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仁宗:爱新觉罗.颙琰 嘉庆皇帝
作者:王泓 日期:2014-04-26
【历史】仁宗:爱新觉罗.颙琰 嘉庆皇帝
新觉罗·颙琰
嘉庆皇帝即爱新觉罗·颙琰。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第十五子。年号嘉庆,1796年~1820年在位。在位前四年是太上皇乾隆帝弘历发号施令,嘉庆帝并无实权。乾隆帝死后才独掌大权,惩治贪官和珅,肃清了吏治。他在位期间是世界工业革命兴起的时期,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内忧外患此起彼伏,国内爆发了白莲教起义,清朝统治危机出现。他继续推行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导致清朝落后世界大潮,留下千古遗恨。庙号清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昌陵。
人物关系
中文名爱新觉罗·颙琰
外文名JiaQing Emperor
别 名爱新觉罗·永琰、嘉庆帝
国 籍满清
民 族满族
出生地北京圆明园天地一家春
出生日期1760年(庚辰年)11月13日
逝世日期1820年9月2日
职 业皇帝
信 仰佛教
主要成就惩治和珅,平定白莲教之乱
继续推行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
镇压起义 改革政治
谥 号睿皇帝
陵 墓昌陵(清西陵)
年 号嘉庆
在 位1795年~1820年
政 权清朝
庙 号清仁宗
前 任乾隆帝
后 任道光帝
父 亲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
母 亲孝仪纯皇后
祖 父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
祖 母孝圣宪皇后
享 年61
生 肖龙
星 座天蝎座
目录
1人物生平
2为政举措
▪ 政治
▪ 经济
▪ 外交
▪ 惩治和珅
3个人生活
4家族成员
▪ 后妃
▪ 子女
5人物评价
6艺术形象
7相关小说
1人物生平
编辑
嘉庆帝(1796-1820年在位)爱新觉罗·颙琰,清高宗弘历第十五子,满族。生
嘉庆皇帝雕塑
嘉庆皇帝雕塑
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初名永琰,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乾隆五十四年(1789)被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乾隆帝宣布第二年正月初一禅位,颙琰于是于次年登基,改元为嘉庆,在位25年。卒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终年61岁。庙号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葬于河北易县清西陵的昌陵。
爱新觉罗·颙琰,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被密建为皇储。五十四年(1789年)被封为嘉亲王。六十年(1795年)九月,被正式宣布立为皇太子。第二年正月初一日,受乾隆帝禅位即帝位。其后,朝政仍被太上皇乾隆帝控制,颙琰暂时居住在毓庆宫。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乾隆帝死后,开始亲政。面对乾隆末年危机四伏的政局,嘉庆帝打出“咸与维新”的旗号,整饬内政,整肃纲纪。诛杀权臣和珅,罢黜、囚禁和坤亲信死党。诏求直言,广开言路,祛邪扶正,褒奖起复乾隆朝以言获罪的官员。诏罢贡献,黜奢崇俭。要求地方官员对民隐民情“纤悉无隐”,据实陈报,力戒欺隐、粉饰、怠惰之风。但其对内政的有限整顿,未能从根本上扭转清朝政局的颓败。
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如火如荼。颙琰即位后,倾尽全力,大举围剿镇压川、楚、陕农民大起义。更易统兵大员,严惩镇压不力的将吏。严密军事部署,实行剿抚兼施的两手政策,
嘉庆帝死在烟波致爽殿这张床
嘉庆帝死在烟波致爽殿这张床
分化瓦解起义军。实行寨堡团练的坚壁清野政策,割断了起义军与人民的联系。嘉庆十年(1805年),川、楚、陕农民起义被镇压,清统治力量也受到严重削弱。嘉庆十五年(1810年),镇压了爆发于东南海疆的蔡牵起义军。嘉庆十八年(1813年),北方爆发天理教起义,部分天理教徒,在太监接应下冲进皇宫,“酿成汉唐、宋明未有之事”。颙琰下诏罪已,同时严令对冲进皇宫的起义军血腥屠戮,无一幸免,并捕杀在城外的头目林清等。天理教起义被镇压。
在对外交涉中,嘉庆帝力主严禁鸦片,对英国侵略者在沿海的骚扰活动保持了高度警惕性,对英国提出的帮助清朝镇压起义军,帮助澳门葡人抵御法国的居心叵测的要求,明智地严辞拒绝。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拒绝了英国提出的建立外交关系、开辟通商口岸、割让浙江沿海岛屿的要求。而闭关锁国的传统观念,也使其对外来事物采取盲目排斥态度。
卒谥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1]
2为政举措
编辑
政治
镇压起义
乾隆末年以来,国内阶级矛盾尖锐,乾隆刚退位,川、楚、陕等地就爆发了大规模的白莲教起义,到乾隆去世前,朝廷
烟波致爽殿
烟波致爽殿
多次派兵围剿,起义军虽然受到一些打击,但仍然如火如荼。嘉庆亲政后,他通过诛杀和珅,缓解民怨,并把几年来镇压起义不力的责任推给和珅,说他欺罔擅专,以至将领在他庇护下虚冒功绩,坐糜军饷;另一方面更易统兵大员;奖惩分明,逼将领用命;严密军事部署;实行剿抚兼施的两手政策,分化瓦解起义军;推广寨堡团练,坚壁清野的做法,割断了起义军与人民的联系,经过六年艰苦努力才在嘉庆十年(1805年)将起义镇压下去,在历时九年多的战争中,白莲教起义军占据或攻破州县达204个,抗击了满清政府从十六个省征调来的大批军队,歼灭了大量清军,击毙副将以下将弁400余名,提镇等一、二品大员二十余名,清政府耗费军费二亿两,相当于四年的财政收入。这次起义使清王朝元气大伤,此后清朝的统治逐渐走向衰落。
由于清政府对民众的压榨加剧,东南沿海部分民众被迫下海为盗,从乾隆五十九年起蔡牵在东南海上劫船越货,封锁航道,收“出洋税”,后来进一步发展为反清起义。清政府命浙江水师提督李长庚赴闽造大舰,铸炮负责镇压,后来李长庚阵亡,直到嘉庆十五年(1810年),起义才被镇压。
嘉庆十八年(1813年),趁嘉庆帝离京前往热河围猎,北京防务空虚,北方爆发天理教起义,部分天理教徒在太监接应下冲进皇宫,当时正在宫内的皇次子绵宁用鸟枪打死了两个天理教徒,镇国公奕灏调来火器营、健锐营兵入宫,义军终因寡不敌众,被全部消灭。获悉事变后,嘉庆帝下诏罪己,同时严令对冲进皇宫的起义军血腥屠戮,并诱捕在城外的头目林清等。随后,各地的天理教起义陆续被镇压。
改革政治
在政治上,面对乾隆末年的种种弊端,嘉庆帝也努力扭转:
乾隆末年权臣当道,言路堵塞。嘉庆帝首先“诏求直言,广开言路”,鼓励大家向皇帝提意见,翰林洪亮吉上书
太上皇帝之宝
太上皇帝之宝
直言不逊,激怒了嘉庆帝,先判处斩首,后改判流放伊犁。第二年京师大旱,无论如何祈雨就是不下,嘉庆帝最终决定赦免洪亮吉,结果下诏当晚天真的下雨了。更值得一提的是嘉庆帝决定结束文字狱,还褒奖起复了部分乾隆朝以言获罪的官员。
乾隆后期吏治败坏,贪污腐败严重。对此,嘉庆帝一方面继续重用乾隆后期重用的王杰、朱珪、董诰等清廉的老臣,他还听从老师朱珪“身先节俭,崇奖清廉”的建议,限制地方向他呈送宝物,“诏罢贡献,黜奢崇俭”,平时生活也比较节俭,五十大寿禁止民间演戏庆贺,六十大寿又禁止给他送金珠玉器。另一方面,他“整饬内政,整肃纲纪”,除和珅及其党羽外还陆续惩治了好些贪官:嘉庆五年,处死了向粮道、卫弁索取数万两银钱的漕运总督富纲,十一年四月十六日,革去勒索钱财的河东河道总督职务,十一年九月,查处了直隶司书王丽南侵吞帑银31万两大案,获银万两以上的斩首,万两以下的遣戍黑龙江。十四年五月,巡漕御史英纶以贪污卑污处以绞刑,七月处死贪污救灾款并杀害前来查赈官员的安徽山阳县知县王伸汉,为此还革职流放了两江总督铁保、江苏巡抚汪日章。
嘉庆帝读书像
嘉庆帝读书像
对于官员的玩忽职守之风,嘉庆帝首先从自己做起,学习先帝,勤于政事。每天一大早就起身阅读祖宗实录,批阅奏章,早饭后还召见大臣。对于拖拉延搁的现象严斥不贷。十三年四月,皇孙出世,内阁考虑到嘉庆帝正高兴,怕送奏折影响他,他知道后就对这种做法进行了斥责。嘉庆八年(1803年)闰二月二十日,嘉庆帝在从圆明园回宫时在神武门遇刺,随从上百名侍卫只有几位反应过来出手相救,所幸嘉庆帝未受伤,刺客陈德当场被擒,后被凌迟处死,两个儿子也被处绞。事后嘉庆帝惩罚了失职的官员,侍卫,加强了紫禁城的门禁制度。十五年正月嘉庆帝斥责部院衙门因循怠玩,二十三年十一月,嘉庆帝又下令查部院疲玩现象,十二月初九规定了部院行查时间逾限处分:嗣后逾限11~20案,罚俸6个月;逾限21~40案,罚俸2年;逾限40~60案,降一级留任;……他还多次要求地方官员对民隐民情“纤悉无隐”,据实陈报,力戒欺隐、粉饰、怠惰之风。
