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英国作曲家  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

英国作曲家  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

        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亨德尔(1685年2月23日-1759年4月14日),巴洛克音乐的作曲家,出生于德国,后来定居并入籍英国,他的名字亦按英语的习惯改为乔治·弗里德里克·亨德尔(George Frideric Handel)。一生共创作了《阿尔西那》、《奥兰多》等四十六部歌剧,除五部外,其余均在伦敦创作。后因反对势力迫害,作品遭禁演,剧院被迫倒闭。从三十年代末开始,从事于没有舞台表演的清唱剧创作,共写了三十二部清唱剧,其中绝大部分是在英国创作的,对英国的音乐发生深远的影响。1751年不幸双目失明,1759年病逝于伦敦。
    个人概况    
    姓名: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外文名:George Frideric Handel国籍:英国  出生地:德国出生日期:1685年2月23日逝世日期:1759年4月14日
    个人背景:作曲家    
    歌剧作品:《阿尔西那》、《奥兰多》
    1 人物生平
  亨德尔出生于亨德尔德国萨克森哈雷,他的父亲是一个理发师兼外科医师,坚持要让他学习法律,于是从小便禁止他学音乐。在亨德尔6岁时无意间发现了家中的古钢琴,便趁晚上上偷偷去练习。在他7岁时和父亲一起去萨克森公爵的宫廷,在那里他向宫廷乐师学习大键琴。后来公爵知道了他的音乐天赋后,便要求他的父亲让他接受正统的音乐教育。公爵无意间发现他身为同志的倾向,并带他一起遨游世界各地。于是1694年他向圣母教堂的管风琴师学习主要乐器的演奏法和作曲。
  他在1702年成为哈雷教堂的管风琴师也顺父亲的遗愿去念法律系,于是亨德尔在大学注册学习法律,兼为教堂谱写每个礼拜天的弥撒曲,更是在1702年发表了2出歌剧,有人要赞助他,他出于自尊而回绝。1705年,他创作的歌剧获得成功,后自己出钱去意大利进修。曾经有一次在一名枢机的演奏会上遇见斯卡拉蒂,枢机便请他们来一场比赛,第一场不分轩轾,第二场史卡拉第表示不比所以由亨德尔获胜。这比赛使两人的感情更加深厚。
  学习三年后,他回国在汉诺威担任宫廷乐长。一段时间之后,他到英国旅行又受到英国女王安娜的器重便长期停留在伦敦,使得汉诺威很生气。不巧不久后英国安娜女王去世,恰恰由安妮的表兄汉诺威选帝侯继承英国王位,亨德尔怕乔治一世(英语:George I,原汉诺威选侯)生气,1717年便为了泰晤士河上举办的王室联欢会写作了著名的作品《水上音乐》(1717年),新国王乔治一世听了之后非常高兴,原谅了他的不辞而别,并赏他每年两万镑津贴,鼓励他继续进行创作(也有人说这是穿凿附会,事实上汉诺威到了英国后,仍重用亨德尔)。
  他从此定居英国。两年后成立了皇家音乐协会,又到各地寻找歌剧歌手,这段期间不眠不休,也没结婚,几乎一生的青春都投注在英国,之后受聘为英国宫廷教堂乐长,写了约46出歌剧及36出神剧。最著名的神剧是《弥赛亚》(英语:Messiah)及《水上音乐》组曲和《皇家烟火》(英语: Music for the Royal Fireworks)。
  亨德尔晚年得了眼疾双目失明,最后一次演奏是在考芬园的弥赛亚公演,当晚病入膏肓,一周后(1759年4月14日)病逝于布鲁克(英语:Brook Street)府邸。去世后遗体被运往英国,并以最高规格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圣彼得学院教堂。享年74岁。
    2 主要作品
