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德语: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是一位集古典主义大成的德意志古典音乐作曲家,也是一位钢琴演奏家。贝多芬出生在德国波恩,祖籍佛兰德,自幼跟从父亲学习音乐,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华,八岁便开始登台演出。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等等。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在东亚,贝多芬被尊称为“乐圣”。
    个人概况    
    姓名: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外文名:Ludwig van Beethoven国籍:德国出生地:德国波恩出生日期:公元1770年12月17日逝世日期:公元1827年3月26日
    个人背景: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贝多芬的简介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Beethoven,1770—1827)德国著名的作曲家、钢琴演奏家、指挥家,贝多芬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 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舞曲。这些作品对音乐的发展都有着深远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出生在德国波恩,祖籍佛兰德。自幼跟从父亲学习音乐,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华,八岁便开始登台演出。十七岁那年,波恩宫廷资助他去维也纳旁听哲学,也就是在这时与莫扎特有了短暂接触。1792年,经过海顿的指引,再次到音乐之都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他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田园交响曲》、《合唱》;序曲《哀格蒙特》;钢琴曲《悲怆》、《月光曲》、《暴风雨》、《热情》、《黎明》等等。他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一位颇具创造性的作曲家。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他和米开朗基罗、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生都经历了各种苦难坎坷,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根据他们的人生写成了《名人传》。当贝多芬19岁的时候,法国大革命爆发,给贝多芬带来自由、平等、博爱的希望。
   从1796至1800年,整整4年,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响,这是耳聋的前兆。贝多芬26岁时,也就是1820年听力开始减弱,中年失聪。他创作的音乐作品有《月光奏鸣曲》、《C小调第5交响曲》等。
他的九部交响曲全都在维也纳举行了首演式。一八零五年,他唯一的一部歌剧创作《费黛里奥》也在维也纳的国家歌剧院举行了首演。贝多芬被后人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交响曲作家。他的《英雄交响曲》充满了激情。他的《第九交响曲》取材于德国诗人席勒的《欢乐颂》,如今已经成为欧盟的盟歌了。
贝多芬一生坎坷。二十六岁时听力渐渐衰退,四十五岁时耳朵完全失聪,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是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而奋臂呐喊,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反封建、争民主的革命热情,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主要作品有交响曲九部(以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九《合唱交响曲》最为著名),歌剧《费黛里奥》等等。
    1 生平经历
    1.1 天才降生
  贝多芬        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出生于德国波恩的一个贫穷的家庭。贝多芬的父亲是当地宫廷唱诗班的男高音歌手,碌碌无为、嗜酒如命,他的祖父是波恩宫廷乐团的乐长,母亲是宫廷大厨师的女儿,一个善良温顺的女性,婚后倍受生活折磨,在贝多芬17岁时便去世了。贝多芬是7个孩子中的第2个,因长兄夭亡,贝多芬成了长子。在大部分时间里,他的父亲都喝得大醉,从没对家庭和气过,甚至连家人们是否有足够的吃穿都从未过问。起初,善良的祖父还能使这个家庭免受太多的苦;反过来,他最大的孙子的音乐才能也使老人感到莫大的欣慰,还把自己的名字给了他。但是当小贝多芬3岁生日时,祖父就去世了。贝多芬的父亲常把孩子拽到键盘前,让他在那里艰苦地练上许多小时,每当弹错的时候就打他的耳光。
    邻居们常常听见这个小孩子由于疲倦和疼痛而抽泣着睡去。不久,一个没什么水平的旅行音乐家法伊弗尔来到这个市镇,被带到贝多芬家里。他和老贝多芬常常在外面一个小酒馆里喝酒一直喝到半夜,然后回家把小路德维希拖下床开始上课,这一课有时要上到天亮才算完。为了使他看上去像一个神童,父亲谎报了他的年龄,在他八岁时,把他带出去当做六岁的孩子开音乐会。但是天下哪有后天培养出来的神童,尽管费了很多事,老贝多芬始终没有能够把他的儿子造就成另一个年轻的莫扎特。与莫扎特相比,贝多芬的童年太不幸了。莫扎特在童年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练功时间是愉快而安静的,有着一个慈爱的父亲和一个被钟爱的姐姐;而贝多芬则不然,虽然他的演奏赢得了家乡人的尊敬,但世界性的旅行演出却远未像莫扎特那样引起世人的惊叹。