嘉庆时期人多地少的矛盾愈发严重,人民普遍吃不饱饭。对此嘉庆帝能采取的只是限制烟草,茶叶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鼓励渔猎活动,弥补口粮不足;进一步推广精耕细作,土豆玉米等高产作物的种植等治标不治本的措施。其实当时东北大片土地没有开发,但满族统治者出于维护统治等原因,禁止汉人迁居东北,嘉庆帝也未改变这一政策。
爱新觉罗·颙琰
爱新觉罗·颙琰[2]
嘉庆时期皇族堕落严重,他们受朝廷包养而不思进取,犯法后还不受司法制裁。嘉庆帝一方面严惩皇族不法行为;一方面还亲自作了《宗室训》用于教育皇族。
另外,这个时期八旗生计问题也愈发困难,由于八旗子弟由国家供养“以清语骑射为本务”,不仕不农不工不商,时间一长便腐化堕落,一无所能。对此,嘉庆帝也只能延续祖先的做法,一方面用政府的钱替八旗子弟还债;一方面感化教育;嘉庆帝还试图采用“京旗移垦”的办法,把部分北京的八旗子弟迁往东北,但由于八旗子弟的抵制而很难推行。
虽然嘉庆帝为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做出了种种努力,但收效甚微。主要原因一是乾隆末年以来清代社会已弊端丛生,积重难返。二是嘉庆帝受时代的局限,束缚于传统观念,祖宗家法,王朝利益,不敢,不愿,也没有能力从体制上做大的,根本性的调整,其对内政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整顿,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清王朝的衰落。三是嘉庆帝个人的性格过于仁慈和谨小慎微,对贪污腐败等问题打击还不够有力,一些力所能及的改革也没能推行。[3]
经济
重农抑商
嘉庆帝和先帝一样重视治河,赈济灾民。尽管镇压白莲教起义用了两个亿的军费,他还是为南河工程拨了4000余万两的治河款。他亲政后除了他死的那年外,年年都蠲免灾区的钱粮;六十大寿还普免全国积欠钱粮,大约有两千一百多万两白银,四百多万石米。
嘉庆帝重农抑商,他多次申禁开矿。
嘉庆帝在位时期正是19世纪初,英国的工业革命已经进行几十年了,但嘉庆帝对此一无所知,继续严守先君之制,重农抑末,压制各地工矿业,闭关自守,清朝只能沿着衰微的道路继续走下去。
嘉庆帝在内乱频仍、外患渐逼中,倾力企图维护清王朝的稳定巩固,然而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趋势,使清王朝的败落于嘉庆末年已完全表面化,并从此日渐走向衰亡。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嘉庆帝在承德避暑山庄突然病死,终年61岁。卒谥“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道光帝即位,于“孝恭”前加上“光裕”二字。庙号仁宗。葬河北易县清西陵之昌陵。[4]
外交
英国从雍正朝开始不断对中国输入鸦片,嘉庆年间嘉庆帝多次重申和进一步严格鸦片禁令,对抑制鸦片泛滥有一定作用。
在对周边国家交往中,嘉庆时中国实力虽然有所衰落,但仍以“天朝上国”自居。嘉庆七年十二月,越南新国王阮福映即位之后,请求改“安南”国号为“南越”。因为中国历史上曾存在过一个“南越国”,地域包括两广和越南北部,他怀疑安南国企图混淆古今,居心叵测,于是加以拒绝。越南国王反复请求,于是嘉庆帝赐名“越南”,一直延用至今。
在和西方国家的交往中,嘉庆帝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嘉庆十三年七月,英国以帮助葡萄牙防御法国侵占澳门,保护英国贸易为口实,派兵船9艘入侵广东香山鸡颈洋面,英军300人公然登岸,占据澳门三巴寺、东西炮台等处,又驾舢板3艘驶入省河,至省城外十三行停泊,要求在澳门居住。两广总督吴熊光令他们回黄浦候旨。嘉庆帝得报后,谕示吴熊光对英军严加诘责,并命令他们驶离。英军迟迟不动,清军封锁水路,断绝英军粮食供应,英军才在十月间撤离。事后,嘉庆帝以吴熊光在英军侵占澳门时表现怯懦,罢免其总督职务,不久又遣戍伊犁;广东巡抚孙玉庭也被革职,后来嘉庆帝还谕示加强了澳门炮台。[5]
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英使阿美士德访华,双方在礼仪问题上发生分歧,在嘉庆帝接见时,由于赶路紧急,载有官服与国书的车辆仍未抵达,加上路途劳累,他坚持稍事休息。结果负责带领觐见的官员不得要领,向嘉庆帝谎称英使生病。嘉庆帝以为英使傲慢,龙颜大怒,于是取消觐见,并下令驱逐使团,“贡品”,国书也不要了,第二天嘉庆帝气消了点,赏了使团一些礼物,收了“贡品”,并送上敕谕一道。嘉庆帝的做法一方面暂时抵制了英国的侵略企图,然而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的传统观念,也使其对外来事物采取盲目排斥态度,失去了一次融入世界的机会。
惩治和珅
和珅生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比乾隆小39岁,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家原住在北京西直门内驴肉胡同,父亲曾任福建副都统。和珅十来岁时,有幸进咸安宫官学(地点在皇宫咸安宫),学习儒家经典和满、蒙文字,受到良好的教育。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他25岁参加了顺天府乡试,没有考中举人。但和珅因为出身满洲,做了宫廷三等侍卫,开始出入宫廷。这个差事给和珅接近乾隆提供了机会,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起点。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日,乾隆崩于紫禁城养心殿。嘉庆帝颙琰在乾隆死日亲政。嘉庆在办理大行皇帝乾隆大丧期间,采取断然措施,惩治权相和珅,举朝上下,大为震惊。
乾隆做了四年太上皇,仍紧紧地把持着实权。这时的和珅依然受宠,但是毕竟形势发生了变化。和珅在乾隆与嘉庆间采取“四手”:第一手是紧紧依靠太上皇乾隆,第二手是讨好嘉庆皇帝,第三手是限制嘉庆皇帝的权势,第四手是防止嘉庆日后对自己进行惩处。所以他在乾隆和嘉庆之间、在嘉庆面前和背后,都表现了“两面派”。
和珅竭尽全力限制嘉庆,培植任用自己的亲信。嘉庆即位时,他的老师朱珪当时任广东巡抚,向朝廷上了封表示庆贺的奏章。和珅就到乾隆面前告朱珪的状,不过乾隆未予理睬。嘉庆元年(1796年),乾隆准备召朱珪回京,升任大学士,嘉庆写诗向老师表示祝贺。和珅又到乾隆那里告状,说嘉庆皇帝笼络人心,把太上皇对朱珪的恩典,算到自己身上。这一次,乾隆生气了。他问军机大臣董诰:“这该怎么办?”董诰跪下劝谏乾隆说:“圣主无过言。”乾隆才作罢。不久,和珅还是找了个借口,怂恿乾隆将朱珪从两广总督降为安徽巡抚。和珅还将他的门下吴省兰派到嘉庆身边,名义上是帮助整理诗稿,实际上是监视嘉庆的言行。嘉庆二年(1797年),领班军机大臣阿桂病故。和珅只知进、不知退,便成为领班军机大臣。这时的乾隆,已年老体衰,记忆力很差,昨天的事,今天就忘,早上做的事,晚上就不明白了。和珅真正成了乾隆的代言人,也就更加为所欲为。
和珅自作聪明,作茧自缚,自坏其事。颙琰当皇子时,被定为储君。和珅密知此事,于乾隆公布嘉庆为皇太子的前一天,送给颙琰一柄如意,暗示自己对嘉庆继位有拥戴之功。嘉庆笑在脸上,恨在心里。但因和珅是乾隆的宠臣,老奸巨猾,朝廷上下,各种关系,盘根错节,不便动手。嘉庆在乾隆死后短短的15天里,就把一个被先帝恩宠30年的“二皇帝”加以惩治,举措得体,干净利落,取得胜利。嘉庆采取的办法是:
第一,欲擒故纵。嘉庆继位后,太上皇还健在。他面对一个老谋深算,并深受太上皇宠爱的和珅,采取了欲擒故纵的策略。和珅的一举一动,他看在眼里,不动声色。有些大臣在他面前批评和珅,嘉庆说:“我还准备让和珅帮我治理国家呢!”嘉庆向太上皇奏报的一些军国大事,也经常让和珅去代奏、转奏,以此表示信任,稳住了和珅。
第二,调虎离山。乾隆驾崩,和珅失去靠山,死期已经逼近。当天,嘉庆一方面任命和珅与睿亲王等一起总理国丧大事,一方面传谕他的老师署安徽巡抚朱珪来京供职。初四日,嘉庆发出上谕:谴责在四川前线镇压白莲教起义的将帅玩嬉冒功,并借此解除和珅死党福长安的军机处大臣职务。嘉庆命和珅与福长安昼夜守灵,不得擅离,切断他们与外界的联系。这实际上削夺了和珅的首辅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步军统领、九门提督的军政大权。
第三,突然出击。正月初五日,给事中王念孙等官员上疏,弹劾和珅弄权舞弊,犯下大罪。初八日,嘉庆宣布将和珅革职,逮捕入狱,在朝野掀起政治大波。嘉庆进行了一系列的人事调整。如初八日,嘉庆命令从即日起,所有上奏的文件,都要直接向皇上奏报,军机处不得再抄录副本,各部院大臣也不得将上奏的内容事先告诉军机大臣。并命宗室睿亲王淳颖、定亲王绵恩、仪亲王永璇、庆郡王永璘等分别掌握军政大权。
第四,制造舆论。嘉庆命各直省和在京大员,就和珅事向朝廷表态。直隶总督胡季堂首先表态,他在奏折中指责和珅丧心病狂、目无君上、蠹国病民、贪黩放荡,真是一个无耻小人,请求将其“凌迟处死”。“凌迟”就是千刀万剐。嘉庆立即批示,在京三品以上官员讨论这个意见,若有不同意见,也可以自行向皇帝上奏。实际上,就是以胡季堂的意见定下基调,并通报各省督、抚,要他们都表明态度。
