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意大利作曲家 安东尼奥·卢奇奥·维瓦尔第
作者:王泓 日期:2014-05-04
意大利作曲家 安东尼奥·卢奇奥·维瓦尔第
安东尼奥·卢奇奥·维瓦尔第(意大利语:Antonio Lucio Vivaldi,1678年3月4日-1741年7月28日),昵称Il Prete Rosso(红发神父),是一位意大利神父和巴洛克音乐作曲家,同时还是一名小提琴演奏家。其最著名的作品为《四季》。
外文名:AntonioLucioVivaldi国籍:意大利出生地:威尼斯出生日期:1678年3月4日逝世日期:1741年7月28日
中文名:安东尼奥·维瓦尔第
1 简介
1.1 音乐世家
1675-1741,巴洛克时期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小提琴家。他出生在威尼斯一个普通乐师的家庭里。维瓦尔第的父亲是威尼斯圣马可教堂乐队的小提琴手。幼年的维瓦尔第成长在威尼斯浓郁的音乐文化氛围里,显示出非凡的音乐才能,到十岁时,他已经能代替父亲在教堂里演奏了。十八世纪初的一本威尼斯旅游手册中记载:“……最佳小提琴手巴蒂斯特·维瓦尔第和他的儿子安东尼奥·维瓦尔第”的词句。安东尼奥·维瓦尔第
维瓦尔第十五岁受戒,1703年领受神职,但当时这并不表示他已当神父,只是为了稍微提高一下自己的社会地位。当他18岁时接受更高一级的圣职(副助祭)时,维瓦尔第才力下心当神职人员。他在附近的两个教区接受了神职教育(神学)并毕业。25岁时,维瓦尔第成为神父。由于他生有一头红发,人们都称他为“红发神父”。接着他就当上了S. Maria della Pietà教堂的神甫,并且在教堂属下的女童音乐学院中当小提琴教师。在维瓦尔第的悉心指导下,孤儿院乐队和唱诗班的水平蒸蒸日上,他本人作为一个作曲家和小提琴演奏家的声望也越过了阿尔卑斯山,一些爱好音乐的贵族千里迢迢来到威尼斯,只是为了聆听他演奏小提琴。在维瓦尔第任教近四十年的时间里,大量音乐作品源源不断的从他的鹅毛笔端流淌出来,最出色的还是他以富于民间色彩和生活气息着称的器乐作品。他一生写了近500首协奏曲和73首奏鸣曲,此外,还作有歌剧十余部,以及康塔塔、经文歌等。其中相当一部分在他在世时就出版了,包括他的最著名的作品小提琴协奏曲《四季》。
1.2 他是个天才
安东尼奥·维瓦尔第 安东尼奥·维瓦尔第(Antonio Vivaldi,约1675-1741) 巴罗克时期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小提琴家。
自幼学习小提琴与作曲,1714年起任威尼斯贫女音乐学校教师及乐长。除作有大量由一把小提琴及乐队来演奏的小提琴协奏曲外,尚作有不少用两至四把小提琴或木管乐器来演奏的协奏曲和实为管弦乐重奏曲的大等,以富于民间色彩和生活气息著称。此外,还作有歌剧十余部,以及康塔塔、经文歌、三重奏鸣曲、奏鸣曲等。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他的音乐天才启迪了后来的巴罗克大音乐家,尤其是他丰富的作品和新颖的、科学的歌剧创作方法,刺激了现代意大利作曲家的好奇心。
1.3 异乎寻常的音乐家
维瓦尔第是一个异乎寻常的音乐家。在他生前,人们对他的评价大多是不妙的。据说他虚荣心强,喜欢夸耀自己,甚至谎报作品数目(这也许是至今对他某些方面的作品的数字众说纷坛的原因之一,例如:他声称作有歌剧九十四部,而一般认为是四十余部,有人甚至认为仅二十八部)。他还夸口说自己写一部协奏曲比抄写这部作品更快,因而不免遭到诽谤,有人把他的众多的协奏曲作品看作只是一部协奏曲的“多次创作”。尽管如此,维瓦尔第在协奏曲史上的地位仍是无可争议的。他的最大成就在于他把自己对形式的精通运用于协奏曲的发展,并把大协奏曲定型为三乐章形式(快一慢一快);他首创的小提琴协奏曲体裁,对小提琴技巧、配器法以及独奏协奏曲形式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有关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真正价值的一个最好的佐证,就是它们得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巴赫的关注,巴赫曾把维瓦尔第的十六部小提琴协奏曲改编成古钢琴曲,四部改编成管风琴曲,还有一部被加以扩展,成为一部为四架古钢琴和一个弦乐四重奏乐队而写的庞大的协奏曲。
维瓦尔第的一生正处于欧洲巴罗克艺术鼎盛时期。一向不如声乐那样受到重视的器乐开始蓬勃发展起来,而小提琴音乐的发展尤为迅猛。维伐尔第受到环境的影响,写出了众多的音乐作品,包括大量的歌剧、大合唱、交响曲,还有许多宗教音乐作品,以及几百首独奏、重奏作品,仅协奏曲一项就有四百四十六部之多。然而,在这些卷帙浩繁的作品中,很少是公众所熟悉的。近年来,维瓦尔第留下的宝贵的音乐遗产已日益受到音乐界的注意,维瓦尔第音乐中那意想不到的重音、直率而热烈的风格以及突如其来的主题,也逐渐为音乐会听众所熟悉
2 生平
安东尼奥·维瓦尔第 维瓦尔第的父亲乔瓦尼·巴蒂斯塔·维瓦尔第(Giovanni Battista Vivaldi,1655-1736)十岁的时候离开布雷西亚到威尼斯,并在那里成为一名理发师。他和当地姑娘卡米拉·卡里吉奥于1676年结婚,育有9个孩子。安东尼奥为长,其出生当天据说还出现了地震。1685年乔瓦尼成为圣马可大教堂的小提琴手;他是一个成功的小提琴手,并且因为其西西里亚联会会员的身份,在威尼斯的音乐界迅速赢得名声,还被认为是一名出色的炫技小提琴家。安东尼奥自小就不输其父,年纪轻轻就能代替父亲上演。他的音乐理论可能来自于乔瓦尼·列坚齐(Giovanni Legrenzi)。但这又显得不太可能,因为列坚齐在1690年去世,当时维瓦尔第才12岁。
