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血液内科医疗诊疗规范——第十九章 血友病

 

    血友病是遗传性凝血因子Ⅷ(FⅧ)或凝血因子Ⅸ(FⅨ)缺陷所致的出血性疾病。FⅧ缺陷称为血友病A(血友病甲),FⅨ缺陷称为血友病B(血友病乙),均为伴性隐性遗传,多为男性患病,女性为致病基因携带者,极少数女性患病。
    【诊断标准】
    (一)病史
    约2/3的患者有明确家族史且符合X连锁隐性遗传规律。
    (二)临床表现
    1.出血
    表现为轻微损伤及手术后过度出血,也可为自发出血。常见出血部位为关节、肌肉和深部组织,尤以关节出血最具特征性。也可发生消化道、泌尿道等内脏出血、鼻衄和口咽部出血。重型患者可出生后即发病,轻型和中型患者发病可较晚,甚至成年后发病。
    2.出血的并发症
    关节出血可致关节肿胀、疼痛,急性期活动受限。关节反复出血逐步损伤滑膜、软骨和骨骺,出现关节畸形、活动受限、强直、融合伴持续疼痛。长期制动或关节保护性屈曲,可致肌肉萎缩和挛缩。肌肉和深部组织出血引起血肿,可致疼痛。血肿压迫可致麻木、神经损伤、肌肉萎缩、肢体和脏器功能障碍和组织坏死。巨大血肿可破溃,经久不愈。同一血肿反复出血可形成假性肿瘤。急性出血或反复出血可致贫血。内脏出血、咽喉部出血和颅内出血等严重出血可致死。
    (三)实验室检查
    1.血象和血涂片
    血小板计数正常,血小板形态无异常。
    2.凝血象
    凝血酶原时间( 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正常,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延长且可被正常混合血浆纠正。
    3.凝血因子活性
    血友病A时FⅧ活性降低,血友病B时FⅨ活性降低。FⅧ活性或FⅨ活性<1%为重型血友病,1%~5%为中型血友病,5%~40%为轻型血友病。
    FⅧ活性降低,尤其是轻度降低和无家族史者,需检测出血时间、vWF抗原和瑞斯托霉素诱导等,除外血管性血友病。
    APTT延长且可被正常混合血浆纠正而FⅧ活性和FⅨ活性正常,需检测FⅪ活性和FⅫ活性,除外遗传性凝血因子Ⅺ和Ⅻ缺陷。
    APIT延长但不被正常混合血浆纠正者,需进一步检测,除外内源性凝血途径凝血因子的抑制物。
    【治疗原则】
    (一)一般原则
    (1)关节出血发作时可采用RICE措施,即R(Rest,休息)、I(Ice,冰敷)、c(Compression,局部压迫)、E(Elevation,患肢抬高,休息并保持在功能位置)。
    (2)避免使用可抑制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嘧达莫、布洛芬、吲哚美辛等。
    (3)药物尽量口服,避免皮下和肌内注射药物。静脉穿刺后需充分压迫。
    (4)避免外伤和手术,需在凝血因子替代治疗下行骨髓穿刺等有创性操作和手术。
    (5)生育前进行遗传咨询,女性携带者争取行产前诊断。
    (二)凝血因子替代治疗
    1.控制出血的替代治疗
    发生出血时应尽早输注凝血因子止血,以降低关节、组织和脏器功能受损的程度。应根据患者凝血因子基础值、出血严重度、出血部位、是否有抑制物、其他止凝血机制是否完善和凝血因子的半寿期制定治疗方案。
    (1)血友病A:输注凝血因子Ⅷ浓缩物或重组人凝血因子Ⅷ。一般按输注1U/kg体重的FⅧ浓缩物或重组FⅧ约使患者循环血液中FⅧ:C水平提高2%估算单次输注量,即需要输注的FⅧ总量(U)=[希望达到的FⅧ:C水平(%)-患者当前血浆FⅧ:C水平(%)]×0.5×患者体重(kg)。FⅦ半寿期8~12小时,常需每日输注2次。一般应连续输注直至出血停止并消散。无条件使用FⅧ制剂时可输注冷沉淀物或新鲜冰冻血浆( FFP)。
    (2)血友病B:输注凝血酶原复合物(PCC)。按输注1U/kg体重的PCC约使患者循环血液中FⅨ:C水平提高1%估算单次输注量,即需要输注的PCC总量(U) =[希望达到的FⅨ:C水平(%) -患者当前血浆FⅨ:C水平(%)]×0.5×患者体重(kg)。FⅨ半寿期为12~24小时,可每日输注1次。一般应连续输注直至出血停止并消散。输注PCC需警惕血栓形成。无条件使用PCC时可输注FFP。输注FFP需考虑血浆容量,单次输注不宜超过10~15ml/kg体重。
    2.手术期的替代治疗
    治疗方案的制订除了应考虑患者凝血因子基础值、出血严重度、出血部位、是否有抑制物、其他止凝血机制是否完善和凝血因子的半寿期,还应考虑手术大小与部位,按前述方法估算单次输注量和给药间隔。手术前1~2天应进行凝血因子输注的有效性试验,指导剂量的制定。手术当日及术后第1天,大型手术的血中FⅧ:C或FⅨ:C水平一般应达80%~100%,中型手术应达60%~80%,小型手术应达40%~60%。从手术后第2天起酌情减量,替代治疗的疗程约7~14天。
    3.预防治疗
    有条件者可采用预防治疗,即定期输注凝血因子,预防出血或减轻出血发作的频度和程度。目前国内推荐小剂量预防治疗,即血友病A输注FⅧ制剂10~15 U/kg,2~3次/周,血友病B输注PCC 5~10U/kg,1~2次/周。
    接受替代治疗的患者应定期检测FⅧ或FⅨ的抑制物,尤其是当输注凝血因子的效果降低或无效时。若出现抑制物,应给予相应治疗。
    (三)辅助治疗
    1.DDAVP
    轻型血友病A有效,对血友病B无效。
    2.止血药物
    黏膜出血可酌情局部使用止血粉、凝血酶或明胶海绵等。纤维蛋白溶解抑制剂,如氨甲环酸和氨基己酸,对口腔、消化道等黏膜出血有效。纤溶抑制剂不宜与PCC同时使用,肉眼血尿者禁用。
    3.肾上腺皮质激素
    能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加速血肿吸收,急性出血时可每日口服泼尼松30~40mg,5~7天。
    4.止痛药物
    可以单用或联合使用扑热息痛、COX-2拮抗剂、鸦片类等对血小板功能无影响的药物以止痛。
    5.物理治疗及康复训练
    应于出血急性期过后及早在物理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以促进吸收、消除肿胀、恢复关节和肌肉的功能。也适用于慢性血友病滑膜炎、关节炎和肌肉血肿。
    6.放射性同位素滑膜切除术
    适用于关节出血频率大于每半年3次以上的慢性血友病滑膜炎患者,以减轻关节出血。
    7.关节修复术和关节置换术
    用以改善关节功能。


文章来自: 本站原创
引用通告: 查看所有引用 | 我要引用此文章
Tags:
相关日志: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1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