第五,惩办和珅。初九日,在公布乾隆遗诏的同时,将和珅、福长安的职务革除,下刑部大狱。命仪亲王永璇、成亲王永瑆等,负责查抄和珅家产,并会同审讯。初十日,嘉庆御批“实力查办以副委任”,全面清查和珅大案。十一日,在初步查抄、审讯后,嘉庆宣布和珅二十大罪状:主要有欺骗皇帝、扣压军报、任用亲信、违反祖制、贪污敛财等。十八日,在京文武大臣会议,奏请将和珅凌迟处死,将同案的福长安斩首。嘉庆四年正月《上谕档》中记载:嘉庆谕示“和珅罪有应得”,就是说怎么严惩和珅都不过分,但考虑到他曾任领班军机大臣,为了朝廷体面,赐他自裁。据说和珅在狱中,自知生命不久,对着窗外元宵明月,感慨赋诗道:“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在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有这样的镜头:和珅得到嘉庆皇帝赐给他的三尺白绫,在狱中自尽。福长安以阿附和珅,令其到和珅死所跪视和珅自裁,并革去军机大臣、户部尚书职,逮下狱,籍其家。
第六,讲求策略。嘉庆说,和珅得罪的是先皇,所以要在皇父大丧期间,处治这个先皇的罪臣。和珅被诛后,其党羽皆惶恐不安。有的朝臣上疏,力主穷追其余党。嘉庆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在除掉和珅后,马上收兵。对和珅的亲信,除伊江阿、吴省兰、吴省钦等人给予处分外(和琳已死),其他由和珅保举升官者或给和珅送贿者,概不追究。嘉庆宣谕:“凡为和珅荐举及奔走其门者,悉不深究。勉其悛(quān)改,咸与自新。”此谕一下,人心始安,政局稳定。
嘉庆对和珅的惩治,动作迅速,干净利索,宽严适当,十分成功。这是嘉庆皇帝一生处理重大政治事件中最为精彩的一笔,也是他作为政治家的惟一杰作。但是,嘉庆定和珅的第一大罪是:在宣布皇太子前一天,和珅向他送如意以示拥戴之功。这表示和珅要投靠新主,其心不能算恶,既不叛君主,也不反社稷,此条构不成杀头之罪。嘉庆将此定为和珅第一大罪状,表明嘉庆胸中没有大格局,掌上没有大手笔。这是嘉庆亲政之后,平庸性格的一次表露。
不过,嘉庆对和珅的功绩和才能还是肯定的。嘉庆十九年(1814年),在和珅被杀15年之后,清国史馆将编修的《和珅列传》(稿本)送呈嘉庆审阅。嘉庆见记载简略,只记录了和珅的一堆官阶履历,很不满意。他朱批道:“和珅并非一无是处”,他“精明敏捷”,任职30年,还是做了很多的事。只是和珅贪鄙成性、怙势营私、狂妄专擅、贪婪专权,才不得不加以重罚。
《清史稿·和珅传》记载:“仁宗(嘉庆)尝论唐代宗杀李辅国,谓:‘代宗为太子,不为辅国所谗者几希。及即帝位,正其罪而诛之,一狱吏已办。’盖即为和珅发也!”这说的是唐代宗诛宰相李辅国的史事。《旧唐书·李辅国传》记载:李辅国,出身卑贱,年少被阉,相貌丑陋,粗通文字。在太子东宫是一个喂马的太监。安史之乱中,他力劝太子即帝位。肃宗即位后,升为太子管家。后来官运亨通——任开府仪同三司、郕(chéng)国公、兵部尚书、博陆郡王。肃宗死后,代宗即位,尊为尚父、司空兼中书令。《新唐书·李辅国传》也记载:代宗既嗣位,不愿大张旗鼓地杀李辅国,只差遣侠者,深夜将其刺杀之,割下头颅扔到溷厕中。但代宗仍对此事保密,刻木代其首以葬。嘉庆对和珅的处理,很像唐代宗对李辅国的处理,就是不愿深究、不想把事情搞大,而是作为个案处理。
但是,和珅的问题已不仅仅是个案,而是成了社会现象,可以叫做“和珅现象”。和珅这样一个出身“少贫无藉”、乡试不中的生员,由普通的宫廷侍卫,32岁成为军机大臣。以后更是青云直上,富贵常葆,登峰造极。这个问题值得研究。“和珅现象”的出现是老年帝王专制的必然。乾隆自诩“十全老人”、“十全武功”,意骄志满,倦怠朝政。他喜欢阿谀逢迎,那就必然滋生和珅这样的人。高阳先生认为,和珅的问题“高宗至少要负一半的责任”。这话说得还不够。严格说来,“和珅现象”的责任在乾隆皇帝,和珅是乾隆朝君主专制腐败机体上的一个毒瘤。当时,乾隆皇帝身边有四种人——后妃、太监、皇子、朝臣,后妃不能代他处理军政要务,太监不能陪他和诗品画,皇子太近怕其“觊(jì)觎(yú)大位”,大多朝臣又不会像和珅那样曲意逢迎。因此,和珅有着后妃、太监、皇子、直臣既不能取代,也不可或缺的独特作用。乾隆皇帝对他既喜爱又依赖,自然遇事会替他撑腰。当时,大学士阿桂同和珅不合,状元出身的王杰,也不买和珅的账。陈启元《庸闲斋笔记》记载:一天,和珅在军机处拿着一幅石墨画轴,王杰说:“贪墨之风,以至于此。”和珅指着王杰的手说:“状元宰相手果然好。”王杰说:“这手只会做状元宰相,不会要钱,有甚么好处?”后王杰告老还陕西韩城乡里,嘉庆送他的诗有“清风两袖送韩城”句。但是因为乾隆的缘故,嘉庆《平苗图》他们拿和珅没有办法。和珅在朝20余年,未尝一被弹劾。他稍见端倪,必设计除之。前面讲的曹锡宝弹劾不成反遭谴责就是一例。
嘉庆惩治和珅案没有株连,也没有扩大化,这是嘉庆的聪明之处;但他只把和珅当作个案处理,而没有把“和珅现象”当作制度性的弊端去解决,进行制度性的改革,这是嘉庆的平庸之处。[6]
3个人生活
编辑
爱听戏
嘉庆帝好听戏,而且兴致很高。
嘉庆帝固然一生勤于政务,但爱好戏剧也是不争的事实,亲政初年,洪亮吉上疏指责他“恐退朝之后,俳优近习之人,荧惑圣听者不少”。嘉庆帝一怒之下,把洪亮吉发配新疆。其实,洪亮吉所说也不是空穴来风,嘉庆是清朝迄此时为止对戏剧最为痴迷的一位君主。根据史料记载,早在嘉庆元年正月,刚刚登上皇帝宝座的嘉庆帝一连看了十八天大戏。当时父亲乾隆虽然退位,但在和珅辅佐之下大权独揽,嘉庆帝无事可做,所以,狠狠地过了一顿戏瘾。嘉庆四年太上皇驾崩,嘉庆帝成为名副其实的一国之君,大权独揽,忙得一塌糊涂,加上他崇尚节俭,又要为臣民做表率,听戏不像以往那样随心所欲。不过根据专门研究清代宫廷戏剧的丁汝芹先生介绍,嘉庆皇帝精通戏曲,无论筹备排演新戏、分配角色,还是舞台调度,他几乎事事过问,称他为清宫戏剧导演也不为过。宫廷唱戏,集中在年节庆典期间,这时候连天大戏,从早到晚,演出不停。其他日子里,皇帝不能随便举行大规模的唱戏活动。更何况此间国事如麻,动乱较多,实际上并没有多少闲情逸致听戏,嘉庆帝偶尔以此调剂一下情绪,更多时间是茶余饭后叫来太监清唱几段,然后再指点一番,并没有因此耽误国政。
喜打猎
嘉庆帝还好打猎,木兰秋狝的兴致很高。
“木兰秋狝”指的是秋天在皇家猎苑木兰围场进行的行猎活动,这一制度确立于康熙时代,借以训练军队,联络蒙古王公,当然,也带有行乐的目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行乐的目的越来越突出。木兰围场在承德北部一百多公里的地方,本来是蒙古王公的领地。这里地势起伏,草深林密,野兽出没,尤其以鹿为最多。但当时道路难行,官兵马匹不足,缺乏棉衣,群臣也不愿意长途跋涉,所以,每次都遇到很大的阻力,很多时候,嘉庆帝也不得不妥协。再加上此时生态环境恶化,加上围场官员管理不善,木兰围场猎物稀少。所以,除了嘉庆十五年行围较为满意以外,每次的收获都不大。[7]
4家族成员
编辑
后妃
皇后
孝淑睿皇后像
孝淑睿皇后像[2]
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总管内务府大臣、副都统、承恩公和尔经额女,乾隆三十九年嫁与嘉庆为嫡福晋。先后生有一子(皇二子,即道光帝)、二女(皇二女,夭折;皇四女庄静固伦公主)。嘉庆元年(1796)册封为皇后,嘉庆二年崩。
·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礼部尚书恭阿拉的女儿,嘉庆帝为皇子时的侧福晋,嘉庆元年册封贵妃。孝淑皇后去世后,奉太上皇乾隆旨意晋封皇贵妃。到嘉庆六年,才由皇贵妃而册为皇后。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十一日(公元1850年1月23日)去世,终年七十四岁,葬于昌陵西面三华里处还有昌西陵。生两子:绵恺、绵忻。女一,殇。
皇贵妃
·和裕皇贵妃,刘佳氏,颙琰为皇子时,入侍藩邸。生皇长子幼年夭折。嘉庆元年(1796)正月册封为诚妃。十三年(1808)十一月晋封为诚贵妃。二十五(1820),道光晋尊为皇考诚禧皇贵妃。道光十三年十二月十八日(公元1834年初)去世。尊谥和裕皇贵妃。葬昌陵妃园寝,墓券位于前排居中。
·恭顺皇贵妃(1786年—1860年)钮祜禄氏如玥,嘉庆初年被选入宫,赐号如贵人。嘉庆十年册封为如嫔。十五年九月晋封为如妃。二十五年十二月,道光晋尊为皇考如贵妃。道光二十六年,晋尊为如皇贵妃,居寿安宫。三十年(一八五零)正月,咸丰晋尊为皇祖如皇贵太妃。咸丰三年行册尊礼。十年闰三月初三日去世,终年七十四。
妃
恕妃,完颜氏,父哈丰阿,官轻车都尉。颙琰为皇子时,入侍藩邸为侧福晋。卒于嘉庆继位以前,嘉庆二年四月追封为恕妃。葬妃园寝,墓券位于第二排居中。
华妃,侯佳氏,嘉庆元年正月册封为莹嫔。嘉庆六年(1801)四月晋封为华妃。九年(1804)六月二十八日去世。
庄妃(?—1811年),王佳氏,父伊里布,举人。潜邸侍妾,元年封为春常在,嘉庆三年春贵人,嘉庆六年(1801)四月册封为庄嫔。嘉庆十三年(1808)十一月晋封为庄妃。嘉庆十六年(1811)二月十五日去世。
·信妃(?—1822年)刘佳氏馥馨,将军本志之女。嘉庆三年封为信贵人,嘉庆十三年(1808)十一月册封为信嫔。道光帝即位,晋尊为皇考信妃。道光六年(1826)十月十三日去世。
嫔
