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宗:爱新觉罗.奕詝 咸丰皇帝
作者:王泓 日期:2014-04-27
【历史】文宗:爱新觉罗.奕詝 咸丰皇帝
爱新觉罗·奕詝
咸丰皇帝即爱新觉罗·奕詝。
清文宗爱新觉罗氏·奕詝(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道光帝第四子,其母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道光十一年(183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圆明园。道光二十六年,按照秘密立储制度,被道光帝立为储君。道光于1850年正月丙午日病死后,他于同月已未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咸丰”[1]。
咸丰帝即位后便勤于政事,广开言路、明诏求贤,先后将有损国家利益的穆彰阿和耆英革职,大手笔的对朝政颇有改革。但此时的大清帝国内忧外患不断,先后爆发太平天国宗教运动以及第二次鸦片战争,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圆明园、清漪园等西山行宫等相继被焚掠,最后以签定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收场。咸丰朝也因企图重新扭转对内交外困的局面而开启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在这一时期,相继出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繁荣局面。
但咸丰帝在治国,军事上没有胆识,在位期间与列强签订多个不平等条约,是一大遗憾。
在位十一年(1850年-1861年)。崩于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葬于定陵(河北遵化县清东陵),享年31岁,庙号文宗,谥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
人物关系
纠错
中文名爱新觉罗·奕詝
国 籍中国清朝
民 族满族
出生地北京圆明园
出生日期1831年(辛卯年)7月17日
逝世日期1861年8月22日
职 业皇帝
信 仰佛教
主要成就勤于政事,广开言路、明诏求贤
推行厘金制度
陵 墓清定陵
庙 号文宗
年 号咸丰
前 任道光帝(爱新觉罗·旻宁)
后 任同治帝(爱新觉罗·载淳)
重大事件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卒 年31岁
目录
1人物生平
▪ 早期经历
▪ 登基为帝
▪ 驾崩托孤
2为政举措
▪ 政治
▪ 军事
▪ 经济
▪ 外交
3人物评价
▪ 兄弟姐妹
▪ 后妃
▪ 子女
4轶事典故
▪ 避其短处,巧斗奕訢
▪ 先立奕訢,后立奕詝
▪ 心怜皇后,册立奕詝
▪ 临终托孤,错定顾命
5咸丰皇帝的死因
1人物生平
编辑
早期经历
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道光十一年(183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圆明园,道光帝
清宫廷画师绘《咸丰皇帝便装像》
清宫廷画师绘《咸丰皇帝便装像》
第四子也,母为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
道光二十六年,道光帝用立储家法,书名缄藏。道光三十(1850年)年正月丁未,道光帝不豫,宣召大臣示朱笔,立其为皇太子。宣宗逝世后,己未,咸丰帝即位,颁诏覃恩,以第二年(1851年)为咸丰元年。
登基为帝
奕詝即位后,面临内忧外患的统治危机。其时,太平天国起义爆发于广西,不久,进军湖南、湖北,咸丰三年 (1853年)三月攻克南京建都,改称天京,与清政府分庭抗礼。西方列强以“修约”为
慈安皇太后
慈安皇太后[2]
名,准备对中国发动新的侵略战争。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兴师动兵,强占中国黑龙江以北大片领土。
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咸丰帝颇思除弊求治。他任贤去邪,企图重振纲纪。重用汉族官僚曾国藩,依靠其训练指挥的汉族地主武装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提拔敢于任事的肃顺,支持肃顺等革除弊政。同时,他罢斥了道光朝任军机大臣二十余年、贪位保荣、妨贤病国的穆彰阿,处决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主持和局、臭名昭著的投降派官员耆英。
咸丰六年(1856年),英法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攻占广州。咸丰八年(1858年),英法舰队攻陷大沽炮台,进迫天津。咸丰派桂良、花沙纳往天津议和,与英国、美国、法国、俄国分别签订《中英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和《中俄天津条约》。列强不满足于《天津条约》规定的权利,蓄意重新挑起战争。咸丰帝命清军加强大沽口防务。咸丰九年(1859年),在英国蓄意挑起的大沽口冲突中,英法侵略军被击败。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两国再次组成侵华联军,大举入侵。英法联军进攻北塘,咸丰帝在清军与英法联军激战之时
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
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3]
,竟令清军统帅离营撤退,大沽再次沦陷。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随即向北京进犯。咸丰帝派遣怡亲王载垣、兵部尚书穆荫为钦差大臣,往通州与英、法议和。英法联军以和谈为掩护,继续组织对北京的进攻,在通州八里桥击败清军后,进攻北京,圆明园、清漪园等处被焚掠。咸丰帝自圆明园仓皇逃亡热河(今承德市),命恭亲王奕訢留京议和。奕訢代表清政府与英、法、俄签订了《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 》、《中俄北京条约》,并批准了中英、中法《天津条约》。在《中俄北京条约》中,承认了咸丰八年(1858年)沙俄迫使清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的《瑷珲条约》。
驾崩托孤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十五日,咸丰帝在热河行宫病重。十六日,咸丰在烟波致爽殿寝宫,
“御赏”和“同道堂”章
“御赏”和“同道堂”章[4]
召见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御前大臣景寿、协办大学士肃顺,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杜受田之子)、焦祐瀛等。咸丰谕:“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又谕:“皇长子载淳现为皇太子,著派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尽心辅弼,赞襄一切政务。”以上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顾命八大臣”或“赞襄政务八大臣”。载垣等请咸丰帝朱笔亲写,以昭郑重。而咸丰帝此时已经病重,不能握管,遂命廷臣承写朱谕。咸丰在病逝前,授予皇后钮祜禄氏“御赏”印章,授予皇子载淳“同道堂”印章(由懿贵妃掌管)。十七日清晨,咸丰帝病逝[5]。
2为政举措
编辑
奕詝在位期间,内外交困,太平天国起义如火如荼之际,又遭遇英法联军侵略中国,他依靠湘军,抑制住了太平天国起义进一步的扩张。对英法联军,咸丰也派兵抵抗了,但是缺乏精力,最后失败,以签订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告终。
政治
奕詝即位时,清王朝面临内忧外患的统治危机。咸丰帝即位之初,也有番抱负,有振作之象。甫即位,即
咸丰皇帝读书像
咸丰皇帝读书像[6]
求贤才。林则徐、江忠源、李棠阶等相继保举,罢免了穆彰阿、琦善等人职务,文渊阁大学士耆英别降为五品顶戴。这个时期,他的生活也比较勤谨。
道光死前一个月就爆发了太平天国起义,咸丰帝即位后发展更为迅速,咸丰三年(1853年)三月攻克南京建都,与清政府分庭抗礼。咸丰帝对起义的态度很明朗,就是坚决镇压。
太平天国攻城略地,八旗、绿营一败涂地。当太平军从广西向湖南、湖北、江西和南京迅猛进军,清朝的经制兵,不管是八旗还是绿营,都不是对手。领军前去镇压的将领有广西提督向荣、巡抚周天爵、广州副都统乌兰泰、钦差大臣赛向阿、两江总督徐广缙等等,在太平军面前都不堪一击。钦差大臣陆建瀛死于太平军刀下。钦差大臣德兴阿与和春的江北大营、江南大营都连遭摧毁
太平天国运动形势
太平天国运动形势[7]
。
咸丰帝听了肃顺和湖广总督吴文熔的话,依靠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等汉人组织勇营来对付。咸丰二年十一月降旨曾国藩在湖南以在籍侍郎办团练,后来扩充为湘军。四年四月,湘军开始进攻太平军。胡林翼远在贵州,咸丰看了吴文熔的奏疏,知道他能吃苦耐劳,畅晓兵事,马上同意吴的要求,令他率领黔勇于咸丰三年十二月到湖北与太平军作战。对于左宗棠,咸丰帝则令他自募一军,随同曾国藩襄办军务。咸丰帝终于依靠他们的湘军改变了形势,抑制住并最后打败了太平天国。
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咸丰帝颇思除弊求治。咸丰六年起提拔敢于任事的肃顺,支持肃顺等革除弊政。
军事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一,咸丰没有下诏决战
他没有作战决心,也没有周密部署。起初,英军18000余人,法军7000余人,陆续开赴中国。咸丰皇帝没有
圆明园遗址
圆明园遗址[8]
发布诏书,动员军民,积极抵抗;也没有派军队守住天津塘沽海口。却在圆明园庆祝他的30寿辰,在正大光明殿接受百官朝贺,并在同乐园连演四天庆寿大戏。咸丰和王公大臣沉醉在园内的听戏欢乐中,英法联军却加紧了军事进攻。一个大清帝国,数以百万计官兵,难道还不如埃塞俄比亚的11万军队吗?而且,意大利到埃塞俄比亚很近,不像英、法到清朝那么远;埃塞俄比亚是个小国,不像清朝那么地大、物博、人众、兵多!
第二,咸丰没有政治韬略
咸丰战和不决,小胜即骄。打了败仗,签订《天津条约》;略获小胜,又撕毁《天津条约》;再打败仗,又拒绝妥协;施展猫伶狗俐小技,使得事态不断扩大。没有使天津谈判就地解决,而支持肃顺、载垣、穆荫一伙,将英使巴夏礼等诱擒到北京,导致事态进一步扩大。咸丰帝没有韬略,没有格局,耍小把戏,玩小权术,使主动局面变成被动局面,又使被动
曾国藩
曾国藩[9]
局面更加被动。
第三,咸丰没有身守社稷
面对英法联军6000余人犯八里桥,咸丰没有动员兵民“勤王”,全力守卫京师,而是准备逃跑。当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原因之一是“天子守国门”,抵御入侵。明朝的崇祯皇帝,在社稷危难之时,既不迁都逃跑,也不巡狩围猎,而是发出“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的哀叹,登上煤山,自缢而死。可是,咸丰皇帝在大敌侵入之时,不尽职守,不守国门,却带领老婆儿子、军机大臣、王公贵族,逃之夭夭,美其名曰“巡狩”。咸丰皇帝铸成了历史之大错、特错!