  1770年12月6日,贝多芬诞生在波恩市的一个音乐世家。他4岁时就会弹奏羽管键琴,8岁起就登台演出,并获得了音乐神童的美誉。10岁时,他拜师于普鲁士最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聂费。12岁时经聂费的推荐,到瓦尔特斯坦伯爵的宫廷乐队充任管风琴师助手,这是贝多芬“音乐仆役”生涯的开始。17岁时,贝多芬去拜访音乐大师莫扎特,受到热情接待。莫扎特在听完贝多芬弹了几首钢琴曲子后兴奋地说:“各位,请注意这位年轻人,不久的将来他就会博得世人的称赞!”莫扎特还答应给贝多芬上课。可惜此后两个月,贝多芬母亲突然去世。对此,贝多芬父亲意志消沉,终日酗酒,贝多芬不得不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再次回到原来的歌剧院当钢琴师。
    1.2 音乐神童
  他的母亲第一次嫁给一个男仆,丧夫后改嫁给贝多芬的父亲。这种生活剥夺了贝多芬上学的权利,他从小就有音乐天赋,使他的父亲产生了要把他培养成为一个像莫扎特那样的音乐神童的愿望,于是从小就逼着他学习钢琴和小提琴。他打骂贝多芬,迫使贝多芬从四岁起就整天练习羽管键琴和小提琴。八岁时的他已开始在音乐会上表演并尝试作曲八岁时贝多芬首次登台,获得巨大的成功,被人们称为第二个莫扎特,但是,他在这段时期中所受的音乐教育一直是非常凌乱和没有系统的。
     1.3 跟随大师学艺
  十二岁时,他已经能够自如地演奏,而且拜师于风琴师尼福,开始学习作曲,担任了管风琴师尼福(1748-1798)的助手。就在这时他开始正式跟尼福学习音乐。尼福是一位具有多方面天才的音贝多芬乐家,他扩大了贝多芬的艺术视野,使贝多芬熟悉了德国古典艺术的一些优秀范例,并巩固了贝多芬对崇高的目的的理解。贝多芬的正规学习和有系统的教养,实际上是从尼福的细心教导和培养开始的:尼福还引导他在1787年到维也纳就教于莫扎特 。11岁发表第一首作品《钢琴变奏曲》。13岁参加宫廷乐队,任风琴师和古钢琴师。1787年到维也纳后,开始跟随莫扎特、海顿等人学习作曲,刚开始的时候,莫扎特想看看他的能力让他演奏音乐,莫扎特听过他的演奏之后,就预言有朝一日贝多芬将震动全世界。贝多芬到维也纳不久便接到母亲的死讯,他不得不立即赶回波恩。由于家庭的拖累,一直到1792年秋他父亲死后,他才第二次来到维也纳,但这时莫扎特却已不在人世了。贝多芬第二次来到维也纳后,很快地便赢得了维也纳最卓越的演奏家(特别是即兴演奏)的称谓。以后,他先跟海顿学习,后来跟申克、阿勃列希贝尔格和萨利耶里等人学习。他在波恩通过同知识分子勃莱宁的交往,接触到当时许多著名教授、作家和音乐家,并从他们那儿,受到"狂飙运动"的思潮影响。他的民主思想在法国大革命前几年已臻成熟,但在革命年代中成长尤为讯速。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步的思想意识给他了很多启发,从而奠定了他人文主义世界鄣幕--深信人类平等,追求正义和个性自由,憎恨封建专制的压迫。尽管维也纳古典乐派中的三位著名作曲家所处的生活年代相当接近,但是贝多芬的思想同海顿和莫扎特显然并不属同一个“时代”。海顿一生备受凌辱,他虽也偶尔被激怒过,但却总是逆来顺受,当时进步的文学思潮和革命情绪都很少能使他激动,他的音乐同斗争也是永远绝缘的。莫扎特精神上遭受的苦难并不比海顿少,他勇敢于反抗,宁愿贫困而不能忍受大主教的侮辱,但在他的音乐中,从那充满阳光和青春活力的欢乐的背后,往往还是可以感觉得到一丝痛苦、忧郁和伤感的情绪。
只有贝多芬,他不但愤怒地反对封建制度的专制,而且用他的音乐号召人们为自由和幸福而斗争。贝多芬在波恩时期(1782-1792)的创作,大都是一些小型的钢琴曲、重奏曲和歌曲等,这一时期可以说他还只是处于创作的准备阶段。他在维也纳最初十年(1792-1802)的创作,比较著名的作品也只有《悲伤》、《月光》和《克罗采》奏鸣曲及《第三钢琴协奏曲》等。但在这期间,他对社会与政治诸问题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也能意识到他要努力探寻的目标。1802-1812年,他的创作进入了成熟时期,这段时间后来成为他的“英雄年代”。
  1800年,在他首次获得胜利后,一个光明的前途在贝多芬的面前展开。可是三四年来,一件可怕的事情不停的折磨着他,贝多芬发现自己耳朵变聋了。贝多芬热爱练习钢琴,但是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没有比失聪更可怕的了。因而人们可以在他的早期钢琴奏鸣曲的慢板乐章中理解到这种令人心碎的痛苦。
  贝多芬的心无时不充满热情,可是他的热情是非常不幸的,他总是交替地经历着希望和热情、失望和反抗,这无疑成了他的灵感源泉。1801年,贝多芬爱上了朱列塔·圭恰迪尔,他把《月光奏鸣曲》献给她。但是不解风情的朱列塔·圭恰迪尔太不理解他崇高的灵魂。1803年朱列塔·圭恰迪尔与伽仑堡伯爵结婚,这是令人绝望的时刻,他曾写下遗书。
    1.4 创作交响曲
  他从灰暗中走出来,写出了明朗乐观的《第二交响曲》。之后贝多芬 雕像更多更好的音乐在他的笔下源源不断的涌现。《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还有优美动听、洋溢着欢乐的小提琴协奏曲,以及绚丽多彩的钢琴协奏曲和奏鸣曲。
  贝多芬创作活动的成熟过程表面看来是相当迟缓的,但实际上却非常稳固。他三十岁时才开始写第一部交响曲,而在象这样年纪的莫扎特已经写了四十部左右的交响曲了。
  贝多芬从1796年开始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但是直到1801年,当他确信自己的耳疾无法医治时,才把这件事情告诉给他的朋友。但是,他对艺术的爱和对生活的爱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变成了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在这样一个精神危机发展到顶峰的时候,他开始创作他的乐观主义的《英雄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的精神的转机,同时也标志着他创作的"英雄年代"的开始。