恩嫔,乌雅氏,父万明,官至左副都御史。嘉庆八年赐号恩常在,嘉庆十七年晋封为恩贵人。道光元年(1820)十二月,道光帝晋尊为皇考恩嫔,尊称恩太嫔。道光二十六年(1846)二月初十日去世。
简嫔,关佳氏湘君,拜唐阿德成女,颙琰为皇子时,入侍为格格。1780年在生育皇长女时难产而卒。嘉庆二年(1797)四月追封为简嫔。
逊嫔,沈佳氏,内务府大臣职衔永和女,乾隆四十八年,入侍王府为格格。乾隆五十一年(1786)生皇五女慧安和硕公主,嘉庆元年封为逊常在,嘉庆七年晋封为逊贵人,嘉庆十二年四月崩,追封为逊嫔。
·淳嫔(?—1819年)董佳氏,委署库长时泰女。嘉庆初年赐号淳贵人,嘉庆六年(1801)四月册封为淳嫔。嘉庆二十四年去世。
·安嫔,苏完瓜尔佳氏,公安英之女。身为宫女,因长得小巧玲珑,又善解人意,被嘉庆临幸,封为安常在,道光元年,道光帝晋尊为皇考安嫔,尊称为安太嫔。道光十七年(1837)六月二十七日去世。
·荣嫔,梁氏,员外郎光保女。嘉庆时赐号荣贵人。道光继位,尊为皇考荣嫔。
贵人
·玉贵人(?—1815年)嘉庆二年十一月封玉贵人,嘉庆十九年十月初七日卒,嘉庆二十年。二月二十九日葬入昌陵妃园寝。
·芸贵人(?—1805年)嘉庆九年(1804年)正月册封芸贵人,十年七月十九日芸贵人逝世。
·李贵人(?—?)葬昌陵妃园寝。[7]
子女
儿子
皇长子穆郡王——出生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母和裕皇贵妃刘佳氏,时为藩邸福晋。未命名,幼殇。嘉庆二十五年(1820)八月追封;
皇二子道光帝爱新觉罗·旻宁——出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母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不予赘述;
皇三子惇恪亲王爱新觉罗·绵恺——出生于乾隆六十年(1795),母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时为皇子侧福晋。嘉庆二十五年七月进封惇亲王,道光十八年卒,谥曰恪。享年四十三岁;
皇四子瑞怀亲王爱新觉罗·绵忻——出生于嘉庆十年(1805),母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时为皇后。嘉庆二十四年正月,封瑞亲王,年十四。道光三年,命在内廷行走。道光八年七月,薨,谥曰怀。享年二十四岁;
皇五子惠端亲王爱新觉罗·绵愉——出生于嘉庆十九年(1814),母恭顺皇贵妃钮祜禄氏,时为如妃。嘉庆二十五年七月,宣宗道光帝即位,封惠郡王,在内廷行走,上书房读书。道光十九年,进亲王。同治三年十二月,薨,同治帝亲临奠,赐银五千治丧,谥曰端,称惠端亲王。享年五十一岁。
女儿
长女(1780.4.11—1783.11.1)其母为颙琰简嫔关佳氏,时为藩邸格格。乾隆四十五年(1780)四月十一日生,乾隆四十八年(1783)十一月初一卒,年仅4岁,未封,无名。
皇次女(1780.4.30一1783.8.10)其母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时为皇子嫡福晋。乾隆四十五年(1780)四月三十日生。乾隆四十八年(1783)八月初十卒,年仅4岁,未封,无名。
皇三女(1781.12.1一1811.3.12)庄敬和硕公主,其母为和裕皇贵妃刘佳氏,时为藩邸福晋。乾隆四十六年(1781)十二月十七生,嘉庆六年(1801)十一月嫁与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持氏索特纳木多布济,封庄敬和硕公主,嘉庆十六年(1811)三月十二卒,时年31岁,葬于北京海淀区复兴门外公主坟东侧。索特纳木多布济,系科尔沁郡王齐默持多尔济之孙,乾隆四十八年袭父爵,封为郡王,嘉庆四年(1799)正月命于御前行走,娶公主后荐授御前大臣,嘉庆二十五年(1820)受顾命,道光五年七月初十卒,晋赠亲王,无嗣,以从子僧格林沁为嗣。
皇四女(1784.9.7一1811.5.7)庄静固伦公主,其母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时为皇子嫡福晋。乾隆四十九年(1784)九月初七生,嘉庆七年(1802)封庄静固伦公主,是年十一月嫁给蒙古族博尔济吉持氏玛尼巴达喇,嘉庆十六年(1811)五月初七卒,时年28岁,葬于北京海淀区复兴门外公主坟西侧。玛尼巴达喇,嘉庆四年(1799)袭封土默特贝子,历任前锋统领,蒙古都统,道光五年(1825)授御前大臣,道光八年(1828)加郡王衔,道光十一年(1831)封贝勒,道光十二年(1832)十一月初九卒。
皇五女(1786.11.11—1795)慧安和硕公主,其母为颙琰逊嫔沈佳氏,时为藩邸格格。乾隆五十一年(1786)十一月十一生,乾隆六十年(1795)五月卒,年仅10岁,嘉庆二十三年(1818)三月追封为慧安和硕公主,嘉庆八年(1803年)十月,葬于西陵境内的张各庄公主园寝。
皇六女(1789.6.12—1790)其母为颙琰华妃侯佳氏,时为皇子侧福晋。乾隆五十四年(1789)六月十二生,乾隆五十五年(1790)殇,未封,无名。
皇七女(1793.6.26—1795),其母为颙琰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时为皇子侧福晋。乾隆五十八年(1793)六月二十六日生,乾隆六十年(1795)六月殇,年仅3岁,未封,无名。
皇八女(1805.2.8一1805.11),其母为颙琰恭顺皇贵妃钮祜禄氏,时为如贵人。嘉庆十年(1805)二月八日生,十一月即殇,未封,无名。
皇九女(1811.1.25一1815.5)慧愍固伦公主,其母为颙琰恭顺皇贵妃钮祜禄氏,时为如嫔。嘉庆十六年(1811)正月二十五生,嘉庆二十年五月殇,年仅5岁,嘉庆二十年(1820)五月追封为慧愍固伦公主,嘉庆二十年(1815年)九月,葬于西陵境内的张各庄公主园寝。
5人物评价
编辑
《清史稿》评论曰:仁宗初逢训政,恭谨无违。迨躬莅万几,锄奸登善。削平逋寇,捕治海盗,力握要枢,崇俭勤事,辟地移民,皆为治之大原也。
诏令数下,谆切求言;而吁咈(迂腐)之风,未遽睹(立刻阻止)焉,是可嘅已(1810年代嘉庆想改革,但是国内缺乏世界观大才,国内社会迷信风气也会排斥西化科学人才,所以评者为嘉庆感慨,终至1842年鸦片战争爆发)。
与他的父、祖相比,嘉庆皇帝是一位既没有政治胆略又缺乏革新精神,既没有理政才能又缺乏勇于作为品格的平庸天子。“平庸”两个字,是嘉庆皇帝的主要性格特点。嘉庆朝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上承“励精图治、开拓疆宇、四征不庭、揆文奋武”的“康乾盛世”,下启鸦片战争、南京签约、联军入京、帝后出逃的“道咸衰世”。清朝社会的固有矛盾已经积累了180年,嘉庆皇帝扮演了大清帝国由极盛而转为衰败的历史角色。[8]然而,嘉庆的平庸,并不是他的性情所致,而是历史的必然,在乾隆晚期,清朝已经出现了衰败的迹象,白莲教的起义,再加上乾隆晚年举办寿宴过度的奢华,使得嘉庆初期国库空虚,所以说乾隆实际上是留下了个烂摊子给嘉庆。
6艺术形象
编辑
影视作品
于 波饰 嘉庆 《大内低手》
影视剧中的嘉庆
影视剧中的嘉庆(7张)
王光辉饰 嘉庆 《梦断紫禁城》
汪禹饰 嘉庆《满清十三皇朝Ⅱ》之《嘉庆》
贾一平饰 嘉庆 《乾隆王朝》[9]
阮巡饰 嘉庆 《宰相刘罗锅》
黄维德饰 嘉庆 《少年嘉庆》
辛柏青饰嘉庆《嘉庆皇帝》
许还山饰 嘉庆《天地民心》
于洋饰 嘉庆 《金枝欲孽》
卓凡饰 颙琰《皇宫宝贝》
牛青峰饰 嘉庆《褡裢王爷》
王光辉饰 永琰《.九岁县太爷》
高鑫饰 颙琰《草民县令》
黄少祺饰 嘉庆《嘉庆君游台湾》、《龙凤奇缘》
刘德凯饰 嘉庆《嘉庆微服私访记》(又名《嘉庆君游台湾》)
7相关小说
编辑
明星皇后之清宫绝恋
作者:sam杨
小说简介:
夏雅涵,天富影视公司一线花旦,娱乐圈绝无绯闻女明星,单纯不复杂的性格使人不知不觉爱上她。魏妍雅,内管领魏清泰之女,名门闺秀,绝色容貌,息事宁人的性格便得人人现欺负她。一个现代大明星,一个清朝三小姐,因为一部戏,融为一体。夏雅涵化身魏妍雅,用她的身份在乾隆后宫步步为营、勾心斗角。深宫之路以让她筋疲力尽,可两个男人和她纠缠不清,一个是高高在上的大清天子,一个是温文尔雅的专情王爷,她,情归何处?
小说里的颙琰:
爱新觉罗·颙琰,女主之子,性格懦弱,女主扶持培养,终成帝业。
晋级:十五阿哥--嘉庆帝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
清朝君主
参考资料
1. 嘉庆皇帝 .雅虎文化 [引用日期2013-08-7] .
2. 爱新觉罗·颙琰 .趣历史 [引用日期2014-01-5] .
3. 爱新觉罗·颙琰——上承康乾盛世,下启咸道衰世 .趣历史 [引用日期2013-12-8] .
4. 嘉庆帝驾崩 .中华博物 [引用日期2013-12-8] .
5. 英国侵略澳门炮台 .中华博物 [引用日期2013-12-8] .
6. 惩治和珅 .人民网 [引用日期2013-12-8] .
7. 嘉庆皇帝简介 .中国历史故事网 [引用日期2013-11-27] .
8. 《天下收藏》——讲述“嘉庆王朝” .北京电视台 [引用日期2013-12-8] .
9. 云南1台全国卫视独播《我生命中的橄榄树》 .云南新闻 [引用日期2013-11-27] .
