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技】检验科医疗诊疗规范——第二篇 临床基础检验31-40

 

    【临床意义】
    同Siemens Clinitek 500型尿液分析仪。
    【标本要求】
    1.一次性洁净容器留取新鲜尿液标本,以清晨第一次或第二次尿液为宜,急诊患者可随时留取。
    2.尿标本应避免月经血、白带、精液、粪便等混入,建议留取清洁中段尿为宜
    3.标本留取后,应及时送检和尽快完成测定。尿液新鲜、且不被污染是保证尿干化学测定准确性的基本要求。
    【方法与原理】
    1.方法反射光分光光度计法。
    2.原理仪器安装有可发射特定波长的发光二极管(LED)作为检测光源,在两个检测头上安装有三个特定波长(620nm橙色、555nm绿色、470nm蓝色)的光电二极管,以接收试剂带上的相应试纸块的反射光。测定时,发光二极管在检测面上以入射角60°的位置将光线照射到反应区,光电二极管则位于反应区正上方的位置接受自反应区的反射光信号,作为光电转换元件的光电二极管将检测到的特定波长和强度的反射光信号进行处理,转变为电信号,由仪器内的数据处理器进行分析并转化为相应项目的数值结果,显示和打印出来。
    尿比重测定原理:在吸入标本后流动池中充满尿标本,光电二极管发出650nm光照射到流动池。光电元件CCD测定总反射光的角度。标本的折射指数通过标本反射光与标准曲线反射光角度进行比较,再转换成比重数值。在进行测定过程中,将清洗仪器时的蒸馏水透射指数设置为100%,即空白值为0,标准曲线中包含不同比重的透射指数。该系统除测定尿液比重外,还可测量标本的浊度(清晰,微混和混浊)。
    【仪器】
   罗氏公司URISYS 2400型自动尿液分析仪。
    【试剂】
    URISYS 2400尿液分析仪专用试条盒、专用校准条。
    【操作步骤】
    1.打开电源开关,按Menu进入菜单,选择数据监控程序(Data Monitor)→常规数据监控(Routine Data Monitor)→媒体(Media)。
    2.在起始和终止标本号框内输入“0”,回车→删除(Delete)→确认(OK)→返回(Home)→起始位置(Start Condition)。
    3.输入起始标本号→返回(Home),将化验单与标本逐一编号,与仪器序号一致。
    4.将标本放上标本架→开始测定(Start)。
    5.关机保养 用10%次氯酸钠清洗液置于清洁尿管中,放在专用清洁槽上,按顺序选择停止键(Stop)→确认(OK)→菜单(Menu)→维护(Maintenance)→清洗(Wash)→执行(Execute)。冲洗完毕,关闭电源,打开仪器右侧门倒出废试纸条,松开螺帽,取出试纸条转运架用清水清洗后用软布擦干,复位后,拧紧螺帽,关闭仪器侧门。
    6.重新联机程序若无法接收数据,查看主屏幕,如果显示Off Line(连接中断)→选择停止(Stop)→确认(OK)→起始位置(Start Condition)→在主机连接/断开(Host On/Off)选项上切换为On Line(连接)→返回(Home)。
    7.重新传送结果程序如果仪器未能将结果传送出去,可运行此程序。顺序选择停止(Stop)→确认(OK)→菜单(Menu)→数据监控(Data Monitor)→常规数据监控(Routine Data Monitor)→媒体(Media)→在起始和终止标本号框内输入需重新传送的标本号,回车→传送(Send)→确认(OK)→返回(Home)。
    8.更换试纸条程序 选择更换试纸条盒(Change Cassette)→移出(Remove)→执行(Execute),将试纸条仓中的空盒取出,打开新试纸条包装,商标朝外插入,确认(Yes)→输入新批号,回车→重新开始(Restart)→返回(Home)。