  贝多芬在维也纳的后一阶段,由于欧洲正经历着严重的政治反动时期,即梅特涅的反动统治特别的猖獗的时期,他的创作也暂时呈现颓势(1813-1817)。从1818年起,在贝多芬一生的最后十年当中(1818一1827),他在耳朵全聋、健康情况恶化和生活贫困,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况下,仍以巨人般的毅力创作了《第九(合唱)交响曲》,总结了他光辉的、史诗般的一生并展现了人类的美好愿望。 1823年贝多芬完成了最后一部巨作《第九交响曲》(合唱)。这部作品创造了他理想中的世界。
  贝多芬于1827年3月26日在维也纳辞世。死时没有一个亲人在他身旁,但是在同月29日下葬时却形成了群众性的一个浪潮,所有的学校全部停课表示哀悼,有两万群众护送着他的棺柩,他的墓碑上铭刻着奥地利诗人格利尔巴采(1791-1827)的题词:“当你站在他的灵柩跟前的时候,笼罩着你的并不是志颓气丧,而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我们只有对他这样一个人才可以说:他完成了伟大的事业……。”
  贝多芬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伟大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集中体现了他那巨人般的性格,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进步思想,它的革命英雄主义形象可以用"通过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获得胜利"加以概括。他的作品了既壮丽宏伟又极朴实鲜明,它的音乐内容丰富,同时又易于为听众所理解和接受。贝多芬的音乐集中体现了他那个时代人民的痛苦和欢乐,斗争和胜利,因此它过去总是那样激励着人们,鼓舞着人们的斗志,即使在现在也使人们感到亲切和鼓舞。
2 人物辞世
  1826年12月贝多芬患重感冒,导致肺水肿。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终于咽下最后一口气,原因是他患了肝脏病。在他临终前突然风雪交加,雷声隆隆,似乎连上天也为这位伟大音乐家的去世而哀悼!贝多芬的葬礼非常隆重,有两万多人自动跟随灵柩出殡,遗体葬于圣麦斯公墓里。而一年之后,舒伯特去世。按照其遗愿葬于贝多芬墓旁,终生未婚。
  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先生只在人世间停留了57年,一生完成了100多部作品。主要作品有管弦乐几十首:交响曲9部;《普罗米修斯的生民》、《爱格蒙特》等序曲;钢琴协奏曲5首(还包括另外两首:《零号钢琴协奏曲》、《D大调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一首;其他协奏曲5首;钢琴奏鸣曲32首(《热情》、《月光》、《田园》、《悲怆》、《黎明》、《暴风雨》等最为著名);小提琴奏鸣曲10首(包括《春天》《克莱采》);钢琴三重奏12首(包括:著名的《大公》)以及七重奏等各类室内乐共70余部;歌剧1部《弗黛里奥》;另有神剧1部;弥撒曲2首、歌曲等许多作品。
    3 人物性格
    3.1 我行我素
  贝多芬不愿做一个客厅里的宠儿,他宁愿在自己的住所,年轻时的贝多芬能够随己意进进出出、起床、穿衣和吃东西。他喜欢按照自己的兴趣为房间里的琐事瞎忙。有一次,为了空气流通和看清窗外的景物,他竟特意把窗户砍掉一块。他总是同房东们发生纠葛,总是不断地搬家。每当他处于创作高潮时,他总是把一盆又一盆的水泼到自己头上来使它冷却,直到水浸透到楼下的房间——我们可以想象那房东和其他房客的情绪会怎样!有时他搬家搬得是这样的频繁,以致他甚至不愿操心把钢琴的腿支上,干脆就坐在地板上弹奏它。由于他每次租新房时必须签署一张租契,指明租期,所以他就常常为四个公寓同时付房租。这无疑使他花掉更多的钱,这个本来就没有多少积蓄的音乐家,也就变得更加贫穷、更加穷困。
    3.2 严谨作曲
  门德尔松曾经将贝多芬的一份手稿在众人面前展示。在这张稿纸上,有一处改了又改,竟贴上了十二层小纸片。门德尔松将这些小纸片一一揭开,发现最里面的那个音符(即最初的构想)竟然与最外面的那个音符(第十二次改写的)完全一样。想当初,我国北宋文学家王安石,曾为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煞费苦心,也曾设想过几十种方案才最终定稿。正是由于古今中外的杰出艺术家们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精神,才使后人欣赏到如此动人的艺术精品。作曲对于贝多芬而言,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他写作歌剧《费德里奥》时,为其中的一首合唱曲先后拟定过十种开头。人们熟悉的《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的主题动机,也曾在他的草稿中找到过十几种不同的构想。贝多芬常常揣着笔记本,在散步时也从不忘记将突发的灵感记录下来。
    4 人物关系
    4.1 贝多芬与前辈
  “交响乐之父”海顿曾是贝多芬的恩师,但这对师生之间由于见解不同,常常发生不和。海顿十分欣赏贝多芬的才华,但无法容忍贝多芬那种大胆的创新精神和桀骜不驯的性格。因此,两人的分手是迟早的事情。
    4.2 贝多芬的朋友
  美尔策尔(1772—1838),以发明和制造机械乐器著称于世。1813年秋,贝多芬为美尔策尔发明的万能琴(即机械乐队)写作了一部战争交响曲,题为《威灵顿的胜利》或《维多利亚之战》,描写同年6月21日英将威灵顿在西班牙北部城市维多利亚大败拿破仑的场景。美尔策尔曾经在温克尔(1776—1826)发明的基础上,创制了今天通用的节拍器。贝多芬首先采用,并按照它每分钟所打的拍数来标明自己作品的速度。贝多芬的助听器,也是1810年左右美尔策尔为他制作的。有一次,贝多芬在送美尔策尔出行时,写了首富于风趣的卡农,来歌颂拍节机的创制者。这首象征贝多芬和美尔策尔之间友谊的卡农,后来被贝多芬选进了他的第八交响曲(作品93号),成为第二乐章的主题。