文章来自: 仁宗:爱新觉罗.颙琰 嘉庆皇帝
新觉罗·颙琰
嘉庆皇帝即爱新觉罗·颙琰。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第十五子。年号嘉庆,1796年~1820年在位。在位前四年是太上皇乾隆帝弘历发号施令,嘉庆帝并无实权。乾隆帝死后才独掌大权,惩治贪官和珅,肃清了吏治。他在位期间是世界工业革命兴起的时期,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内忧外患此起彼伏,国内爆发了白莲教起义,清朝统治危机出现。他继续推行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导致清朝落后世界大潮,留下千古遗恨。庙号清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昌陵。
人物关系
中文名爱新觉罗·颙琰
外文名JiaQing Emperor
别 名爱新觉罗·永琰、嘉庆帝
国 籍满清
民 族满族
出生地北京圆明园天地一家春
出生日期1760年(庚辰年)11月13日
逝世日期1820年9月2日
职 业皇帝
信 仰佛教
主要成就惩治和珅,平定白莲教之乱
继续推行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
镇压起义 改革政治
谥 号睿皇帝
陵 墓昌陵(清西陵)
年 号嘉庆
在 位1795年~1820年
政 权清朝
庙 号清仁宗
前 任乾隆帝
后 任道光帝
父 亲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
母 亲孝仪纯皇后
祖 父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
祖 母孝圣宪皇后
享 年61
生 肖龙
星 座天蝎座
目录
1人物生平
2为政举措
▪ 政治
▪ 经济
▪ 外交
▪ 惩治和珅
3个人生活
4家族成员
▪ 后妃
▪ 子女
5人物评价
6艺术形象
7相关小说
1人物生平
编辑
嘉庆帝(1796-1820年在位)爱新觉罗·颙琰,清高宗弘历第十五子,满族。生
嘉庆皇帝雕塑
嘉庆皇帝雕塑
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初名永琰,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乾隆五十四年(1789)被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乾隆帝宣布第二年正月初一禅位,颙琰于是于次年登基,改元为嘉庆,在位25年。卒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终年61岁。庙号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葬于河北易县清西陵的昌陵。
爱新觉罗·颙琰,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被密建为皇储。五十四年(1789年)被封为嘉亲王。六十年(1795年)九月,被正式宣布立为皇太子。第二年正月初一日,受乾隆帝禅位即帝位。其后,朝政仍被太上皇乾隆帝控制,颙琰暂时居住在毓庆宫。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乾隆帝死后,开始亲政。面对乾隆末年危机四伏的政局,嘉庆帝打出“咸与维新”的旗号,整饬内政,整肃纲纪。诛杀权臣和珅,罢黜、囚禁和坤亲信死党。诏求直言,广开言路,祛邪扶正,褒奖起复乾隆朝以言获罪的官员。诏罢贡献,黜奢崇俭。要求地方官员对民隐民情“纤悉无隐”,据实陈报,力戒欺隐、粉饰、怠惰之风。但其对内政的有限整顿,未能从根本上扭转清朝政局的颓败。
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如火如荼。颙琰即位后,倾尽全力,大举围剿镇压川、楚、陕农民大起义。更易统兵大员,严惩镇压不力的将吏。严密军事部署,实行剿抚兼施的两手政策,
嘉庆帝死在烟波致爽殿这张床
嘉庆帝死在烟波致爽殿这张床
分化瓦解起义军。实行寨堡团练的坚壁清野政策,割断了起义军与人民的联系。嘉庆十年(1805年),川、楚、陕农民起义被镇压,清统治力量也受到严重削弱。嘉庆十五年(1810年),镇压了爆发于东南海疆的蔡牵起义军。嘉庆十八年(1813年),北方爆发天理教起义,部分天理教徒,在太监接应下冲进皇宫,“酿成汉唐、宋明未有之事”。颙琰下诏罪已,同时严令对冲进皇宫的起义军血腥屠戮,无一幸免,并捕杀在城外的头目林清等。天理教起义被镇压。
在对外交涉中,嘉庆帝力主严禁鸦片,对英国侵略者在沿海的骚扰活动保持了高度警惕性,对英国提出的帮助清朝镇压起义军,帮助澳门葡人抵御法国的居心叵测的要求,明智地严辞拒绝。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拒绝了英国提出的建立外交关系、开辟通商口岸、割让浙江沿海岛屿的要求。而闭关锁国的传统观念,也使其对外来事物采取盲目排斥态度。
卒谥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1]
2为政举措
编辑
政治
镇压起义
乾隆末年以来,国内阶级矛盾尖锐,乾隆刚退位,川、楚、陕等地就爆发了大规模的白莲教起义,到乾隆去世前,朝廷
烟波致爽殿
烟波致爽殿
多次派兵围剿,起义军虽然受到一些打击,但仍然如火如荼。嘉庆亲政后,他通过诛杀和珅,缓解民怨,并把几年来镇压起义不力的责任推给和珅,说他欺罔擅专,以至将领在他庇护下虚冒功绩,坐糜军饷;另一方面更易统兵大员;奖惩分明,逼将领用命;严密军事部署;实行剿抚兼施的两手政策,分化瓦解起义军;推广寨堡团练,坚壁清野的做法,割断了起义军与人民的联系,经过六年艰苦努力才在嘉庆十年(1805年)将起义镇压下去,在历时九年多的战争中,白莲教起义军占据或攻破州县达204个,抗击了满清政府从十六个省征调来的大批军队,歼灭了大量清军,击毙副将以下将弁400余名,提镇等一、二品大员二十余名,清政府耗费军费二亿两,相当于四年的财政收入。这次起义使清王朝元气大伤,此后清朝的统治逐渐走向衰落。
由于清政府对民众的压榨加剧,东南沿海部分民众被迫下海为盗,从乾隆五十九年起蔡牵在东南海上劫船越货,封锁航道,收“出洋税”,后来进一步发展为反清起义。清政府命浙江水师提督李长庚赴闽造大舰,铸炮负责镇压,后来李长庚阵亡,直到嘉庆十五年(1810年),起义才被镇压。
嘉庆十八年(1813年),趁嘉庆帝离京前往热河围猎,北京防务空虚,北方爆发天理教起义,部分天理教徒在太监接应下冲进皇宫,当时正在宫内的皇次子绵宁用鸟枪打死了两个天理教徒,镇国公奕灏调来火器营、健锐营兵入宫,义军终因寡不敌众,被全部消灭。获悉事变后,嘉庆帝下诏罪己,同时严令对冲进皇宫的起义军血腥屠戮,并诱捕在城外的头目林清等。随后,各地的天理教起义陆续被镇压。
改革政治
在政治上,面对乾隆末年的种种弊端,嘉庆帝也努力扭转:
乾隆末年权臣当道,言路堵塞。嘉庆帝首先“诏求直言,广开言路”,鼓励大家向皇帝提意见,翰林洪亮吉上书
太上皇帝之宝
太上皇帝之宝
直言不逊,激怒了嘉庆帝,先判处斩首,后改判流放伊犁。第二年京师大旱,无论如何祈雨就是不下,嘉庆帝最终决定赦免洪亮吉,结果下诏当晚天真的下雨了。更值得一提的是嘉庆帝决定结束文字狱,还褒奖起复了部分乾隆朝以言获罪的官员。
乾隆后期吏治败坏,贪污腐败严重。对此,嘉庆帝一方面继续重用乾隆后期重用的王杰、朱珪、董诰等清廉的老臣,他还听从老师朱珪“身先节俭,崇奖清廉”的建议,限制地方向他呈送宝物,“诏罢贡献,黜奢崇俭”,平时生活也比较节俭,五十大寿禁止民间演戏庆贺,六十大寿又禁止给他送金珠玉器。另一方面,他“整饬内政,整肃纲纪”,除和珅及其党羽外还陆续惩治了好些贪官:嘉庆五年,处死了向粮道、卫弁索取数万两银钱的漕运总督富纲,十一年四月十六日,革去勒索钱财的河东河道总督职务,十一年九月,查处了直隶司书王丽南侵吞帑银31万两大案,获银万两以上的斩首,万两以下的遣戍黑龙江。十四年五月,巡漕御史英纶以贪污卑污处以绞刑,七月处死贪污救灾款并杀害前来查赈官员的安徽山阳县知县王伸汉,为此还革职流放了两江总督铁保、江苏巡抚汪日章。
嘉庆帝读书像
嘉庆帝读书像
对于官员的玩忽职守之风,嘉庆帝首先从自己做起,学习先帝,勤于政事。每天一大早就起身阅读祖宗实录,批阅奏章,早饭后还召见大臣。对于拖拉延搁的现象严斥不贷。十三年四月,皇孙出世,内阁考虑到嘉庆帝正高兴,怕送奏折影响他,他知道后就对这种做法进行了斥责。嘉庆八年(1803年)闰二月二十日,嘉庆帝在从圆明园回宫时在神武门遇刺,随从上百名侍卫只有几位反应过来出手相救,所幸嘉庆帝未受伤,刺客陈德当场被擒,后被凌迟处死,两个儿子也被处绞。事后嘉庆帝惩罚了失职的官员,侍卫,加强了紫禁城的门禁制度。十五年正月嘉庆帝斥责部院衙门因循怠玩,二十三年十一月,嘉庆帝又下令查部院疲玩现象,十二月初九规定了部院行查时间逾限处分:嗣后逾限11~20案,罚俸6个月;逾限21~40案,罚俸2年;逾限40~60案,降一级留任;……他还多次要求地方官员对民隐民情“纤悉无隐”,据实陈报,力戒欺隐、粉饰、怠惰之风。