    9.光度计定标程序(开机时运行) 每月的第一个工作日将定标条固定在转运架上,重新插入,选择菜单(Menu)—工具(Tools)—用户校准(User Cali-bration)—兆度计校准(Photometer Calibration)—校准(Calibration)—执行(Execute)。显示Calibration OK即校准合格,显示Calibration Fail为校准失败,需重新进行校准。
    10.比重定标程序(开机时运行) 菜单(Menu)—工具(Tools)—用户校准(User Calibration)—比重校准(SG Calibration)—校准(Calibration)—执行(Execute)。显示Calibration OK即校准合格,若显示Calibration Fail为校准失败,需重新进行校准。
    结果判断:仪器根据试纸条上的颜色反应,通过反射光分析法自动判读结果,自动显示、打印或传输结果。
    【参考范围】
    同Siemens Clinitek 500型尿液分析仪。
    联合使用Siemens Clinitek 500型干化学分析仪和Sysmex UF1000i尿流式分析仪两种方法时,当出现以下情况,需离心用相差显微镜镜检复核标本,同时将镜下所见的细胞、管型、结晶、精子、真菌等报告给临床。
   1.检出的尿红细胞、尿白细胞、尿蛋白(对应尿流式的管型)结果不相符合者需要进行复检,即同1项参数在一台仪器上检测为阳性或超出参考范围上限,而另一台仪器上检测为阴性或不超出参考范围上限。用相差显微镜计数有形成分百分率并观察红细胞形态,以正常、异常红细胞的百分率报告。
    2.当标本中结晶(以草酸钙结晶多见)、真菌、类酵母样细胞、精子、细菌增多时,可使红细胞假性增高。用计数板计数红细胞数值。
    3.尿中出现大量上皮细胞、真菌、滴虫、脂肪滴等,可使白细胞计数不同程度增高。可用计数板计数白细胞数值。
    4.当尿中出现大量白细胞、滴虫等可使上皮细胞计数增高,用计数板计数上皮细胞数值。
    5.尿中出现黏液丝、菌丝、棉毛、麻纤维等类管型物质易引起管型计数假性增高。有些管型短而小,易被仪器漏检,造成假阴性,应进行显微镜观察,明确管型类型。
    【临床意义】
    请参见尿液流式尿沉渣分析(SYSMEX UF-1000i型)。
    【标本要求】
    1.应用一次性洁净容器,留取新鲜尿液标本10ml以上,以清晨第一次尿或第二次尿为宜。
    2.应留取中段尿标本,推荐女性患者冲洗外阴后以留取中段尿标本为宜。
    3.应避免月经血、白带、精液、粪便等污染物混入。
    4.标本留取后应及时送检。
    【方法与原理】
    显微镜检查法是确认尿中有形成分的可靠方法,通过形态学识别鉴定尿中有形成分。离心沉淀方法可将尿液中的有形成分浓缩集中,提高阳性检出率。
    【仪器和材料】
    水平转头离心机、光学显微镜和相差显微镜、FastRead 10尿沉渣定量计数板、15ml刻度离心试管、一次性滴管。
    【操作步骤】
    1.取混匀尿液10ml于15ml刻度离心试管中,在离心机内以1500转/分钟离心5分钟(相对离心力RCF约为400×g)。
    2.取出离心管,倾去上清液,管底约残留0. 2ml。
    3.轻摇试管将沉淀物混合均匀,用吸管取混匀后的尿沉渣1滴(约15~20μl)充液到Fast Read 10尿沉渣定量分析板中。
    4.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形态以及其他尿中的有形成分。首先用低倍镜观察全片,注意是否有管型等较大的病理有形成分,然后用高倍镜观察10~20个视野,仔细观察尿沉渣中的细胞和管型类型以及结晶等成分。计数时对压线细胞的处理方式,建议采用计数左上两边,不计数右下两边的方法。方格之间的细胞数相差不应高于±10%。
    5.结果判断以平均10个视野下,最低至最高的细胞或管型数量报告,观察红细胞形态,鉴别管型、结晶、真菌、寄生虫、精子等。具有诊断价值的细胞形态改变或上皮细胞名称应予以说明。