经济
财政困难。打仗要钱,更何况是大仗?咸丰朝财政出现危机。道光三十年国库只有187万两,由于镇压起义和
圆明园兽首
圆明园兽首[10]
赈灾原因,到咸丰三年六月,户部存银只有22.7万两,两个月的兵饷都发不出来了。
咸丰帝采取了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熔化内务府金钟,开捐例,卖官鬻爵,铸大钱,发行官票和钱票,推行厘金制度等,终于筹措到了1亿7千万两足够的军费镇压农民起义。
外交
鸦片战争之后,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不满足于已经获得的侵略利益,在咸丰年间,又提出了开放通商口
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
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11]
岸,鸦片走私合法化,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等要求。遭到拒绝后,英法联军于咸丰六年(1856年)攻占广州,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帝让愚顽不知变通的叶名琛为两广总督兼五口通商事务钦差大臣,结果受了他的骗。叶名琛把英专使额尔金的最后通牒说成是求和。英军占领广州时,他下令组织团练去驱逐训练有素的英军。他以为逮捕巴夏礼等人,夷人必乱,却不知道这是违背国际惯例,只会导致严重后果。
咸丰八年(1858年),英法舰队攻陷大沽炮台,派桂良、花沙纳往天津议和,与英、美、法、俄分别签订《中英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和《中俄天津条约》。
咸丰九年(1859年),在英国蓄意挑起的大沽口冲突中,英法侵略军被击败。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两国再次组成侵华联军,大举入侵。当时清军的防御重点在大沽口,英法联军在
恭亲王奕忻
恭亲王奕忻[12]
北塘登陆,进而攻占大沽口。英法联军随即攻占天津,并向北京进犯。咸丰帝派钦差大臣往通州和。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圆明园、清漪园等处被焚掠。咸丰帝自圆明园仓皇逃亡热河(今承德市),命恭亲王奕訢 留京议和。1860年的10月,圆明园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焚毁。奕 代表清政府与英、法、俄签订了《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并批准了中英、中法《天津条约》。在《中俄北京条约》中,承认了咸丰八年(1858年)沙俄迫使清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的《瑷珲条约》。
在热河的咸丰帝陷于极度痛苦之中,意志消沉,整天“以醇酒妇人自戕”。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咸丰皇帝病死于热河。葬直隶遵化清东陵之定陵。
3人物评价
编辑
从一个帝王的角度来说,咸丰帝的资质在清朝帝王中大概能居中游偏上。他重用汉族大臣,严惩贪污腐败,改革力度超过了嘉庆、道光两代君主。[13]与其他的一些封建帝王一样,在一生中有败笔也有功劳,但是他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对于世界大势缺乏了解,最终没能挽救清朝的衰落,作为《北京条约》的直接签订责任人,他被刻在了中华民族的耻辱柱上。
从个人际遇来说,在历代帝王之中,咸丰帝的命运差不多是最惨的一位。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让他赶上了;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让他摊上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没
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14]
落也让他碰上了,他驾驭的又是一条已经航行了二百年的千疮百孔的破船。他无处回避,责无旁贷又无力回天,为此痛心疾首,抱终身之恨。咸丰帝在位期间清朝积累了二百多年的矛盾来了个总爆发,咸丰帝一个人把大清朝列祖列宗的苦难都承受了,一生短暂,备尝艰辛,自打继位开始,太平天国运动就深深地困扰着他,倾全国之力,依然未见胜利的曙光,又遭遇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打击,咸丰帝终于崩溃了,以三十一岁的年龄命丧热河。但是,当清王朝终于挺过这一系列的打击之后,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中国逐渐融入到世界的洪流中去,跟过去的闭关锁国时代相比,天地宽了,机遇多了,大清朝终于度过了乾隆晚年以来的统治危机,迎来了一场枯木逢春的“同光中兴”,这真是中国王朝没落史上的一个奇迹。然而,咸丰帝却没有等到这一天,可见咸丰帝真是像人们普遍认为的那样,是一位“苦命”的皇帝。
从政治角度来看,他虽说是呕心沥血,用力改革,可还是没有挽回败局;再加上他下了很多错误的抉择,所以清朝还是那样千疮百孔。他的大变革没有取太大的作用。政治腐败,国库空亏,民生凋敝,兵将腐朽一个也没解决。他的疏忽太多了,他的最大的疏忽竟然可以灭亡一个国家——他没有阻止慈禧篡政,还加速了慈禧的篡政。他也要为清朝的灭亡负责。
《清史稿》:文宗遭阳九之运,躬明夷之会。外强要盟,内孽竞作,奄忽一纪,遂无一日之安。而能任贤擢材,洞观肆应。赋民首杜烦苛,治军慎持驭索。辅弼充位,悉出庙算。乡使假年御宇,安有后来之伏患哉?[15]
先丢了半壁江山,后毁了万园之园。在位期间无所建树。
兄弟姐妹
兄弟
皇长子爱新觉罗·奕纬,隐志郡王,母和妃那拉氏,时为旻宁藩邸使女,生性顽劣调皮,不务正业。道光皇帝对其不问不睬。据《老太监的回忆》一书中记载,因出言不讳,触怒了道光皇帝,被其一脚踢死。
皇次子爱新觉罗·奕纲,顺和郡王,母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时为静嫔,他命薄如纸,还未满月就夭折了。
皇三子爱新觉罗·奕继,慧质郡王,母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命运多舛,仅仅活了二十多天便匆匆离开了人世。
皇五子爱新觉罗·奕誴,惇勤亲王,母祥妃钮祜禄氏。过继给惇恪亲王绵恺。
皇六子爱新觉罗·奕訢,和硕恭亲王,母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幼时聪明好学,博学多才。长大后,大刀阔斧,能文能武。咸丰帝十岁丧母,道光皇帝下旨将奕詝(即咸丰帝)交于静皇贵妃(即孝静成皇后)抚养。小时与咸丰帝是总角之交,情深似海。俩人还创造出刀法十八式,枪法二十八式。道光将枪法命名为“棣泰协力”刀法命名为“宝锷宣威”。
爱新觉罗·奕譞
爱新觉罗·奕譞[16]
皇七子爱新觉罗·奕譞醇贤亲王,母庄顺皇贵妃乌雅氏,时为琳贵人。后为慈禧之妹叶赫那拉·婉贞之夫,光绪帝之生父,监国摄政载沣之生父,末代皇帝溥仪之祖父。
皇八子爱新觉罗·奕詥,钟端郡王,母庄顺皇贵妃乌雅氏,时为琳妃.。卒后谥“端”。
皇九子爱新觉罗·奕譓,孚敬郡王,母庄顺皇贵妃乌雅氏,时为琳妃。穆宗即位,命免宴见叩拜、奏事书名。同治三年,分府,仍在内廷行走,命管乐部。十一年,授内大臣,加亲王衔。德宗即位,复命免宴见叩拜、奏事书名。光绪三年二月,薨,谥“敬”。
姐妹
皇长女:端悯固伦公主(1813—1819)。生于嘉庆十八年(1813)七月初三日,母为继妃佟佳氏,即孝慎成皇后。嘉庆二十四年(1819)十月二十日殇,时年7岁。追封为郡主,葬许家峪园寝。嘉庆二十五年(1820)九月追封为端悯固伦公主。
皇次女:生于道光五年(1825)正月十三日,母为祥嫔钮祜禄氏。七月十四日即殇,未命名,无封。
皇三女:端顺固伦公主(1825—1835)。生于道光五年(1825)二月二十日,母为全妃钮祜禄氏,即孝全成皇后。道光十五年(1835)十一月初八日殇,年11岁。追封为端顺固伦公主。葬陈家门园寝。
皇四女:寿安固伦公主(1826一1860)。生于道光六年(1826)四月初六日,母为孝全成皇后,时为全贵妃。道光二十一年(1841)16岁,指配德穆楚克札布,不久封为寿安固伦公主。十月初三日下嫁。咸丰十年(1860)闰三月初三日卒,年35岁。葬京师郊外园寝。同治元年(1862)三月德穆楚克札布请移葬藩部,不许。