维瓦尔第在15岁的时候即行剃发并且接受了首次世俗圣职仪式,但当时这并不表示他已当神父,只是为了稍微提高一下自己的社会地位。当他18岁时接受更高一级的圣职(副助祭)时,维瓦尔第才立下心当神职人员。他在附近的两个教区接受了神职教育(神学)并毕业。25岁时,维瓦尔第成为神父。
接着他就当上了S. Maria della Pietà教堂的神甫,并且在教堂属下的女童音乐学院中当小提琴教师。
维瓦尔第在那里读了一年半的追思弥撒之后就永远放弃了神职工作,但他依然持有神父的地位。在后来的一封信中他写到自己是因为健康状况而辞去教堂职务的(他写到“strettezza di petto”,意为胸闷,可能为心绞痛,也可能是哮喘)。但最近研究表明,他可能是出于个人原因,或心理方面的不适。一方面他的作曲工作让他没有时间去分心,另一方面教堂职务带来的收入对他来说也不是那么的重要了。 根据他在威尼斯的皮耶塔医院(Ospedale della Pietà)的收入单据来看,维瓦尔第在此之后不但是小提琴,还是抒情维奥尔琴跟大提琴教师。还有逸闻说道他还演奏羽管键琴。 他从父亲那边遗传得来的头发颜色使得他被称为“红发神父”。很多威尼斯人不晓得维瓦尔第,却知道红发神父。
维瓦尔第在1704年开始作曲,第一部作品出版于1705年,是一组12首叁重奏奏鸣曲。1713年完成了第一部歌剧《奥托尼在维拉》(Ottone in Villa)。从此他把自己看作歌剧作家,尽管很多人仍然认为他是小提琴家,他一生创作了近50部歌剧,其中存世的仅有21部,而且不少只是片段。而他创作最多的还是协奏曲,人们公认他对协奏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一生写了数百部这类作品,大部分是小提琴协奏曲。
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维瓦尔蒂始终在威尼斯当地的一家慈善机构“Ospedale della Pietà”中任职而他的职务集乐团指挥、作曲、音乐教师以及总乐长于一身。作曲家也乐此不疲,因为这样既能够为自己带来较为丰厚的收入,也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当时人们对音乐的需求循环往复,维瓦尔蒂则为了适应当时社会的这种需求,费尽心力不断创作。他要为一年中每个即将到来的节日、纪念日写作新的歌剧、神剧、协奏曲。另外一个重要的任务则是教授被音乐院收留的那些孤儿音乐知识、教她们演奏乐器。由于这些慈善机构只接收私生或者遭遗弃的女孩儿,所以音乐院乐团都由女子组成。维瓦尔蒂当时创作的许多作品也正是由这样一支“全女子管弦乐团”来演奏的,女孩子们优雅而漂亮,演奏场面极其动人,被一些观赏过演出的人形容为“好似一群歌唱的天使”。除了担任这份令作曲家自己感到比较满意的职务外,据说维瓦尔蒂还在威尼斯本地一家歌剧院做过经理,也曾在一位伯爵的府中供职,但最终还是没能离开Ospedale della Pietà。维瓦尔第在这个职务上一直服务到1716年(其中有一段时间间断1709年2月到1711年9月)。接着他就被任命为“Maestro dei concerti”(音乐会大师)。
在威尼斯发表两部奏鸣曲集(12首三重奏鸣曲 op.1 和 12首小提琴奏鸣曲 op.2, 在1705和1709年付梓)之后,维瓦尔第发表了协奏曲集“L'Estro armonico”(和谐的灵感)op.3(1711年印制),这部作品为他赢得了欧洲范围内的名声。直到1729年他共写有12部曲集,打op.3后都在阿姆斯特丹印制。其中有12首协奏曲 op.8(1725)Il cimento dell'armonia e dell'inventione(和声与创作之争),当中前四首即是著名的“Le quattro stagioni”(四季)。
早在Ospedale della Pietà任职时维瓦尔第就已经开始了歌剧创作,其第一部歌剧Ottone in villa于1713年在维琴察首演,之后到173926年间他写有歌剧达50部。其中存世的仅有21部,而且不少只是片段。在此之后,维瓦尔第除了Ospedale della Pietà的职位外,日益频繁地担任维琴察圣安格洛剧院的主持。安东尼奥·维瓦尔第后来在威尼斯维瓦尔第有了争执,他决定1718年迁到曼图亚,供职于地主飞利浦·冯·黑森·达姆斯塔德(1671-1739,路德维希六世之子,伊丽莎白·阿玛莉(Elisabeth Amalie)之侄,也就是斐迪南三世之妻埃列诺拉(Vgl. Titelblätter zu den Opuswerken X und XII: “...S.A.S. Il. Sig'r Principe Filippo Langravio d'Hassia Darmstadt”)的母亲。他在那里主要是当音乐会主持和创作歌剧。1721年他多次在罗马逗留,两次在教宗面前演奏,因此赢得了大量的歌剧和宗教音乐的委托。
1725年Alessandro Scarlatti去世。那不勒斯乐派在这位前辈的细心“经营”发展下开始走向国际化,虽然后期某些作品在质量上趋向没落,但是这并未影响人们对其火热般的兴趣。这样的必然是北方威尼斯乐派的没落。作为在意大利其他各国,尤其是在德国等日耳曼地区广泛受欢迎的意大利威尼斯作曲家维瓦尔第的音乐地位也正在受到不可逆转的挑战。1726年他以圣安格洛剧院音乐总监的身份返回威尼斯。这一次,身为作曲家和提琴演奏家的他在那里赢得了全欧洲人的敬仰,甚至是很多音乐家朝圣的对象。在此期间他认识了16岁的女歌手Anna Giró,后者陪伴他进行游历。