    【判定标准】
    依据尿液中各种细胞、管型、结晶以及其他成分的形态特点进行识别和鉴定。
    【参考范围】
    红细胞:0~3个/HPF。
    白细胞:0~5个/HPF。
    上皮细胞:少量扁平及圆形上皮。
    管型:偶见透明管型/LPF。
    【临床意义】
    1.外观检查
    (1)透明度:正常脑脊液为无色清晰透明液体,如有穿刺损伤可混有鲜血,可见新鲜完整的红细胞。脑脊液混浊见于白细胞数量增多或含大量细菌时,如化脓性脑膜炎(脓性)、结核性脑膜炎(毛玻璃样)等。
    (2)红色: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脑脊液呈均匀红色或淡红色,离心后上清为淡红或黄色,隐血试验阳性,沉淀中可见陈旧红细胞。
    (3)黄色:除陈旧性出血外,在脑脊髓肿瘤所致脑脊液滞留时,也可呈黄色,黄疸患者的脑脊液也可呈黄色,但前者呈黄色透明的胶冻状。
    (4)米汤样:由于白(脓)细胞增多,可见于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脑膜炎。
    (5)绿色:可见于绿脓杆菌、肺炎链球菌、甲型链球菌引起的脑膜炎。
    (6)褐或黑色:见于侵犯脑膜的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肉瘤。
    2.显微镜检查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时脑脊液细胞数可增多,其增多的程度及细胞的种类与病变的性质有关;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结核性或真菌性脑膜炎时,细胞数可中度增加常以淋巴细胞为主;细菌感染时(化脓性脑膜炎),细胞数显著增加,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脑寄生虫病时,可见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脑室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时,脑脊液内可见多数红细胞。
    【标本要求】
    1.无菌透明玻璃小瓶送检。
    2.为避免穿刺造成的细胞增多,应该采用第三瓶标本送检。
    3.收到标本后应立即检测。脑脊液标本久置可致细胞破坏(影响细胞计数及分类检查)、葡萄糖分解使含量降低、病原菌破坏或溶解。
    【方法与原理】
    1.物理检查 观察和描述标本的颜色、透明度等一般性状。
    2.细胞计数 显微镜下直接计数细胞总数、白细胞数和白细胞单核、多核分类。
    【仪器和材料】
    显微镜、血细胞计数盘、一次性滴管、玻璃小试管。
    【试剂和配套品】
    冰醋酸溶液。
    【操作步骤】
    1.外观观察 肉眼观察颜色和透明度,并描述和记录。
    2.细胞总数计数清洁计数盘,用一次性吸管吸取标本1~2滴加入到血细胞计数盘中,放置数分钟使细胞沉淀下来,用低倍镜计数1μl体积内细胞总数(五个大方格×2)。计数池中细胞总数和白细胞数量的规则可参考血细胞中红细胞、白细胞的计数规则。标本出现肉眼血性外观时,计数细胞总数可采用红细胞计数区计数,并做相应的计算。
    3.白细胞计数 在小试管内加1滴冰醋酸,摇动试管使其黏附玻璃管壁上,甩弃多余冰醋酸。用一次性吸管吸取标本2~3滴加入试管内,混合均匀,从中再取1~2滴标本滴入血细胞计数板内,此时红细胞基本被溶解,存留白细胞并使其核型结构透析出来。放置数分钟等待计数板中的细胞完全沉淀下来,用高倍镜计数1μl体积内细胞总数(五个大方格×2)。在进行白细胞计数时,为避免标本被冰醋酸稀释,应尽量减少冰醋酸的加入量。