额驸德穆楚克札布(?一1865),奈曼部郡王阿完都瓦第札布之子。道光二十三年(1843)三月赐用紫缰。道光二十八年(1848)九月袭封奈曼部札萨克郡王。道光三十年(1850)十一月授御前大臣。咸丰元年(1851)三月赐用黄缰,十月授蒙古都统。咸丰十年(1860)赐用亲王补服。同治四年(1865)正月乞病归藩,六月卒。晋赡亲王,赐祭葬如亲王例。
皇五女:寿臧和硕公主(1829—1856)。生于道光九年(1829)十月十九日,母为祥妃钮祜禄氏。道光二十一年(1841)封为寿臧和硕公主。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14岁,指配恩祟,道光十二月初三日下嫁。咸丰六年(1856)七月初九日卒,年28岁。
额驸恩崇(?一1864),初名恩醇。咸丰七年(1857)正月荐授满洲副都统,寻兼内务府总管。咸丰十一年(1861)避穆宗载淳讳改为恩祟。同治元年(1862)四月免去内务府总管职。同治二年(1863)五月署汉军副都统。同治三年(1864)再兼署内务府总管,不久即卒。无嗣,以从子为嗣。
皇六女:寿恩固伦公主(1830—1859)。生于道光十年(1830)十二月初七日,母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持氏,时为静妃。道光二十四年(1844)二月封为寿恩固伦公主。指配景寿。道光二十五年(1845)四月下嫁。咸丰九年(18E9)四月十三日卒,年30岁。
额驸景寿(?一1889),富察氏,一等公工部尚书博启图之子。道光二十四年(1844)赐头品顶戴,在上书房读书。后袭封一等诚嘉毅勇公。咸丰五年(1855)七月荐授蒙古都统。咸丰六年(1856)正月授御前大臣,赐用紫缰,寻授领侍卫内大臣。咸丰十年(1860)八月扈驾热河。咸丰十一年(1861)七月与怡亲王载垣等为赞襄政务大臣之一,十月削职,仍留公爵及额驸品级。同治元年(1862)二月任蒙古都统,三月授彻前大臣。同治三年(1864)七月仍赐紫缰,十月授领侍卫内大臣。十三年(1874) 十二月命管神机营事务。光绪十五年(1889)六月去世。谥端勤。
皇七女(1840——1844):生于道光二十年(1840)七月初二日,母为彤贵妃舒穆鲁氏。道光二十四年(1844)十二月二十日殇,时年5岁。未命名,无封。
皇八女:寿禧和硕公主(1841—1866)。生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十一月二十六日,母为彤贵妃舒穆鲁氏。咸丰五年(1855)十一月封为寿禧和硕公主,指配札拉丰阿。同治二年(1863)十月下嫁。同治五年(1866)八月初二日卒,年26岁。
额驸扎拉丰阿(?一1898),钮祜禄氏。父熙拉布,官至副都统。扎拉丰阿初名瑞林,指婚后赐改今名,字鹤汀。初充御前侍卫,同治十二年(1873)正月授汉军副都统、荐官至护军统领。光绪十四年(1888)十一月累迁都统,管神机营事务。光绪十五年(1889)正月赐朝马,十月赐用紫缰。光绪二十年(1894)正月赐用固伦额驸补服。光绪二十四年(1898)五月卒。
皇九女:寿庄固伦公主(1842——1884)。生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二月十三日,母为庄顺皇贵妃乌雅氏,时为琳妃。咸丰五年(1855)十一月封为寿庄和硕公主,指配德徽。同治二年(1863)十一月下嫁。同治四年(1865)正月德徽卒。光绪七年(1881)十月晋封为寿庄固伦公主。光绪十年(1884)二月十四日去世,年43岁。
额驸德徽(?—1865),博罗持氏,父裕恒,世袭诚勇公。德徽曾授散秩大臣。卒,无子,以从子为嗣。 皇十女(1844—1845):生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三月十七日,母为彤贵妃舒穆鲁氏。次年正月二十日殇,无名无封。
后妃
皇后
孝德显皇后
孝德显皇后(1831年—
孝德显皇后
孝德显皇后[17]
1850年),萨克达氏,太常寺少卿富泰女。咸丰帝为皇子时的嫡福晋,道光二十七年,道光帝册封萨克达氏为奕詝的嫡福晋。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乙亥(1850年1月24日)逝世,无子女。咸丰帝即位后,追册谥曰“孝德皇后”。权攒田村,同治初,移静安庄,旋葬清东陵定陵,上谥。光绪、宣统屡加谥,最终谥号为:孝德温惠诚顺慈庄恪慎徽懿恭天赞圣显皇后。
孝贞显皇后
孝贞显皇后(1837年—1881年),
孝贞显皇后
孝贞显皇后
钮祜禄氏,即慈安太后,满洲镶黄旗人,广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扬阿之女。比咸丰帝小6岁,是咸丰帝为皇子时的侧福晋。咸丰二年(1852年)封贞嫔,五月晋贞贵妃,六月奉旨立为皇后,时年16岁,无子女。咸丰帝崩逝后,尊为母后皇太后,又称东太后,后与慈禧、恭亲王奕訢联手发动辛酉政变,诛除八大臣。同治帝登基后,上徽号曰慈安皇太后,训政二十年,两度垂帘。光绪七年(1881年)崩逝,死因成谜,葬于定东陵,上谥。宣统加谥,最终谥号为:孝贞慈安裕庆和敬诚靖仪天祚圣显皇后。
孝钦显皇后
孝钦显皇后(1835年—1908年),
孝钦显皇后
孝钦显皇后[18]
叶赫那拉氏,即慈禧太后,满洲镶蓝旗人(后抬入镶黄旗),咸丰二年(1852年)被选秀入宫,赐号兰贵人,后册封懿嫔。咸丰六年(1856年)生皇长子载淳(即同治帝),诏晋封懿妃,次年又晋封懿贵妃。咸丰帝崩逝后,尊为圣母皇太后,又称西太后,后发动辛酉政变,诛除八大臣。同治帝即位后,上徽号曰慈禧皇太后,训政四十七年,三度垂帘。自光绪年间,宫中及朝廷开始以“老佛爷”尊称之,光绪帝崩逝后,即日尊为太皇太后,次日崩逝,葬于定东陵,上谥。最终谥号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长度为大清皇后之最。
皇贵妃
庄静皇贵妃他他拉氏
端恪皇贵妃佟佳氏
贵妃
玫贵妃徐佳氏
婉贵妃索绰络氏
妃
璷妃那拉氏
禧妃察哈拉氏
吉妃王氏
庆妃索绰罗氏
嫔
云嫔武佳氏
容嫔叶赫伊尔根觉罗氏
璹嫔那拉氏
玉嫔叶赫那拉氏
常在
瑃常在名氏未知
鑫常在名氏未知
玶常在伊尔根觉罗氏
子女
长女荣安固伦公主(庄静皇贵妃出)
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孝钦显皇后出)
次子悯郡王(玫贵妃出)
4轶事典故
编辑
避其短处,巧斗奕訢
道光帝生育过九个儿子,但论年龄、资质,能被选为皇储的阿哥。就只有两个,就是四阿哥奕詝和六阿哥奕
道光帝
道光帝[19]
訢。由于四阿哥奕詝的母亲孝全成皇后英年早逝,所以奕詝是由六阿哥奕訢的母亲静妃养育的。平时小哥俩儿虽然不是一母所生,但关系一直很好。道光帝也很彷徨,不知道奕詝和奕訢哪个更有才干继承大统,所以就准备用打猎和召见阿哥来观察、斟酌。选出皇储。
很快,打猎的日子就到了。所有的阿哥都井然有序地来到了木兰打猎场。打猎前,四阿哥奕詝的老师杜受田就对四阿哥奕詝说:“阿哥论英武,是比不上六阿哥的,阿哥到了木兰围场万万不可开弓放箭,一定要空手而归。若是皇上问起,你就说现在正值春天,万物复苏,生气盎然。正是动物繁育的季节。若是在此时对他们展开杀戮,岂不是太残忍了吗?”奕詝很信赖杜受田,就牢牢记住了杜受田的话。而六阿哥奕訢的老师却叫奕訢尽力发挥,多打猎物。
打猎正式开始了,奕訢是意气风发地打起猎,并且满载而归。而奕詝却是一箭不发,两手空空。道光帝看到两个儿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很是吃惊,便问奕詝原因。奕詝就对道光帝说:“皇阿玛,儿臣看到现在正值烟花三月,所有的动物都开始生息繁衍。如来佛就以慈悲为怀,曾割下自己的肉给鹰吃。如若这时,儿臣用冰冷的弓箭将他们一网打尽,太过残忍了。这都是佛祖不愿看到的结果。”道光对四阿哥奕詝的回答很满意 ,认为他有帝王的仁慈,以及宽大的胸襟。慢慢开始对四阿哥奕詝产生好感。
还有一次,道光认为自己时日不多了。便把两个儿子叫到身边来,问他们倘若自己百年之后,如何治理国家?出发前,奕詝的老师杜受田对奕詝说:“阿哥论口才是比不过六阿哥的,待会儿皇上问你时,你就嚎啕大哭,说皇上永远不会死去,永远轮不到自己当皇帝!”奕詝记住了这些话。待到道光帝询问两个阿哥如何治理国家之时,奕訢讲得头头是道,口若悬河。而轮到奕詝讲时,奕詝却泣不成声。抽噎着说:“皇阿玛这是什么话?皇阿玛行善积德,得苍天庇佑,永远也不会死去。哪里轮得上我辈当上皇帝呢?”道光毕竟是一个老人,希望儿女孝顺、关心自己。六阿哥奕訢滔滔不绝的回答让反而道光不高兴了。他觉得奕訢对国事这么有研究,肯定是巴不得自己早点死,然后他早早登基。而四阿哥奕詝的回答虽然不如奕诉的回答有谋略,有方针,但是却体现了对道光帝的爱。道光帝更加喜欢奕詝了。后来道光帝选择了奕詝。