时间到了1728年,当维瓦尔第出版作品9“里拉琴”后 ,不难看出他在作品风格上开始作出的初步“反击”,这是一部具有威尼斯乐派特色早期古典主义风格的成功作品,它比起“贵族化”的,较凝重的那不勒斯乐派似乎更加贴近自由民的思想。
到了1730年维瓦尔第又出版最后两集协奏曲作品11,12。但总的来说这两集作品趋向于保守。如果维瓦尔第从此不再出版/写协奏曲作品,这两集作品类似与巴赫,贝多芬等作曲家的晚期风格——成熟而又怪异/保守的作品。1733年以后,在北方意大利的情况开始不妙起来,晚期巴洛克威尼斯乐派开始完全的没落了,整个意大利都开始偏向了那不勒斯乐派,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维瓦尔第却再度成为家乡威尼斯市圣安吉洛剧院的首席作曲家。1734年,他与佩塔孤儿院的关系因为他长期外出而告结束。尽管如此,他们之间仍然保持联系。但威尼斯已经开始对他流露出厌倦的情绪。但他对欧洲大陆的兴致越来越浓,在他国外旅游中,其中一次到阿姆斯特丹参加勋伯格剧院一百周年纪念日。1738年1月7日,维瓦尔第曾在当地演奏小提琴协奏曲。
1739年以后,维瓦尔第在威尼斯已无法继续他的事业,打算决定离开威尼斯,先去奥地利。在他动身之前,佩塔孤儿院的主管看在情分上向维瓦尔第买下了他大部分的协奏曲作品和宗教乐谱,作为维瓦尔第本人最后离开旅行的路费,对于他来说这次旅行好比一次赌博。
安东尼奥·维瓦尔第 维瓦尔第在63岁的时候迁往维也纳,想寻求查理六世的支持。但查理六世却于1740年10月去世,失去依靠的维瓦尔第穷困潦倒,当时维瓦尔第的健康也不见得比国王强多少,随即一病不起。到达维也纳后一个月即1741年7月28日,他就逝世了。这位名满天下的作曲家就这样无声无息的过世了。他死去的当天就被草草埋葬在圣查尔斯教堂贫民公墓,与他同时埋葬的人中还有被处决的罪犯。几十年后公墓废弃,后人再也无法找到他的遗骨。就这样,维瓦尔第清风一样的走了,留下的只有清风一般的音乐。
维瓦尔第在晚年,他到底做了些什么?回到“叛逆”主题,确实不可否认晚期的波折让作曲家再次变的成熟不少。在晚年他似乎站在了一个更高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他想要创造心中不可思议的奇迹。这是从未听到过一个维瓦尔第。他似乎综合了一生的作曲理念在这些作品中得到了升华,更重要性的是他的叛逆性。大幅度的跳跃对比,极力避免重复,在这里小提琴技术运用丝毫不亚于帕格尼尼,且生动,扣人心弦。其阴郁风格近似于后来前古典时期华丽风格的柏林乐派,CPE.Bach的先声。和早期作品相比有了许多革命性的改革。
他的部分晚期作品是否对自己的未来有了几乎绝望的预料?这是一个迷……一个已经六十岁的老人却一反常规写下比年轻时期更为“叛逆”激进的作品,这也是一个值得回味的现实。
二十世纪,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巴洛克音乐。当在复兴巴赫的运动中发现维瓦尔第对他耐人寻味的影响时,音乐界开始关注这位大师,他的音乐魅力也越来越多的被揭示出来。1978年在他诞辰300周年之际,一块纪念铭牌在公墓旧址——维也纳理工大学揭幕,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怀念与崇敬。发光的未必是金子,而真金即使蒙尘多年,也依然是闪闪发光的。
直到1940年,维瓦尔第的作品才被重新发掘。法国音乐研究员马克·宾舍利和其他收藏家在20世纪30和40年代买了大量的手稿。这些手稿被藏在城堡和寺院等地超过200年。宾舍利尝试为维瓦尔第的作品编号,但根据进一步的研究和新发现的作品来看,这套目录并不完备。另有一套目录,是由安东尼奥·凡纳(F)编制的。丹麦音乐科学家彼得·旅昂(*1937)在 1973年发表了一套更新的目录,即Ryom-Verzeichnis(缩写 RV),代替前两套成为目前流通的维瓦尔第作品编号目录。
3 成就
3.1 红发神甫
安东尼奥·维瓦尔第(Vivaldi Anntonio,1678—1741年),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和小提安东尼奥·维瓦尔第琴演奏家。维瓦尔第生于 安东尼奥·维瓦尔第威尼斯,一生的大部分活动也在威尼斯。他是圣马克大教堂一位职业小提琴师的儿子,从小随父亲学习小提琴,并向莱格伦齐学习音乐。25岁开始从事神职,两年后因故离职。维瓦尔第因长有一头红发,被称为“红发神甫”。
1703—1740年的30多年里,维瓦尔第先后数次在威尼斯仁爱教养院任职,担任过指挥、作曲家、音乐教师、音乐总监。维瓦尔第的主要职责是为仁爱教养院举办的音乐会提供大量新作品,包括清唱剧和协奏曲。由于这类音乐会频频举行,因此,维瓦尔第的创作速度是相当惊人的。据说他写一部歌剧只需5天时间,而写一首协奏曲的速度竟比抄谱员誊写分谱的速度还要快。威尼斯有四家类似的教养院,而以仁爱教养院的演出最受欢迎,也最为精彩。
从1710年,韦瓦尔第开始写歌剧。从此他把自己看作歌剧作家,尽管很多人仍然认为他是小提琴家。他一共写了49出歌剧,其中传世的仅有21部,而且不少只是片段。他的歌剧是当时威尼斯剧院中上演频率最高的,并在佛罗伦萨、费拉拉、罗马、维罗纳、维也纳等城市享有声誉。除了歌剧以外,他还创作了大量的康塔塔、清唱剧和经文歌。
3.2 主要作品