  申德勒是贝多芬晚年的密友。
    5 代表作品
    5.1 幻想奏鸣曲
  《月光曲》原名《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又贝多芬名《幻想奏鸣曲》、《幻想朔拿大》,创作于1801年,接近于贝多芬创作的成熟期。这部作品有三个乐章:第一乐章,那支叹息的主题融入了他的耳聋疾患,忧郁的思绪。而第二乐章表现了那种回忆的甜梦,也像憧憬未来的蓝图。第三乐章激动的急板。而这部作品最美丽的,便是第一乐章,让人想起月光。
  这首钢琴曲之所以被称为《月光曲》,是由于德国诗人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勃听了以后说:“听了这首作品的第一乐章,使我想起了瑞士的琉森湖,以及湖面上水波荡漾的皎洁月光。”以后,出版商根据这段话,加上了《月光曲》的标题,关于作曲家在月光下即兴演奏的种种传说便流行起来。其实触动贝多芬创作的不是皎洁如水的月光,而是贝多芬与朱丽叶塔·圭查蒂(1784—1856)第一次恋爱失败后的痛苦心情。
  朱丽叶塔·圭查蒂是伯爵的女儿,比贝多芬小14岁,两人真诚相爱,因门第的鸿沟,又迫使两人分手。贝多芬在遭受这一沉重打击之后,把由封建等级制度造成的内心痛苦和强烈悲愤全部倾泻在这首感情激切、炽热的钢琴曲中。所以,这首曲子是献给她的。
  对于这个作品的解释,也许俄国艺术批评家斯塔索夫(1824—1906)的见解是比较合理的。他在回忆了听李斯特在彼得堡的演奏后,认为这首奏鸣曲是一出完整的悲剧,第一乐章是暝想的柔情和有时充满阴暗预感的精神状态。他在听安东·鲁宾斯坦的演奏时也有类似的印象:“……从远处、远处,好像从望不见的灵魂深处忽然升起静穆的声音。有一些声音是忧郁的,充满了无限的愁思;另一些是沉思的,纷至沓来的回忆,阴暗的预兆……”。[1]  绕着《月光》,有一段误传的轶事。上半世纪,一位德国音乐评论家发表文章,说贝多芬的《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使他联想起“瑞士琉森湖上水波荡漾的月光”。于是精明的出版商即以“月光曲”为标题杜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一天晚上,贝多芬在维也纳郊外散步,忽然听到琴声,而且是他的作品。他寻声走到一幢旧房窗前,发现是一位盲姑娘在演奏。他进屋后才知道她非常喜欢贝多芬的音乐。作曲家非常感动,在月色辉映下,他写下了这首《月光曲》……”。
  这个故事纯属虚构。其实贝多芬写作这部作品时,正值1801年,当时他的耳聋疾患日渐严重,失恋的创痛尚未平复,在痛苦的心境中,他写出了这首钢琴奏鸣曲。
  这个虚构的故事后来被应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小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月光曲》。附:贝多芬另写有《月光奏鸣曲》但不是人们所指的《月光曲》。
附:热情奏鸣曲创作
  兴德勒有一次向贝多芬问起《D小调奏鸣曲》(作品31之2)和《F小调奏鸣曲》(作品57号)的内容时,贝多芬的回答是:“请读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因此前者被称为《暴风雨奏鸣曲》,而后者则由汉堡乐谱出版商克兰茨(1789—1870)加上了《热情奏鸣曲》的标题。(另一说,“热情”的标题是由德国钢琴家、小提琴家、作曲家和指挥家赖内刻(1824—1910)所加,这似乎是没有根据的。)“热情”的标题没有贝多芬的认可,但用于这部英雄豪迈、气势磅礴的作品,是相当恰切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有一次在莫斯科听到俄国作曲家和指挥家多勃洛文(1894—1953)演奏这首奏鸣曲后,说道:“我不知道还有比《热情奏鸣曲》更好的东西,我愿每天都听一听。
这是绝妙的、前所未有的音乐。我总带着也许是幼稚的夸耀想:人们能够创造怎样的奇迹啊!”1870年十月三十日,巴黎在普法战争中已经被普鲁士军队包围三个多月了。设在凡尔赛的普鲁士国王威廉的大本营里,铁血宰相俾斯麦正同法国资产阶级政府首脑梯也尔谈判停战条件。这天晚上,曾任德国驻意大利大使的格台尔,在凡尔赛的一架破旧不堪的钢琴上,为俾斯麦演奏了《热情奏鸣曲》。俾斯麦听了最后一个乐章后说:“这是整个一代人斗争的嚎哭。”他是从一个嗜血成性的野心家立场来领会贝多芬的“热情”的。他曾说过:“要是我能常听这个曲子,我的勇气将不会枯竭”,因为“贝多芬最适合我的神经”。贝多芬在1801年六月二十九日说过:“我的艺术用以改善可怜的人们的命运。”贝多芬如果地下有知,听说他的音乐为俾斯麦利用,他一定是死不暝目的。
5.2 芭蕾与No.7
  瓦格纳称贝多芬的《第七交响曲》为“舞蹈的极致”、“最高形式的舞蹈”、“按照理想形式的身体运动的最妙的体现”。1938年,俄国舞剧编导马辛把这部交响曲编成了芭蕾舞,用来表现一个寓言式的故事情节——世界的创造和毁灭:第一乐章:创造——在创造精神的指引下,混沌世界变成了植物和动物的有秩序的住所。出现了男人和女人,还有危险的蛇。第二乐章:大地——地球上出现了憎恨和强暴。一群男人和女人哀悼着被谋杀的少年。第三乐章:天空——天空中的神和女神对大地上的骚乱无动于衷,依然尽情欢乐。第四乐章:酒色和毁灭——人们沉湎于酒色。神看见他们恶劣地模仿上界的欢乐,因为愤怒而用火毁灭了世界。1938年5月,这出舞剧由巴西尔的俄国芭蕾舞团在摩纳哥的蒙特卡洛作了第一次演出。
    5.3 欣然忘食的夜餐
  一天,贝多芬来到一家饭馆用餐。点过菜后,他突然来了灵感,便顺手抄起餐桌上的菜谱,在菜谱的背面作起曲来。不一会儿,他就完全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之中了。侍者看到贝多芬那十分投入的样子,便不敢去打扰他,而打算等一会儿再给他上菜。大约一个小时之后,侍者终于来到贝多芬身边:“先生,上菜吗?”贝多芬如同刚从梦中惊醒一般,立刻掏钱结账。侍者如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先生,您还没吃饭呢!”“不!我确信我已经吃过了。”贝多芬根本听不进侍者的一再解释,他照菜单上的定价付款之后,抓起写满音符的菜谱,冲出了饭馆。
