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谁是我们的敌人,我们是谁的敌人(上)

 

谁是我们的敌人,我们是谁的敌人(上)

 

………………………………………………………

【编者按】美国,是很多人梦想的天堂,但是这个天堂不属于你我,因为我们是中国人。回顾历史,放眼世界,这个星球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作为一个拥有13亿国民的人口大国,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真正可以威胁我们生存和发展的敌人,只有一个,那就是美国。

美国人民是友好的,中国人民也是爱好和平的,但是在生存的压力下,在国家利益的驱动下,中美遭遇并发生冲突不可避免,或早或晚,只是时间问题。在未来三天中,孙毅安先生将以《谁是我们的敌人,我们是谁的敌人》为题,分上、中、下三篇为我们精彩讲述中国在和平崛起、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必然会遭遇的美国困境。

 

在我小的时候,毛主席语录曾经背得滚瓜烂熟,其中有一段印象深刻:“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现如今虽然不革命了,可是大到一个国家处理外交事物制定战略规划,小到某一个人协调人际关系理顺社会资源,这个问题,依然是首要问题。

谁是我们的敌人?

毫无疑问,美利坚合众国过去、现在、以及未来都是我们的敌人。而且是最危险最可怕的敌人。在很大程度上,美国威胁着我们未来的生存。

 

这个结论,有很多人会不同意,尤其是某些喜欢拿人权和言论自由说事儿的公知,以及某些喜欢宪政的专家和CNN的粉丝。但是,不管你们喜欢不喜欢,承认不承认,这个事实依然存在。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只会愈演愈烈。

要阐述这个事实,有必要先来回顾一下美国历史。

众所周知,美利坚合众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即便从“五月花”号首次停靠美洲大陆开始计算,也只有不到三百年的历史。然而年轻并不代表它就没有经验,年轻并不意味着它就善良幼稚。首批到北美大陆开疆拓土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不仅带去了基督教教义和文艺复兴以来欧洲的科学技术、人文思想,同时也带去了资本主义的贪婪本性和冒险精神。在爱好自由的同时,疯狂地、全然无道德地追逐财富和利润。对内,它有世界上最臭名昭著的黑奴制度,这是对“人人生而平等”普世价值观最彻头彻尾、最赤裸裸的背叛;对外它疯狂扩张,不断挑起战争,使美国的疆域迅速从十三州增加到五十个州,同时顺利完成了资本主义工业化革命。而在从一个年轻的资本主义国家向资本主义帝国演化的过程中,它的国家性质,正如马克思所描述的资本主义帝国的卑劣天性,自始至终都发挥到了极致。1857年,美国海军少将佩利率领由两艘军舰组成的小型舰队,对日本进行“访问”。坚船利炮敲开了封闭千年的东瀛岛国大门,迫使日本签署了《江户条约》,从此,美国向全世界扩张的脚步,就再也没有停歇。

 

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全球各地都留下了美国人的身影,他们大多不是旅行者,而是传教士和征服者。他们一手高举圣经,一手紧握利剑,无孔不入地到处蚕食,填补着日不落帝国权利所不能到达的真空地带。美国并不因为它和英国是同宗同族并且社会形态相似就心慈手软,相反,它始终觊觎着这庞大的帝国,随时准备取而代之,只不过英国太强大,美国还不敢和它正面较量,只能等待机会。

门罗总统“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宣言,就是在自己家门口对大英帝国的挑战,只不过还假装羞答答地蒙上了一层面纱。这一点,英国人是清楚的——老牌帝国主义对新兴帝国主义的所有伎俩都洞若观火,仅仅因为英国内忧外患自顾不暇,没有精力去惩罚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小混混。1914年在萨拉热窝,菲迪南大公被刺杀点燃了欧洲的战火,而这给了美国一个可以打击英国的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美利坚坐山观虎斗,在协约国和同盟国两败俱伤之后,潘兴将军率远征军登陆欧洲,结束了世界大战,在帮了大英帝国一个大忙的同时,毫不客气地把日不落帝国降成了二等帝国。一战后的英国元气大伤,只能眼睁睁看着美国的影响力席卷欧洲,无可奈何地注视着德意志就地做大。而就在几年前,德皇威廉还使用谄媚的语气讨好英王乔治:“你知道,在欧洲,没有你和我的允许,一只老鼠也不敢轻举妄动”。

这样巨大的反差,让英国人内心无比酸楚。

 

