943年,15岁的李玉琴被选入满洲国的皇宫中,并被伪满洲国皇帝溥仪初封为福贵人,后封敦肃福贵妃,1957年5月废除离婚,后再嫁。2001年,因肝硬化病故。
废妃子

淑妃,额尔德特·文绣(1909年-1953年):蒙古族旗人。满洲鄂尔德特氏旗人。1922年,她跟16岁的溥仪结婚。溥仪首选的第一位妃子是文绣,但是父亲逝世后端康太妃为首的四大太妃们,皆认为文绣家境贫寒、长相不好,让王公劝溥仪重选。文绣被册封为淑妃。1931年废除离婚。
妻子

李淑贤(1925年-1997年):汉族。1962年,她37岁跟溥仪结婚,她那时还是一名小护士,但溥仪并没有因为她是一名护士而嫌弃她。在这之前,李淑贤有过两次婚姻。溥仪那是很想再婚,于是,两人结成姻缘。两人婚后恩爱有加,彼此呵护,是一对少有的夫妻。
弟弟妹妹

关系    姓名    生卒日期    乳名    字    号    英文名    婚姻
二弟    溥杰    1907年-1994年    誉格    俊之    秉藩    William    娶唐石霞,字怡莹,后离婚再娶嵯峨浩,生两女
三弟    溥倛    1915年-1918年    -    -    -    -    不满三岁夭折
四弟    溥任/金友之    1918年-    联格    友之    -    -    娶金瑜庭,生三子两女
大妹    韫瑛    1909年-1925年    毓格    蕊欣    秉瑛    Lucy    嫁婉容胞兄润良,无子女
二妹    韫龢/金欣如    1911年-2001年    硕格    蕊菡    秉熹    Mary    嫁郑广元,生一子三女
三妹    韫颖/金蕊秀    1913年-1992年    佩格    蕊秀    秉颢    Lily    嫁婉容弟润麒,生两子一女
四妹    韫娴/金韫娴    1914年-2003年    来格    蕊珠    -    Ellen    嫁赵琪璠,生一子一女
五妹    韫馨/金蕊洁    1917年-1998年    悦格    蕊洁    -    Rose    嫁万嘉熙,生三子一女
六妹    韫娱/溥韫娱    1919年-1982年    星格    蕊乐    -    -    嫁完颜· 爱兰,生一子四女
七妹    韫欢/金志坚    1921年-2004年    姞格    蕊莟    璧月    -    嫁乔宏志,生两子一女
兄弟
5轶事典故
编辑