    5.4 日有进境
  晚年的贝多芬有一次听到一位朋友弹奏他的《c小调三十二变奏曲》。听了一会儿,他问道:“这是谁的作品?”“你的。”朋友回答说。“我的?这么笨拙的曲子会是我写的?”然后又补充了一句:“啊,当年的贝多芬简直是个傻瓜!”歌德评论席勒的话,完全适用于贝多芬:“他每星期都在变化,在成长。我每次看到他时,总觉得他的知识、学问和见解比上一次进步了。”有一时期,贝多芬甚至想毁掉他青年时期所作的歌曲《阿黛莱苔》和《降E大调七重奏》(作品20号)。这绝不是偶然的,像贝多芬这样,真可以说是“五十而知四十九之非”了。
    5.5 令敌手剽窃无门
  贝多芬在18岁时(1788年)和波恩的勃劳宁一家交上了朋友,这一家的女儿埃雷奥诺勒(1772-1841)和儿子罗伦茨(1777-1798)跟贝多芬学习钢琴。1792年11月,贝多芬离开波恩去维也纳。由于离别前发生了一场争吵,贝多芬到了维也纳以后有一年没有和埃雷奥诺勒通过信。1793年,他把在维也纳出版的第一部作品(其中一部分是在波恩写的)题献给了埃雷奥诺勒。这部作品就是以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第一幕中费加罗的咏叹调为主题的小提琴和钢琴变奏曲。1793年11月2日,贝多芬写给埃雷奥诺勒的信里,在谈到尾声中钢琴部分技术艰难的颤音时说:“维也纳有些人在晚上听了我的即兴演奏后,第二天就会把我的风格上有某些特色的东西记录下来,算作他们自己的东西而沾沾自喜。要是我没有看穿他们的这种行径,我是不会写这类曲子的。我知道他们的曲谱很快就要出版,所以我决定先发制人。但我还有另一个理由:我想难倒那些维也纳钢琴家,其中有几个是我的死敌。我要用这个来回敬他们,因为我料到,我的变奏曲将会到处和那些所谓的先生们狭路相逢,使他们显出一副狼狈相。”不久以后,贝多芬在大庭广众之下演奏了这个曲子,显示了他那高超的钢琴技巧。
    6 作品年表
  1782——1783年发表《变奏进行曲》、三首钢琴奏鸣曲、赋格曲等
  1785年,拜李斯特为小提琴老师。创作三首钢琴四重奏。
  1787——1789年创作《f小调前奏曲》、两首前奏曲等
  1790年创作《骑士芭蕾》(献给华尔斯坦。1791年3 月6 日)
  1792——1795年创作作品第1,2 ,3,87,103,19,46,129等。
  1795年在维也纳第一次演奏自己作品。三首钢琴三重奏出版。
  1796——1797年创作《降E大调弦乐五重奏》(作品第4号)、两首钢琴和大提琴奏鸣曲(作品第5号)以及作。
  1798(重听严重)——1799年创作作品第9,10,11,12,13(《悲怆钢琴奏鸣曲》),14,20和21号(《第一交响曲》)。
  1800——1801年创作作品第17,18,22,23,24,26,27,28,29,37(《第三钢琴协奏曲》),43,85,51(2),49号。
  1802年创作作品第30,31,33,34,35,40(《G大调浪漫曲》),50(《F大调浪漫曲》)和36号(《第二交响曲》)。
  1803——1804年创作《第三交响曲》,进入创作的成熟期。
  1804年改原献给拿破仑的《第三交响曲》为《英雄交响曲》。1805年4月7日首次公演《英雄交响曲》。
  1804——1805年创作作品第32,53 ,54,57,56和72号。
  1806年1806年12月23日首次演奏《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创作《第四钢琴协奏曲》、三首弦乐四重奏(作品第59号)和《田园交响曲》。
  1807——1808年创作《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及作品第62,69,70,80和86号。
  1809——1810年创作《第五(皇帝)钢琴协奏曲》、
  《埃格蒙特》及作品第74、76、77、78、79、81(a),即《钢琴奏鸣曲》,75,83和95号。
  1811——1812年著名钢琴曲:《致爱丽丝》(献给爱丽丝)创作《第七交响曲》、《第八交响曲》,及作品地96,97,113和117号。
  1813年12月8日写完《威灵顿的胜利》
  1813——1814年创作作品第89,90,94,115,118,116,91,136号。
  1815——1816年创作作品第98,101,102,112,108号。
  1817年创作作品《五重奏赋格》(第137号)。
  1818年创作作品《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第106号)
  1819年开始写《庄严弥撒》。
  1821年创作第110号钢琴奏鸣曲。
  1820——1822年创作作品第109,111,119,121(a),124,120号。
  1823年《庄严弥撒》完成。
  1824年《第九交响曲》完成。创作《弦乐四重奏》(作品第127号)。
  1825年创作最后几首弦乐四重奏。4月在维也纳凯伦特纳托尔剧院首演《第九交响曲》5月8日正式演出。
  1826年计划写作《第十交响曲》,重病。
  1827年3月26日去世。
6.1 作品目录
  作品类型   作品名   原名作品编号  创作时间
  交响曲第一交响曲Symphonie No.1 Op.21 1794--1796 C大调
  交响曲第二交响曲Symphonie No.2 Op.36 1801-1802.10 D大调
  交响曲第三交响曲(英雄)Symphonie No.3 OP.55 1803-1804 降E大调
  交响曲第四交响曲Symphonie No.4 Op.60 1806.1 降B大调
  交响曲第五交响曲(命运)Symphonie No.5 Op.67 1804-1808 C小调
  交响曲第六交响曲(田园)Symphonie No.6 Op.68 1807---1808 F大调
  交响曲第七交响曲Symphonie No.7 Op.92 1811-1812.6 A大调?