    4.白细胞分类(单核和多核) 在计数白细胞总数后转高倍镜观察,根据细胞核分叶情况将白细胞分为两大类。如白细胞总数<100个/μl,直接报告单核和多核细胞的数量,如>100个/μl,可用百分比方式报告单核和多核细胞。
    【判定标准】
    依据脑脊液中红细胞、白细胞以及经冰醋酸溶解透析后的单核与多核细胞形态进行判断,识别和计数。
    【参考范围】
    1.外观正常脑脊液应为无色透明状。
    2.细胞无红细胞。成人白细胞0~10/μl;儿童白细胞0~15/μl。
    【临床意义】
    胸(腹)水的产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受到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淋巴系统压力增高回流受阻、水钠潴留以及创伤、脏器损坏等因素影响。脏器损伤如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包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炎、肝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营养不良、细菌感染、结核、肿瘤等都可能产生大量浆膜腔积液。胸腹腔积液漏出液和渗出液鉴别见表2-2。
    表2-2 胸腹腔积液漏出液和渗出液的鉴别

鉴别
漏出液
渗出液
原因
外观
透明度
比重
凝固性
黏蛋白定性试验
细胞总数
细胞分类
 
细菌
非炎症所致
淡黄色
透明或微混
常低于1.015
不易凝固
阴性
常<100/mm3
以淋巴细胞,间皮细胞
为主
炎症、肿瘤、化学刺激所致
黄色、脓性、血性、乳糜性
多为混浊
高于1.018
可自行凝固
阳性
常>500/mm3
急性感染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慢性感
染以淋巴细胞为主
可找到病原菌

    【标本要求】
    1.标本抽取后应及时送检。
    2.如需要测定比重,标本量应在100ml以上。为避免出现标本凝固现象,可预先在标本中加入枸橼酸钠抗凝剂。
    【方法与原理】
    1.显微镜计数法 直接计数细胞总数和白细胞数以及白细胞分类(单核和多核)。
    2.黏蛋白定性试验(黎氏试验) 蛋白质凝固变性沉淀,判断蛋白质含量多少(半定量)。
    3.物理法 测定标本比重。
    【仪器和材料】
    显微镜、血细胞计数盘、100ml量筒、比重计、一次性吸管等。
    【试剂】
    冰醋酸。
    【操作步骤】
    1.观察标本外观,包括颜色、透明度、凝固现象等。
    2.细胞总数计数 充分混匀标本,用一次性吸管吸取标本1~2滴加入到计数盘中,放置10分钟等待细胞完全沉淀下来,用低倍镜计数1μl体积内细胞总数(五个大方格×2)。
    3.白细胞数,在小试管内加1滴冰醋酸,充分使其黏附玻璃管壁上,甩弃多余冰醋酸。用一次性吸管吸取标本2~3滴加入试管内,混合均匀,从中再取1~2滴标本滴入血细胞计数板内,此时红细胞基本被溶解,仅剩白细胞和其他杂质。放置数分钟等待计数板中的细胞完全沉淀下来,用高倍镜计数1μl体积内细胞总数(五个大方格×2)。
    4.白细胞分类(单核和多核)根据细胞核分叶情况将白细胞分为两大类。如白细胞总数<100个/μl,直接报告单核和多核细胞的数量,如>100个/μl,可用百分比方式报告单核和多核细胞。
    5.黏蛋白定性试验(黎氏试验) 在100l玻璃量筒内加入100ml蒸馏水,滴加2~3滴冰醋酸,用一次性吸管吸取标本1~3滴加入量筒内,观察有无云雾状沉淀出现。
    6.比重测定 将标本倒入100ml玻璃量筒内,用比重计测量比重。
    7.结果判断
    (1)计数10个大方格内的细胞总数或白细胞总数即为1μl内细胞数。换算为每升体积内细胞数量需要×106/L。