维瓦尔第为许多乐器都写过协奏曲和奏鸣曲,据资料显示,前者是五百多首,后者是七十多首,从小提琴、大提琴、长笛、双簧管、大管等现代人所熟悉的乐器,到抒情维奥尔琴、竖笛、沙吕莫管、木管号、曼陀林、琉特琴等现在已经很少被用于乐队中的古代乐器,它们都曾在这位作曲家的器乐作品中作为重要角色出现。还有一些为各种不同组合的乐器组与乐队的大协奏曲,或者为弦乐合奏的乐曲,其中有一首出自《和谐的灵感》的《B小调四把小提琴协奏曲》,是经常被演奏的著名曲目。前面所提及的那些曲集或曲目,也都是维瓦尔第最具代表性的器乐作品,被录制成唱片的频率相当高。 维瓦尔第以他火热的性格、娴熟的技巧、清新的构思、独特的手法创作了大量乐曲,对器乐体裁,特别是协奏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维瓦尔第作品的风格具有火一样的热情和辉煌的色彩。但是,在他去世后,他的作品逐渐被人遗忘,沉默了200多年,到20世纪中叶人们才对他的音乐重新感到兴趣。他的作品中最著名最受欢迎的是OP.8,其中头四首是众所周知的《四季》,这四首协奏曲经常被单独演奏。OP.8中的第五首《海上风暴》、第六首《愉悦》以及第十首《狩猎》非常有意境,充满了巴洛克的一贯风格。1741年,韦瓦尔第在维也纳去世。在以后的100年,他的名声沉寂下来。直到19世纪初叶,他才被人认为是一位重要的作曲家,人们看重他对协奏曲发展的推动作用。今天,他的《四季》以及一些弥撒曲很受欢迎,而且是经常被演奏的曲目。
维瓦尔第近500部协奏曲中有超过241部是为小提琴独奏而写的。他其次最喜欢巴松管,写有39部协奏曲。其他则是为不同的木管乐器,少部分为大提琴而写的。其中还有为抒情维奥尔琴或曼陀林而写的作品。与传统相符的是,他协奏曲很多要求一把或多把小提琴独奏。约70部协奏曲是为两把或多把小提琴独奏而写的,组合多样,甚至在协奏曲RV 555中独奏组扩展至16人。
维瓦尔第将独奏协奏曲变成了巴洛克音乐的最佳表现形式,他还将三乐章作品带往成熟。在快速的开始或终末乐章他还独创的引入了重复乐段,乐队不停重复一个音乐桥段,每次转换成不同乐器,乐曲显得自由多角度。而维瓦尔第作品的慢乐章则以悠扬如歌的旋律著称。安东尼奥·维瓦尔第?
其他还有55部的伴奏协奏曲(“无独奏协奏曲”)和近21部室内协奏曲(“无乐队协奏曲”),可看出作曲家对协奏曲这种形式的多番尝试。后人也有称他为“协奏曲之王”。
其次是宗教音乐以及世俗康塔塔。这部分音乐虽然数量不及器乐作品,但却属维瓦尔第音乐中的精品,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三首《荣耀经》中D大调的那首(RV589),这首作品开始时由乐队齐奏的大幅度跳跃,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是维瓦尔第式音乐的典型例子。在宗教音乐方面,他还创作了为双合唱队的《慈悲经》、《上帝如是说》、《赞美圣婴》、《圣母经》、《圣母颂歌》、《圣母悼歌》以及一些经文歌和少量清唱剧,其中清唱剧包括目前已经出版唱片的《犹滴的胜利》。维瓦尔第的世俗康塔塔全部是独唱形式的,使用器乐合奏或通奏低音作为伴奏,上面曾提到的《没有真正的和平》以及《爱情,你胜利了》,是其中最著名的两首。
再次是歌剧。也许很多人不会想到,维瓦尔第总共写了九十多部歌剧。虽然大约一半已经遗失,但流传了下来的仍有四十多部,其中的一些近年被录制成唱片,包括《真理出于考验》、《奥林匹克竞技》、《忠实的少女》、《愤怒的奥兰多》、《疯狂的奥兰多》、《蒂托·曼利奥》、《阿尔米达》、《法尔纳斯》、《阿特奈德》、《格丽塞尔达》等。个人认为,就从全剧来看,《真理出于考验》和《奥林匹克竞技》最值得一听。不过,维瓦尔第的歌剧全剧对于初接触这位作曲家的人来说,不是很好的入门曲目,我觉得除非对此有特别的喜好,否则找一些优美唱段的精选就足够了。
3.3 主要功绩
维瓦尔第对于纯器乐音乐的发展有着非常突出的贡献,,他在创作中进行了许多新的尝试,具体说来,就是进行了各种各样的配器试验。
熟悉音乐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在巴洛克时期之前,声乐作品拥有绝对的统治地位,纯器乐作品在创作份额上则所占甚少,像斯维林克的管风琴音乐、伯德的维吉那琴音乐、乔万尼·加布里埃利的铜管乐“坎佐纳”,应该是那一时代最棒的纯器乐曲了。这三位作曲家虽然出生在16世纪,但他们的一生却横跨到17世纪,所以他们应该不完全算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曲家。而从另一位处于两个世纪之交的作曲家蒙特威尔第的创作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声乐统治地位的坚固,这位第一个写出了成熟歌剧的作曲家,一生的创作除了歌剧,就是牧歌,以及宗教合唱作品,几乎没有一部独立的纯器乐作品。
在早于维瓦尔第出生的作曲家中,科雷利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他的创作量不大,仅有六个编号的作品,却皆为精品。其中前四个编号的作品是迄今为止最杰出的巴洛克三重奏鸣曲,另两个编号的作品是一套大协奏曲和一套小提琴奏鸣曲,也许它们是早于维瓦尔第、由意大利人创作的最成熟的纯器乐作品。以此为基础,维瓦尔第写下了形式更多样、内容更丰富、色彩更绚烂的纯器乐作品,使音乐的表现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他的历史地位也因此得到了确立。
