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肾内科医疗诊疗规范——第二十一章 高尿酸血症肾病
作者:王泓 日期:2014-06-18
第二十一章 高尿酸血症肾病
高尿酸血症肾病(hyperuricemic nephropathy)又称尿酸肾病(uric acid nephropa- thy),是由嘌呤代谢紊乱、尿酸及其盐类沉积于肾脏导致的疾病。临床上可见急性尿酸肾病、慢性尿酸肾病和尿酸结石。可伴或不伴痛风关节炎(趾、跖、膝、腕、手指等关节红肿热痛)的肾外表现。
【诊断标准】
1.高尿酸血症
血清尿酸浓度升高(男性> 420μmol/L,女性>360μmol/L),伴或不伴痛风性关节炎表现。急性尿酸肾病常由急性高尿酸血症引起,慢性尿酸肾病常在长期慢性高尿酸血症后发生。
2.急性尿酸肾病
(1)诱发因素 常见于急性白血病、淋巴瘤及其他恶性肿瘤进行化疗或放疗时(因肿瘤组织大量破坏、核酸分解代谢亢进,致血尿酸迅速增加,大量尿酸及其盐结晶广泛阻塞肾小管而发病)。
(2)临床表现 出现少尿性急性肾衰竭。尿中呈现大量尿酸(盐)结晶。
3.慢性尿酸肾病
(1)临床表现 起病隐匿,早期仅表现夜尿增多,尿渗透压及比重降低,可有少量蛋白尿,有或无镜下血尿。常伴随中度高血压,晚期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
(2)病理表现 肾活检组织病理检查呈现慢性间质性肾炎改变,如果肾组织以酒精固定(常规固定方法,可使尿酸及尿酸盐溶解消失)还能在肾间质及肾小管腔见到尿酸(盐)结晶(放射状的针形结晶)。
4.尿酸结石
(1)临床表现 较小的结石可随尿排出,常不被察觉;较大的结石可阻塞输尿管引起肾绞痛、血尿(均一红细胞血尿),并能继发急性肾盂肾炎。
(2)影像学检查 纯尿酸结石X线平片不显影,但是肾盂造影检查、CT检查及超声检查可见,若与钙形成复合结石时,则X线平片也可见。
(3)结石成分检验 如果患者自发排石,或经治疗排石或取石成功时,均应留下结石标本进行成分检验,以证实结石中存在尿酸(盐)。
【治疗原则】
当高尿酸血症合并肾损害时,则需尽可能控制血尿酸水平至正常范围,同时应多饮水及碱化尿液。
1.饮食治疗
(1)避免摄入高嘌呤食物 如动物内脏、动物肉及肉汤、海鲜、芦笋、香菇、豆类(如黑豆、绿豆、红豆及扁豆等)及花生,以减少尿酸(盐)的来源;另外,进食肉类食物多,尿液呈酸性,尿酸(盐)易于沉积,对疾病不利。
(2)戒酒 酒精可使血乳酸量增高,对肾小管排泄尿酸(盐)有竞争性抑制作用;另外,啤酒因嘌呤含量高更不宜饮用。
(3)多饮水 每日饮水2000~4000ml,并且睡前也饮水,维持每日尿量2000ml以上,以利于尿酸(盐)排出,防止尿酸(盐)结晶形成及沉积。
2.碱化尿液
尿pH升高可以增加尿酸(盐)的溶解度,利于防止尿酸(盐)在肾脏沉积,并能使已形成的尿酸(盐)结晶溶解。常用药物为碳酸氢钠或枸橼酸合剂,以维持尿液pH于6.2~6.8为适宜,过分碱化尿液(pH>7.0)则有形成磷酸盐及碳酸盐结石的危险。
3.降低血尿酸
(1)促进尿酸排泄 通过抑制肾小管对尿酸再吸收促进尿酸从尿中排泄,此类药包括苯溴马隆( benzbromarone)、丙磺舒(probenecid)及磺吡酮(sulfinpyrazone),另外氯沙坦也具有一定的排尿酸作用。服用这类药物时需要碱化尿液,并保持足够尿量,防止尿路尿酸结石形成;而且,当肾小球滤过率( GFR) <30ml/min或(和)每日尿酸(盐)排出量>3.57mmol(600mg)或(和)已存在尿酸结石时,不宜采用这一治疗。
(2)抑制尿酸合成 该类药物包括别嘌呤醇(allopurinol)和非布司他(febux-ostat,又称非布索坦),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减少尿酸的生成。别嘌呤醇的副作用有:过敏反应、胃肠道不适、外周血白细胞减少及肝功能损害等,但是大多数患者均能很好耐受。不能耐受者,可以服用非布司他,非布司他的抑制尿酸合成作用较别嘌呤醇强。别嘌呤醇在GFR< 50ml/min时需要减量,而非布司他在GFR> 30ml/min时无需减量。
(3)氧化尿酸 人类无尿酸(盐)氧化酶,故不能氧化尿酸生成水溶性的尿囊素。给予基因重组的尿酸氧化酶如拉布立酶( rasburicase),即可将尿酸氧化成尿囊素,随尿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尿酸浓度。具有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 -6 -PD)缺乏症的患者禁用此药,否则会引起严重溶血;另外,约0.6%的患者用药后可能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对此应予警惕,过敏体质者慎用。
另外,能抑制尿酸排泄的药物如袢利尿剂及噻嗪类利尿剂等也应禁用。
4.透析治疗
急性高尿酸肾病急性肾衰竭时,可应用透析治疗维持生命,以赢得治疗时间。慢性高尿酸肾病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时,亦需进行维持性透析治疗(详见附录二及附录三)。
肿瘤进行化疗或放疗时诱发的急性高尿酸肾病应重在预防,水化处理(输液、饮水)、碱化尿液及服用别嘌呤醇是既往常规的预防方法,近年拉布立酶上市,又增加了一个强有力预防措施。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1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