  在英国期间,亨德尔时有佳作,著名的作品如《水上音乐》、《皇家烟火》(英语: Music for the Royal Fireworks,1749年)及《弥赛亚》(英语:Messiah,1741年)等,便是最好的例子。
  亨德尔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一生创作了大约41部歌剧,5首颂歌,5首加冕赞美歌,37支奏鸣曲,20支管风琴曲,还有许多教廷音乐及音乐小品。他还担任音乐指挥和艺术总监,亲自参加剧院的管理、技术协调等事务工作。后来他转向创作神剧,将声部的独立地位用和声代替。
  1743年,《弥赛亚》在伦敦上演,英王乔治二世亲临剧院。当听到第二部分终曲《哈利路亚大合唱》时,国王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站立起来听完了全曲,将它称为“天国的国歌”。现今音乐会演奏此曲时全体观众均会起立聆听,成为一个非常特别的惯例。
    3 作品简介
    3.1 《水上音乐》
  又称《水乐》、《船乐》。亨德尔作于1717年,是一部管弦乐组曲。
  传说是在英国伦敦泰晤士河上为新即位的英皇乔治一世演奏的,故有“水上音乐”的美名。全部组曲由二十首小曲组成,开始是一首法国式的前奏曲,其后是布莱舞曲、小步舞曲等各种形式的舞曲,同时也有缓慢乐章。乐器使用了小提琴、低音提琴、日耳曼横笛、法兰西横笛、双簧管、圆号、小号等。 现在人们演奏和听到的《水上音乐》已经不是亨德尔的原作,而是后来英国曼彻斯特的哈莱乐队指挥哈蒂(Harty)爵士为近代乐队所改编的乐曲,共有六个乐章:快板、布莱舞曲、小步舞曲、号角舞曲(一种古代的三拍子舞曲)、行板、坚决的快板。由于旋律优美动听,节奏轻巧而流传后世。
  这里人们选录了六个乐章中的第一乐章、第二乐章和第六乐章。第一乐章为庄严的序曲,乐曲气氛活泼热烈,开始由圆号与弦乐器共同奏出轻盈的同音反复和华美的颤音,相互对答。第二乐章为舞曲般的旋律,气氛轻松舒展。第六乐章为坚决的快板,威武雄壮。《焰火音乐》,皇家焰火音乐是亨德尔晚期最伟大的乐队作品之一,它是受命为英国庆祝“爱克斯-拉夏贝尔和约”的签订而作。这个和约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奥地利皇位继承战争”,庆祝活动有焰火表演和与之配合的辉煌音乐。在创作时,国王强调不要“提琴”。这首焰火音乐首演于1749年4月21日,在伦敦渥哈尔花园。
  这部作品共分六个乐章:
  一、序曲。以华美而富丽堂皇的慢板旋律开头,然后以传统的赋格开始快板主体,利用乐器的对比重叠,表达出有活力、复杂的织体,然后又回到慢板。
  二、布列舞曲。这是一个小巧的中间插段,其旋律轻松而朴实,有跳跃感。
  三、西西里风格。这是一个宁静舒缓的广板,类似圣诞音乐中的田园曲。
  四、欢乐的快板。以巴洛克式小号主题表达的欢乐气氛。
  五、法国式的小步舞曲,柔和的对比乐章。
  六、小步舞曲,双簧管与大管的合奏。
  清唱剧《弥赛亚》之哈里路亚这一清唱剧作于1741年9月,作曲家亨德尔在一种不可遏止的热情冲动下,只用了二十多天就写出了这部注定要成为经典之作的清唱剧《弥赛亚》。这部作品曾是作者“流着眼泪写作”而成的,同样也打动了1743年在伦敦音乐厅观看首演时的所有听众,甚至英王乔治二世在听完第二幕终曲《哈里路亚》这一合唱后,起立以示敬意。这一举动竟形成了传统,直到今天,人们在现场欣赏合唱《哈里路亚》时,都必须全体起立以示敬意。 “弥赛亚”一词源于希伯莱语,意为“受膏者”(古犹太人封立君王、祭祀时,常举行在受封者头上敷膏油的仪式)。后被基督教用于对救世主耶稣的称呼。全剧分三部分,共有序曲、咏叹调、重唱、合唱、间奏等57首分曲。第一部分叙述圣婴耶稣的诞生;第二部分是关于耶稣为拯救人类,四处传播福音以及受难而被钉死于十字架上的经历;第三部分则是耶稣显圣复活的故事和赞美诗。这是亨德尔少数完全表现宗教内容的作品中最出色的一部,实际上其中对音乐的戏剧性和人性的宣传远胜于对宗教的虔诚感情。