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数量最多,他本人在当时也是一位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他在创作中尝试一些新颖的表达方式,例如将文艺复兴时期声乐中的回声效果“移植”到小提琴演奏中,《“回声”小提琴协奏曲》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它明显受到了蒙特威尔第的《真福童贞女的晚祷》中一段带有回声的男声独唱的影响;再如拨弦的运用,曾在大家熟悉的“冬”的“广板”乐章以及其他一些协奏曲中出现。虽然我们不能拿后世的帕格尼尼对小提琴演奏技术的贡献来与之相比,然而对于距今三百年之遥的维瓦尔第来说,这不仅是非常了不起的创造,更是一种超前的意识。
在维瓦尔第的创作中,大提琴得到了应有的重视,这种乐器的独奏地位由此得以确立,不论在当时还是今天看来,维瓦尔第的这一贡献都是无人可比的。在巴洛克时期,大提琴多作为通奏低音中的一件乐器,维瓦尔第为这样一件乐器创作了二十几首协奏曲--这里顺便更正一下,我在今年第二期的《从北到南--意大利早期音乐之旅(二)》一文中误作了六首--及将近十首奏鸣曲,其中的大提琴协奏曲,与作曲家其他音乐的特色有着很大差异,或许它是维瓦尔第谱写的最深沉的音乐。在木管乐器方面,维瓦尔第创作的一套长笛协奏曲,在充分发掘长笛这种乐器的潜能方面做出了尝试;当然,我们还不能忘记他为双簧管、大管等木管乐器创作的协奏曲,让音乐世界中又增添了更丰富的色彩。
维瓦尔第留传后世的大协奏曲也有一定的数量,这种在乐器组与乐队之间形成竞奏所构成的音乐,为作曲家的配器试验提供了更广泛的空间。不仅有由四把小提琴与一把大提琴所构成的乐器组,还有由抒情维奥尔琴、双簧管、大管、木管号,或者竖笛、双簧管、大管、小提琴所构成的乐器组;在一首为乐器组与弦乐和通奏低音的《降B大调协奏曲》(RV579)中,维瓦尔第竟然使用了小提琴、双簧管、沙吕莫管、三把维奥尔琴的大型组合。这些乐器组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现在仍然流行的乐器,还有已经成为历史的乐器,例如沙吕莫管,就是现代单簧管的祖先。
如果说维瓦尔第创作的大量纯器乐作品,使器乐取得了与声乐平分秋色的局面,那么他所做出的各种配器试验,则为后来曼海姆管弦乐队的出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在古典时期,海顿对交响曲创作的实验精神,几乎与当年的维瓦尔第如出一辙。
3.4 不老的音乐家
人们公认他对协奏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一生写了数百部这类作品,大部分是小提琴协奏曲。最著名的是Op.8,其中前四首即众所周知的《四季》,常被单独演奏;第五首《海上风暴》、第六首《愉悦》及第十首《狩猎》也都非常有意境,充满了巴洛克的一贯风格。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积淀的深厚的人文主义传统,使维瓦尔第的作品洋溢着清纯的气息,如同亚平宁半岛的阳光,给人以温暖和快乐。由于有一支听命于他的乐队,维瓦尔第大胆地进行试验和创新,他的协奏曲几乎囊括了当时所有的主流乐器的组合。他的天才创作大大丰富了协奏曲的表现手法,其小提琴高把位的运用也为日后的炫技技术的发展作了铺垫。巴赫对他钦佩有加,早在魏玛时期就改编过他的几部协奏曲。维瓦尔第清纯甜美的意大利风格对巴赫音乐风格的形成有不小的影响。安东尼奥·维瓦尔第维瓦尔第1741年7月28日逝世于维也纳,这时候他的声名已去,默默无闻。此后的一百多年,他的名字也一直没有被引起更多的注意。直到20世纪,随着人们对巴洛克音乐的重新认识,他那些卓越的曲作才再一次受到关注,他本人也被评价为与巴赫、亨德尔同样重要的巴洛克早期作曲家。他的音乐天才启迪了后来的巴洛克大音乐家,尤其是他丰富的作品和新颖的、科学的歌剧创作方法,刺激了现代意大利作曲家的好奇心。由于意大利从文艺复兴以来积淀了深厚的人文主义传统,因此维瓦尔第的作品里并没有太多的神迹,而是经常洋溢着清纯的气息,就像亚平宁半岛的阳光一样,给人以温暖和快乐。远在德国的巴赫对他也钦佩有加,早在魏玛时期巴赫就曾改编过他的几部协奏曲。维瓦尔第的影响力不但在北意大利,在德国也可见。约翰·乔治·匹森德在宫廷中就应用了维瓦尔第的技术。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风格在维瓦尔第的影响下向更深层次发展。还有,巴赫还改变了维瓦尔第不少作品用于羽管键琴和管风琴演奏,即使是在巴赫后来的《勃兰登堡协奏曲》里,也有维瓦尔第的影子。
十八世纪中叶,欧洲音乐正经历着一次巨大的变革,巴洛克时代复杂费解的复调音乐正逐渐被单纯自然的主调音乐所取代,巴洛克晚期的叁位大师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亨德尔顺应了这种变化,依然还是音乐生活的中心人物;而维瓦尔第(也包括巴赫)没能适应这种变化,听众对他的音乐失去了兴趣。
二十世纪,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巴洛克音乐。当在复兴巴赫的运动中发现维瓦尔第对他耐人寻味的影响时,音乐界开始关注这位大师,他的音乐魅力也越来越多的被揭示出来。1978年在他诞辰300周年之际,一块纪念铭牌在公墓旧址——维也纳理工大学揭幕,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怀念与崇敬。发光的未必是金子,而真金即使蒙尘多年,也依然是闪闪发光的。