二十年后,希特勒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的机会终于来了。它不顾正遭受侵略的中国的痛苦,继续卖废钢铁和石油给日本帝国,暗地里支持日本四处扩张,在亚洲挑战英帝国的权威,它纵容纳粹占领了几乎整个欧洲,让英国在自己家门口不仅颜面尽失,连能否生存都成了悬念。邱吉尔心急如焚,发出最后的哀鸣:“……不论代价多么大,我们都将保卫我们的岛屿。我们将在海滩上战斗,我们将在农田和街道上战斗,我们将在山中战斗,我们绝不投降……直到新世界在上帝认为适当的时机挺身而出,用它的全部力量把旧世界援救和解放出来为止。”

这已经不是哀鸣,而是哀求了——丘吉尔在公开演讲中,哀求美国出兵拯救大英帝国,只不过善于言辞堪称修辞学家的丘吉尔,言语之中巧妙地为大英帝国保留了最后一点可怜的脸面。

 

 

这正是美国期望看到的一幕。它当然会拯救英国,然而不是为了大不列颠,而是为了美利坚。因为美国人门罗主义观念根深蒂固,举国上下都反对加入远在欧洲和亚洲的战争。为了让美国参战,罗斯福上演苦肉计,明知山本五十六的联合舰队要偷袭珍珠港,故意隐瞒情报拖延时间,使山本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美国以太平洋舰队受重创、近四千名水手丧命为代价,实现了空前团结,无论民主党,共和党,都一致要求总统对日宣战。

对日宣战就是对希特勒宣战,就是对轴心国宣战。可是宣战归宣战,美国一直只说不练,坐在家里等待着二虎相斗之后的最佳时机。岂止是二虎相斗,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大国都卷入了战争,作为交战国的美利坚,凭着“租借法案”让从英国到苏联的所有大国都欠了美国的钱,从西雅图到旧金山,美国的工业机器全速开动,在彻底消除了失业的同时,用源源不断的军火将同盟国伙伴的国库彻底掏空。然后,凶猛的希特勒东条英机和斯大林邱吉尔蒋介石打的难解难分,巨獣们奄奄一息,艾森豪威尔带着巴顿闪亮登场,美国人又一次成了拯救世界的英雄。

 

一次大战和这次相比,只不过是餐前的茶点。中国千疮百孔,苏联遍体是伤,不列颠只剩下了一口气,流亡的法兰西百废待兴,德国最惨,战败后被腰斩,德意志分成了两个国家——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兄弟俩的团聚要到四十五年以后了。

美国横空出世。老流氓不死,小流氓永远没有机会,这个道理美国太懂了,所以处心积虑地在扮演救世主的同时,把昔日的宗主国彻底降为了三流小国。从二战结束到现在,英国在国际事物中完全丧失了话语权,沦落成美国的小跟班。

从艾德礼、撒切尔一直到布莱尔,都得仰仗历任美国总统的鼻息,瞅着人家的脸色小心翼翼地说话。无论保守党还是工党,都变成了星条旗的死党。

 

美国永远都需要一个敌人,这是它扮演国际警察、插手全球事物的需要和前提。希特勒灰飞烟灭,美国又盯上了苏联。一道看不见的铁幕把世界分成了两半,山姆大叔和北极熊各坐一端,掰腕子瞪眼睛。美国大肆渲染苏联威胁论,放大红色恐怖,把所有西方国家都绑在美利坚牌战车上,在西半球规划政治格局,分配自然资源,同时掠夺非洲和中东的石油,储备国家战略物资。它成了名副其实的超级大国,而苏联则在疯狂的军备竞赛中变成了虚弱的胖子,最终轰然倒下,四分五裂。

苏联病入膏肓之际,正是东方巨龙梦醒时分。改革开放让中国经济进入发展的快车道,连续三十年,中国的年经济增长速度平均超过10%。这是令人震惊的成绩,中国用了短短的三十年,走完了发达国家需要一百年甚至更长时间都未必能走完的路。中国的GDP越居全球第二,在巨龙的前方,只剩下了美国。

 

美国是这样一个国家:自开国以来,她的政治形态就被确立,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这使美国得以在数百年间,政局平稳,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当然,时代在变化,华盛顿和杰斐逊确立的美国宪法不可能适应奥巴马的时代,于是作为宪法的有效补充,历任总统都有宪法修正案出台。这些林林总总数量繁多的修正案,在不同的时期,满足美国政治适应时代的需求,但是无论修正案涉及什么领域,都不能触犯基本宪法精神。