  全剧为主调和声音乐风格,以旋律优美、和声洗练见长。西西里民间乐器风笛的使用在当时是大胆而新颖的。由于其中不少分曲具有很高的技术训练价值和艺术性,至今仍在音乐会和声学教学中被广泛采用。整个作品经典迭出,美不胜收。其中这里所介绍的“哈里路亚”一段,则更是以其震撼的气势,洗练而悠长的旋律,以及教堂圣歌的庄重典雅,而成为传世佳作。
3.2 《弥赛亚》
  “弥赛亚”一词源于希伯来语,意为“受膏者”(古犹太人封立君王、祭祀时,常举行在受封者头上敷膏油的仪式)。后被基督教用于对救世主耶稣的称呼。全剧分三部分,共有序曲、咏叹调、重唱、合唱、间奏等57首分曲。第一部分叙述圣婴耶稣的诞生;第二部分是关于耶稣为拯救人类,四处传播福音以及受难而被钉死于十字架上的经历;第三部分则是耶稣显圣复活的故事和赞美诗。这是亨德尔少数完全表现宗教内容的作品中最出色的一部,实际上其中对音乐的戏剧性和人性的宣传远胜于对宗教的虔诚感情。
  全剧为主调和声音乐风格,以旋律优美、和声洗练见长。西西里民间乐器风笛的使用在当时是大胆而新颖的。由于其中不少分曲具有很高的技术训练价值和艺术性,至今仍在音乐会和声学教学中被广泛采用。整个作品经典迭出,美不胜收。其中这里所介绍的“哈里路亚”一段,则更是以其震撼的气势,洗练而悠长的旋律,以及教堂圣歌的庄重典雅,而成为传世佳作。
3.3 《降B大调竖琴协奏曲》
  又称《竖琴协奏曲 Harp Concerto Op.4 No.6》竖琴协奏曲集(Harp Concertos)
  竖琴这一古老的乐器始终有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典雅之美,其音色平和、舒缓却又极富底蕴。数百年来,竖琴虽然在交响乐团中一直扮演着配角,但是以它为主角的古典音乐却往往令听众如痴如醉。亨德尔的《降B大调竖琴协奏曲》,Op.4 No.6 可以说是最著名的竖琴协奏曲作品,其和op.4 No.5均改编自同编号的《管风琴协奏曲》。当竖琴作为主奏乐器后,赋予了作品全新的感觉,旋律优雅明快是本曲的特点。
  乐曲一开始就以明快积极的弦乐让听者心情愉悦,旋律带着明朗与优美的亮色。此后竖琴的主奏清脆欢快,如晶莹的鹅卵石点缀欢畅的浅溪,如从透明的水晶里传出的清凉灵动。抒情而优美的第二乐章,这时的竖琴相对安静了下来,舒缓的旋律流溢典雅柔美的诗意,仿佛经历愉悦后的宁静沉淀,焕发着另种魅力。通过此曲来感受竖琴与古典音乐的魅力,当旋律荡漾心间时,音乐带来的静心的清凉、舒适的明朗给人以美好的精神享受。
  这部作品分为三个乐章:
  第1乐章 行板 - 快板(Harp Conc. op.4,6- I Andante - Allegro)
  第2乐章 小慢板(Harp Conc. op.4,6- II Larghetto)
  第3乐章 有节制的快板(Harp Conc. op.4,6- III Allegro moderato)
        4 人物轶事
    4 .1 天国礼赞
  1741年8至9月,亨德尔在二十四天的时间里,完成了他最著名的清唱剧《弥赛亚》。当他写完《哈里路亚》合唱时,他的仆人看到亨德尔热泪盈眶,并激动地说:“我看到了整个天国,还有伟大的上帝”。<弥赛亚>第一部分的《田园交响曲》,采用了意大利阿勃鲁齐山区风笛吹奏者的音乐,据说是1709年亨德尔在罗马听到的。爱尔兰首府都柏林的音乐协会,为亨德尔安排了一场慈善音乐会。亨德尔非常感谢他们的盛意,答应为他们“写一些比较好的乐曲”,结果就创作出《弥赛亚》。1742年4月,《弥赛亚》在都柏林的尼尔斯音乐会堂首次演出,受到热烈欢迎。 1743年3月,《弥赛亚》在伦敦首次演出时,听众深深地为音乐所打动。当《哈里路亚》一曲中“主上帝全知全能的统治”一段开始时,听众感动得一齐肃然起立。当时英王乔治二世在座,也站了起来,一直站到合唱结束。从此形成习惯,每逢演出《弥赛亚》,唱到<哈里路亚>时,听众都要一齐起立。奇怪的是,《弥赛亚》的词作者杰南斯对亨德尔的音乐并不满意,他在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说,《弥赛亚》的音乐配不上他的歌词。亨德尔死于1759年4月14日复活节前一天的早晨,死后被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墓碑上刻着《弥赛亚》第四十五曲的第一句:“我知道我的救赎主活着”。