除了晚期作品,维瓦尔第一生的作品如同取之不竭,用之不净的音乐宝库,启发了当时无数的作曲家。从巴赫,亨德尔,到意大利,法国德国的其他各个角落。并且开启了法国重优雅,华丽;德国重悲情,伤感的两个性格极端的华丽,洛克克风格的思路。为后期音乐史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关键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维瓦尔第是一个成功的“叛逆”者。
他在我们心中是一个永远不会衰老的音乐家。
作品
3.5 名作列表
以下的作品在安东尼奥·维瓦尔第身前就已发表,大部分在阿姆斯特丹。这些作品可能在付梓之前已存放超过十年。
Op. 1: 12 三重奏鸣曲,为2小提琴和低音提琴而作(1705)
Op. 2: 12 为小提琴和低音提琴而写的奏鸣曲(1709)
Op. 3: 12 小提琴协奏曲“和谐的灵感”(为 1–4 把独奏小提琴和管弦乐队而作)(1711)
Op. 4: 12 小提琴协奏曲“非凡”(1712)
Op. 5: 6 首奏鸣曲,为1到2把小提琴而写(1716)
Op. 6: 6 小提琴协奏曲(1716)
Op. 7: 12 小提琴和双簧管协奏曲(1717)
Op. 8: 12 小提琴协奏曲“和声与创意的实验”(1725)
(其中四个乐章常被独立出来演奏,即四季 (维瓦尔第)协奏曲)
Op. 9: 12 小提琴协奏曲“La Cetra”(1727)
Op. 10: 6横笛协奏曲(1728)
Op. 11: 6 小提琴和双簧管协奏曲(1729)
Op. 12: 6 小提琴协奏曲(1729)
Op. 13: 6 横笛和低音提琴奏鸣曲“Il Pastor Fido”(1729)¹
Op. 14: 12 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奏鸣曲(1737)
关于Op. 13的著作权:
该作品的作者并未完全证实,作品发表时是以标题Paris am 17. April 1737, erschienen im Verlag M. Boivin rue St. Honoré à règle d'or/ „Il Pastor Fido“ pour la Musette, Vièle, Flûte, Hautbois, Violon, avec la Basse Continue, del Sig' Antonio Vivaldi, opera XIII /Avec le privilège du roi.出现的。作品虽在维瓦尔第身前出版,但其中可看到很多法国音乐的元素。18世纪,经常发生出版商未经作曲家同意就将其他人的作品揉合到著名作曲家名下,以达到更佳销售的目的。法国音乐家尼古拉·切德维勒可能是该作品的作者。
3.6 经典
小提琴协奏曲《四季》
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作品大约作于1725年,是维瓦尔第大约五十岁时出版的十二首
安东尼奥·维瓦尔第 协奏曲《和声与创意的实验》的第一号到第四号,合称《四季》。
这四部协奏曲是维瓦尔第最著名的作品,其中的旋律至今仍长盛不衰。四部作品均采用三乐章协奏曲形式的正宗标题音乐,不仅照给定的十四行诗配上音乐,而且还运用了不少描写手法。维瓦尔第在总奏与主奏交替形成的复奏形式上,巧妙地配以标题。在维瓦尔第之前,还没有人以标题音乐的方式谱写过协奏曲。
由于维瓦尔第的《四季》属于标题音乐,所以从形式上看,自然较其他协奏曲显得自由而且不平衡,但这样反而更能表现出巴洛克的特色及魅力。这四部作品画意盎然,激发出人们对巴洛克时代音乐的浓厚兴趣。
《四季》的标题分别为:《春》E大调、《夏》g小调、《秋》F大调、《冬》f小调。其中以《春》的第一乐章(快板)最为著名,音乐展开轻快愉悦的旋律,使人联想到春天的葱绿(片段1);《夏》则出乎意料之外,表现出夏天的疲乏、恼人(片段2);《秋》描写的是收获季节中,农民们饮酒作乐、庆祝丰收的快活景象,第一乐章欢快活泼(片段3);《冬》描写人们走在冰上滑稽的姿态,以及由炉旁眺望窗外雨景等景象,其中第二乐章非常出名,曾被改编为轻音乐而广为流传(片段4)。
《四季》之《春》E大调
第一乐章(快板)以回旋曲形式写成,其主要主题华丽而洒脱,具有欢快的春天气息。开曲即展开轻松愉悦的旋律,使人顿时联想到春天的葱绿和生机。描写的是春光重返大地,小鸟欢愉地歌唱,森林枝叶随风婆娑,呢喃私语。突然,电光乍闪,春雷惊蛰,万物苏醒。这一乐章是整部《四季》中最为著名的乐段。
第二乐章(广板)很短,描写的是静谧而悠闲的田园风光:“在鲜花盛开的草地上,在簌簌作响的草丛中,牧羊人在歇息,忠实的牧羊狗躺在一旁。”是春雷过后,雨过天晴,小鸟又唱起了动人的歌曲,牧羊人和他忠实的小狗在鲜花丛生的牧场上悠闲小憩的恬静景致。乐章开始是小提琴声部以很弱的音量奏出的附点节奏音型,以及中提琴那有点唐突的、仿佛是牧羊狗的吠叫声的切分音型。在这个背景上,独奏小提琴以优美而恬静的旋律牧歌般地唱了起来。
第三乐章(快板)描写在春天明媚的阳光下乡间的欢乐景象:“伴随着乡间风笛欢快的音响,在可爱春天的晴朗天空,仙女们与牧羊人翩翩起舞。”乐章的基本主题是一首当时颇为流行的西西里舞曲,它一开始就出现在独奏小提琴和小提琴声部,低音弦乐器奏出的和弦节奏和管风琴浑厚的音响则着意渲染了舞曲的欢快情绪。
《四季》之《夏》g小调
