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历史】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年—1626年)清王朝的奠基者,通满语和汉语,喜读《三国演义》。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平定中国关东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萨尔浒之役后,迁都沈阳。之后席卷辽东,攻下明朝在辽七十余城。1626年兵败宁远城之役,同年四月,努尔哈赤又亲率大军,征蒙古喀尔喀,七月中旬,努尔哈赤身患毒疽,不久去世,葬于沈阳清福陵。清朝建立后,尊为清太祖,谥曰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1-2]
(名片参考资料来源:[2])
人物关系
中文名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国    籍中国
民    族满族
出生地赫图阿拉
出生日期1559年2月21日(己未年)
逝世日期1626年9月30日
职    业可汗、军事家、政治家
主要成就统一女真、建立后金
庙    号清太祖
陵    寝清福陵(沈阳东陵)
在    位1616年2月17日-1626年9月30日
后    任爱新觉罗·皇太极
谥    号高皇帝
尊    号聪睿恭敬汗 、大英明汗
目录
1人物生平
▪ 出身豪门
▪ 统一女真
▪ 建立大金
▪ 征讨明廷
▪ 患病驾崩
2为政举措
▪ 政治
▪ 军事
▪ 民族
▪ 制度
▪ 文学
3死亡争议
4人物评价
5家族成员
▪ 家世
▪ 兄弟姐妹
▪ 后妃
▪ 子女
6姓氏之谜
7陵寝墓地
8艺术形象
▪ 文学形象
▪ 影视形象
1人物生平
编辑

出身豪门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2月21日),努尔哈赤出生于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后改称
努尔哈赤半身朝服像
努尔哈赤半身朝服像
兴京,今中国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的一个满族奴隶主塔克世的家中。努尔哈赤出生时,正值16世纪后半期,统治中国明朝虽然依然政权稳固,但已渐渐走向衰落。努尔哈赤的先人都非等闲之辈,从六世祖猛哥帖木儿开始受到明朝册封。祖父觉昌安(明代译作叫场)、父塔克世(明代译作他失)为建州左卫指挥,母为显祖宣皇后。
在当时的东北地区,最主要的军事力量是辽东总兵李成梁的部队。他利用女真各部落之间以及和其他民族部落之间的矛盾纵横捭阖,以控制局势。明朝建州右卫指挥使王杲(努尔哈赤的外祖父)于万历二年(1574年)叛明被李成梁诛杀。王杲的儿子阿台章京得以逃脱,回到古勒寨(今新宾上夹河镇古楼村)。阿台之妻是觉昌安的孙女。
统一女真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李成梁攻打古勒寨。觉昌安、塔克世进城去劝降,因战事紧急被围在寨内。建州女真苏克素浒河部图伦城的城主尼堪外兰在李成梁的指挥下诱阿台开城,攻破古勒寨之后屠城,觉昌安、塔克世也未能幸免,家中只剩努尔哈赤一人幸存,从此立下复仇誓言:杀死尼堪外兰。努尔哈赤和他的弟弟舒尔哈齐在败军之中,因仪表不凡,被李成梁的妻子放走。努尔哈赤归途中遇到额亦都等人拥戴,用祖、父所遗的13副甲胄起兵,开始统一建州女真各部的战争。他回到建州之后,派人质问明朝为什么杀害其祖父、父亲。明朝归还努尔哈赤祖、父遗体,并给他“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封龙虎将军,复给都督敕书”。[3]
建立大金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五月,努尔哈赤率领部众去攻打尼堪外兰,攻克图伦城,尼堪外兰逃走到鹅尔浑。
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正月,努尔哈赤向李岱驻守的兆佳城(今辽宁新宾下营子赵家村)发动攻击,取胜并生擒李岱。
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努尔哈赤攻克鹅尔浑,尼堪外兰逃到明朝领地。努尔哈赤请求明边吏押还尼堪外兰,并将他处死。
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在“建州老营”的废址上建城,该城在天命六年(1621年)后金迁都辽阳后被称为佛阿拉,即“旧老城”(今新宾县永陵镇二道村)。
据《满洲实录》,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努尔哈赤采用了蒙古文字而为满语配上了字母。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去北京向明朝朝贡。
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迁都到赫图阿拉。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成为后金大汗。此时的努尔哈赤已经攻占了大部分女真部落。
征讨明廷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4月13日,努尔哈赤在盛京“告天”誓师,宣读了与明朝结有的七大恨的讨明檄文。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三月,明廷征集十四万军队讨伐努尔哈赤。努尔哈赤掌握有利战机,集中兵力,“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在萨尔浒之战,大败明军,杀明军约六万人,取得胜利。之后,智取开原和铁岭,使明朝在辽东地区失去了御守后金西去的屏蔽。明人评曰:铁岭、开原,为辽重蔽,既并陷贼,则河东已在贼握中。
明天启元年即金天命六年(1621年),努尔哈赤迁都辽阳,兴建东京城。
天启二年即金天命七年(1622年),努尔哈赤大败辽东经略熊廷弼和辽东巡抚王化贞,夺取明辽西重镇广宁(今辽宁北镇市)。
明天启五年(1625年)三月,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在统治辽东期间,多次在征战中进行血腥杀戮。
明天启六年(1626年)一月,努尔哈赤发起宁远之战,明朝守将袁崇焕以葡萄牙制的红夷大炮击败之,兵退盛京(沈阳)。同年四月,努尔哈赤又亲率大军,征蒙古喀尔喀,“进略西拉木轮,获其牲畜”。五月,明将毛文龙进攻鞍山,努尔哈赤回师盛京。[4]
患病驾崩