    (2)黏蛋白定性试验(黎氏试验):白色云雾状沉淀下降超过50ml刻度线以下为阳性。
    (3)比重测定:直接肉眼观察液面与比重计相交接处刻度值。
    (4)标本有凝块时必须在化验回报中注明,因其明显影响细胞计数、比重和黏蛋白实验的准确性。
    【参考范围】
    正常人胸腔或腹腔内很少有积液出现。
    【临床意义】
    各种关节炎时有核细胞数增加。可见于类风湿、红斑狼疮、肿瘤等。病理情况下可见尿酸盐、焦磷酸钙、磷灰石、胆固醇结晶。
    【标本要求】
    标本及时送检,如果标本很黏稠,可以加抗凝剂。
    【方法与原理】
    显微镜检查法:同浆膜腔液细胞计数。若细胞较少时,则计数每高倍视野下细胞数。
    【仪器和材料】
    显微镜、载玻片、计数盘。
    【试剂】
    无。
    【操作步骤】
    记录量、外观、透明度、黏稠度及凝块形成等,显微镜计数细胞。
    结果判断:根据显微镜下检查结果报告。
    【判定标准】
    依据关节腔积液中红细胞、白细胞、结晶等形态特点进行判断。
    【参考范围】
    正常人关节液极少,大关节腔内也仅有0. 1~0. 2ml,为清澈的草黄色、有一定黏稠性的液体,无纤维蛋白凝块形成。正常关节液只有少量散在细胞,主要是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及少量中性粒细胞,偶见散在的滑膜细胞。有核细胞计数:正常时为0. 2~0.6×109/L。正常关节液中无结晶,无红细胞。
    【临床意义】
    1.卵磷脂小体 呈圆球形或卵圆形,折光性强,大小不均,多大于血小板,在正常的前列腺液涂片中均匀分布,布满视野。前列腺炎时减少,分布不均,有成簇分布现象,严重者可消失。
    2.白细胞 若白细胞>10/HPF,成簇分布,是慢性前列腺炎指征之一。
    3.红细胞 在前列腺炎、结核、结石和恶性肿瘤时,可见增多,按摩手法过重也可见红细胞增多。
    4.精子 精子因精囊受挤压而排出。
    5.前列腺颗粒细胞 胞体较大,含卵磷脂颗粒较多,正常前列腺液中不超过1/HPF,前列腺炎时增多,老年人也可增多。
    6.淀粉样小体 圆形或卵圆形,具有同心圆线纹的层状结构,微黄色或褐色,形似淀粉颗粒,随年龄增长而递增,无临床意义。
    7.滴虫 见于滴虫性前列腺炎。
    8.前列腺癌时也可见到癌细胞,但需要做特殊染色和病理检查。
    【标本要求】
    临床医生为患者做前列腺按摩术后,采集标本于清洁载玻片上,加盖盖玻片立即送检。
    【仪器和器材】
    显微镜、载玻片、盖片。
    【方法与原理】
    直接镜检法。
    【试剂】
    无。
    【操作步骤】
    1.一般性状检查肉眼观察标本颜色、外观。
    2.显微镜检查将标本放在显微镜下,低倍镜及高倍镜镜检。
    【结果判断】
    直接报告高倍镜下结果。
    【参考范围】
    正常前列腺液为乳白色液体,显微镜检查WBC≤10/HPF、RBC≤5/HPF、可见卵磷脂小体和精子,老年人可见前列腺颗粒细胞和淀粉样小体。
    【临床意义】
    1.颜色 如A管带有血色,表明十二指肠或胃部有出血、溃疡或其他改变。如C管出现血色,表明有进行性肿瘤存在。
    2.白细胞 当十二指肠或胆道出现炎症时,白细胞数量增加,可被胆汁染成黄色。急性胆道感染时,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并伴有大量絮状物出现,慢性胆道感染时以淋巴细胞为主。
    3.红细胞 肠道或胆道有炎症或肿瘤时,可出现数量不等的红细胞。
    4.结晶胆固醇结晶多出现在胆石症患者;胆红素结晶和胆红素钙结晶多出现在胆道结石患者。
