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血液内科医疗诊疗规范——第二十一章 脾功能亢进
作者:王泓 日期:2014-06-18
脾功能亢进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征,是由于血细胞过度被脾脏阻留、破坏所形成。其临床特点为不同程度的脾脏肿大,外周血一种或多种血细胞减少,而骨髓中相应系列的细胞增生,切除脾脏或毁坏脾功能后血象基本恢复正常。
【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1)脾功能亢进可为原发性或继发性,病史询问中应注意各种能引起脾肿大的原发病,
如肝硬化、门静脉或脾静脉受压或栓塞、慢性感染性疾病、慢性溶血性疾病、结缔组织病、淋巴组织与骨髓增殖性疾病、先天性代谢性疾病及组织细胞增生症等。
(2)体检除注意各种原发病的表现外,应重点检查脾肿大程度(肋缘下脾脏大小及脾浊音区上界)。但脾肿大与脾功能亢进的程度不一定成正比。
(二)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1.外周血细胞减少
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可一种或多种同时减少。
2.骨髓造血细胞增生
骨髓细胞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骨髓中相应系列的细胞增生,有时可表现为轻度成熟障碍(由于外周血细胞大量消耗,骨髓中成熟细胞被过度释放所引起)。
3.B超检查
有助于了解肝脾的长径、厚度、形态和质地。
4.有条件的单位可作放射性核素检查
注射51Cr标记的红细胞或血小板后作肝区与脾区的体表扫描,如脾区辐射强度大于肝区的2倍,为脾功能亢进的辅助证据。
【治疗原则】
大多数脾肿大而血细胞减少者,以治疗原发病为主。
血细胞减少严重,放射性核素检查示脾脏为破坏血细胞的主要场所,而内科治疗无效者,可行全部或部分脾脏切除(开腹或腹腔镜下)、脾动脉栓塞或脾区放射治疗。
脾脏切除或脾功能被毁坏后,细菌性感染的发病率有所增高,应加强预防。亦应警惕脾切除后血小板过高而并发血栓形成。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