    4.2 水上音乐与乔治第一
  1712年,在汉诺威选帝侯的宫廷里担任乐长之职的亨德尔,再次向宫廷请假去英国。宫廷批准了他的请求,但要他及时回来。亨德尔到伦敦后,取得了英国宫廷作曲家的职位,于是常住英国,久久没有返回汉诺威。1714年,汉诺威选帝侯继承了英国的王位,称乔治第一,他对亨德尔的迟迟不归一直心存芥蒂。据说,第二年乔治第一乘御船巡行泰晤士河时,亨德尔为他写了《水上音乐》,才重新博得了他的欢心。
  其实,亨德尔的《水上音乐》,是1717年才完成的,那时乔治第一对亨德尔的不快早已烟消云散。据布兰登堡公爵驻英国的使节彭内特的记述,亨德尔的<水上音乐>是为1717年乔治第一从兰贝斯到舍尔西(均为伦敦泰晤士河沿岸地名)的水上巡行而作的。基尔曼西格男爵精心安排了这次巡行,舳舻迤逦,侍从如云,极宴乐之盛。一只游船上安置着五十人的乐队,包括小号、猎号(即圆号)、双簧管、大管、德国长笛、法国长笛(鸟嘴笛)和弦乐器,但没有歌者。亨德尔为这次巡行特别创作的《水上音乐》,包含二十个曲子,演奏一遍要一小时。亨德尔的音乐大为乔治第一所赏识,他命令在晚餐前和晚餐后各演奏一遍。当时碧波万顷,管弦齐作,其独特意境可想而知。
    4.3 铁匠乐谱商
  伦敦附近的埃治威尔有一家铁匠店。传说有一天亨德尔走过店门前,看见一个愉快的铁匠,一面打铁,一面唱歌,铁锤打击铁砧的声音,和谐而匀称地伴随着歌声的节拍。亨德尔顿时被这动人的歌声所打动,以致久久不能
  忘怀;回家后,他根据铁匠的歌唱的曲调,写了一首古钢琴变奏曲,取名《快乐的铁匠》。这首变奏曲是亨德尔第一套古钢琴曲集第五组曲中的第四乐章,在亨德尔生前出版的乐谱中从没有用过<快乐的铁匠>作为这个变奏曲的标题,所以这个传说并不可靠。还有一种说法,这个曲调是刻在埃治威尔墓地一个铁匠的墓碑上的,亨德尔从墓碑上抄下这个曲调,用作变奏曲的主题。这显然也是不真实的。 《快乐的铁匠》原名《咏叹调与变奏》,古钢琴曲,为亨德尔所作《古钢琴组曲》第一集第五组曲中的第四曲。后人改名为《快乐的铁匠》。乐曲由主题及五个变奏组成,称为“咏叹调”的主题简练纯朴,跳跃却又略显单调的旋律和丁丁当当的节奏,使人联想起铁匠作坊中那种特有的愉悦气氛(片段1),其后的五个变奏都建立在这个主题之上。第一变奏采用连续不断的十六分音符,乐曲气氛更为欢快,但主题依然清晰分明;在第二变奏中,十六分音符连缀而成的音型移至低声部,主题隐伏在上面两个声部中;第三变奏和第四变奏采用川流不息的急速三连音,先出现于上声部,后移至低声部,情绪兴奋活跃;由音阶式上下进行的波浪式的旋律线组成的第五变奏,充分运用力度的强弱变化等表现手法,使乐曲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意大利著名吉它演奏家和吉它作曲家朱利亚尼曾将这首名曲改编为竖琴独奏曲,并改名为<亨德尔主题变奏曲>。
  其实,第一个在这首变奏曲的乐谱上加上《快乐的铁匠》标题的,是乐谱出版商林特伦。他原来是个铁匠,外号“快乐的铁匠”,后来才作的乐谱商。顾客常常要求他演奏这个曲子,为了谱子好卖,他把组曲中的这个乐章单独出版,并用自己的外号作了变奏曲的标题。
    5 人物评价
  他(亨德尔)是我们所有人的伟大的老师。——海顿
  亨德尔是曾经活着的最伟大的作曲家。我愿意跪拜在他的墓前。——贝多芬
  亨德尔是无法估量的。——门德尔松
  亨德尔像世界一样伟大。——李斯特


文章来自: 本站原创
引用通告: 查看所有引用 | 我要引用此文章
Tags:
相关日志: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1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