嘉庆时期人多地少的矛盾愈发严重,人民普遍吃不饱饭。对此嘉庆帝能采取的只是限制烟草,茶叶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鼓励渔猎活动,弥补口粮不足;进一步推广精耕细作,土豆玉米等高产作物的种植等治标不治本的措施。其实当时东北大片土地没有开发,但满族统治者出于维护统治等原因,禁止汉人迁居东北,嘉庆帝也未改变这一政策。
爱新觉罗·颙琰
爱新觉罗·颙琰[2]
嘉庆时期皇族堕落严重,他们受朝廷包养而不思进取,犯法后还不受司法制裁。嘉庆帝一方面严惩皇族不法行为;一方面还亲自作了《宗室训》用于教育皇族。
另外,这个时期八旗生计问题也愈发困难,由于八旗子弟由国家供养“以清语骑射为本务”,不仕不农不工不商,时间一长便腐化堕落,一无所能。对此,嘉庆帝也只能延续祖先的做法,一方面用政府的钱替八旗子弟还债;一方面感化教育;嘉庆帝还试图采用“京旗移垦”的办法,把部分北京的八旗子弟迁往东北,但由于八旗子弟的抵制而很难推行。
虽然嘉庆帝为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做出了种种努力,但收效甚微。主要原因一是乾隆末年以来清代社会已弊端丛生,积重难返。二是嘉庆帝受时代的局限,束缚于传统观念,祖宗家法,王朝利益,不敢,不愿,也没有能力从体制上做大的,根本性的调整,其对内政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整顿,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清王朝的衰落。三是嘉庆帝个人的性格过于仁慈和谨小慎微,对贪污腐败等问题打击还不够有力,一些力所能及的改革也没能推行。[3]
经济
重农抑商
嘉庆帝和先帝一样重视治河,赈济灾民。尽管镇压白莲教起义用了两个亿的军费,他还是为南河工程拨了4000余万两的治河款。他亲政后除了他死的那年外,年年都蠲免灾区的钱粮;六十大寿还普免全国积欠钱粮,大约有两千一百多万两白银,四百多万石米。
嘉庆帝重农抑商,他多次申禁开矿。
嘉庆帝在位时期正是19世纪初,英国的工业革命已经进行几十年了,但嘉庆帝对此一无所知,继续严守先君之制,重农抑末,压制各地工矿业,闭关自守,清朝只能沿着衰微的道路继续走下去。
嘉庆帝在内乱频仍、外患渐逼中,倾力企图维护清王朝的稳定巩固,然而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趋势,使清王朝的败落于嘉庆末年已完全表面化,并从此日渐走向衰亡。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嘉庆帝在承德避暑山庄突然病死,终年61岁。卒谥“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道光帝即位,于“孝恭”前加上“光裕”二字。庙号仁宗。葬河北易县清西陵之昌陵。[4]
外交
英国从雍正朝开始不断对中国输入鸦片,嘉庆年间嘉庆帝多次重申和进一步严格鸦片禁令,对抑制鸦片泛滥有一定作用。
在对周边国家交往中,嘉庆时中国实力虽然有所衰落,但仍以“天朝上国”自居。嘉庆七年十二月,越南新国王阮福映即位之后,请求改“安南”国号为“南越”。因为中国历史上曾存在过一个“南越国”,地域包括两广和越南北部,他怀疑安南国企图混淆古今,居心叵测,于是加以拒绝。越南国王反复请求,于是嘉庆帝赐名“越南”,一直延用至今。
在和西方国家的交往中,嘉庆帝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嘉庆十三年七月,英国以帮助葡萄牙防御法国侵占澳门,保护英国贸易为口实,派兵船9艘入侵广东香山鸡颈洋面,英军300人公然登岸,占据澳门三巴寺、东西炮台等处,又驾舢板3艘驶入省河,至省城外十三行停泊,要求在澳门居住。两广总督吴熊光令他们回黄浦候旨。嘉庆帝得报后,谕示吴熊光对英军严加诘责,并命令他们驶离。英军迟迟不动,清军封锁水路,断绝英军粮食供应,英军才在十月间撤离。事后,嘉庆帝以吴熊光在英军侵占澳门时表现怯懦,罢免其总督职务,不久又遣戍伊犁;广东巡抚孙玉庭也被革职,后来嘉庆帝还谕示加强了澳门炮台。[5]
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英使阿美士德访华,双方在礼仪问题上发生分歧,在嘉庆帝接见时,由于赶路紧急,载有官服与国书的车辆仍未抵达,加上路途劳累,他坚持稍事休息。结果负责带领觐见的官员不得要领,向嘉庆帝谎称英使生病。嘉庆帝以为英使傲慢,龙颜大怒,于是取消觐见,并下令驱逐使团,“贡品”,国书也不要了,第二天嘉庆帝气消了点,赏了使团一些礼物,收了“贡品”,并送上敕谕一道。嘉庆帝的做法一方面暂时抵制了英国的侵略企图,然而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的传统观念,也使其对外来事物采取盲目排斥态度,失去了一次融入世界的机会。
惩治和珅
和珅生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比乾隆小39岁,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家原住在北京西直门内驴肉胡同,父亲曾任福建副都统。和珅十来岁时,有幸进咸安宫官学(地点在皇宫咸安宫),学习儒家经典和满、蒙文字,受到良好的教育。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他25岁参加了顺天府乡试,没有考中举人。但和珅因为出身满洲,做了宫廷三等侍卫,开始出入宫廷。这个差事给和珅接近乾隆提供了机会,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起点。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日,乾隆崩于紫禁城养心殿。嘉庆帝颙琰在乾隆死日亲政。嘉庆在办理大行皇帝乾隆大丧期间,采取断然措施,惩治权相和珅,举朝上下,大为震惊。
乾隆做了四年太上皇,仍紧紧地把持着实权。这时的和珅依然受宠,但是毕竟形势发生了变化。和珅在乾隆与嘉庆间采取“四手”:第一手是紧紧依靠太上皇乾隆,第二手是讨好嘉庆皇帝,第三手是限制嘉庆皇帝的权势,第四手是防止嘉庆日后对自己进行惩处。所以他在乾隆和嘉庆之间、在嘉庆面前和背后,都表现了“两面派”。
和珅竭尽全力限制嘉庆,培植任用自己的亲信。嘉庆即位时,他的老师朱珪当时任广东巡抚,向朝廷上了封表示庆贺的奏章。和珅就到乾隆面前告朱珪的状,不过乾隆未予理睬。嘉庆元年(1796年),乾隆准备召朱珪回京,升任大学士,嘉庆写诗向老师表示祝贺。和珅又到乾隆那里告状,说嘉庆皇帝笼络人心,把太上皇对朱珪的恩典,算到自己身上。这一次,乾隆生气了。他问军机大臣董诰:“这该怎么办?”董诰跪下劝谏乾隆说:“圣主无过言。”乾隆才作罢。不久,和珅还是找了个借口,怂恿乾隆将朱珪从两广总督降为安徽巡抚。和珅还将他的门下吴省兰派到嘉庆身边,名义上是帮助整理诗稿,实际上是监视嘉庆的言行。嘉庆二年(1797年),领班军机大臣阿桂病故。和珅只知进、不知退,便成为领班军机大臣。这时的乾隆,已年老体衰,记忆力很差,昨天的事,今天就忘,早上做的事,晚上就不明白了。和珅真正成了乾隆的代言人,也就更加为所欲为。
和珅自作聪明,作茧自缚,自坏其事。颙琰当皇子时,被定为储君。和珅密知此事,于乾隆公布嘉庆为皇太子的前一天,送给颙琰一柄如意,暗示自己对嘉庆继位有拥戴之功。嘉庆笑在脸上,恨在心里。但因和珅是乾隆的宠臣,老奸巨猾,朝廷上下,各种关系,盘根错节,不便动手。嘉庆在乾隆死后短短的15天里,就把一个被先帝恩宠30年的“二皇帝”加以惩治,举措得体,干净利落,取得胜利。嘉庆采取的办法是:
第一,欲擒故纵。嘉庆继位后,太上皇还健在。他面对一个老谋深算,并深受太上皇宠爱的和珅,采取了欲擒故纵的策略。和珅的一举一动,他看在眼里,不动声色。有些大臣在他面前批评和珅,嘉庆说:“我还准备让和珅帮我治理国家呢!”嘉庆向太上皇奏报的一些军国大事,也经常让和珅去代奏、转奏,以此表示信任,稳住了和珅。
第二,调虎离山。乾隆驾崩,和珅失去靠山,死期已经逼近。当天,嘉庆一方面任命和珅与睿亲王等一起总理国丧大事,一方面传谕他的老师署安徽巡抚朱珪来京供职。初四日,嘉庆发出上谕:谴责在四川前线镇压白莲教起义的将帅玩嬉冒功,并借此解除和珅死党福长安的军机处大臣职务。嘉庆命和珅与福长安昼夜守灵,不得擅离,切断他们与外界的联系。这实际上削夺了和珅的首辅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步军统领、九门提督的军政大权。
第三,突然出击。正月初五日,给事中王念孙等官员上疏,弹劾和珅弄权舞弊,犯下大罪。初八日,嘉庆宣布将和珅革职,逮捕入狱,在朝野掀起政治大波。嘉庆进行了一系列的人事调整。如初八日,嘉庆命令从即日起,所有上奏的文件,都要直接向皇上奏报,军机处不得再抄录副本,各部院大臣也不得将上奏的内容事先告诉军机大臣。并命宗室睿亲王淳颖、定亲王绵恩、仪亲王永璇、庆郡王永璘等分别掌握军政大权。
第四,制造舆论。嘉庆命各直省和在京大员,就和珅事向朝廷表态。直隶总督胡季堂首先表态,他在奏折中指责和珅丧心病狂、目无君上、蠹国病民、贪黩放荡,真是一个无耻小人,请求将其“凌迟处死”。“凌迟”就是千刀万剐。嘉庆立即批示,在京三品以上官员讨论这个意见,若有不同意见,也可以自行向皇帝上奏。实际上,就是以胡季堂的意见定下基调,并通报各省督、抚,要他们都表明态度。