以上这种说法,表面上看起来似乎颇有道理,但细细分析却是站不住脚的。史书上说道光帝是道光二十六年立储的,那么最晚就是这年去打猎了吧。这不是在间接地斥责道光帝举办打猎大会吗?道光帝听后肯定不会高兴,更别说对奕詝好感增加了。最后一点,也就是最有说服力的一点,那就是道光二十六年,就是打猎那年。上面说全部的皇子都参加,那时候,最小的皇子才1岁,还不会走路,怎能去打猎呢?,
先立奕訢,后立奕詝
这种说法是说,道光经过对奕詝和奕訢长时间的观察以后,发现奕訢确实是比奕詝有才华,有谋略,有武力。于是下定决心立六阿哥奕訢为皇太子。由于清朝自雍正帝选立储君以来,就流传着有把已选定的皇太子名字写在一张纸上,放在“正大光明”匾额后的习惯。于是,一天晚上,道光帝觉得自己时日不多了,便清理了大堂之内的宫女和太监。自己拿出一张纸,准备写册立储君的“遗诏”了。
孝静成皇后
孝静成皇后[20]
这时,有个守门的小太监很聪明。他偷偷地看道光帝运笔的姿势,暗自揣摩道光帝写的是什么字,好从中了解一些眉目。结果,他看见道光帝写最后一个字的时候,拉了一个很长的一竖。便琢磨起哪个阿哥的名字的最后一笔的长长的一竖。结果他想到了“奕訢”。“訢”字最后一笔就是一竖。他兴高采烈,连忙去通报奕訢的生母静妃,好领点儿赏。静妃听后也欢天喜地,给了小太监很多赏。然后到处去和别人炫耀:“我儿子六阿哥奕訢特别有才干,都被皇上立为皇储了。我就要当皇太后了。”结果这话一传十,十传百。最终传到了道光帝的耳朵里。道光帝很不高兴。认为自己的秘密竟然被静妃公之于众,一点皇上的威严也没有。便马上改立了皇储,把写上奕訢名字的遗诏换下来,改写成了奕詝。
其实这个说法很荒谬,由于清代皇室是满族人。所以他们在写一些重要的文件的时候。都既要写满文,又要写汉文。那个小太监怎么知道道光帝写的那一竖是满文中的还是汉文中的。还有,就算静妃得到了音讯,她也不会轻易说出去。因为毕竟她在宫中已经摸爬滚了二十余年,早就揣摩透了道光帝的性格和锻造了一颗谨慎的心。她很明白其中的利害的。
心怜皇后,册立奕詝
身为至高无上的皇帝,道光虽有着三千佳人,但他最爱的嫔妃却是四阿哥奕詝的亲生母亲孝全成皇后。这不免让年轻的孝全成皇后心高气傲,没有搞好与孝和睿皇后(是指道光帝的父亲嘉庆帝的皇后)的婆媳关系,很
孝全成皇后
孝全成皇后[21]
早就被孝和睿皇后毒死了,迫于皇太后的权利,更为了维护皇家的面子。道光帝一直是敢怒不敢言,不敢追究孝全成皇后的死因。但在他心里,孝全成皇后依然有着很高的地位,为奕訢之母静妃所不能及也。孝全成皇后逝世那年,奕詝才十岁。道光帝心痛皇后的死去,把他对孝全成皇后的爱全部倾注到了小小的奕詝身上,一直对奕詝疼爱有加。
奕詝长大后,虽然才华、武功方面不如奕訢,道光也觉察到了。但是,正如康熙帝偏爱太子胤礽一样。明知道有其他的阿哥比自己喜欢的这个阿哥能力强。但是联想到奕詝的母亲,曾经是那么楚楚动人,曾经是那么温柔似水。自然就更加喜爱奕詝。道光本来就对不能为孝全成皇后追查死因,不能保护孝全成皇后而深感歉意。所以道光帝最终选择的奕詝。这个说法合乎情理、实际。但至于是真是假,还有待考究。
临终托孤,错定顾命
1862年,咸丰帝病危,决定宣布继承人,但咸丰帝仅有一子,懿贵妃所生的大阿哥载淳。自己死后,江山必将由载淳来继承,但载淳年纪太小,不过六岁,刚刚开始上学读书,一旦登基,十年八年之内不能亲理国政。由谁来辅佐儿子,代行皇权呢?凭血缘关系,凭才略,首屈一指的人物是恭亲王奕訢。但此时,咸丰帝跟恭亲王奕訢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恶化了。虽然奕訢的血缘关系最近,是载淳的叔叔,又才略非凡,但在咸丰看来,威胁也最大。奕訢不可靠,能不能向肃顺托孤呢?肃顺是自己的亲信,忠心耿耿,但咸丰这对肃顺也不能说一点戒心都没有。咸丰知道,肃顺作为一个远支宗室,他不可能篡权夺位,但肃顺这个人飞扬跋扈,权力欲极强,很可能欺负皇帝年幼,大权独揽,成为“鳌拜第二”,这也是咸丰帝不愿意看到的。如果奕訢、肃顺都不可靠,不用说了,惟一的人选就是懿贵妃了。懿贵妃是载淳的生母,按清朝制度,载淳一旦登基,懿贵妃就将升格为太后,儿子年幼,自然听妈妈的,懿贵妃母以子贵,到时候大权独揽,发号施令,顺理成章。咸丰知道懿贵妃那可不是一个安分守已的人,她已经表现出了对朝政过分的热衷。咸丰帝又担心清朝出现一个吕后甚至武则天,怎么办?
经过几个月的苦思冥想,咸丰帝终于在临终前确立了他身后的权力格局和行政运行体制。咸丰帝把太子交给肃顺,然后由其他七位大臣替小皇帝处理国政,当然咸丰帝对肃顺也不是没有防范,他还交给即将成为太后的皇后和懿贵妃一人一个图章,给皇后的图章印文是“御赏”,给懿贵妃的图章印文是“同道堂”。从此以后,肃顺等人拟好了小皇帝的上谕,然后把这个上谕拿到两位太后那里盖章,“御赏”章盖在上面或者叫前面,“同道堂”盖在下面或者叫后面。两位太后盖完章之后,上谕生效,颁发执行。咸丰帝这个安排的用意是拿肃顺来压制奕訢,然后用懿贵妃牵制肃顺,那么谁来制衡懿贵妃呢?这由皇后来完成。因为咸丰帝规定,将来下发的上谕,必须两位太后同时盖章才能生效。
5咸丰皇帝的死因
编辑
世人皆知,咸丰皇帝有四大癖好:
其一,咸丰贪恋美色,在避暑山庄,他依旧不问窗外风雨,今朝有酒今朝醉,只图自己逍遥快活。据书中记载:奕詝置兵败于不顾,携妃嫔游行园中,寄情于声色既聊以自娱,又自我麻醉。据野史记载:“山西籍孀妇曹氏,风流姝丽,脚甚纤小,喜欢在鞋履上缀以明珠。咸丰帝诏入宫中,最为眷爱。国难当头,他却依然沉浸于美色,不思进取。
其二,贪丝竹,他把一个戏班挪到承德,上午唱叫“花唱”,下午要“清唱”,天冷在屋子里演,夏天在“如意洲”演出。每天乐不思蜀。
其三,贪美酒。咸丰贪杯,一饮即醉,而且大耍酒疯。野史记载:“文宗嗜饮,每醉必盛怒。每怒必有一二内侍或宫女遭殃,其甚则虽所宠爱者,亦遭戮辱。幸免于死者,及醒而悔,必宠爱有加,多有赏赐,以偿其苦痛。然未几而醉,泽故态复萌矣。”
其四,贪鸦片。咸丰即位不久,违背祖训,吸上鸦片,并美其名曰“益寿如意膏”。而且咸丰在热河期间常常吸食鸦片来刺激自己、麻醉自己。
咸丰如此折腾自己,自然离死不远了。根据相关史料记载,早在北京时,咸丰帝就因为被酒色掏空了身子,面黄肌瘦,时常咳嗽不止。后来医生开出药方,说鹿血是纯阳之物,可以长期饮用,滋阴壮阳。于是咸丰帝就养了百余只鹿,每天取血饮用。后来到了热河,鹿群留在北京,而他又不知休养生息,成天沉溺声色之中。
到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老毛病终于又犯了。这次没有鹿血滋补,咸丰帝终于走向了死亡的边缘。十五日,咸丰帝病重,临死前立载淳为皇太子,并命八名心腹重臣为顾命大臣。两天以后,一命呜呼,结束了他年仅31岁的生命。[22]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
清朝君主
参考资料
1. 生平简介 .天堂网 [引用日期2013-12-3] .
2. 历史上的慈安太后 .深圳新闻网 [引用日期2013-12-3] .
3. 揭秘慈禧的获宠之路 看慈禧如何吸引风流咸丰帝 .和讯网 [引用日期2013-12-3] .
4. 慈禧执政的"同道堂"、"御赏"印(清) .历史网 [引用日期2013-12-3] .
5. 他使得慈禧淫威中华--咸丰帝一生三大错 .新浪网 [引用日期2014-02-10] .
6. 咸丰帝酷爱临幸小脚寡妇 纵欲过度吐血而亡 .齐鲁热线 [引用日期2013-12-3] .
7. 太平天国运动 .中国华文教育网 [引用日期2013-12-3] .
8. 1860年10月7日 英法侵略军火烧圆明园 .谈古论今 [引用日期2013-12-3] .
9. 解密曾国藩教子之道 .历史网 [引用日期2013-12-3] .
10. 图文:圆明园四兽首18日来汉 .中国江苏网 [引用日期2013-12-3] .
11. 图说历史上的今天:英国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 .历史网 [引用日期2013-12-3] .
12. 清朝的外交官们 .三峡宜昌网 [引用日期2013-12-3] .
13. 喻大华:咸丰皇帝是个狠角色 .新华网 [引用日期2014-04-9] .
14. 解密慈禧太后最牛的一顿饭值多少钱 .和讯网 [引用日期2013-12-3] .
15. 清史稿 本纪二十 文宗本纪 .国学网 [引用日期2011-010-4] .
16. 绵中针:大清二号首长醇亲王的"柔软身段" .中国文化传媒网 [引用日期2013-12-3] .
17. 盘点大清后宫28位皇后 皇太极娶两名寡妇 .人民网 [引用日期2013-12-3] .
18. 史上最全:大清王朝的历任皇后们 .搜狐网 [引用日期2013-12-3] .
19. 清朝道光帝:中国历史上最抠门的皇帝 .财势网 [引用日期2013-12-3] .
20. 史上最全:大清王朝的23位皇后 .株洲新闻网 [引用日期2013-12-3] .
21. 命造女人:孝全成皇后死因之谜 .新浪网 [引用日期2013-12-3] .
22. 清馨 .大清王朝未解之谜大全集 :中国华侨出版社 ,012年6月第1版 :221-221 .