第一乐章(不太快的快板)。你可以听到闷热的酷夏午后,牧人慵懒、牛羊萎靡,只有杜鹃、斑鸠依然窃窃私语,不甘寂寞。忽而一阵凉风掠过,带来乌云满天,一场夏雨即将来临,随着豆大的雨点开始打落,惊恐的牧童仓惶躲避,不住哭泣。
第二乐章(柔板转急板)。隆隆闷雷惊醒了牧童的白日好梦,他试图再睡,无奈蚊虫嗡嗡飞舞,扰得他烦躁不已。
第三乐章(急板)。风暴终于来临,狂风怒吼、电闪雷鸣、摧枯拉朽,似要将夏日的烦闷一扫而光,酣畅淋漓。
《四季》之《秋》F大调
描写的是收获季节中,农民们饮酒作乐、庆祝丰收的快活景象。
第一乐章(快板)即呈现出一个金色的收获季节。在庆贺丰收的欢腾气氛中,农民载歌载舞,兴高采烈。男子汉们更是痛饮美酒,一醉方休。
第二乐章(柔板)是一个醉汉沉睡的幽默特写。
第三乐章(快板),是描写森林狩猎:号角四起,枪声阵阵,不时有犬吠传来;猎物带伤逃窜,奄奄而死。
《四季》之《冬》f小调
其中的第二乐章非常出名,曾被改编为轻音乐而广为流传。
第一乐章(不太快的快板)描绘冬天的难以抵御的严寒:“北风凛凛,白雪皑皑,冰天雪地,战栗不止,顿足奔跑路途艰,牙齿格格直打颤。”
第二乐章(广板)则屋外下着冻雨,屋内人围坐在火炉边,品尝热酒,感受温暖安宁的浪漫气氛。此情此景与户外冰天雪地对比鲜明,更显醉人。
第三乐章(快板),则着重刻画一个滑冰的场景:“冰上溜,慢慢行,谨防滑倒要小心,忽然急转而摔倒,爬起身来又急跑,不料滑到冰窟边。” 返回屋内后,再聆听户外“风神们的开战”。
这首作品的结束语,维瓦尔第这样标示:“这是冬天,但这样的冬天带来欢乐。”
此外,他本人还对《四季》写过组诗:
春》Allegro 快板
Giunt' è la Primavera e festosetti 春临大地,
La Salutan gl' Augei con lieto canto, 众鸟欢唱,
E i fonti allo Spirar de' Zeffiretti 和风吹拂,
Con dolce mormorio Scorrono intanto: 溪流低语。
Vengon' coprendo l' aer di nero amanto 天空很快被黑幕遮蔽,
E Lampi, e tuoni ad annuntiarla eletti 雷鸣和闪电宣示暴风雨的前奏;
Indi tacendo questi, gl' Augelletti; 风雨过境,鸟花语再度
Tornan' di nuovo al lor canoro incanto: 奏起和谐乐章。
Largo 广板
E quindi sul fiorito ameno prato 芳草鲜美的草原上,
Al caro mormorio di fronde e piante 枝叶沙沙作响,喃喃低语;
Dorme 'l Caprar col fido can' à lato. 牧羊人安详地打盹,脚旁睡着夏日懒狗。
Allegro 快板
Di pastoral Zampogna al suon festante 当春临大地,
Danzan Ninfe e Pastor nel tetto amato 仙女和牧羊人随着风笛愉悦的旋律
Di primavera all' apparir brillante. 在他们的草原上婆娑起舞。
L'Estate 《夏》
Allegro non molto - Allegro 不太快的快板
Sotto dura Staggion dal Sole accesa 奄奄一息的人们和动物躺在
Langue l' huom, langue 'l gregge, ed arde il Pino; 炽热无情的太阳底下,
Scioglie il Cucco la Voce, e tosto intesa 松树仿佛就要起火;
Canta la Tortorella e 'l gardelino. 杜鹃高歌着,加入斑鸠和金翅雀的行列中。
Zeffiro dolce Spira, mà contesa 微风轻拂,
Muove Borea improviso al Suo vicino; 但很快地大风卷起;
E piange il Pastorel, perche sospesa 若有风雨欲来之势,
Teme fiera borasca, e 'l suo destino; 牧羊人被突如其来的狂风惊吓。
Adagio e piano - Presto e forte 柔板及弱-急板及强
Toglie alle membra lasse il Suo riposo 担心着他的羊群以及自己的命运,
Il timore de' Lampi, e tuoni fieri 他开始忙着做风雨前的准备,不安的心在灰暗的天色下、
E de mosche, e mossoni il Stuol furioso! 蚊蝇的嗡嗡作响下显得更加孤立无援。
Presto 急板
Ah che pur troppo i Suo timor Son veri 终于,他担心的事发生了--
Tuona e fulmina il Ciel e grandioso 雷电交加的暴风雨及冰雹
Tronca il capo alle Spiche e a' grani alteri. 阻挠了他回家的路。
L'Autunno 《秋》
Allegro 快板
Celebra il Vilanel con balli e Canti 农人唱歌跳舞,
Del felice raccolto il bel piacere 庆祝庄稼的丰收。
E del liquor de Bacco accesi tanti 酒神的琼浆玉液使
Finiscono col Sonno il lor godere 众人在欢愉的气氛中沉沉睡去。
