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意大利歌剧作曲家  吉亚卡摩·普契尼

意大利歌剧作曲家  吉亚卡摩·普契尼


        吉亚卡摩·普契尼(全名Giacomo Antonio Domenico Michele Secondo María Puccini)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十九世纪末至欧战前真实主义歌剧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成名作是1893年发表的《曼侬·列斯科》,著名的有《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等。
    基本信息
    个人概况
    中文名:吉亚卡摩·普契尼
    外文名:GiacomoPuccini(意大利语)出生地:意大利托斯卡纳卢卡
    出生日期:1858年12月22日         逝世日期:1924年11月29日
   1 个人介绍
    普契尼
  贾科莫·安东尼奥·多米尼科·米歇尔·塞孔多·马利亚·普契尼——意大利歌剧作曲家。1858年12月22日生于卢卡,1924年11月29 日卒于布鲁塞尔。父亲米凯莱从事作曲、演奏、教学活动,在普契尼6岁时就去世了。普契尼童年时并没有显示出特殊的音乐才能或兴趣,由于亲人的希望和母亲的鼓励,进入卢卡音乐学院,从作曲家C.安杰洛尼学习后,才逐渐显露出音乐才华。16岁参加管风琴比赛获得第1名,19岁任圣马丁教堂合唱队长和管风琴师。他生活贫困,当邻近城市上演G.威尔迪的《阿依达》时,他徒步往返去听歌剧。这部歌剧使他十分震动,并立志要成为一名歌剧作曲家。
     2 人物生平
    2.1 早年
  