文章来自: 文宗:爱新觉罗.奕詝 咸丰皇帝
爱新觉罗·奕詝
咸丰皇帝即爱新觉罗·奕詝。
清文宗爱新觉罗氏·奕詝(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道光帝第四子,其母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道光十一年(183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圆明园。道光二十六年,按照秘密立储制度,被道光帝立为储君。道光于1850年正月丙午日病死后,他于同月已未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咸丰”[1]。
咸丰帝即位后便勤于政事,广开言路、明诏求贤,先后将有损国家利益的穆彰阿和耆英革职,大手笔的对朝政颇有改革。但此时的大清帝国内忧外患不断,先后爆发太平天国宗教运动以及第二次鸦片战争,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圆明园、清漪园等西山行宫等相继被焚掠,最后以签定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收场。咸丰朝也因企图重新扭转对内交外困的局面而开启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在这一时期,相继出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繁荣局面。
但咸丰帝在治国,军事上没有胆识,在位期间与列强签订多个不平等条约,是一大遗憾。
在位十一年(1850年-1861年)。崩于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葬于定陵(河北遵化县清东陵),享年31岁,庙号文宗,谥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
人物关系
纠错
中文名爱新觉罗·奕詝
国 籍中国清朝
民 族满族
出生地北京圆明园
出生日期1831年(辛卯年)7月17日
逝世日期1861年8月22日
职 业皇帝
信 仰佛教
主要成就勤于政事,广开言路、明诏求贤
推行厘金制度
陵 墓清定陵
庙 号文宗
年 号咸丰
前 任道光帝(爱新觉罗·旻宁)
后 任同治帝(爱新觉罗·载淳)
重大事件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卒 年31岁
目录
1人物生平
▪ 早期经历
▪ 登基为帝
▪ 驾崩托孤
2为政举措
▪ 政治
▪ 军事
▪ 经济
▪ 外交
3人物评价
▪ 兄弟姐妹
▪ 后妃
▪ 子女
4轶事典故
▪ 避其短处,巧斗奕訢
▪ 先立奕訢,后立奕詝
▪ 心怜皇后,册立奕詝
▪ 临终托孤,错定顾命
5咸丰皇帝的死因
1人物生平
编辑
早期经历
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道光十一年(183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圆明园,道光帝
清宫廷画师绘《咸丰皇帝便装像》
清宫廷画师绘《咸丰皇帝便装像》
第四子也,母为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
道光二十六年,道光帝用立储家法,书名缄藏。道光三十(1850年)年正月丁未,道光帝不豫,宣召大臣示朱笔,立其为皇太子。宣宗逝世后,己未,咸丰帝即位,颁诏覃恩,以第二年(1851年)为咸丰元年。
登基为帝
奕詝即位后,面临内忧外患的统治危机。其时,太平天国起义爆发于广西,不久,进军湖南、湖北,咸丰三年 (1853年)三月攻克南京建都,改称天京,与清政府分庭抗礼。西方列强以“修约”为
慈安皇太后
慈安皇太后[2]
名,准备对中国发动新的侵略战争。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兴师动兵,强占中国黑龙江以北大片领土。
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咸丰帝颇思除弊求治。他任贤去邪,企图重振纲纪。重用汉族官僚曾国藩,依靠其训练指挥的汉族地主武装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提拔敢于任事的肃顺,支持肃顺等革除弊政。同时,他罢斥了道光朝任军机大臣二十余年、贪位保荣、妨贤病国的穆彰阿,处决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主持和局、臭名昭著的投降派官员耆英。
咸丰六年(1856年),英法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攻占广州。咸丰八年(1858年),英法舰队攻陷大沽炮台,进迫天津。咸丰派桂良、花沙纳往天津议和,与英国、美国、法国、俄国分别签订《中英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和《中俄天津条约》。列强不满足于《天津条约》规定的权利,蓄意重新挑起战争。咸丰帝命清军加强大沽口防务。咸丰九年(1859年),在英国蓄意挑起的大沽口冲突中,英法侵略军被击败。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两国再次组成侵华联军,大举入侵。英法联军进攻北塘,咸丰帝在清军与英法联军激战之时
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
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3]
,竟令清军统帅离营撤退,大沽再次沦陷。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随即向北京进犯。咸丰帝派遣怡亲王载垣、兵部尚书穆荫为钦差大臣,往通州与英、法议和。英法联军以和谈为掩护,继续组织对北京的进攻,在通州八里桥击败清军后,进攻北京,圆明园、清漪园等处被焚掠。咸丰帝自圆明园仓皇逃亡热河(今承德市),命恭亲王奕訢留京议和。奕訢代表清政府与英、法、俄签订了《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 》、《中俄北京条约》,并批准了中英、中法《天津条约》。在《中俄北京条约》中,承认了咸丰八年(1858年)沙俄迫使清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的《瑷珲条约》。
驾崩托孤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十五日,咸丰帝在热河行宫病重。十六日,咸丰在烟波致爽殿寝宫,
“御赏”和“同道堂”章
“御赏”和“同道堂”章[4]
召见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御前大臣景寿、协办大学士肃顺,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杜受田之子)、焦祐瀛等。咸丰谕:“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又谕:“皇长子载淳现为皇太子,著派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尽心辅弼,赞襄一切政务。”以上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顾命八大臣”或“赞襄政务八大臣”。载垣等请咸丰帝朱笔亲写,以昭郑重。而咸丰帝此时已经病重,不能握管,遂命廷臣承写朱谕。咸丰在病逝前,授予皇后钮祜禄氏“御赏”印章,授予皇子载淳“同道堂”印章(由懿贵妃掌管)。十七日清晨,咸丰帝病逝[5]。
2为政举措
编辑
奕詝在位期间,内外交困,太平天国起义如火如荼之际,又遭遇英法联军侵略中国,他依靠湘军,抑制住了太平天国起义进一步的扩张。对英法联军,咸丰也派兵抵抗了,但是缺乏精力,最后失败,以签订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告终。
政治
奕詝即位时,清王朝面临内忧外患的统治危机。咸丰帝即位之初,也有番抱负,有振作之象。甫即位,即
咸丰皇帝读书像
咸丰皇帝读书像[6]
求贤才。林则徐、江忠源、李棠阶等相继保举,罢免了穆彰阿、琦善等人职务,文渊阁大学士耆英别降为五品顶戴。这个时期,他的生活也比较勤谨。
道光死前一个月就爆发了太平天国起义,咸丰帝即位后发展更为迅速,咸丰三年(1853年)三月攻克南京建都,与清政府分庭抗礼。咸丰帝对起义的态度很明朗,就是坚决镇压。
太平天国攻城略地,八旗、绿营一败涂地。当太平军从广西向湖南、湖北、江西和南京迅猛进军,清朝的经制兵,不管是八旗还是绿营,都不是对手。领军前去镇压的将领有广西提督向荣、巡抚周天爵、广州副都统乌兰泰、钦差大臣赛向阿、两江总督徐广缙等等,在太平军面前都不堪一击。钦差大臣陆建瀛死于太平军刀下。钦差大臣德兴阿与和春的江北大营、江南大营都连遭摧毁
太平天国运动形势
太平天国运动形势[7]
。
咸丰帝听了肃顺和湖广总督吴文熔的话,依靠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等汉人组织勇营来对付。咸丰二年十一月降旨曾国藩在湖南以在籍侍郎办团练,后来扩充为湘军。四年四月,湘军开始进攻太平军。胡林翼远在贵州,咸丰看了吴文熔的奏疏,知道他能吃苦耐劳,畅晓兵事,马上同意吴的要求,令他率领黔勇于咸丰三年十二月到湖北与太平军作战。对于左宗棠,咸丰帝则令他自募一军,随同曾国藩襄办军务。咸丰帝终于依靠他们的湘军改变了形势,抑制住并最后打败了太平天国。
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咸丰帝颇思除弊求治。咸丰六年起提拔敢于任事的肃顺,支持肃顺等革除弊政。
军事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一,咸丰没有下诏决战
他没有作战决心,也没有周密部署。起初,英军18000余人,法军7000余人,陆续开赴中国。咸丰皇帝没有
圆明园遗址
圆明园遗址[8]
发布诏书,动员军民,积极抵抗;也没有派军队守住天津塘沽海口。却在圆明园庆祝他的30寿辰,在正大光明殿接受百官朝贺,并在同乐园连演四天庆寿大戏。咸丰和王公大臣沉醉在园内的听戏欢乐中,英法联军却加紧了军事进攻。一个大清帝国,数以百万计官兵,难道还不如埃塞俄比亚的11万军队吗?而且,意大利到埃塞俄比亚很近,不像英、法到清朝那么远;埃塞俄比亚是个小国,不像清朝那么地大、物博、人众、兵多!
第二,咸丰没有政治韬略
咸丰战和不决,小胜即骄。打了败仗,签订《天津条约》;略获小胜,又撕毁《天津条约》;再打败仗,又拒绝妥协;施展猫伶狗俐小技,使得事态不断扩大。没有使天津谈判就地解决,而支持肃顺、载垣、穆荫一伙,将英使巴夏礼等诱擒到北京,导致事态进一步扩大。咸丰帝没有韬略,没有格局,耍小把戏,玩小权术,使主动局面变成被动局面,又使被动
曾国藩
曾国藩[9]
局面更加被动。
第三,咸丰没有身守社稷
面对英法联军6000余人犯八里桥,咸丰没有动员兵民“勤王”,全力守卫京师,而是准备逃跑。当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原因之一是“天子守国门”,抵御入侵。明朝的崇祯皇帝,在社稷危难之时,既不迁都逃跑,也不巡狩围猎,而是发出“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的哀叹,登上煤山,自缢而死。可是,咸丰皇帝在大敌侵入之时,不尽职守,不守国门,却带领老婆儿子、军机大臣、王公贵族,逃之夭夭,美其名曰“巡狩”。咸丰皇帝铸成了历史之大错、特错!