  交响曲第八交响曲Symphonie No.8 Op.93 1811-1812.10 F大调
  交响曲第九交响曲(合唱)Symphonie No.9 Op.125 1824.2 D小调
  交响曲第十交响曲Symphonie No.10 遗稿
  交响曲战争交响曲Wellingtons Sieg Op.91 1813 D大调
  序曲艾格蒙特Egmond 1809
  序曲科里奥兰Coriolanus Overture Op.93 1807 C大调
  舞剧普罗米修斯的生民The Creatures of Prometheus Op.43 1800-1801
  序曲向大厦献礼The Consecration of the house Op.124 1822 C大调
  序曲命名日庆典序曲Ouverture “Namensfeier”Op.115 1814 C大调
  序曲莱昂诺拉(三首)
  雅典的废墟The ruins of Athens Op.113
  12首小步舞曲12Menuette WoO.7 1795
  舞曲12首德国舞曲12 Dertsche Tanze WoO.8 1795
  12首对舞曲12 Kontratanze WoO.14 1800-1802
  舞曲6首兰德勒舞曲6 Landlerische Tanze WoO.15 1802 D大调
  11首维也纳舞曲11 Wienertanze WoO.17 1818-1820
  庆贺小步舞曲Grarulations Menuett WoO.3 1822
  进行曲为乐队而作的进行曲(6首) Marsh for orchetra WoO.18-22,24,29 1809-1810
  协奏曲第一钢琴协奏曲Pinao Concertos No.1 Op.15 1796 C大调
  协奏曲第二钢琴协奏曲Pinao Concertos No.2 Op.19 1794-1795 降B大调
  协奏曲第三钢琴协奏曲Pinao Concertos No.3 Op.37 1800 C小调
  协奏曲第四钢琴协奏曲Pinao Concertos No.4 Op.58 1805-1806 G大调
  协奏曲第五钢琴协奏曲Pinao Concertos No.5 Op.78 降E大调
  协奏曲第六钢琴协奏曲Pinao Concertos in D Op.61 1807
  协奏曲钢琴协奏曲Pinao Concertos in E flat WoO.4 1784
  回旋曲钢琴与乐队的降B大调回旋曲Rondo for Pinao and orchestra in B flat WoO.6 1795
  幻想曲合唱幻想曲Fantasie fur Klavier,Chor Und orchester Op.80 1808 C小调
  协奏曲为小提琴,大提琴,钢琴三重奏Triple Concerto for vilin Cello and Piano Op.56 1803-1804
  C大调
  小提琴协奏曲Violin Concerto Op.61 1806 D大调
  浪漫曲浪漫曲两首2 Romances Op.40 1802-1803 C大调
  小夜曲小夜曲两首2 Sereenades Op.8,Op.25 1796-11797 D大调
  重奏管乐8重奏Wind Octet Op.103 1792 G小调
  重奏管乐7重奏Wind Septet Op.20 1796-1800 降E大调
  重奏管乐6重奏Wind Sextet Op.71 1796-1797 降E大调
  重奏管乐6重奏Wind Sextet Op.81b 1794-1795 降E大调
  重奏管乐5重奏Wind quintet Op.16 1796-1797
  重奏弦乐5重奏(3首) String quintets O.p4.29.104 1800-1801 C大调
  重奏第一号弦乐4重奏Steing quartet No.1 Op.18.1 1799.6 F大调
  重奏第二号弦乐4重奏Steing quartet No.2 Op.18.2 G大调钢琴花园
  重奏第三号弦乐4重奏Steing quartet No.3 Op.18.3 D大调
  重奏第四号弦乐4重奏Steing quartet No.4 Op.18.4 1795 C小调
  重奏第五号弦乐4重奏Steing quartet No.5 Op.18.5 A大调
  重奏第六号弦乐4重奏Steing quartet No.6 Op.18.6 降B大调
  重奏第七号弦乐4重奏Steing quartet No.7 Op.59.1 1806 F大调
  重奏第八号弦乐4重奏Steing quartet No.8 Op.59.2 1806 E小调
  重奏第九号弦乐4重奏Steing quartet No.9 Op.59.3 1806 C大调
  重奏第十号弦乐4重奏Steing quartet No.10 Op.74 1809 降E大调
  重奏第十一号弦乐4重奏Steing quartet No.11 Op.95 1810 F小调
  重奏第十二号弦乐4重奏Steing quartet No.12 Op.127 1823 降E大调
  重奏第十三号弦乐4重奏Steing quartet No.13 Op.130 1825 降B大调
  重奏第十四号弦乐4重奏Steing quartet No.14 Op.131 1826 升C小调
  重奏第十五号弦乐4重奏Steing quartet No.15 Op.132 1824-1825 A小调
  重奏第十六号弦乐4重奏Steing quartet No.16 Op.135 1826.1 F大调
  大赋格曲Grosse Fugue in B flat Op.133 降B大调
  重奏弦乐4重奏String quartet in F Hess 34 1801-1802 F大调
  重奏钢琴4重奏Piano qiartets WoO.36 1785 重奏第一号弦乐3重奏String Trio No.1 Op.3 1796 降
  E大调
  重奏第二号弦乐3重奏String trio No.2 Op.8 1796-1797 D大调
  重奏第三号弦乐3重奏String trio No.3 Op.9..1 1796-1798 G 大调