    5.寄生虫和虫卵 某些寄生虫感染患者可在十二指肠引流液中,特别是在B管胆汁中发现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华支睾吸虫卵、钩虫卵、蛔虫卵等,此外,还可发现溶组织阿米巴包囊或滋养体等。
    6.肿瘤细胞 晚期胆道或胆囊肿瘤患者可有癌细胞脱落,需做进一步病理检查。
    【标本要求】
    临床医生为患者做十二指肠引流术时抽取。一般应同时送检4份来自不同部位的标本,每份需要按来源标明“A、B、C、D”字样,代表采集部位。因有胰酶的消化作用会破坏细胞和其他有形成分,因此标本需尽快送检。当送检标本并非4管时,应予以注明并按照实际送检的标本照常进行检验。
    D管:来自十二指肠。
    A管:来自胆总管。
    B管:来自胆囊。
    C管:来自肝胆管。
    【仪器和材料】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小吸管。
    【方法与原理】
    直接镜检法。
    【试剂】
    无。
    【操作步骤】
    1.一般性状检查 肉眼观察标本外观颜色和透明度。
    2.显微镜检查 用小吸管吸取可疑部分或沉淀物部分,滴于载玻片上并加盖玻片,在显微镜下镜检。先用低倍镜观察整体和是否有较大的病理成分,然后换高倍镜仔细观察。
    3.结果判断 直接报告显微镜检查结果。
    【判定标准】
    依据十二指肠液中红细胞、白细胞、结晶、寄生虫卵等各种成分的形态特点进行判断。
    【参考范围】
    1.外观 D管:多为无色或灰色,如混入胆汁可呈黄绿色。
    A管:金黄色。
    B管:棕黄色或棕褐色。
    C管:柠檬黄色。
    2.显微镜检查 一般无红细胞,白细胞可少量出现,一般WBC≤10/HPF。可见鳞状上皮细胞和少量柱状上皮细胞。
    【临床意义】
    脓肿是急性炎症中组织或器官内形成的局部性脓腔,属渗出性炎中的化脓性炎症。主要特征是组织发生液化性坏死,形成充满脓液的腔。对脓腔内抽取液进行显微镜检查有助于脓肿的诊断和鉴别。白细胞或脓细胞增加一般为炎性脓肿,伴红细胞增加一般为血性脓性分泌物。
    【标本要求】
    临床医生根据患者脓肿情况和部位而采集穿刺物,置于清洁容器内送检。
    【仪器和材料】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小吸管。
    【方法与原理】
    直接镜检法。
    【试剂】
    无。
    【操作步骤】
    1.一般性状检查 肉眼观察标本外观颜色和透明度。
    2.显微镜检查用小吸管吸取可疑部分或沉淀物部分,滴于载玻片上并加盖玻片,在显微镜下镜检。先用低倍镜观察整体和是否有较大的病理成分,然后换高倍镜仔细观察。
    3.结果判断 以高倍镜下观察情况直接报告检查结果。
    【判定标准】
    依据穿刺物内的各种细胞成分特点进行鉴别和报告。
    【参考范围】
    正常人无。
    【临床意义】
    1.外观
    (1)稀水样便:肠炎,痢疾或寄生虫(如结肠小袋纤毛虫、蓝氏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感染时,粪便外观多为稀便,镜检可见白细胞或(和)红细胞和相应的寄生虫。当肠蠕动亢进时或某些病理情况的分泌亢进时,也可出现稀水样便。
    (2)稀糊状便:慢性腹泻,某些病理情况下的分泌亢进,寄生虫感染,脂肪泻等。
    (3)黏液状便:急性肠道刺激引起的,肠道黏液分泌物增多,镜检看不到细胞,还可见于便秘患者长时间无大便,排便不畅造成的肠道分泌的黏液堆积。
    (4)脓血样便: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或直肠等肠道下段有炎症时,以及结肠或直肠肿瘤等。
    (5)米泔水样便:霍乱,副霍乱。
    (6)果酱样便:阿米巴痢疾。