    普契尼的父亲在他5岁时去世,所以他被送到叔叔福图纳托(Fortunato Magi)那里来学习音乐,但是福图纳托却认为普契尼是个没有修养且粗俗的学生。后来普契尼成为卢卡教堂的风琴演奏家与唱诗班教师,但是直到观赏了著名的歌剧作曲家朱塞佩·威尔第的歌剧《阿依达》之后,普契尼才决定当一位歌剧作曲家,而为了欣赏这次歌剧演出,他与朋友徒步18.5英里(30公里)前往比萨。
  他10岁开始当唱诗班歌童,14岁任教堂管风琴手。因为普契尼得到了奖学金与一位亲戚的帮助,于是在1880年进入米兰音乐学校(Milan Conservatory)就读,在浪漫派作曲家蓬基耶利(Amilcare Ponchielli)及巴齐尼(Antonio Bazzini)的指导下学习作曲,1883年毕业普契尼。在普契尼21岁的这一年,他创作了《安魂曲》(Messa),标志著普契尼家族与卢卡的基督教音乐长久合作之下的颠峰。虽然普契尼将这部以天主教弥撒为背景的作品命名为安魂曲,但是现在却以《光荣弥撒》(Messa di Gloria)而闻名。这个名称是技术性的以头两位角色(Kyrie及Gloria)来命名,而忽略其他角色。
  这个作品也隐约透露普契尼成为剧作家的迹象,因为他在舞台上展现出了戏剧化力量。男高音与男低音的独唱者在 咏叹调上具有爆发力的演出,的确是比教堂音乐更加类似歌剧的。因为它所拥有的管弦乐编曲及戏剧般的力量,所以普契尼的《安魂曲》常常被拿来与威尔第的《安魂曲》(Requiem)相题并论。
  在音乐学校就读期间,普契尼从丰塔纳(Ferdinando Fontana)那里得到了一个歌剧的剧本,并在1882年参加一次歌剧作曲竞赛。虽然后来普契尼并没有获胜,不过作品《群妖围舞》后来于1884年在米兰威尔姆剧院(Teatro Dal Verme)举行公演,而且获得黎柯笛公司(Casa Ricordi)黎柯笛(Giulio Ricordi)的注意。普契尼因为受到黎柯笛的委托,所以第2部歌剧《埃德加》(Edgar)于1889年公演。后来普契尼也与丰塔纳成为终生的好友。
     2.2 托瑞德拉古的普契尼
  从1891年开始,普契尼大部分的时间都待在托瑞德拉古(Torre del Lago),这是一个距离普契尼卢卡15公里、位于第勒尼安海(Tyrrhenian Sea)与马撒秀可里湖(Lake Massaciuccoli)之间的小社区,位在维亚雷娇(Viareggio)的南方。普契尼在托瑞德拉古承租了一间房子,不过他仍然定期的前往卢卡。在1900年,普契尼买下土地而且在湖上建造一间别墅,也就是现在的普契尼别墅博物馆(Villa Museo Puccini)。普契尼在这里居住到1921年,因为受到泥煤污染的影响才搬迁到维亚雷娇。在普契尼去世之后,普契尼的别墅变成了普契尼别墅博物馆(Villa Museo Puccini)。而普契尼则被葬在当地的教堂中,后来他的妻子与儿子也葬在这里。
  普契尼别墅博物馆目前为普契尼的孙女西蒙内塔(Simonetta Puccini)所有,目前是开放参观的。
    2.3 晚年
  因为普契尼有抽烟的习惯,所以从1923年底开始抱怨慢性的喉咙痛。因为被诊断出罹患喉癌,所以医生建议他前往比利时的布鲁塞尔进行一种新的实验性放射线治疗。因为普契尼与妻子从不知道癌症是多么严重,所以只有告知他们的儿子。
  普契尼在1924年11月29日死于治疗所引发的并发症(因为在手术后无法控制流血状况导致心肌梗死)。他的死讯在《波希米亚人》上演期间传到了罗马,所以表演立刻终止,管乐队则为这些感到震惊的观众弹奏了弗雷德里克·肖邦的《送葬进行曲》(Funeral March)。普契尼在1926年埋葬在米兰,但是他的儿子后来将他的遗体移到托瑞德拉古普契尼别墅内的礼拜堂内。
  《图兰朵》是普契尼最后的作品,在普契尼去世时仍未完成,最后的一幕是由弗兰科·阿尔法诺(Franco Alfano)根据普契尼的草稿来完成的。不过弗兰科·阿尔法诺是否完全遵循普契尼的草稿则引起一些质疑。
    3 历史评价  
    他是十九世纪末至欧战前真实主义歌剧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这一流派追普契尼求题材真实,感情鲜明,戏剧效果惊人而优于浪漫主义作品。普契尼的音乐中吸收话剧式的对话手法,注意不以歌唱阻碍剧情的展开,除直接采用各国民歌外,还善于使用新手法。
  三幕歌剧《托斯卡》1900年1月24日初演于意大利罗马,剧本由贾可萨根据莎尔多的剧本改编,是普契尼最著名的四部歌剧代表作之一。
  普契尼的两幕歌剧《蝴蝶夫人》在1904年2月17日初演于米兰,剧情取材于美国作家的同名小说,并由美国剧作家贝拉斯科(1854-1931)改编成剧本。这是一部抒情性的悲剧,通过一个纯真、美丽的姑娘的悲惨命运,对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资产阶级世界观进行了批判。普契尼在音乐创作中直接采用了《江户日本桥》、《越后狮子》、《樱花》等日本民歌来刻画蝴蝶夫人的艺妓身份和天真的心理。这部作品是普契尼的 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歌剧舞台上久演不衰的名作。
  《啊,明朗的一天》是这部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首曲子,是蝴蝶夫人在第二幕中所唱的一首咏叹调。平克尔顿回国后,女仆认为他不会回来,但忠于爱情的蝴蝶夫人却不停地幻想着在一个晴朗的早晨,平克尔顿乘军舰归来的幸福时刻。她面对着大海,唱出了著名的咏叹调《啊,明朗的一天》。普契尼在这里运用了朗诵式的旋律,细致地刻画了蝴蝶夫人内心深处对幸福的向往。音乐近似说白,形象生动地揭示了蝴蝶夫人盼望丈夫回来的迫切心情(片段1 )。
  《艺术家的生涯》, 四幕歌剧,又名《波西米亚人》、《绣花女》,由嘉科萨和伊利卡编剧。1896年2月1日由托斯卡尼尼指挥首演于意大利都灵。
  3幕歌剧《西部女郎》,同样改编自美国剧作家贝拉斯科的同名戏剧,由曾加利尼(Zangarini)与奇维尼尼(Civinini)撰脚本,作于1910年,该年 12月10日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由托斯卡尼尼指挥首演。
  普契尼的最后一部歌剧《图兰朵》取材于C.戈齐的神话剧,在这部作品里他坚持了创作的现实主义原则,摆脱了原著的象征性,使全剧充满生活气息,人物都是富有激情的活生生的人。他在这里一反过去常采取的抒情室内风格,恢复了几乎被人忘却的意大利正歌剧风格,有雄伟的合唱、辉煌的独唱段落、丰富多彩的音响效果等。由于戏剧的背景是古代中国,采用了中国民歌《茉莉花》的曲调,但其他方面并无中国特色。他在剧中广泛运用了欧洲的古调式,有些表现性强的场面,运用现代和声,形成不协和的多调性结合。可惜写到第三幕时普契尼因病逝世,剩下的部分由他的学生F.阿尔法诺根据他的草稿完成。1926年4月,当《图兰朵》在著名的斯卡拉歌剧院首演,获得巨大成功。指挥大师托斯卡尼尼在第三幕临近结尾时放下指挥棒,转向观众低声宣布:“大师的作品在这里结束。
     4 作品一览
        《玛侬·莱斯科》
  《波希米亚人》普契尼《托斯卡》
  《蝴蝶夫人》
  《西部女郎》
  《图兰朵》
  弦乐四重奏《菊花》
    5 主要作品
    5.1 维利