第五,惩办和珅。初九日,在公布乾隆遗诏的同时,将和珅、福长安的职务革除,下刑部大狱。命仪亲王永璇、成亲王永瑆等,负责查抄和珅家产,并会同审讯。初十日,嘉庆御批“实力查办以副委任”,全面清查和珅大案。十一日,在初步查抄、审讯后,嘉庆宣布和珅二十大罪状:主要有欺骗皇帝、扣压军报、任用亲信、违反祖制、贪污敛财等。十八日,在京文武大臣会议,奏请将和珅凌迟处死,将同案的福长安斩首。嘉庆四年正月《上谕档》中记载:嘉庆谕示“和珅罪有应得”,就是说怎么严惩和珅都不过分,但考虑到他曾任领班军机大臣,为了朝廷体面,赐他自裁。据说和珅在狱中,自知生命不久,对着窗外元宵明月,感慨赋诗道:“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在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有这样的镜头:和珅得到嘉庆皇帝赐给他的三尺白绫,在狱中自尽。福长安以阿附和珅,令其到和珅死所跪视和珅自裁,并革去军机大臣、户部尚书职,逮下狱,籍其家。
第六,讲求策略。嘉庆说,和珅得罪的是先皇,所以要在皇父大丧期间,处治这个先皇的罪臣。和珅被诛后,其党羽皆惶恐不安。有的朝臣上疏,力主穷追其余党。嘉庆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在除掉和珅后,马上收兵。对和珅的亲信,除伊江阿、吴省兰、吴省钦等人给予处分外(和琳已死),其他由和珅保举升官者或给和珅送贿者,概不追究。嘉庆宣谕:“凡为和珅荐举及奔走其门者,悉不深究。勉其悛(quān)改,咸与自新。”此谕一下,人心始安,政局稳定。
嘉庆对和珅的惩治,动作迅速,干净利索,宽严适当,十分成功。这是嘉庆皇帝一生处理重大政治事件中最为精彩的一笔,也是他作为政治家的惟一杰作。但是,嘉庆定和珅的第一大罪是:在宣布皇太子前一天,和珅向他送如意以示拥戴之功。这表示和珅要投靠新主,其心不能算恶,既不叛君主,也不反社稷,此条构不成杀头之罪。嘉庆将此定为和珅第一大罪状,表明嘉庆胸中没有大格局,掌上没有大手笔。这是嘉庆亲政之后,平庸性格的一次表露。
不过,嘉庆对和珅的功绩和才能还是肯定的。嘉庆十九年(1814年),在和珅被杀15年之后,清国史馆将编修的《和珅列传》(稿本)送呈嘉庆审阅。嘉庆见记载简略,只记录了和珅的一堆官阶履历,很不满意。他朱批道:“和珅并非一无是处”,他“精明敏捷”,任职30年,还是做了很多的事。只是和珅贪鄙成性、怙势营私、狂妄专擅、贪婪专权,才不得不加以重罚。
《清史稿·和珅传》记载:“仁宗(嘉庆)尝论唐代宗杀李辅国,谓:‘代宗为太子,不为辅国所谗者几希。及即帝位,正其罪而诛之,一狱吏已办。’盖即为和珅发也!”这说的是唐代宗诛宰相李辅国的史事。《旧唐书·李辅国传》记载:李辅国,出身卑贱,年少被阉,相貌丑陋,粗通文字。在太子东宫是一个喂马的太监。安史之乱中,他力劝太子即帝位。肃宗即位后,升为太子管家。后来官运亨通——任开府仪同三司、郕(chéng)国公、兵部尚书、博陆郡王。肃宗死后,代宗即位,尊为尚父、司空兼中书令。《新唐书·李辅国传》也记载:代宗既嗣位,不愿大张旗鼓地杀李辅国,只差遣侠者,深夜将其刺杀之,割下头颅扔到溷厕中。但代宗仍对此事保密,刻木代其首以葬。嘉庆对和珅的处理,很像唐代宗对李辅国的处理,就是不愿深究、不想把事情搞大,而是作为个案处理。
但是,和珅的问题已不仅仅是个案,而是成了社会现象,可以叫做“和珅现象”。和珅这样一个出身“少贫无藉”、乡试不中的生员,由普通的宫廷侍卫,32岁成为军机大臣。以后更是青云直上,富贵常葆,登峰造极。这个问题值得研究。“和珅现象”的出现是老年帝王专制的必然。乾隆自诩“十全老人”、“十全武功”,意骄志满,倦怠朝政。他喜欢阿谀逢迎,那就必然滋生和珅这样的人。高阳先生认为,和珅的问题“高宗至少要负一半的责任”。这话说得还不够。严格说来,“和珅现象”的责任在乾隆皇帝,和珅是乾隆朝君主专制腐败机体上的一个毒瘤。当时,乾隆皇帝身边有四种人——后妃、太监、皇子、朝臣,后妃不能代他处理军政要务,太监不能陪他和诗品画,皇子太近怕其“觊(jì)觎(yú)大位”,大多朝臣又不会像和珅那样曲意逢迎。因此,和珅有着后妃、太监、皇子、直臣既不能取代,也不可或缺的独特作用。乾隆皇帝对他既喜爱又依赖,自然遇事会替他撑腰。当时,大学士阿桂同和珅不合,状元出身的王杰,也不买和珅的账。陈启元《庸闲斋笔记》记载:一天,和珅在军机处拿着一幅石墨画轴,王杰说:“贪墨之风,以至于此。”和珅指着王杰的手说:“状元宰相手果然好。”王杰说:“这手只会做状元宰相,不会要钱,有甚么好处?”后王杰告老还陕西韩城乡里,嘉庆送他的诗有“清风两袖送韩城”句。但是因为乾隆的缘故,嘉庆《平苗图》他们拿和珅没有办法。和珅在朝20余年,未尝一被弹劾。他稍见端倪,必设计除之。前面讲的曹锡宝弹劾不成反遭谴责就是一例。
嘉庆惩治和珅案没有株连,也没有扩大化,这是嘉庆的聪明之处;但他只把和珅当作个案处理,而没有把“和珅现象”当作制度性的弊端去解决,进行制度性的改革,这是嘉庆的平庸之处。[6]
3个人生活
编辑
爱听戏
嘉庆帝好听戏,而且兴致很高。
嘉庆帝固然一生勤于政务,但爱好戏剧也是不争的事实,亲政初年,洪亮吉上疏指责他“恐退朝之后,俳优近习之人,荧惑圣听者不少”。嘉庆帝一怒之下,把洪亮吉发配新疆。其实,洪亮吉所说也不是空穴来风,嘉庆是清朝迄此时为止对戏剧最为痴迷的一位君主。根据史料记载,早在嘉庆元年正月,刚刚登上皇帝宝座的嘉庆帝一连看了十八天大戏。当时父亲乾隆虽然退位,但在和珅辅佐之下大权独揽,嘉庆帝无事可做,所以,狠狠地过了一顿戏瘾。嘉庆四年太上皇驾崩,嘉庆帝成为名副其实的一国之君,大权独揽,忙得一塌糊涂,加上他崇尚节俭,又要为臣民做表率,听戏不像以往那样随心所欲。不过根据专门研究清代宫廷戏剧的丁汝芹先生介绍,嘉庆皇帝精通戏曲,无论筹备排演新戏、分配角色,还是舞台调度,他几乎事事过问,称他为清宫戏剧导演也不为过。宫廷唱戏,集中在年节庆典期间,这时候连天大戏,从早到晚,演出不停。其他日子里,皇帝不能随便举行大规模的唱戏活动。更何况此间国事如麻,动乱较多,实际上并没有多少闲情逸致听戏,嘉庆帝偶尔以此调剂一下情绪,更多时间是茶余饭后叫来太监清唱几段,然后再指点一番,并没有因此耽误国政。
喜打猎
嘉庆帝还好打猎,木兰秋狝的兴致很高。
“木兰秋狝”指的是秋天在皇家猎苑木兰围场进行的行猎活动,这一制度确立于康熙时代,借以训练军队,联络蒙古王公,当然,也带有行乐的目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行乐的目的越来越突出。木兰围场在承德北部一百多公里的地方,本来是蒙古王公的领地。这里地势起伏,草深林密,野兽出没,尤其以鹿为最多。但当时道路难行,官兵马匹不足,缺乏棉衣,群臣也不愿意长途跋涉,所以,每次都遇到很大的阻力,很多时候,嘉庆帝也不得不妥协。再加上此时生态环境恶化,加上围场官员管理不善,木兰围场猎物稀少。所以,除了嘉庆十五年行围较为满意以外,每次的收获都不大。[7]
4家族成员
编辑
后妃
皇后
孝淑睿皇后像
孝淑睿皇后像[2]
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总管内务府大臣、副都统、承恩公和尔经额女,乾隆三十九年嫁与嘉庆为嫡福晋。先后生有一子(皇二子,即道光帝)、二女(皇二女,夭折;皇四女庄静固伦公主)。嘉庆元年(1796)册封为皇后,嘉庆二年崩。
·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礼部尚书恭阿拉的女儿,嘉庆帝为皇子时的侧福晋,嘉庆元年册封贵妃。孝淑皇后去世后,奉太上皇乾隆旨意晋封皇贵妃。到嘉庆六年,才由皇贵妃而册为皇后。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十一日(公元1850年1月23日)去世,终年七十四岁,葬于昌陵西面三华里处还有昌西陵。生两子:绵恺、绵忻。女一,殇。
皇贵妃
·和裕皇贵妃,刘佳氏,颙琰为皇子时,入侍藩邸。生皇长子幼年夭折。嘉庆元年(1796)正月册封为诚妃。十三年(1808)十一月晋封为诚贵妃。二十五(1820),道光晋尊为皇考诚禧皇贵妃。道光十三年十二月十八日(公元1834年初)去世。尊谥和裕皇贵妃。葬昌陵妃园寝,墓券位于前排居中。
·恭顺皇贵妃(1786年—1860年)钮祜禄氏如玥,嘉庆初年被选入宫,赐号如贵人。嘉庆十年册封为如嫔。十五年九月晋封为如妃。二十五年十二月,道光晋尊为皇考如贵妃。道光二十六年,晋尊为如皇贵妃,居寿安宫。三十年(一八五零)正月,咸丰晋尊为皇祖如皇贵太妃。咸丰三年行册尊礼。十年闰三月初三日去世,终年七十四。
妃
恕妃,完颜氏,父哈丰阿,官轻车都尉。颙琰为皇子时,入侍藩邸为侧福晋。卒于嘉庆继位以前,嘉庆二年四月追封为恕妃。葬妃园寝,墓券位于第二排居中。
华妃,侯佳氏,嘉庆元年正月册封为莹嫔。嘉庆六年(1801)四月晋封为华妃。九年(1804)六月二十八日去世。
庄妃(?—1811年),王佳氏,父伊里布,举人。潜邸侍妾,元年封为春常在,嘉庆三年春贵人,嘉庆六年(1801)四月册封为庄嫔。嘉庆十三年(1808)十一月晋封为庄妃。嘉庆十六年(1811)二月十五日去世。
·信妃(?—1822年)刘佳氏馥馨,将军本志之女。嘉庆三年封为信贵人,嘉庆十三年(1808)十一月册封为信嫔。道光帝即位,晋尊为皇考信妃。道光六年(1826)十月十三日去世。
嫔
恩嫔,乌雅氏,父万明,官至左副都御史。嘉庆八年赐号恩常在,嘉庆十七年晋封为恩贵人。道光元年(1820)十二月,道光帝晋尊为皇考恩嫔,尊称恩太嫔。道光二十六年(1846)二月初十日去世。
