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在由健康界传媒与北京协和医学院联合主办的“发现最佳医疗实践——21世纪医院院长峰会·2014”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体制改革司司长梁万年透露:“我们正在研究起草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评价指标体系,衡量改革是否成功,相关文件将于近期下发。”
作者:王建秀;来源:健康界
5月24日,在由健康界传媒与北京协和医学院联合主办的“发现最佳医疗实践——21世纪医院院长峰会·2014”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体制改革司司长梁万年透露:“我们正在研究起草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评价指标体系,衡量改革是否成功,相关文件将于近期下发。”
当下,我国公立医院改革分别从城市公立医院和县级公立医院两头并进。全国已经有34个城市分批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梁万年表示,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要在城市区域范围内,构建一个有效的服务体系,区分好政府和市场的责任,真正形成分级诊疗的就医新秩序。“同时,城区医疗资源的配置得以优化,公共卫生的功能得以加强,区域内人群的健康指标得到真正的改善,老百姓的医药费用负担真正下降。这是我们评价改革的几项重要标准。我们正在研究制定公立医院改革的具体实施意见,给这34个试点城市划定目标,包括它们必须要做哪些改革、秉行什么原则。”
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方面,今年全国已超过50%的试点县进行了改革。2015年,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将全部推开。梁万年指出,此次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体制机制的改革,改革成效的判断标准是县级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是否回归,老百姓的健康问题是否大部分在区域内解决,医护人员的积极性是否得到了调动。“改革的评价标准不是看医院有多少教授和专家,不是看床位有多少,不是看住院病人多少,而是看县级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实现程度、政府职责的完成程度、老百姓满意程度、老百姓费用负担程度。这和传统的指标有很大差别。”
在梁万年看来,随着改革推进,公立医院院长、医生的评价也应该发生变化。“评价院长的最核心指标是看他对政府意志的实现程度,要看医院公益性的实现程度。对于评价医生来说,一定要摈弃拿技术性工作来单独评价医生的标准。”
公立医院不能包打天下
“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理念,是要变革现有公立医院的逐利机制,让公立医院从逐利机制上回归公益性,调动医院和医生积极性,保障可持续发展,建立新的运行机制。”梁万年说,与此同时,要强化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上下联动、能力建设,真正满足政府必须履行的、向民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最基本任务。
公立医院改革的首要重点是明确功能定位。“公立医院到底是干什么的?不同级别的公立医院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职责?公立医院不能包打天下,该放给社会的一定要放给社会。如果公立医院什么都干,公立医院的定位就不清晰,我国所谓最佳的医疗服务体系也难以建立。”梁万年指出,无论是什么级别的公立医院,其核心功能是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为什么8000张床位的公立医院不是最好的医疗实践?医院盲目扩张、无序扩张,最终的结果是医院看上去好了,但整个医疗服务体系效率变低,老百姓的就医负担也上去了。”
梁万年还表示,公立医院改革必须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取消药品加成,以此拉动人事分配、管理、评价等综合改革。“药品加成取消后,要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通过政府补助、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加强医院运行监管和成本控制来实现。”
在他看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在补偿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总体来看,一定要遵循‘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这16字原则,在医院总收入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真正把药品、耗材、检查的费用降低,大幅度提升反映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标志就是医院现在的收入结构发生变化。”
梁万年称,现在医院的收入结构中,有60%、70%来自药品和耗材,“要把这部分收入压到30%以下,把医疗服务价格提升到60%以上。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是公立医院改革的突破点,其中,增加的费用部分要和医保支付相衔接,老百姓的负担不增加。”
为医生自由流动做准备
十八届三中全会特别提出,要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
梁万年表示,今年推出的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特别提出,实行编制备案制度,“这是从身份管理逐渐走向岗位管理,定岗不定人,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在此基础上,要健全医疗卫生人员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渐让医务人员从单位人变成社会人,让医生的自由流动有强大的保证。人事制度的改革不推动,其他改革就很难推动起来。”
据梁万年透露,相关部门正在制定医务人员薪酬制度改革。目前各地探索的形式有年薪制、薪酬总额控制、全员预算管理等。“总体要求是要让医务人员有尊严。他们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才能有尊严。医生薪酬制度改革是改革的重要环节,必须要承认医务人员的特殊性,要承认医疗行业是一个高风险、高情感、终身学习、要求硬的行业。医务人员的薪酬必须要适当地提高,要和行业风险、贡献相适应。”
怎么评价院长与医生
梁万年透露,随着改革发展,公立医院院长、医生的评价制度也应该发生变化。
从院长层面来说,今后公立医院的院长要推行聘用制、职业化和现代化。“不是谁都可以来做院长。大专家就能做院长吗?不是这回事。”梁万年强调,“评价院长最核心的标准是看他对政府意志的实现程度,要看医院公益性的实现程度;而评价公立医院的最核心标准是公益性的程度,老百姓的满意度,医疗费用的控制。”
从医生层面来说,梁万年指出,“一定要摈弃拿技术性工作来单独评价医生的标准。以前,一个医生从技术层面评价、从治愈医学层面评价、从生物医学层面评价,就是博导、就是好医生。但是,这个理念必须要深刻变革。”
他表示,要用五星级评价标准医生,衡量医生的价值。“这五星级标准就是:有效的治疗者,有效的咨询者,有效的协调者,有效的健康管理者,有效的健康理财人。这是国际上公认的公立医院医生的标准。”
内外监管两手抓
随着改革推进,梁万年强调,必须建立现代监管运营制度。“这可以分为两个层面:首先是公立医院外部治理,包括如何政事分开,如何理清政府和医院的管理。政府这只手该伸的要伸出去,该收的要收回来。宏观的医院发展,医院要收回来。”
其次是医院内部治理。梁万年表示,“这主要涉及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实施执行、决策和监督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的治理格局。”
梁万年认为,在监管方面,政府对公立医院的监管体系、监管方式、监管理念都要发生变化,甚至监管的组织构架重建都显得十分重要,当前监管的信息化是最薄弱的环节,“没有信息化,监管就无从谈起。”
发展社会力量办医
梁万年表示,社会办医也是今后医改的重中之重。“我们都鼓励社会资本办医,无论是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的,但特别支持社会力量对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投入,特别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特别支持社会力量和公立医院错位发展,向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高端服务,向康复、护理、养老等薄弱领域发展。”
按照“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到2015年末,我国社会资本办医床位数和服务量都要达到总量的20%。“达到这个目标,要去掉一切不平等的待遇,包括理念、税收、价格、学科建设等方面。”梁万年坦言,“最终,中国仍然要坚持整个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以非营利性医院为主体、营利性医院为补充,公立医院为主导,多种办医形式共同发展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这个原则是不能变的。”
基本医保不能做太大
梁万年表示,除了公立医院改革、社会资本办医,健全全民医保体系是医改的方向,医保体系当中又分为四层楼:
第一层楼是医疗救助和疾病应急救助,这是对弱势人群的底线保障。
第二层楼是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三项保险制度。他表示,今后要逐渐探索合适的管理体制,从筹资到支付,把关节打通。
第三层楼是建立补充医疗保险。梁万年说,“这部分主要关注点在于大病保险,比如原卫生部推行的22个重大疾病保险就是一个例子。新农合利用结余基金,也建立了大病保险机制。”
第四层楼是商业医疗保险。在梁万年看来,应该大力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只有如此,我们的社会力量办医才有可靠的保障。”
梁万年总结指出,每一层楼都要建立有效的分工机制,要联通和衔接,功能要互补。“基本医保不能做得太大,否则其他保险的生存空间就压缩了,但是也不能有空白,要守住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