 

 

美国的国家战略也同样,虽然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对内对外政策,但其本质从未改变。对内,平等自由,人民生活幸福;对外,积极插手国际事务,以维护普世价值观为幌子和借口,利用政治和军事手段在世界范围内为美国掘取资源,满足选民的要求——无论这选民是金融寡头还是卡车司机。

 

美国公民对生活幸福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他们从来不会为获得幸福感而降低幸福指数。美国人开大排量的汽车,而且几年就换新的,没有谁会把一辆汽车开到法定报废期限。

美国人住大面积的房子。当他们说到房子时,使用的是House而不是room。一栋House是由数量可观的room组成的,相当于我们所说的别墅。美国人无论贫富,所居住的房子有七八甚至十几个房间是非常普遍的事情,极少数超大城市(如纽约、华盛顿、西雅图等)除外。

 

夏天他们使用大功率的空调,冬天则用燃油或者天然气取暖。我曾经在寒冷的冬天到普通美国人家里做客,室外气温零下二十多度,室内气温零上二十多度,而且他们开着窗户,问为什么要开窗?答这样便于空气流通。他们丝毫不考虑这样做会消耗多少能源,那是政府考虑的事情,我只要舒服就OK。他们家里的冰箱都是巨无霸,和美国人相比,中国家庭最大规格的冰箱都只能算是迷你系列。而且他们在冰箱里取东西后,很少直接关冰箱门,一般情况下都要将这顿餐做完才会想起来——原因很简单,他们嫌麻烦。

美国所有的公共场所都非常舒服,中央空调让身在其中的人永远感觉四季如春。夜晚,他们的摩天大楼灯火通明彻夜不熄。在曼哈顿,政府规定在写字楼里办公的所有公司,夜晚即使没人,也要开着灯,否则一旦发生盗窃事件,警卫部门不承担责任。正因为如此,纽约的璀璨灯火才成为一大景观。电影《西雅图不眠夜》里的美丽夜景,是最真实的写照。

 

无论从国家总量和人均数量来比较,美国人每年消耗的能源,毫无疑问都位居全球榜首。虽然美国国土辽阔,物产丰富,依然无法满足美国人对能源的需求。

美国基本不在国内开采战略资源,比如石油。上世界三四十年代在美国勘探出大面积油田的石油公司,都在政府的眷顾下挣到了大钱。美国政府将这些石油公司名下的油田评估价值后,以优厚的价格统统收归国有,然后作为国家战略储备封存起来不再开采。那些已经将预期利润变成实际利润的公司,个个羽翼丰满实力强大,在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将目光和利爪伸向了海外。

大西洋,中东,非洲,还有亚洲,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有美国公司,就有航母战斗群、海军陆战队和中情局。经济援助,技术支持,政治协商,军事威胁以及恐怖行动,只要是为了石油,美国人无所不用其极。要知道人口尚不足三亿的美国,其汽车总量和人均拥有量均为全球第一。美国的航空业极为发达,航空器拥有量也是全球第一。美国的海军是世界上最庞大的海上武装力量,目前在编的航母战斗群就有十个之多,其服役舰船的综合战斗力超过了除美国外其他国家的总和。

 

这些都需要能源,数量巨大的能源和同样数量巨大的矿物资源。美国对稀有金属的需求同样是欲壑难填。

911事件使美国遭受了二战之后最大的损失,它成为美国人永远的痛。然而,但是然而,这件事的发生令人十分的诧异。美国有世界上最先进最有效的情报网,中情局的能力和效率,大概只有前苏联的克格勃可以与其一较高下。本拉登策划这样大的恐怖活动,美国怎么会事先一点都不知情?不禁让人高度怀疑美国政府在某种程度上是希望那些愤怒的穆斯林做点什么的。来吧来吧穆罕穆德,攻击我的国家吧,你无法对我造成真正的伤害,但却会给我一个最好的理由,让我占领并肢解你的国家,顺便带走你的石油。而这是我做梦都无法梦到的美妙之事。

我们有理由相信,911事件是偷袭珍珠港的另一个翻版。布什终于可以对那些屁股底下坐着石油的穆斯林下手了——以反对恐怖主义的名义,以维护世界和平的名义。

 

 

 



文章来自: 本站原创
引用通告: 查看所有引用 | 我要引用此文章
Tags:
相关日志: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2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