溥仪(左)、载涛(中)、溥杰(右)
溥仪(左)、载涛(中)、溥杰(右)
同治和光绪为什么没有后代?
同治帝载淳,十九岁驾崩,身后没有留下一男半女。认为皇帝死时皇后阿鲁特氏已怀有龙种的,只是野史之说,正史未见确凿材料。满洲皇子、皇帝大多正式结婚前已有性生活,娶嫡福晋之前就生有子女的也有不少先例。同治帝于同治十一年九月(1872年10月)举行大婚典礼,因得驾崩于(官方记载死于天花,野史记载死于梅毒)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年01月),单从大婚之日算起,他与众多的后妃宫女生活了两年零三个月时间,居然没有留下一点骨血,已属不可思议。
光绪帝本人三十八岁死去,身后竟然也没有留下一男半女!
光绪帝娶有一位皇后,有名分的妃子两名,身边还有成群的妙龄宫女。他于光绪十四年十月(1888年11月)大婚,至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囚禁瀛台,近十年时间,虽然政治上难以伸展手脚,基本上是个傀儡皇帝,但性生活还是有较大自由度的,尤其与他宠爱的珍妃,婚姻生活堪称甜美。
光绪帝被幽禁在瀛台期间,皇后叶赫那拉氏还是伴着他。光绪帝住涵元殿,皇后住在对面的扆香殿。叶赫那拉氏入主后宫几十年,光绪帝对她几乎没有兴趣,但绝不是没有碰过半个指头,史家说“承幸簿”很少留下光绪帝与皇后的性生活记录,“很少”不等于没有,尽管极有可能这是皇帝受“亲爸爸”所慑的逢场作戏。不幸的是,皇后也未能为皇帝生下一男半女,虽然她为此想得心酸,想得发狂。
光绪帝、他的后妃们、慈禧太后都渴望得到龙子,或者得个凤女也好,然
普通公民溥仪
普通公民溥仪
而心都盼酸了,希望终于变成绝望。
接连两朝皇帝(这里指同治和光绪)都没有留下一男半女!是不是忘了记载?相信史学家们不至于疏忽到这等地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入主中原二百余年,已被儒家文化浸透了的爱新觉罗氏皇族,必以皇帝有生育能力为荣。如果没有长大成人的皇子,即使曾经有过夭折的儿子,哪怕有过夭折的女儿,史学家们都会不吝笔墨给予郑重记档。
同治帝、光绪帝,两个皇帝绝后。人们不禁要问:爱新觉罗氏皇族到底怎么啦?清朝到底怎么啦?
对此,广泛涉猎有关史书、传记,未见研究结果。探讨这两位皇帝为什么没有生育能力,虽然对研究清史,尤其对研究清朝皇权统治具有重要价值,但难度显然很大。主要是皇帝本身早就过世,那个时代的御医不敢探究此事,没有留下直接的医学资料,研究很难下手。于是,为何连续两位清帝都未生育,成为一团疑云,浮悬于史海上空。
从现代医学角度对其透视分析,能依稀看到相当重要的缘由。
可以说,清代两朝皇帝都绝种,与满洲皇族的婚姻习俗有关。
*注:以下近亲婚配、乱伦婚配属一般族外认知。
按照满洲皇族的婚配传统,丈夫死后,允许妻子转嫁丈夫的弟弟,甚至可以转嫁儿子或侄辈。这种原始的婚俗,把女人当做一种财富和交配工具。努尔哈赤死前曾嘱咐:我百年之后,我的诸幼子和大福晋交给大阿哥收养。大福晋是指努尔哈赤的嫡妻,大阿哥是指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有人认为,努尔哈赤所说的“收养”,是指自己死后将嫡妻归儿子褚英所有。皇太极时代,莽古尔泰贝勒死后,他的众多妻子分别分给侄子豪格和岳托;努尔哈赤第十子德格类贝勒死后,其众多妻子中的一个被第十二子阿济格纳为妻。肃亲王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是皇太极的亲弟弟,论辈分多尔衮是豪格的亲叔叔。但豪格娶的嫡妻博尔济锦氏,是叔叔多尔衮其中一个妻子(元妃)的妹妹。侄子豪格死后,其嫡妻博尔济锦氏在叔叔多尔衮逼迫之下,被多尔衮纳为妻子。
皇太极及其儿子顺治帝的婚配,都是典型的近亲婚配或乱伦婚配。建州女真的领头人努尔哈赤,为统一女真各部落,娶蒙古科尔沁贝勒明安的女儿为侧妃,开与蒙古部落联姻之先河。后来,他的四个儿子都娶蒙古女子为妻。尤其是他的第八子皇太极,为了对付强大的明朝,积极推进满蒙联姻。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后,册封的五宫后妃都来自蒙古博尔济吉特家族,其中三位漂亮的后妃论辈分乃是姑侄。先是姑姑博尔济吉特氏哲哲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嫁给时为贝勒的皇太极,后尊称为孝端文皇后,生了三个女儿;接着,天命十年(1625年)春,她的年仅十三岁的侄女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又嫁给当时仍为贝勒的皇太极,后被封为永福宫庄妃,生了顺治帝福临,还生了三个女儿,后被尊为孝庄文皇后,即著名的孝庄太皇太后;之后,天聪八年(1634年),她的另一个二十六岁的侄女,也就是庄妃的亲姐姐博尔济吉特海兰珠,也嫁给了继承汗位多年的皇太极,被封为宸妃,生过一个两岁即夭的儿子。有人统计,皇太极在位期间,满洲贵族仅与蒙古科尔沁部联姻就达十八次之多。皇太极之子顺治帝与其父亲一样,也是近亲婚配或乱伦婚配:孝庄文皇后的两个侄女,都嫁给了顺治帝,一个封为皇后(即孝惠皇后,后被废降为静妃),另一个封为淑惠妃,顺治帝娶的这两个妻子,是他同一个亲舅舅的两个女儿,都是他的表妹;后来,孝庄文皇后的一个侄孙女,又嫁给顺治帝为妻,后被封为孝惠章皇后,即仁宪太后。这就是说,顺治帝不仅娶了两个表妹,还娶了表侄女为妻。而从蒙古科尔沁部首领莽古思的角度来讲血缘伦理,他将女儿(孝端文皇后)嫁给了皇太极,又将两个孙女(孝庄文皇后、宸妃)嫁给了皇太极,后又将两个曾孙女(静妃、淑惠妃)、一个玄孙女(孝惠章皇后)嫁给皇太极的儿子顺治帝福临。顺治帝福临又抢了自己亲弟弟襄昭亲王博穆博果尔的老婆,即“三千宠爱在一身”的董鄂妃(孝献皇后),为此还逼死了亲弟弟。
6艺术形象
编辑