经济
财政困难。打仗要钱,更何况是大仗?咸丰朝财政出现危机。道光三十年国库只有187万两,由于镇压起义和
圆明园兽首
圆明园兽首[10]
赈灾原因,到咸丰三年六月,户部存银只有22.7万两,两个月的兵饷都发不出来了。
咸丰帝采取了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熔化内务府金钟,开捐例,卖官鬻爵,铸大钱,发行官票和钱票,推行厘金制度等,终于筹措到了1亿7千万两足够的军费镇压农民起义。
外交
鸦片战争之后,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不满足于已经获得的侵略利益,在咸丰年间,又提出了开放通商口
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
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11]
岸,鸦片走私合法化,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等要求。遭到拒绝后,英法联军于咸丰六年(1856年)攻占广州,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帝让愚顽不知变通的叶名琛为两广总督兼五口通商事务钦差大臣,结果受了他的骗。叶名琛把英专使额尔金的最后通牒说成是求和。英军占领广州时,他下令组织团练去驱逐训练有素的英军。他以为逮捕巴夏礼等人,夷人必乱,却不知道这是违背国际惯例,只会导致严重后果。
咸丰八年(1858年),英法舰队攻陷大沽炮台,派桂良、花沙纳往天津议和,与英、美、法、俄分别签订《中英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和《中俄天津条约》。
咸丰九年(1859年),在英国蓄意挑起的大沽口冲突中,英法侵略军被击败。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两国再次组成侵华联军,大举入侵。当时清军的防御重点在大沽口,英法联军在
恭亲王奕忻
恭亲王奕忻[12]
北塘登陆,进而攻占大沽口。英法联军随即攻占天津,并向北京进犯。咸丰帝派钦差大臣往通州和。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圆明园、清漪园等处被焚掠。咸丰帝自圆明园仓皇逃亡热河(今承德市),命恭亲王奕訢 留京议和。1860年的10月,圆明园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焚毁。奕 代表清政府与英、法、俄签订了《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并批准了中英、中法《天津条约》。在《中俄北京条约》中,承认了咸丰八年(1858年)沙俄迫使清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的《瑷珲条约》。
在热河的咸丰帝陷于极度痛苦之中,意志消沉,整天“以醇酒妇人自戕”。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咸丰皇帝病死于热河。葬直隶遵化清东陵之定陵。
3人物评价
编辑
从一个帝王的角度来说,咸丰帝的资质在清朝帝王中大概能居中游偏上。他重用汉族大臣,严惩贪污腐败,改革力度超过了嘉庆、道光两代君主。[13]与其他的一些封建帝王一样,在一生中有败笔也有功劳,但是他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对于世界大势缺乏了解,最终没能挽救清朝的衰落,作为《北京条约》的直接签订责任人,他被刻在了中华民族的耻辱柱上。
从个人际遇来说,在历代帝王之中,咸丰帝的命运差不多是最惨的一位。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让他赶上了;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让他摊上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没
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14]
落也让他碰上了,他驾驭的又是一条已经航行了二百年的千疮百孔的破船。他无处回避,责无旁贷又无力回天,为此痛心疾首,抱终身之恨。咸丰帝在位期间清朝积累了二百多年的矛盾来了个总爆发,咸丰帝一个人把大清朝列祖列宗的苦难都承受了,一生短暂,备尝艰辛,自打继位开始,太平天国运动就深深地困扰着他,倾全国之力,依然未见胜利的曙光,又遭遇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打击,咸丰帝终于崩溃了,以三十一岁的年龄命丧热河。但是,当清王朝终于挺过这一系列的打击之后,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中国逐渐融入到世界的洪流中去,跟过去的闭关锁国时代相比,天地宽了,机遇多了,大清朝终于度过了乾隆晚年以来的统治危机,迎来了一场枯木逢春的“同光中兴”,这真是中国王朝没落史上的一个奇迹。然而,咸丰帝却没有等到这一天,可见咸丰帝真是像人们普遍认为的那样,是一位“苦命”的皇帝。
从政治角度来看,他虽说是呕心沥血,用力改革,可还是没有挽回败局;再加上他下了很多错误的抉择,所以清朝还是那样千疮百孔。他的大变革没有取太大的作用。政治腐败,国库空亏,民生凋敝,兵将腐朽一个也没解决。他的疏忽太多了,他的最大的疏忽竟然可以灭亡一个国家——他没有阻止慈禧篡政,还加速了慈禧的篡政。他也要为清朝的灭亡负责。
《清史稿》:文宗遭阳九之运,躬明夷之会。外强要盟,内孽竞作,奄忽一纪,遂无一日之安。而能任贤擢材,洞观肆应。赋民首杜烦苛,治军慎持驭索。辅弼充位,悉出庙算。乡使假年御宇,安有后来之伏患哉?[15]
先丢了半壁江山,后毁了万园之园。在位期间无所建树。
兄弟姐妹
兄弟
皇长子爱新觉罗·奕纬,隐志郡王,母和妃那拉氏,时为旻宁藩邸使女,生性顽劣调皮,不务正业。道光皇帝对其不问不睬。据《老太监的回忆》一书中记载,因出言不讳,触怒了道光皇帝,被其一脚踢死。
皇次子爱新觉罗·奕纲,顺和郡王,母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时为静嫔,他命薄如纸,还未满月就夭折了。
皇三子爱新觉罗·奕继,慧质郡王,母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命运多舛,仅仅活了二十多天便匆匆离开了人世。
皇五子爱新觉罗·奕誴,惇勤亲王,母祥妃钮祜禄氏。过继给惇恪亲王绵恺。
皇六子爱新觉罗·奕訢,和硕恭亲王,母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幼时聪明好学,博学多才。长大后,大刀阔斧,能文能武。咸丰帝十岁丧母,道光皇帝下旨将奕詝(即咸丰帝)交于静皇贵妃(即孝静成皇后)抚养。小时与咸丰帝是总角之交,情深似海。俩人还创造出刀法十八式,枪法二十八式。道光将枪法命名为“棣泰协力”刀法命名为“宝锷宣威”。
爱新觉罗·奕譞
爱新觉罗·奕譞[16]
皇七子爱新觉罗·奕譞醇贤亲王,母庄顺皇贵妃乌雅氏,时为琳贵人。后为慈禧之妹叶赫那拉·婉贞之夫,光绪帝之生父,监国摄政载沣之生父,末代皇帝溥仪之祖父。
皇八子爱新觉罗·奕詥,钟端郡王,母庄顺皇贵妃乌雅氏,时为琳妃.。卒后谥“端”。
皇九子爱新觉罗·奕譓,孚敬郡王,母庄顺皇贵妃乌雅氏,时为琳妃。穆宗即位,命免宴见叩拜、奏事书名。同治三年,分府,仍在内廷行走,命管乐部。十一年,授内大臣,加亲王衔。德宗即位,复命免宴见叩拜、奏事书名。光绪三年二月,薨,谥“敬”。
姐妹
皇长女:端悯固伦公主(1813—1819)。生于嘉庆十八年(1813)七月初三日,母为继妃佟佳氏,即孝慎成皇后。嘉庆二十四年(1819)十月二十日殇,时年7岁。追封为郡主,葬许家峪园寝。嘉庆二十五年(1820)九月追封为端悯固伦公主。
皇次女:生于道光五年(1825)正月十三日,母为祥嫔钮祜禄氏。七月十四日即殇,未命名,无封。
皇三女:端顺固伦公主(1825—1835)。生于道光五年(1825)二月二十日,母为全妃钮祜禄氏,即孝全成皇后。道光十五年(1835)十一月初八日殇,年11岁。追封为端顺固伦公主。葬陈家门园寝。
皇四女:寿安固伦公主(1826一1860)。生于道光六年(1826)四月初六日,母为孝全成皇后,时为全贵妃。道光二十一年(1841)16岁,指配德穆楚克札布,不久封为寿安固伦公主。十月初三日下嫁。咸丰十年(1860)闰三月初三日卒,年35岁。葬京师郊外园寝。同治元年(1862)三月德穆楚克札布请移葬藩部,不许。