Adagio molto 极柔板
Fà ch' ogn' uno tralasci e balli e canti 在歌声及舞蹈停止之时,
L' aria che temperata dà piacere, 大地重回宁静,
E la Staggion ch' invita tanti e tanti 万物随庄稼的人们
D' un dolcissimo Sonno al bel godere. 在秋高气爽中一同进入梦乡。
Allegro 快板
I cacciator alla nov' alba à caccia 破晓时分号角响起,
Con corni, Schioppi, e canni escono fuore 猎人带着猎狗整装待发。
Fugge la belua, e Seguono la traccia; 鸟兽纷逃,而猎人开始追寻猎物的行踪。
Già Sbigottita, e lassa al gran rumore 一阵枪声剧响夹杂猎狗的狂吠之后,
De' Schioppi e canni, ferita minaccia 动物四蹿奔逃,但终奄奄一息,
Languida di fuggir, mà oppressa muore. 不敌死神的召唤。
L'Inverno 《冬》
Allegro non molto 不太快的快板
Aggiacciato tremar trà nevi algenti 人们在凛冽的寒风中、
Al Severo Spirar d' orrido Vento, 在沁冷的冰雪里不住发抖。
Correr battendo i piedi ogni momento; 靠着来回踱步来保持体温,
E pel Soverchio gel batter i denti; 但牙齿仍不住地打颤。
Largo 广板
Passar al foco i di quieti e contenti 在滂沱大雨中坐在火炉旁度过
Mentre la pioggia fuor bagna ben cento 安静而美好的时光。
Allegro 快板
Caminar Sopra il giaccio, e à passo lento 小心翼翼地踩着步伐前进,
Per timor di cader gersene intenti; 深怕一个不留神栽了个筋斗;
Gir forte Sdruzziolar, cader à terra 有时在冰上匆匆滑过,
Di nuove ir Sopra 'l giaccio e correr forte 跌坐在雪上,来回地跑步玩耍。 Sin ch' il giaccio si rompe, e si disserra; 直到冰裂雪融的时刻,听见温暖的南风已经叩
Sentir uscir dalle ferrate porte 冷漠的冰雪大门。
Sirocco Borea, e tutti i Venti in guerra 这是冬天,
Quest' é 'l verno, mà tal, che gioia apporte. 一个愉快的冬天。
《和谐的灵感》(L' estro Armonico OP3)这套协奏曲集,OP. 3,共12首,作於1711年,呈献给托斯卡纳大公菲迪南三世,
巴赫曾把其中的第三、第八至第十二5首改编为大键琴和管风琴协奏曲
《非凡》(La Stravaganza,Op.4)
创作于1714年,题献给托斯卡纳大公菲迪南三世,是为独奏小提琴、弦乐和通奏低音而作,但在某些乐章中却要求其他乐器的独奏,比如第二小提琴和大提琴,也许这就是它被称为“奇异”的原因。
《鲁特琴与长笛》
维瓦尔第,《鲁特琴与长笛》。鲁特琴是欧洲音乐故乡之一的南欧古国意大利的传统乐器,也是现今风行世界的乐器——吉它的前身。在十六世纪和十七世纪,鲁特琴曾是欧洲最为流行的伴奏乐器之一。
意大利著名作曲家维瓦尔第对自己祖国的这一传统乐器喜爱有加,他曾创作过相当数量的鲁特琴协奏曲和鲁特琴三重奏曲,但这首《鲁特琴与长笛》别出心裁,将两种音色迥然不同的乐器搭配在一起,而造成了一种奇妙的效果。
乐曲具有明显的巴洛克风格,朴实而亲切。与作者维瓦尔第的其它作品一样,以非常简单的曲调来表现大自然。鲁特琴那清脆的拨弦声似小溪中的流水,长笛不时与之呼应,别有一番情趣(片段1)。
《荣耀经》Parrott
Vivaldi的声乐作品到廿世纪才广为人知,其教会音乐也是在1920年代后半才被发现约六十首,Gloria正是其中的一首曲子,1939年在Siena举行Vivaldi Festival中,Gloria 与 Stabat Mater, Credo 等乐曲一安东尼奥·维瓦尔第起被复苏首演,引起众人瞩目,许多音乐学学者认为有些曲子甚至可以媲美Bach的宗教曲.而Vivaldi 共有两首 D大调 Gloria 传世, 以 RV.589 较有名.
这部Gloria,开头的弦乐齐奏便现出标准的维瓦尔第式大跳,而后面接踵而来合唱和女声二重唱,“Gloria, Gloria”, 倾吐出婉转的气息,充溢着洋洋洒洒的温柔悲悯。当然,这类作品大多也是这种气质,可是其中的神来之笔却是承天意所禀,那种“不朽”简直有宿命的意味。其中的女高音咏叹调,歌词甚简:“O Lord God, heavenly King, God the Father almighty.”那旋律自然难以描绘,象是指向月亮的修长手指,被月光照得通体透明。然后气氛接着被合唱点燃,依然是恳求怜悯和宽恕的神态,然而那歌声轻盈自若,象是同那渴望一同飞升。据说巴赫的B小调弥撒即受这部作品影响。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