书籍名称
作者
发表时间
其他
《末代皇帝的后半生》
贾英华
1989年
群众出版社初版。2004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
《末代皇帝立嗣纪实》
贾英华
1993年
开明出版社初版。2004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
《溥仪跟他的五个女人》
徐虹
1993/07/15
希代出版社,ISBN 957-544-461-2(正体中文)(后来拍成电视连续居,在台湾东森综合台播出过)
《毛泽东、周恩来与溥仪》
王庆祥
1999/01/01
东方出版社,ISBN 7-5060-1209-X(正体中文)
《随侍溥仪纪实》
王庆祥
1999/01/01
东方出版社,ISBN 7-5060-1179-4(间体中文)
《末代皇帝最后一次婚姻解密》
贾英华
2001年
群众出版社
《梦断紫禁城:溥仪的后半生》
王庆祥
2002/07/10
慧明文化出版社,ISBN 986-7940-36-9(正体中文)
《日落紫禁城:我的前半生,溥仪自传》
爱新觉逻·溥杰
2002/09/19
慧明文化出版社,ISBN 986-7940-47-4(正体中文)
《末代皇帝的非常人生》
贾英华
2012年
人民文学出版社
电影

《火龙》(1986年,英属香港,李翰祥导演),梁家辉饰
《末代皇帝》(1987年,美国,贝纳多·贝托鲁奇导演),尊龙、吴涛(少年)、Richard Vuu(童年)饰
《建党伟业》,裘慕远饰
《辛亥革命》,苏晗烨饰
影视剧中的溥仪
影视剧中的溥仪(6张)
奥斯卡金奖电影《末代皇帝》
奥斯卡金奖电影《末代皇帝》
纪录片

《爱新觉罗·溥仪》(2005年,中国),央视《探索·发现》栏目的10集人物传记片
电视剧

名称    溥仪扮演者    名称    溥仪扮演者
《流氓皇帝》(香港)    郑少秋    《末代皇后》(中国)    姜文
《末代皇帝》(中国)    
陈道明、朱旭(老年)、张萌(童年)、蔡远航(少年)饰
《满清十三皇朝之危城争霸》(香港)    严秋华
《流转的王妃·最后的皇弟》(日本)    王伯昭    《非常公民》亦称《溥仪跟他的五个女人》(中国)    黄子华
《末代皇妃》(中国)    李亚鹏    《重生》 又名《传奇福贵人》 (中国)    杨立新
《走向共和》(中国)    王培文    《李香兰》(日本)    王伟华
《金枝欲孽贰》(香港TVB)    第一集出现[1]    《男装的丽人》(日本SP)    高岛政伸
7墓址
编辑

扩建后的溥仪墓
扩建后的溥仪墓
溥仪去世后,治丧委员会按大清仪典,遵从世祖章皇帝例,用火葬,因当时国内形势仓促不及建陵,遂将圣骨灰奉安于1980年5月29日,即溥仪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去世13年后,中国政府为溥仪举行了追悼会。在1995年的1月26日,溥仪的遗孀获准将他的骨灰入葬位于清西陵内崇陵(光绪陵)附近的华龙皇家陵园。华龙皇家陵园位于河北省易县清西陵崇陵旁边,距离崇陵后围墙仅200米。清西陵有关负责人介绍,将溥仪墓葬迁入清西陵,一是因为溥仪登基之初,就确定此地为他的陵墓。[2]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清朝君主
中国10岁以下皇帝
辛亥革命 · 1911
参考资料
1.  观众吐槽《金枝欲孽2》看不懂:为啥开场是溥仪  .凤凰网 .2013-04-28 [引用日期2014-01-17] .
2.  北京未来新世纪教育科学发展中心.清逊帝溥仪.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7:. ISBN 9787537314657


文章来自: 本站原创
引用通告: 查看所有引用 | 我要引用此文章
Tags:
相关日志: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2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