  重奏第四号弦乐3重奏String trio No.4 Op.9.2 1796-1798 D大调
  重奏第五号弦乐3重奏String trio No.5 Op.9.3 1796-1798 C小调
  重奏第一钢琴3重奏Piano trio No.1 Op.1.1 1792 降E大调
  重奏第二钢琴3重奏Piano trio No.2 Op.1.2 1793-1794 G大调
  重奏第三钢琴3重奏Piano trio No.3 Op.1.3 1793-1794 C小调
  重奏第四钢琴3重奏Piano trio No.4 Op.11 1798 降B大调
  重奏第五钢琴3重奏Piano trio No.5 重奏第六钢琴3重奏Piano trio No.6 Op.70.2 1808 降E大调
  重奏第七钢琴3重奏(大公)Piano trio No.7 Op.97 1811 降B大调
  重奏第八钢琴3重奏Piano trio No.8 WoD.39 降B大调
  重奏第九钢琴3重奏Piano trio No.9 WoD.38 1790-1791 降E大调
  重奏第十钢琴3重奏Piano trio in E flat No.10 Op.44 1792 降E大调
  重奏第十一钢琴3重奏Piano trio in G No.11 Op.121a 1803 G小调
  重奏第十二钢琴3重奏Piano trio in E flat No.12 Op.38 1802-1803 降E大调
  重奏钢琴3重奏Piano trio No.D D大调
  重奏木管3重奏Woodwind trio in C Op.87 1794 C大调
  重奏3重奏Trio in G WoD.37 1790 G大调重奏2重奏String duo in E flat WoD.32 1795-1798 降E大
  调奏鸣曲圆号奏鸣曲Horn Sonata in F Op.17 1800 F大调
  主题与变奏6首6 Tema Con Variazioni Op.105 1817-1818 重奏长笛2重奏Flute duo in G WoD.26
  1792 G大调
  重奏木管2重奏3 Woodwind duos WoD.27 1792 C大调
  变奏曲根据歌剧<唐璜>主题的变奏曲12 Variationen uber das Thema “La ci darem la mano”aus
  der Oper “Don Giovanni” Von W.A.Mozart WoD.28 1797
  变奏曲根据<费加罗的婚礼>主题的变奏曲12 Variationen uber das Thema “Se Vuol ballare,Signor
  contino”aus der Oper “Le nozze di Figaro”Von W.A.Mozart WoD.40 1792-1793 F大调
  奏鸣曲第一大提琴奏鸣曲Cello Sonata No.1 Op.5.1 1796-1797 F大调
  奏鸣曲第二大提琴奏鸣曲Cello Sonata No.2 Op.5.2 G小调
  奏鸣曲第三大提琴奏鸣曲Cello Sonata No.3 Op.69 1808 A大调奏鸣曲第四大提琴奏鸣曲Cello
  Sonata No.4 Op.102.1 1815 G大调
  奏鸣曲第五大提琴奏鸣曲Cello Sonata No.5 Op.102.2 1815 D大调
  变奏曲为大提琴和钢琴而作的变奏曲Variationens for Cello and Piano G大调
  变奏曲根据<马卡布的犹大>主题的变奏曲12 Variationen uber das Thema “See the Conquering
  hero”aus “Judas Maccabeus”Von G. F. Handel WoD.45 1796 G大调
  变奏曲根据<魔笛>主题的变 奏曲7段7 Variationen uber das Thema “Bei Mannern,Selche Liebe
        7 经典名言
  1、智慧,勤劳和天才,高于显贵和富有。
  2、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3、对你们的孩子要教之以德性,只有德性,而不是金钱,才能使人幸福,这是我的经验之谈。
  4、我的箴言始终是:无日不动笔;如果我有时让艺术之神瞌睡,也只为要使它醒后更兴奋。
  5、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
  6、我的想法正如伏尔泰所说“苍蝇的几口叮咬并不能阻止骏马的前进。”这些蠢人,就让他们去诽谤吧,他们的风言风语决不能赋予任何人不朽,更不能抹去那些命定辉煌的人们的不朽。
  7、在过去的那些音乐家中,只有亨德尔和巴赫是有天赋的。我的心深深地为巴赫,这位和谐之父那崇高而伟大的艺术所震动。我过去一直是莫扎特最热烈的崇拜者之一,我现在和将来仍将是如此,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我认为您的作品在所有其它剧作之上,每当我听到您的新作就心花怒放,并且对它比对我自己的作品还要感兴趣:总之,我倾佩您并热爱您……您将永远是我最敬佩的当代人,如果您能给我写几行字、给予我莫大的快乐,我将感到宽慰,艺术将所有人汇集在一起,特别是那些真正的艺术家,您或许容我把自己也归于这类人的行列中。
  8、自由和进步是艺术的目标,就如同整个生命的目标,如果我们这些现代人不像我们的祖辈那样坚定的话,文明的精粹在许多方面就得不到发扬。  
  9、我为什么要作曲?——在我内心的东西必须将它释放出来,这就是我作曲的原因。
  10、脱离钢琴作曲是需要的……渐渐地就有了准确表达我们愿望和感受的能力,这对崇高的人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11、我纯正的教堂音乐应该只由人声来演绎,除了《格洛丽亚》或其它此类作品,这就是我为什么偏爱《帕莱斯特里亚》;但是如果不把握宗教的思想和观点而以此来限制则是荒谬的。
  12、根据我一贯的作曲方式,即使是写器乐曲,我眼前总有一个整体。 
  13、信不信当灵感向我说话时我想到的是一把圣琴,我把它的口授听写下来?
