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肾内科医疗诊疗规范——第二十八章 肾动脉狭窄
作者:王泓 日期:2014-06-18
第二十八章 肾动脉狭窄
肾动脉狭窄(renal artery stenosis)系指肾动脉主干或(和)其分支的狭窄,该病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但是也有少数患者由纤维肌性发育不全及大动脉炎(又称高安病)导致。当管腔狭窄到一定程度(超过60%~75%管腔)后即可诱发肾血管性高血压( renovascular hypertension)或(和)缺血性肾脏病(ischemic nephrpathy)。下面将着重介绍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
【诊断标准】
(1)常发生于中、老年人。
(2)患者常伴全身多部位动脉粥样硬化表现,如冠心病、脑卒中及外周动脉硬化。
(3)肾血管性高血压常有如下特点:中老年才出现高血压或原有高血压于中老年加重难控制;舒张压升高明显,乃至出现恶性高血压;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及血管紧张素AT1受体阻滞剂(ARB)治疗敏感,不应用血压常难控制,而用量稍大又能诱发低血压或(和)血清肌酐异常升高(即超过用药前基线值的30%,甚至出现急性肾衰竭)。
(4)缺血性肾病常呈如下表现:尿常规改变轻微(轻度尿蛋白、无或仅有少量变形红细胞及管型);肾功能损害进展缓慢,远端肾小管浓缩功能常损伤在先(夜尿量增多,尿比重及渗透压下降);后期肾脏体积缩小,两肾体积常不对称;肾性贫血出现相对晚且轻。
(5)部分患者可于腹部或腰部闻及高调粗糙的收缩期杂音或双期杂音。
(6)部分患者出现低钾血症。
(7)少数患者呈现“闪现肺水肿”,此肺水肿瞬间发生,迅速消退,并常反复发作。
(8)肾动脉狭窄确诊依赖于影像学检查。经皮经腔插管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是诊断的“金指标”,在进行此检查前,可酌情选用肾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螺旋CT血管造影或磁共振血管造影进行初筛检查。肾功能不全较重(血清肌酐> 221~265μmol/L)患者,应用对比剂(包括进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及螺旋CT血管造影的碘对比剂及进行磁共振血管造影的钆对比剂)做上述血管造影均需谨慎,要警惕对比剂肾损害发生(详见第三十七章“对比剂肾病”)。
【治疗原则】
1.药物治疗
目前认为ACEI或ARB仅适用于单侧肾动脉狭窄患者,并必须从小量开始,耐受后逐渐加量,以避免血压过度下降或(和)血清肌酐异常升高。为有效降低血压,还常需配伍其他降压药物(如双氢吡啶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等)进行联合治疗。对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目前认为不宜用ACEI或ARB治疗。
除降压治疗外,针对患者具体病情还应给予调脂治疗及抗血小板治疗等。
2.经皮经腔肾动脉成形术( PTRA)治疗
常做经皮肾动脉腔内球囊扩张术来恢复血运,为减少扩张术后再狭窄的发生(尤其是病变在肾动脉开口处时),常常同时放置血管支架。
3.外科血管重建手术治疗
其主要应用于PTRA禁忌(如合并动脉瘤)、预计PTRA疗效不好(如严重肾动脉开口处狭窄)及PTRA治疗失败(如再狭窄)的患者。具体手术方式(如肾动脉内膜切除、旁路搭桥及自身肾移植等),将由血管外科医师酌情选择。
4.选择上述治疗的参考意见
(1)肾血管性高血压 由于不少循证医学证据显示,药物治疗与血管重建治疗(包括PTRA及放置支架和血管外科手术)的远期疗效(有效控制血压及存活率)并无显著差异,所以,现在主张应先给降压药治疗,只有对降压药物治疗抵抗时(尤其是检测患侧肾静脉血血浆肾素活性明显增高时),才考虑进行血管重建。
(2)缺血性肾病 既往认为肾动脉狭窄达到重度(如超过70%管腔)时,即应做血管重建治疗(首选PTRA及放置支架),以防肾功能进一步恶化,但是,近年一些循证医学试验及荟萃分析的结果显示,药物治疗与PTRA加放支架治疗在延缓肾功能损害进展的远期疗效上,并无统计学差异,因此对上述治疗指征提出了异议。针对缺血性肾病的血管重建治疗适应证,看来还需要有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才能明确制定。
不过,许多研究显示,如果病变已进展到如下程度,血管重建治疗对挽救肾功能已可能无益:①血清肌酐> 265μmol/L(3mg/dl)或(和)患肾肾小球滤过率<10ml/min;②肾脏长径<8cm;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叶间动脉血流阻力指数>0.80。达到上述指标时,是否还要做血管重建治疗?需要慎重考虑。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