额驸德穆楚克札布(?一1865),奈曼部郡王阿完都瓦第札布之子。道光二十三年(1843)三月赐用紫缰。道光二十八年(1848)九月袭封奈曼部札萨克郡王。道光三十年(1850)十一月授御前大臣。咸丰元年(1851)三月赐用黄缰,十月授蒙古都统。咸丰十年(1860)赐用亲王补服。同治四年(1865)正月乞病归藩,六月卒。晋赡亲王,赐祭葬如亲王例。
皇五女:寿臧和硕公主(1829—1856)。生于道光九年(1829)十月十九日,母为祥妃钮祜禄氏。道光二十一年(1841)封为寿臧和硕公主。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14岁,指配恩祟,道光十二月初三日下嫁。咸丰六年(1856)七月初九日卒,年28岁。
额驸恩崇(?一1864),初名恩醇。咸丰七年(1857)正月荐授满洲副都统,寻兼内务府总管。咸丰十一年(1861)避穆宗载淳讳改为恩祟。同治元年(1862)四月免去内务府总管职。同治二年(1863)五月署汉军副都统。同治三年(1864)再兼署内务府总管,不久即卒。无嗣,以从子为嗣。
皇六女:寿恩固伦公主(1830—1859)。生于道光十年(1830)十二月初七日,母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持氏,时为静妃。道光二十四年(1844)二月封为寿恩固伦公主。指配景寿。道光二十五年(1845)四月下嫁。咸丰九年(18E9)四月十三日卒,年30岁。
额驸景寿(?一1889),富察氏,一等公工部尚书博启图之子。道光二十四年(1844)赐头品顶戴,在上书房读书。后袭封一等诚嘉毅勇公。咸丰五年(1855)七月荐授蒙古都统。咸丰六年(1856)正月授御前大臣,赐用紫缰,寻授领侍卫内大臣。咸丰十年(1860)八月扈驾热河。咸丰十一年(1861)七月与怡亲王载垣等为赞襄政务大臣之一,十月削职,仍留公爵及额驸品级。同治元年(1862)二月任蒙古都统,三月授彻前大臣。同治三年(1864)七月仍赐紫缰,十月授领侍卫内大臣。十三年(1874) 十二月命管神机营事务。光绪十五年(1889)六月去世。谥端勤。
皇七女(1840——1844):生于道光二十年(1840)七月初二日,母为彤贵妃舒穆鲁氏。道光二十四年(1844)十二月二十日殇,时年5岁。未命名,无封。
皇八女:寿禧和硕公主(1841—1866)。生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十一月二十六日,母为彤贵妃舒穆鲁氏。咸丰五年(1855)十一月封为寿禧和硕公主,指配札拉丰阿。同治二年(1863)十月下嫁。同治五年(1866)八月初二日卒,年26岁。
额驸扎拉丰阿(?一1898),钮祜禄氏。父熙拉布,官至副都统。扎拉丰阿初名瑞林,指婚后赐改今名,字鹤汀。初充御前侍卫,同治十二年(1873)正月授汉军副都统、荐官至护军统领。光绪十四年(1888)十一月累迁都统,管神机营事务。光绪十五年(1889)正月赐朝马,十月赐用紫缰。光绪二十年(1894)正月赐用固伦额驸补服。光绪二十四年(1898)五月卒。
皇九女:寿庄固伦公主(1842——1884)。生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二月十三日,母为庄顺皇贵妃乌雅氏,时为琳妃。咸丰五年(1855)十一月封为寿庄和硕公主,指配德徽。同治二年(1863)十一月下嫁。同治四年(1865)正月德徽卒。光绪七年(1881)十月晋封为寿庄固伦公主。光绪十年(1884)二月十四日去世,年43岁。
额驸德徽(?—1865),博罗持氏,父裕恒,世袭诚勇公。德徽曾授散秩大臣。卒,无子,以从子为嗣。 皇十女(1844—1845):生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三月十七日,母为彤贵妃舒穆鲁氏。次年正月二十日殇,无名无封。
后妃
皇后
孝德显皇后
孝德显皇后(1831年—
孝德显皇后
孝德显皇后[17]
1850年),萨克达氏,太常寺少卿富泰女。咸丰帝为皇子时的嫡福晋,道光二十七年,道光帝册封萨克达氏为奕詝的嫡福晋。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乙亥(1850年1月24日)逝世,无子女。咸丰帝即位后,追册谥曰“孝德皇后”。权攒田村,同治初,移静安庄,旋葬清东陵定陵,上谥。光绪、宣统屡加谥,最终谥号为:孝德温惠诚顺慈庄恪慎徽懿恭天赞圣显皇后。
孝贞显皇后
孝贞显皇后(1837年—1881年),
孝贞显皇后
孝贞显皇后
钮祜禄氏,即慈安太后,满洲镶黄旗人,广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扬阿之女。比咸丰帝小6岁,是咸丰帝为皇子时的侧福晋。咸丰二年(1852年)封贞嫔,五月晋贞贵妃,六月奉旨立为皇后,时年16岁,无子女。咸丰帝崩逝后,尊为母后皇太后,又称东太后,后与慈禧、恭亲王奕訢联手发动辛酉政变,诛除八大臣。同治帝登基后,上徽号曰慈安皇太后,训政二十年,两度垂帘。光绪七年(1881年)崩逝,死因成谜,葬于定东陵,上谥。宣统加谥,最终谥号为:孝贞慈安裕庆和敬诚靖仪天祚圣显皇后。
孝钦显皇后
孝钦显皇后(1835年—1908年),
孝钦显皇后
孝钦显皇后[18]
叶赫那拉氏,即慈禧太后,满洲镶蓝旗人(后抬入镶黄旗),咸丰二年(1852年)被选秀入宫,赐号兰贵人,后册封懿嫔。咸丰六年(1856年)生皇长子载淳(即同治帝),诏晋封懿妃,次年又晋封懿贵妃。咸丰帝崩逝后,尊为圣母皇太后,又称西太后,后发动辛酉政变,诛除八大臣。同治帝即位后,上徽号曰慈禧皇太后,训政四十七年,三度垂帘。自光绪年间,宫中及朝廷开始以“老佛爷”尊称之,光绪帝崩逝后,即日尊为太皇太后,次日崩逝,葬于定东陵,上谥。最终谥号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长度为大清皇后之最。
皇贵妃
庄静皇贵妃他他拉氏
端恪皇贵妃佟佳氏
贵妃
玫贵妃徐佳氏
婉贵妃索绰络氏
妃
璷妃那拉氏
禧妃察哈拉氏
吉妃王氏
庆妃索绰罗氏
嫔
云嫔武佳氏
容嫔叶赫伊尔根觉罗氏
璹嫔那拉氏
玉嫔叶赫那拉氏
常在
瑃常在名氏未知
鑫常在名氏未知
玶常在伊尔根觉罗氏
子女
长女荣安固伦公主(庄静皇贵妃出)
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孝钦显皇后出)
次子悯郡王(玫贵妃出)
4轶事典故
编辑
避其短处,巧斗奕訢
道光帝生育过九个儿子,但论年龄、资质,能被选为皇储的阿哥。就只有两个,就是四阿哥奕詝和六阿哥奕
道光帝
道光帝[19]
訢。由于四阿哥奕詝的母亲孝全成皇后英年早逝,所以奕詝是由六阿哥奕訢的母亲静妃养育的。平时小哥俩儿虽然不是一母所生,但关系一直很好。道光帝也很彷徨,不知道奕詝和奕訢哪个更有才干继承大统,所以就准备用打猎和召见阿哥来观察、斟酌。选出皇储。
很快,打猎的日子就到了。所有的阿哥都井然有序地来到了木兰打猎场。打猎前,四阿哥奕詝的老师杜受田就对四阿哥奕詝说:“阿哥论英武,是比不上六阿哥的,阿哥到了木兰围场万万不可开弓放箭,一定要空手而归。若是皇上问起,你就说现在正值春天,万物复苏,生气盎然。正是动物繁育的季节。若是在此时对他们展开杀戮,岂不是太残忍了吗?”奕詝很信赖杜受田,就牢牢记住了杜受田的话。而六阿哥奕訢的老师却叫奕訢尽力发挥,多打猎物。
打猎正式开始了,奕訢是意气风发地打起猎,并且满载而归。而奕詝却是一箭不发,两手空空。道光帝看到两个儿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很是吃惊,便问奕詝原因。奕詝就对道光帝说:“皇阿玛,儿臣看到现在正值烟花三月,所有的动物都开始生息繁衍。如来佛就以慈悲为怀,曾割下自己的肉给鹰吃。如若这时,儿臣用冰冷的弓箭将他们一网打尽,太过残忍了。这都是佛祖不愿看到的结果。”道光对四阿哥奕詝的回答很满意 ,认为他有帝王的仁慈,以及宽大的胸襟。慢慢开始对四阿哥奕詝产生好感。
还有一次,道光认为自己时日不多了。便把两个儿子叫到身边来,问他们倘若自己百年之后,如何治理国家?出发前,奕詝的老师杜受田对奕詝说:“阿哥论口才是比不过六阿哥的,待会儿皇上问你时,你就嚎啕大哭,说皇上永远不会死去,永远轮不到自己当皇帝!”奕詝记住了这些话。待到道光帝询问两个阿哥如何治理国家之时,奕訢讲得头头是道,口若悬河。而轮到奕詝讲时,奕詝却泣不成声。抽噎着说:“皇阿玛这是什么话?皇阿玛行善积德,得苍天庇佑,永远也不会死去。哪里轮得上我辈当上皇帝呢?”道光毕竟是一个老人,希望儿女孝顺、关心自己。六阿哥奕訢滔滔不绝的回答让反而道光不高兴了。他觉得奕訢对国事这么有研究,肯定是巴不得自己早点死,然后他早早登基。而四阿哥奕詝的回答虽然不如奕诉的回答有谋略,有方针,但是却体现了对道光帝的爱。道光帝更加喜欢奕詝了。后来道光帝选择了奕詝。
以上这种说法,表面上看起来似乎颇有道理,但细细分析却是站不住脚的。史书上说道光帝是道光二十六年立储的,那么最晚就是这年去打猎了吧。这不是在间接地斥责道光帝举办打猎大会吗?道光帝听后肯定不会高兴,更别说对奕詝好感增加了。最后一点,也就是最有说服力的一点,那就是道光二十六年,就是打猎那年。上面说全部的皇子都参加,那时候,最小的皇子才1岁,还不会走路,怎能去打猎呢?,
