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2002 腐败的根源
作者:王泓 日期:2011-12-03
泰兰宝瑛随笔 2002
一九八四年秋,我乘上了改革的早班车代表核工业来到北京创办中外合资企业——中光公司。我亲眼看到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农村乡镇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变化。
坐落在元大都古城外的大屯乡已经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先行者了。当时大屯乡的农民并不知道这条路应该怎么走,但是大屯乡的领导班子对新的形势看的很准,因为他们穷怕了,他们希望从根本上改变这个地区贫穷落后面貌。他们改革的超前意识远远高于城市人,这可能就是穷则思变吧。
“瞎子过河趟着走”我是在这里看到的。一切都从零开始,改革刚刚起步,市场经济开了一个小门,利用国家双轨制启动经济。应该说乡镇企业的起步与发展是从双轨制的启动开始的,同时双轨制的启动也是我国腐败蔓延的源头,这个双轨制确立了改革与腐败并存,改革与腐败同行。
农民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农民要发家致富的根本是在发展过程中的生产原材料的来源的问题。这时国家计划制定出了问题,计划内与计划外的不合理的原材料供应计划出台了。当时,计划内的煤38元-48元一吨,而计划外的120元-158元一吨;木材计划内的150元-450元一立方米,而计划外的800元-2200元一立方米。仅仅是这样两种民生必须品的原材料计划内与计划外就有这样大的差价,而那时农村乡镇企业经济根本列入不进国民经济计划的大盘子中。
这样,在经济改革初期,头脑清楚、胆量大、有经济头脑的农村领导干部认为反正也穷到家了,穷则思变,不如在国家现有的大经济环境中利用国家现有政策,为了生存,为了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全国农村乡镇企业先后与国家经济打开了游击战。不惜一切代价,采用各种手段要拿到国家计划内的原材料。只要倒卖原材料就可以发财,那时民间流传的话——工农兵学商一起坑中央。老百姓都看到国家制定的政策出了问题,而国家仍然推行这一政策。国家可能是利用推进经济反刺激的原理来考虑问题,中国的教育是儒家思想,中国人轻商的思想根深蒂固,国家可能是从激发国人的商品经济意识考虑吧。如果国家是出于这种考虑,那我们付出的代价就太大了,一个国家的风气、道德坏了,是几代人都无法改变的。
那时,农村乡镇企业经济在国家经济中没有任何位置,更不要说列计划、上盘子了。当时我国农村大约有十亿人口,城市人口两亿。全国计划内原材料争夺战的序幕在这时拉开,全国各阶层、各角落腐败与反腐败战斗的序幕也同时拉开。
不平等的原材料供应基础是我国腐败大面积蔓延的根源。
农民要改变命运,而国家没有给他们合理的供应基础,农民开始想办法,动小恩小惠的脑筋,国家的大问题也就从这里开始了。
改革初期国家计划经济采用双轨制是腐败渗透到全国每一个角落的祸根。
差价——为了降低成本拓荒者违心的去找有权利的老爷们,有权利的人开始挥舞权利的大棒在用权利、金钱这个物理杠杆获取那不义之财,投机者们开始像“三仙姑”一样充当媒婆的角色去获取暴利,而劳动者们则违心的去“烧香拜佛求菩萨”才能获得生产原材料。这样一个恶性周转的农村乡镇企业经济原材料来源方式,一直持续了很多年。这样就使人们认定只有这样才能生存。当国家看到其危害时,那已经是法不责众的时候了。这个局面已经是要用几代人牺牲作为代价,这就是腐败最原始的根源,这个教训太惨痛了。
经济双轨制绝对不能卷土从来!
文章来自: 腐败的根源
王泓
2002-12-31
王泓
2002-12-31
一九八四年秋,我乘上了改革的早班车代表核工业来到北京创办中外合资企业——中光公司。我亲眼看到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农村乡镇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变化。
坐落在元大都古城外的大屯乡已经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先行者了。当时大屯乡的农民并不知道这条路应该怎么走,但是大屯乡的领导班子对新的形势看的很准,因为他们穷怕了,他们希望从根本上改变这个地区贫穷落后面貌。他们改革的超前意识远远高于城市人,这可能就是穷则思变吧。
“瞎子过河趟着走”我是在这里看到的。一切都从零开始,改革刚刚起步,市场经济开了一个小门,利用国家双轨制启动经济。应该说乡镇企业的起步与发展是从双轨制的启动开始的,同时双轨制的启动也是我国腐败蔓延的源头,这个双轨制确立了改革与腐败并存,改革与腐败同行。
农民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农民要发家致富的根本是在发展过程中的生产原材料的来源的问题。这时国家计划制定出了问题,计划内与计划外的不合理的原材料供应计划出台了。当时,计划内的煤38元-48元一吨,而计划外的120元-158元一吨;木材计划内的150元-450元一立方米,而计划外的800元-2200元一立方米。仅仅是这样两种民生必须品的原材料计划内与计划外就有这样大的差价,而那时农村乡镇企业经济根本列入不进国民经济计划的大盘子中。
这样,在经济改革初期,头脑清楚、胆量大、有经济头脑的农村领导干部认为反正也穷到家了,穷则思变,不如在国家现有的大经济环境中利用国家现有政策,为了生存,为了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全国农村乡镇企业先后与国家经济打开了游击战。不惜一切代价,采用各种手段要拿到国家计划内的原材料。只要倒卖原材料就可以发财,那时民间流传的话——工农兵学商一起坑中央。老百姓都看到国家制定的政策出了问题,而国家仍然推行这一政策。国家可能是利用推进经济反刺激的原理来考虑问题,中国的教育是儒家思想,中国人轻商的思想根深蒂固,国家可能是从激发国人的商品经济意识考虑吧。如果国家是出于这种考虑,那我们付出的代价就太大了,一个国家的风气、道德坏了,是几代人都无法改变的。
那时,农村乡镇企业经济在国家经济中没有任何位置,更不要说列计划、上盘子了。当时我国农村大约有十亿人口,城市人口两亿。全国计划内原材料争夺战的序幕在这时拉开,全国各阶层、各角落腐败与反腐败战斗的序幕也同时拉开。
不平等的原材料供应基础是我国腐败大面积蔓延的根源。
农民要改变命运,而国家没有给他们合理的供应基础,农民开始想办法,动小恩小惠的脑筋,国家的大问题也就从这里开始了。
改革初期国家计划经济采用双轨制是腐败渗透到全国每一个角落的祸根。
差价——为了降低成本拓荒者违心的去找有权利的老爷们,有权利的人开始挥舞权利的大棒在用权利、金钱这个物理杠杆获取那不义之财,投机者们开始像“三仙姑”一样充当媒婆的角色去获取暴利,而劳动者们则违心的去“烧香拜佛求菩萨”才能获得生产原材料。这样一个恶性周转的农村乡镇企业经济原材料来源方式,一直持续了很多年。这样就使人们认定只有这样才能生存。当国家看到其危害时,那已经是法不责众的时候了。这个局面已经是要用几代人牺牲作为代价,这就是腐败最原始的根源,这个教训太惨痛了。
经济双轨制绝对不能卷土从来!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