    普契尼
  1884年创作歌剧《维利》参加松佐尼奥音乐出版社举 办的独幕歌剧比赛。《维利》基于海涅首先运用的一则传奇故事,A.亚当在舞剧《吉赛尔》中亦用过,叙述众幽灵报复遗弃末婚妻的负心男子罗伯特,让他在急速的舞蹈中无法解脱,至死方休。这一类型的题材明显反映出德国浪漫主义对于意大利歌剧的影响。《维利》虽在比赛中败于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土》 ,但改成两幕歌剧在都灵首演却十分成功。
5.2 蝴蝶夫人
  普契尼的两幕歌剧《蝴蝶夫人》在1904年2月17日初演于米兰,剧情取材于美国作家的同名小说,并由美国剧作家贝拉斯科(1854-1931)改编成剧本。歌剧描写的巧巧桑(蝴蝶姑娘)是一位天真、纯洁、活泼的日本姑娘,他为了爱情而背弃了宗教信仰,嫁给了美国海军上尉平克尔顿。婚后不久,平克尔顿返回美国,三年杳无音信。巧巧桑深信他会回来。平克尔顿回国后另有新娶。当他偕美国夫人回日本时,悲剧终于发生了。巧巧桑交出了孩子,吻剑自尽了。这是一部抒情性的悲剧,通过一个纯真、美丽的姑娘的悲惨命运,对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资产阶级世界观进行了批判。普契尼在音乐创作中直接采用了《江户日本桥》 、 《越后狮子》 、 《樱花》等日本民歌来刻画蝴蝶夫人的艺妓身份和天真的心理。这部作品是普契尼的 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歌剧舞台上久演不衰的名作。
  《啊,明朗的一天》是这部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首曲子,是蝴蝶夫人在第二幕中所唱的一首咏叹调。平克尔顿回国后,女仆认为他不会回来,但忠于爱情的蝴蝶夫人却不停地幻想着在一个晴朗的早晨,平克尔顿乘军舰归来的幸福时刻。她面对着大海,唱出了著名的咏叹调《啊,明朗的一天》。普契尼在这里运用了朗诵式的旋律,细致地刻画了蝴蝶夫人内心深处对幸福的向往。音乐近似说白,形象生动地揭示了蝴蝶夫人盼望丈夫回来的迫切心情。
    5.3 托斯卡
  三幕歌剧《托斯卡》1900年1月24日初演于意大利罗马,剧本由贾可萨根据莎尔多的剧本改编,是普契尼最著名的四部歌剧代表作之一。剧情为:1800年,罗马画家马里奥·卡伐拉多西因掩护政治犯
  普契尼  安格洛蒂脱逃而被捕受刑。歌剧女演员托斯卡正热恋着他。警察总监斯卡皮亚以处死马里奥来胁迫托斯卡委身于他。托斯卡被迫假意允从,警察总监则答应搞一次假处决使马里奥获得自由,托斯卡在拿到警察总监签发的离境通行证后,趁其不备,刺死了他。黎明时,马里奥被带往刑场,托斯卡告诉他这只是假处决。谁料这是警察总监耍的花招,马里奥真的被处决。她刺死总监之事也已暴露,终于跳墙自杀。歌剧揭露了统治者的虚伪、贪婪和奸诈,歌颂了被压迫者的高尚情操。 剧中的咏叹调十分著名。这里选用的是托斯卡的咏叹调《为艺术,为爱情》 和卡伐拉多西的咏叹调《星光灿烂》。其中《星光灿烂》是剧中最著名的咏叹调,是卡伐拉多西在第三幕中所唱。黎明,他走上刑台,即将被处决。远远望见梵蒂冈和圣·保罗大教堂,天空清亮,星光闪烁,一道暗淡的光线预示着黎明的到来。卡伐拉多西深情唱到:"……甜蜜的亲吻,和那多情的拥抱,使我多么惊慌,她面纱下美丽的面容和身材……"正是因为作者把最丰富的感情融汇于完美的形式中,使这首咏叹调永传后世。


文章来自: 本站原创
引用通告: 查看所有引用 | 我要引用此文章
Tags:
相关日志: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2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