简嫔,关佳氏湘君,拜唐阿德成女,颙琰为皇子时,入侍为格格。1780年在生育皇长女时难产而卒。嘉庆二年(1797)四月追封为简嫔。
逊嫔,沈佳氏,内务府大臣职衔永和女,乾隆四十八年,入侍王府为格格。乾隆五十一年(1786)生皇五女慧安和硕公主,嘉庆元年封为逊常在,嘉庆七年晋封为逊贵人,嘉庆十二年四月崩,追封为逊嫔。
·淳嫔(?—1819年)董佳氏,委署库长时泰女。嘉庆初年赐号淳贵人,嘉庆六年(1801)四月册封为淳嫔。嘉庆二十四年去世。
·安嫔,苏完瓜尔佳氏,公安英之女。身为宫女,因长得小巧玲珑,又善解人意,被嘉庆临幸,封为安常在,道光元年,道光帝晋尊为皇考安嫔,尊称为安太嫔。道光十七年(1837)六月二十七日去世。
·荣嫔,梁氏,员外郎光保女。嘉庆时赐号荣贵人。道光继位,尊为皇考荣嫔。
贵人
·玉贵人(?—1815年)嘉庆二年十一月封玉贵人,嘉庆十九年十月初七日卒,嘉庆二十年。二月二十九日葬入昌陵妃园寝。
·芸贵人(?—1805年)嘉庆九年(1804年)正月册封芸贵人,十年七月十九日芸贵人逝世。
·李贵人(?—?)葬昌陵妃园寝。[7]
子女
儿子
皇长子穆郡王——出生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母和裕皇贵妃刘佳氏,时为藩邸福晋。未命名,幼殇。嘉庆二十五年(1820)八月追封;
皇二子道光帝爱新觉罗·旻宁——出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母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不予赘述;
皇三子惇恪亲王爱新觉罗·绵恺——出生于乾隆六十年(1795),母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时为皇子侧福晋。嘉庆二十五年七月进封惇亲王,道光十八年卒,谥曰恪。享年四十三岁;
皇四子瑞怀亲王爱新觉罗·绵忻——出生于嘉庆十年(1805),母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时为皇后。嘉庆二十四年正月,封瑞亲王,年十四。道光三年,命在内廷行走。道光八年七月,薨,谥曰怀。享年二十四岁;
皇五子惠端亲王爱新觉罗·绵愉——出生于嘉庆十九年(1814),母恭顺皇贵妃钮祜禄氏,时为如妃。嘉庆二十五年七月,宣宗道光帝即位,封惠郡王,在内廷行走,上书房读书。道光十九年,进亲王。同治三年十二月,薨,同治帝亲临奠,赐银五千治丧,谥曰端,称惠端亲王。享年五十一岁。
女儿
长女(1780.4.11—1783.11.1)其母为颙琰简嫔关佳氏,时为藩邸格格。乾隆四十五年(1780)四月十一日生,乾隆四十八年(1783)十一月初一卒,年仅4岁,未封,无名。
皇次女(1780.4.30一1783.8.10)其母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时为皇子嫡福晋。乾隆四十五年(1780)四月三十日生。乾隆四十八年(1783)八月初十卒,年仅4岁,未封,无名。
皇三女(1781.12.1一1811.3.12)庄敬和硕公主,其母为和裕皇贵妃刘佳氏,时为藩邸福晋。乾隆四十六年(1781)十二月十七生,嘉庆六年(1801)十一月嫁与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持氏索特纳木多布济,封庄敬和硕公主,嘉庆十六年(1811)三月十二卒,时年31岁,葬于北京海淀区复兴门外公主坟东侧。索特纳木多布济,系科尔沁郡王齐默持多尔济之孙,乾隆四十八年袭父爵,封为郡王,嘉庆四年(1799)正月命于御前行走,娶公主后荐授御前大臣,嘉庆二十五年(1820)受顾命,道光五年七月初十卒,晋赠亲王,无嗣,以从子僧格林沁为嗣。
皇四女(1784.9.7一1811.5.7)庄静固伦公主,其母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时为皇子嫡福晋。乾隆四十九年(1784)九月初七生,嘉庆七年(1802)封庄静固伦公主,是年十一月嫁给蒙古族博尔济吉持氏玛尼巴达喇,嘉庆十六年(1811)五月初七卒,时年28岁,葬于北京海淀区复兴门外公主坟西侧。玛尼巴达喇,嘉庆四年(1799)袭封土默特贝子,历任前锋统领,蒙古都统,道光五年(1825)授御前大臣,道光八年(1828)加郡王衔,道光十一年(1831)封贝勒,道光十二年(1832)十一月初九卒。
皇五女(1786.11.11—1795)慧安和硕公主,其母为颙琰逊嫔沈佳氏,时为藩邸格格。乾隆五十一年(1786)十一月十一生,乾隆六十年(1795)五月卒,年仅10岁,嘉庆二十三年(1818)三月追封为慧安和硕公主,嘉庆八年(1803年)十月,葬于西陵境内的张各庄公主园寝。
皇六女(1789.6.12—1790)其母为颙琰华妃侯佳氏,时为皇子侧福晋。乾隆五十四年(1789)六月十二生,乾隆五十五年(1790)殇,未封,无名。
皇七女(1793.6.26—1795),其母为颙琰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时为皇子侧福晋。乾隆五十八年(1793)六月二十六日生,乾隆六十年(1795)六月殇,年仅3岁,未封,无名。
皇八女(1805.2.8一1805.11),其母为颙琰恭顺皇贵妃钮祜禄氏,时为如贵人。嘉庆十年(1805)二月八日生,十一月即殇,未封,无名。
皇九女(1811.1.25一1815.5)慧愍固伦公主,其母为颙琰恭顺皇贵妃钮祜禄氏,时为如嫔。嘉庆十六年(1811)正月二十五生,嘉庆二十年五月殇,年仅5岁,嘉庆二十年(1820)五月追封为慧愍固伦公主,嘉庆二十年(1815年)九月,葬于西陵境内的张各庄公主园寝。
5人物评价
编辑
《清史稿》评论曰:仁宗初逢训政,恭谨无违。迨躬莅万几,锄奸登善。削平逋寇,捕治海盗,力握要枢,崇俭勤事,辟地移民,皆为治之大原也。
诏令数下,谆切求言;而吁咈(迂腐)之风,未遽睹(立刻阻止)焉,是可嘅已(1810年代嘉庆想改革,但是国内缺乏世界观大才,国内社会迷信风气也会排斥西化科学人才,所以评者为嘉庆感慨,终至1842年鸦片战争爆发)。
与他的父、祖相比,嘉庆皇帝是一位既没有政治胆略又缺乏革新精神,既没有理政才能又缺乏勇于作为品格的平庸天子。“平庸”两个字,是嘉庆皇帝的主要性格特点。嘉庆朝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上承“励精图治、开拓疆宇、四征不庭、揆文奋武”的“康乾盛世”,下启鸦片战争、南京签约、联军入京、帝后出逃的“道咸衰世”。清朝社会的固有矛盾已经积累了180年,嘉庆皇帝扮演了大清帝国由极盛而转为衰败的历史角色。[8]然而,嘉庆的平庸,并不是他的性情所致,而是历史的必然,在乾隆晚期,清朝已经出现了衰败的迹象,白莲教的起义,再加上乾隆晚年举办寿宴过度的奢华,使得嘉庆初期国库空虚,所以说乾隆实际上是留下了个烂摊子给嘉庆。
6艺术形象
编辑
影视作品
于 波饰 嘉庆 《大内低手》
影视剧中的嘉庆
影视剧中的嘉庆(7张)
王光辉饰 嘉庆 《梦断紫禁城》
汪禹饰 嘉庆《满清十三皇朝Ⅱ》之《嘉庆》
贾一平饰 嘉庆 《乾隆王朝》[9]
阮巡饰 嘉庆 《宰相刘罗锅》
黄维德饰 嘉庆 《少年嘉庆》
辛柏青饰嘉庆《嘉庆皇帝》
许还山饰 嘉庆《天地民心》
于洋饰 嘉庆 《金枝欲孽》
卓凡饰 颙琰《皇宫宝贝》
牛青峰饰 嘉庆《褡裢王爷》
王光辉饰 永琰《.九岁县太爷》
高鑫饰 颙琰《草民县令》
黄少祺饰 嘉庆《嘉庆君游台湾》、《龙凤奇缘》
刘德凯饰 嘉庆《嘉庆微服私访记》(又名《嘉庆君游台湾》)
7相关小说
编辑
明星皇后之清宫绝恋
作者:sam杨
小说简介:
夏雅涵,天富影视公司一线花旦,娱乐圈绝无绯闻女明星,单纯不复杂的性格使人不知不觉爱上她。魏妍雅,内管领魏清泰之女,名门闺秀,绝色容貌,息事宁人的性格便得人人现欺负她。一个现代大明星,一个清朝三小姐,因为一部戏,融为一体。夏雅涵化身魏妍雅,用她的身份在乾隆后宫步步为营、勾心斗角。深宫之路以让她筋疲力尽,可两个男人和她纠缠不清,一个是高高在上的大清天子,一个是温文尔雅的专情王爷,她,情归何处?
小说里的颙琰:
爱新觉罗·颙琰,女主之子,性格懦弱,女主扶持培养,终成帝业。
晋级:十五阿哥--嘉庆帝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
清朝君主
参考资料
1. 嘉庆皇帝 .雅虎文化 [引用日期2013-08-7] .
2. 爱新觉罗·颙琰 .趣历史 [引用日期2014-01-5] .
3. 爱新觉罗·颙琰——上承康乾盛世,下启咸道衰世 .趣历史 [引用日期2013-12-8] .
4. 嘉庆帝驾崩 .中华博物 [引用日期2013-12-8] .
5. 英国侵略澳门炮台 .中华博物 [引用日期2013-12-8] .
6. 惩治和珅 .人民网 [引用日期2013-12-8] .
7. 嘉庆皇帝简介 .中国历史故事网 [引用日期2013-11-27] .
8. 《天下收藏》——讲述“嘉庆王朝” .北京电视台 [引用日期2013-12-8] .
9. 云南1台全国卫视独播《我生命中的橄榄树》 .云南新闻 [引用日期2013-11-27] .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2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