先立奕訢,后立奕詝
这种说法是说,道光经过对奕詝和奕訢长时间的观察以后,发现奕訢确实是比奕詝有才华,有谋略,有武力。于是下定决心立六阿哥奕訢为皇太子。由于清朝自雍正帝选立储君以来,就流传着有把已选定的皇太子名字写在一张纸上,放在“正大光明”匾额后的习惯。于是,一天晚上,道光帝觉得自己时日不多了,便清理了大堂之内的宫女和太监。自己拿出一张纸,准备写册立储君的“遗诏”了。
孝静成皇后
孝静成皇后[20]
这时,有个守门的小太监很聪明。他偷偷地看道光帝运笔的姿势,暗自揣摩道光帝写的是什么字,好从中了解一些眉目。结果,他看见道光帝写最后一个字的时候,拉了一个很长的一竖。便琢磨起哪个阿哥的名字的最后一笔的长长的一竖。结果他想到了“奕訢”。“訢”字最后一笔就是一竖。他兴高采烈,连忙去通报奕訢的生母静妃,好领点儿赏。静妃听后也欢天喜地,给了小太监很多赏。然后到处去和别人炫耀:“我儿子六阿哥奕訢特别有才干,都被皇上立为皇储了。我就要当皇太后了。”结果这话一传十,十传百。最终传到了道光帝的耳朵里。道光帝很不高兴。认为自己的秘密竟然被静妃公之于众,一点皇上的威严也没有。便马上改立了皇储,把写上奕訢名字的遗诏换下来,改写成了奕詝。
其实这个说法很荒谬,由于清代皇室是满族人。所以他们在写一些重要的文件的时候。都既要写满文,又要写汉文。那个小太监怎么知道道光帝写的那一竖是满文中的还是汉文中的。还有,就算静妃得到了音讯,她也不会轻易说出去。因为毕竟她在宫中已经摸爬滚了二十余年,早就揣摩透了道光帝的性格和锻造了一颗谨慎的心。她很明白其中的利害的。
心怜皇后,册立奕詝
身为至高无上的皇帝,道光虽有着三千佳人,但他最爱的嫔妃却是四阿哥奕詝的亲生母亲孝全成皇后。这不免让年轻的孝全成皇后心高气傲,没有搞好与孝和睿皇后(是指道光帝的父亲嘉庆帝的皇后)的婆媳关系,很
孝全成皇后
孝全成皇后[21]
早就被孝和睿皇后毒死了,迫于皇太后的权利,更为了维护皇家的面子。道光帝一直是敢怒不敢言,不敢追究孝全成皇后的死因。但在他心里,孝全成皇后依然有着很高的地位,为奕訢之母静妃所不能及也。孝全成皇后逝世那年,奕詝才十岁。道光帝心痛皇后的死去,把他对孝全成皇后的爱全部倾注到了小小的奕詝身上,一直对奕詝疼爱有加。
奕詝长大后,虽然才华、武功方面不如奕訢,道光也觉察到了。但是,正如康熙帝偏爱太子胤礽一样。明知道有其他的阿哥比自己喜欢的这个阿哥能力强。但是联想到奕詝的母亲,曾经是那么楚楚动人,曾经是那么温柔似水。自然就更加喜爱奕詝。道光本来就对不能为孝全成皇后追查死因,不能保护孝全成皇后而深感歉意。所以道光帝最终选择的奕詝。这个说法合乎情理、实际。但至于是真是假,还有待考究。
临终托孤,错定顾命
1862年,咸丰帝病危,决定宣布继承人,但咸丰帝仅有一子,懿贵妃所生的大阿哥载淳。自己死后,江山必将由载淳来继承,但载淳年纪太小,不过六岁,刚刚开始上学读书,一旦登基,十年八年之内不能亲理国政。由谁来辅佐儿子,代行皇权呢?凭血缘关系,凭才略,首屈一指的人物是恭亲王奕訢。但此时,咸丰帝跟恭亲王奕訢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恶化了。虽然奕訢的血缘关系最近,是载淳的叔叔,又才略非凡,但在咸丰看来,威胁也最大。奕訢不可靠,能不能向肃顺托孤呢?肃顺是自己的亲信,忠心耿耿,但咸丰这对肃顺也不能说一点戒心都没有。咸丰知道,肃顺作为一个远支宗室,他不可能篡权夺位,但肃顺这个人飞扬跋扈,权力欲极强,很可能欺负皇帝年幼,大权独揽,成为“鳌拜第二”,这也是咸丰帝不愿意看到的。如果奕訢、肃顺都不可靠,不用说了,惟一的人选就是懿贵妃了。懿贵妃是载淳的生母,按清朝制度,载淳一旦登基,懿贵妃就将升格为太后,儿子年幼,自然听妈妈的,懿贵妃母以子贵,到时候大权独揽,发号施令,顺理成章。咸丰知道懿贵妃那可不是一个安分守已的人,她已经表现出了对朝政过分的热衷。咸丰帝又担心清朝出现一个吕后甚至武则天,怎么办?
经过几个月的苦思冥想,咸丰帝终于在临终前确立了他身后的权力格局和行政运行体制。咸丰帝把太子交给肃顺,然后由其他七位大臣替小皇帝处理国政,当然咸丰帝对肃顺也不是没有防范,他还交给即将成为太后的皇后和懿贵妃一人一个图章,给皇后的图章印文是“御赏”,给懿贵妃的图章印文是“同道堂”。从此以后,肃顺等人拟好了小皇帝的上谕,然后把这个上谕拿到两位太后那里盖章,“御赏”章盖在上面或者叫前面,“同道堂”盖在下面或者叫后面。两位太后盖完章之后,上谕生效,颁发执行。咸丰帝这个安排的用意是拿肃顺来压制奕訢,然后用懿贵妃牵制肃顺,那么谁来制衡懿贵妃呢?这由皇后来完成。因为咸丰帝规定,将来下发的上谕,必须两位太后同时盖章才能生效。
5咸丰皇帝的死因
编辑
世人皆知,咸丰皇帝有四大癖好:
其一,咸丰贪恋美色,在避暑山庄,他依旧不问窗外风雨,今朝有酒今朝醉,只图自己逍遥快活。据书中记载:奕詝置兵败于不顾,携妃嫔游行园中,寄情于声色既聊以自娱,又自我麻醉。据野史记载:“山西籍孀妇曹氏,风流姝丽,脚甚纤小,喜欢在鞋履上缀以明珠。咸丰帝诏入宫中,最为眷爱。国难当头,他却依然沉浸于美色,不思进取。
其二,贪丝竹,他把一个戏班挪到承德,上午唱叫“花唱”,下午要“清唱”,天冷在屋子里演,夏天在“如意洲”演出。每天乐不思蜀。
其三,贪美酒。咸丰贪杯,一饮即醉,而且大耍酒疯。野史记载:“文宗嗜饮,每醉必盛怒。每怒必有一二内侍或宫女遭殃,其甚则虽所宠爱者,亦遭戮辱。幸免于死者,及醒而悔,必宠爱有加,多有赏赐,以偿其苦痛。然未几而醉,泽故态复萌矣。”
其四,贪鸦片。咸丰即位不久,违背祖训,吸上鸦片,并美其名曰“益寿如意膏”。而且咸丰在热河期间常常吸食鸦片来刺激自己、麻醉自己。
咸丰如此折腾自己,自然离死不远了。根据相关史料记载,早在北京时,咸丰帝就因为被酒色掏空了身子,面黄肌瘦,时常咳嗽不止。后来医生开出药方,说鹿血是纯阳之物,可以长期饮用,滋阴壮阳。于是咸丰帝就养了百余只鹿,每天取血饮用。后来到了热河,鹿群留在北京,而他又不知休养生息,成天沉溺声色之中。
到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老毛病终于又犯了。这次没有鹿血滋补,咸丰帝终于走向了死亡的边缘。十五日,咸丰帝病重,临死前立载淳为皇太子,并命八名心腹重臣为顾命大臣。两天以后,一命呜呼,结束了他年仅31岁的生命。[22]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
清朝君主
参考资料
1. 生平简介 .天堂网 [引用日期2013-12-3] .
2. 历史上的慈安太后 .深圳新闻网 [引用日期2013-12-3] .
3. 揭秘慈禧的获宠之路 看慈禧如何吸引风流咸丰帝 .和讯网 [引用日期2013-12-3] .
4. 慈禧执政的"同道堂"、"御赏"印(清) .历史网 [引用日期2013-12-3] .
5. 他使得慈禧淫威中华--咸丰帝一生三大错 .新浪网 [引用日期2014-02-10] .
6. 咸丰帝酷爱临幸小脚寡妇 纵欲过度吐血而亡 .齐鲁热线 [引用日期2013-12-3] .
7. 太平天国运动 .中国华文教育网 [引用日期2013-12-3] .
8. 1860年10月7日 英法侵略军火烧圆明园 .谈古论今 [引用日期2013-12-3] .
9. 解密曾国藩教子之道 .历史网 [引用日期2013-12-3] .
10. 图文:圆明园四兽首18日来汉 .中国江苏网 [引用日期2013-12-3] .
11. 图说历史上的今天:英国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 .历史网 [引用日期2013-12-3] .
12. 清朝的外交官们 .三峡宜昌网 [引用日期2013-12-3] .
13. 喻大华:咸丰皇帝是个狠角色 .新华网 [引用日期2014-04-9] .
14. 解密慈禧太后最牛的一顿饭值多少钱 .和讯网 [引用日期2013-12-3] .
15. 清史稿 本纪二十 文宗本纪 .国学网 [引用日期2011-010-4] .
16. 绵中针:大清二号首长醇亲王的"柔软身段" .中国文化传媒网 [引用日期2013-12-3] .
17. 盘点大清后宫28位皇后 皇太极娶两名寡妇 .人民网 [引用日期2013-12-3] .
18. 史上最全:大清王朝的历任皇后们 .搜狐网 [引用日期2013-12-3] .
19. 清朝道光帝:中国历史上最抠门的皇帝 .财势网 [引用日期2013-12-3] .
20. 史上最全:大清王朝的23位皇后 .株洲新闻网 [引用日期2013-12-3] .
21. 命造女人:孝全成皇后死因之谜 .新浪网 [引用日期2013-12-3] .
22. 清馨 .大清王朝未解之谜大全集 :中国华侨出版社 ,012年6月第1版 :221-221 .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2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