  14、那些立身扬名出类拔萃的,他们凭借的力量是德行,而这也正是我的力量。
  15、痛苦能够毁灭人,受苦的人也能把痛苦毁灭。创造就需苦难,苦难是上帝的礼物。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16、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
  17、成名的艺术家反为盛名所拘束,所以他们最早的作品往往是最好的。
  18、我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啊,多么幸福的时刻啊!当我能接近这地步时,我该多么幸福啊!
  19、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
  20、生活这样美好,活它一辈子吧!
  21、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了解我的音乐,谁便能超越常人无以摆脱的苦难。
  22、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服事人的机会。我们是否能效法主基督,不顾别人的嘲笑,真心诚意去服事人,使我们学会在服事人的过程中,体验主的大爱,并使我们在服事人的事上,服事主。
  23、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亲近上帝,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远离上帝。
  24、为了更美,没有一条规则是不可以打破的。(致贝蒂娜的信,1810年)
  25、接近神明,并把它的光芒洒遍人间,没有比这更美好的事了。(致舒潘齐希的信)
  26、用痛苦换来欢乐  。
  27、我没有校改曲子的习惯(一旦完成后),我从来不这样做,因为我深信即便是部分的改动也会令作品变质。
8 人物雕塑
  《贝多芬》,铜像,作者埃米尔·安托万·布德尔,创作于1888年。贝多芬贝多芬是德国伟大的音乐家,一生创作了大量不朽的音乐篇章。在1820年时双耳失聪,然而命运征服不了这个坚强的人,这个在艺术上反封建反专制、为自由和解放而顽强奋斗的战士,还继续创作了大量充满激情的乐曲,为全人类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布德尔十分热爱贝多芬的音乐,在这件贝多芬的青铜头像中倾注了极大的热情。由于创作这件作品时,他仍在罗丹工作室工作,所以风格上与罗丹有些相似之处。整个雕塑充满激情,线条粗犷,富于浪漫主义情调。雕像中的贝多芬似低头冥想,又象是在专心演奏。作者善于抓住最能体现音乐家个性的外形特点加以详细刻画,比如贝多芬那乱蓬蓬如雄师般的头发、紧闭的嘴唇、微簇的眉头和下垂的眼睑,甚至还有他不太美的大鼻子,这些都充分显示了作曲家内心巨大的热情,和即将爆发的力量。在雕像的底座,作者还刻了一句话:“为人类酿造美酒的酒神”,以表达他对贝多芬的景仰之情。布德尔在不同时期共为贝多芬创作了12件不同的雕塑作品,其中这一件是最为出色的。
9 相关小说
9.1 《约翰·克里斯朵夫》
  《约翰·克里斯朵夫》,作者罗曼·罗兰(1866—1944年),是法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和评论家,出生于一个小职员家庭。他受家庭氛围熏陶,酷爱音乐,并以一篇关于意大利歌剧起源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这部小说创作于1904年至1912年间,他因这部小说一举成名,并获得1915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喜爱。这部小说共有十卷,讲述了主人公约翰·克里斯朵夫在充满庸俗、倾轧的社会里的奋斗历程。
9.2 贝多芬的故事(月光曲)
  贝多芬的故事(月光曲) 
      200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乐曲。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
  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突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贝多芬听到这里,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失明了。
  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实际上,贝多芬在1801年时爱上了朱丽埃塔·圭恰迪尼,为她而写的《月光鸣奏曲》
    9.3 《名人传》
  贝多芬《名人传》是由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家、小说家、剧作家、社会活动家罗曼·罗兰编著,经由中国著名翻译家傅雷翻译传入中国。《名人传》是《贝多芬传》(1903年)、《米开朗基罗传》(1906年)、《托尔斯泰传》(1911年)的总称,又称为巨人三传或三大英雄传。传记里的三人,贝多芬是音乐家,米开朗基罗是雕塑家兼画家,托尔斯泰是小说家。
  《名人传》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没有拘泥于对传主的生平做琐屑的考述,也没有一般性地追溯他们的创作历程,而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可以说是为我们谱写了另一阕“英雄交响曲”。
  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名人传》就由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译成中文,一流的传主、一流的作者加上一流的译者,使这部作品很快即成为经典名著,时至今日仍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二十世纪的前半期是人类历史上风云激荡也苦难深重的时期,罗曼·罗兰创作《名人传》,傅雷先生翻译《名人传》,都是有感而为,是要从这些伟人的生涯中汲取生存的力量和战斗的勇气。傅雷先生说,“在阴霾遮蔽了整个天空的时候”,他从《名人传》中得到的启示是:“惟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难;惟有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文章来自: 本站原创
引用通告: 查看所有引用 | 我要引用此文章
Tags:
相关日志: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