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肾内科医疗诊疗规范——第四十一章 急性下尿路感染

 

第四十一章  急性下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是指各种微生物侵犯尿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引起的尿路炎症。尿路感染分为上尿路感染(即肾盂肾炎)及下尿路感染。急性下尿路感染( acute lower urinary tract infection)通常是指急性膀胱炎(acute cystitis),95%以上的致病微生物是革兰阴性杆菌,其中大肠埃希菌最常见。及时正确的治疗常能使急性下尿路感染治愈。
    【诊断标准】
    1.易感者
    好发于生育年龄女性、老年人及糖尿病患者。性生活及尿路器械操作(如导尿、尤其是留置导尿及膀胱镜检查)为常见诱因。
    2.临床表现
    呈现泌尿系刺激症,即尿频、尿急及尿痛(从下腹不适、排尿烧灼感至明显排尿疼痛),少数患者因炎症致膀胱黏膜出血而出现血尿,乃至肉眼血尿,并伴随血丝及小血块。患者体温正常或仅有轻度发热(38.0℃~38.5℃以下),并无寒战、高热和腰痛等症状。体格检查脊肋角无叩痛。
    3.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外周血白血胞一般正常,无总数增多及核左移。
    (2)尿常规检查 常见明显白细胞尿(离心尿沉渣镜检白细胞>5个/HP,乃至满视野),可伴随不同程度的镜下血尿(红细胞>3个/HP,为均一红细胞血尿)及轻度蛋白尿(尿蛋白定性±~+)。不出现管型尿。女性患者留取尿标本前必须认真冲洗会阴,然后即刻留中段尿标本,以免白带污染致成假阳性结果。
    (3)尿培养 真性细菌尿(即考虑尿中细菌为致病菌)的诊断标准如下:清晨清洁后中段尿细菌培养菌落数≥105/ml;或膀胱穿刺尿细菌培养有细菌生长(不管菌落多少)。如果临床考虑有真菌感染(如留置导尿所致感染)可能时,还需要做真菌培养。
    【治疗原则】
    1.抗感染治疗
    (1)抗微生物药物选择 最好能依据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指导用药,在获得药敏试验结果前,可先选用抗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的抗微生物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如下。
    ①磺胺类:最常用复方磺胺甲基异■唑(每片含磺胺甲基异■唑400mg及甲氧苄胺嘧啶80mg),每次2片,每日2次口服。
    ②喹诺酮类:包括氧氟沙星,每次0.2g,每日2次口服;环丙沙星,每次0.25g,每日2次口服;左氧氟沙星,每次0.1~0.2g,每日2次口服。近年来国内大肠埃希菌对磺胺类药及氟喹诺酮类药的耐药率均明显增加,一半以上患者均耐药,此必须注意。
    ③硝基呋喃类:呋喃妥因,每次0.1g,每日2次口服。由于临床上已长期不用或少用此药,因此现在大肠埃希菌却经常对其敏感。
    ④头孢类抗生素或半合成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如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及头孢克洛,半合成青霉素如氨苄西林或阿莫西林,可以根据致病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
    若为真菌感染,则需要用敏感的抗真菌药物治疗。
    (2)抗微生物治疗疗程 推荐3日疗程。既往曾采用单剂疗法,因为疾病复发率高现已不再提倡;而7日疗程的疗效并不优于3日疗程,不良反应却可能增加,因此现在仅使用于3日疗程治疗后的复发病例。
    停用抗微生物药物治疗后1周,应该再做尿细菌培养,如果阴性表示此次急性下尿路感染已治愈;如果仍有真性细菌尿,则应继续抗微生物治疗2周。
    2.对症治疗
    患者应该多饮水,多排尿;泌尿系刺激症明显时可服碳酸氢钠1g,每日3次,碱化尿液,减轻症状。


文章来自: 本站原创
引用通告: 查看所有引用 | 我要引用此文章
Tags:
相关日志: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1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