    (7)鲜血便:结肠癌、直肠息肉等,痔疮患者排便之后有鲜血滴落。
    (8)奶瓣样便:婴儿消化不良。
    (9)绿色粪便:食用大量含叶绿素多的蔬菜,婴儿受凉或消化不良时肠蠕动过快,胆绿素由粪便中排出所致,或由于细菌发酵引起颜色变绿。
    (10)黑色便:服用铁剂或铋剂,上消化道出血时粪便外观呈黑色柏油样有光泽的柏油便。
    (11)白陶土样便:梗阻性黄疸、胆汁分泌少、胰腺炎以及钡餐后。
    (12)红色粪便:大量进食西瓜、西红柿等红色果蔬或服用某些药物。
    2.镜检 正常情况下,显微镜下可见少量食物残渣和植物细胞残片等。
    (1)红细胞:阿米巴痢疾和结肠炎时镜检可见大量红细胞;下消化道出血、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直肠癌、直肠息肉可见红细胞,痔疮出血时镜下可见大量新鲜红细胞。
    (2)白细胞: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时镜下可见大量白细胞,肠炎时可见少量白细胞。
    (3)食物残渣和淀粉颗粒:消化不良,腹泻,肠炎和慢性胰腺炎时可见。
    (4)夏科-雷登结晶:在上消化道出血和阿米巴痢疾时可见。
    (5)大量脂肪滴:脂肪泻或使用开塞露后,消化不良,胆道阻塞和胰腺病变。
    (6)寄生虫或虫卵、原虫:肠道内有相应的寄生虫感染。
    【标本要求】
    1.采集方法用小棍从粪便的不同部位采集,如有眼观有异常的部分要重点选择送检,如粪便中有脓血、黏液、可疑成分如虫体等,或者有异常颜色的粪便标本等,选择大约3~5g,即玉米粒大小一块。稀水便要留取2~3ml送检。
    2.送检要求 标本采集后放入干燥、洁净的容器内,容器尽量使用医院提供的特制容器,可以是纸质或塑料制的一次性便盒,也可以是符合要求的其他容器。容器要求必须便于直接观察标本情况,选取透明或白色器皿,有利于检查人员重点选择异常部位,提高标本检查质量。容器内不许放入卫生纸、棉球等杂物,婴儿标本送检,不可以用尿不湿等用品留取标本,以避免因为容器内的杂物和吸水性物品影响到标本内原有的细胞和有形成分,造成其变形,从而难以检出。送检标本采集时,应避免尿液、污水等对标本的污染。
    3.送检时间 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检,一般不要超过2小时。保持标本新鲜,避免时间过久导致细胞等有形成分变形。
    【方法与原理】
    直接观察标本性状和生理盐水直接涂片镜检法。通过形态学辨别,可以了解粪便中有无炎性病变、出血以及寄生虫和虫卵的感染。
    【仪器和材料】
    显微镜、小竹棒、载玻片、盖玻片。
    【试剂】
    生理盐水。
    【操作步骤】
    1.观察粪便性状,对标本性状进行描述。
    2.涂片在载玻片上滴1滴生理盐水,选取标本的可疑病变部分,涂成直径1. 5~2cm左右的圆形涂片,加上盖玻片。涂片厚度应适当控制,以能透过标本可看见载玻片下面的五号字为宜。不能太薄(少),也不能太厚(多)。
    3.镜检将涂片放在生物显微镜下检查。首先用低倍镜观察全片,注意发现有无寄生虫卵和虫体等大的成分,然后用高倍镜观察10~20个视野下的细胞等病理成分。
    4.结果判断外观:描述粪便的外观。镜检:以所观察到的高倍视野下细胞的最低值到最高值报告,如发现任何寄生虫卵和虫体、原虫、包囊、真菌等病理成分,应如实报告。
    【参考范围】
    正常粪便外观:颜色应为黄色、棕黄色或黄褐色,婴儿粪便可以有金黄色,成形,质软。镜下应无红细胞、白细胞、寄生虫及虫卵等,可见食物残渣、包括植物细胞残片、孢子和花粉以及不能被消化吸收的植物纤维等。


文章来自: 本站原创
引用通告: 查看所有引用 | 我要引用此文章
Tags:
相关日志: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