明天启六年(1626年)七月中旬,努尔哈赤身患毒疽,七月廿三往清河汤泉疗养,八月初七,大渐,十一日,乘船顺太子河而下,病死于叆(ài)福陵隆恩门鸡堡(今沈阳市于洪区翟家乡大挨金堡村),终年六十八岁。努尔哈赤葬于沈阳福陵(今沈阳东陵),庙号“太祖”。
2为政举措
编辑

政治

努尔哈赤制定了厚待功臣的重要国策。对于早年来投、率军征战、尽忠效劳的“开国元勋”,如费英东、额亦都、何和里、扈尔汉、安费扬古等“五大臣”及杨古利、冷格里等人,给予特别礼遇和优待,赐给大量人畜财帛,任为高官,封授爵职,联姻婚娶,荣辱与共。当这些功臣出了差错时,他着重指出“贫时得铁,犹胜于
努尔哈赤雕塑
努尔哈赤雕塑
金”,常以其功而从轻处治。努尔哈赤招徕了许多有才之人,他们献计献策,多次进入大明掠夺使女真部逐渐“民殷国富”,为建立和壮大后金国,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在军事与外务上,努尔哈赤制定了具体的方针、政策和策略。采取了“恩威并行,顺者以德服,逆者以兵临”,即以抚为主,以剿相辅的方针。其具体内容有三:
一为抗拒者杀,俘获者为奴。因纳殷部七村诸申降后复叛,据城死守,“得后皆杀之”。额赫库伦部女真拒不降服,努尔哈赤遣兵攻克,斩杀守兵,“获俘一万”,灭其国,“地成废墟”。
二是降者编户,分别编在各个牛录内,不贬为奴,不夺其财物。原是部长、寨主、贝勒、台吉,大都封授官职,编其旧属人员为牛录,归其辖领。
三为来归者奖。对于主动远道来归之人,努尔哈赤特别从厚奖赐。当他听说东海虎尔哈部纳喀达部长率领一百户女真来投时,专遣二百人往迎,到后,“设大宴”,厚赐财物,“为首之八大臣,每人各赐役使阿哈十对、乘马十匹、耕牛十头”,以及大量皮裘、貂帽、衣、布、釜盆等物。对其他随从人员,亦“俱齐备厚赐之”。这样就缩小了打击面,争取到许多部长、路长带领属人前来归顺。仅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的记载,黑龙江、吉林、辽宁女真酋长统众来归的,就有二三百起之多,因而加速了女真统一的进程,减少了不必要的伤亡和损失。
努尔哈赤还采取了正确的用兵策略,一般是由近及远,先弱后强,逐步扩大。他积极争取与蒙古联盟,尽力避免过早地遭到明朝的打击,直到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以七大恨发动叛乱以前,没有受到明军的征剿,这极大地有利于统一女真事业的顺利进行。充分发挥了军事指挥才干。他长于用计,重视保密,多谋善断,议即定,定即行,出兵犹如暴风骤雨,迅不可挡,经常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
军事

努尔哈赤戎马生涯长达44年,史称他“用兵如神”,是一位优秀的军事统帅,在军事谋略上,在指挥艺术上,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围城攻坚、里应外合、铁骑驰突、速战速决,体现了高超的智慧。他在萨尔浒之战中,采取“恁(nèn)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就是“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兵略,成为中国军事史上集中兵力、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他在军队组织、军队训练、军事指挥、军事艺术等方面的作为,都可圈可点。特别是他在作战指挥艺术上,对许多军事原则,如重视侦察、临机善断努尔哈赤御用剑、诱敌深入、据险设伏、巧用疑兵、驱骑驰突、集中兵力、各个击破、一鼓作气、速战速决、用计行间、里应外合等,都能熟练运用并予以发挥。[5]
民族

努尔哈赤兴起后,对蒙古采取了既不同于中原汉族皇帝、也不同于金代女真皇帝的做法。他用编旗、联姻、会盟、封赏、围猎、赈济、朝觐(jìn)、重教等政策,加强对蒙古上层人物及部民的联系与辖治。后漠南蒙古编入八旗,成为其军政的重要支柱;喀尔喀蒙古实行旗盟制;厄鲁特蒙古实行外扎萨克制。后康熙帝说:“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清朝对蒙古的抚民固边政策,其经始者就是努尔哈赤。
制度

女真民俗壮者皆兵,素无其他徭役,平时多以渔猎为生。每次作战或行猎,女真人依家族城寨出师,以十人以一人为牛录额真总领其余九人负责各方动向。努尔哈赤起兵正是利用女真人这种传统的狩猎组织形式,牛录额真也成为建州治下的官名之一,起初总分为环刀、铁锤、串赤(铁丳皮牌)、能射四军,成为后来创建旗制的基础。[6]
随着努尔哈赤兵马越来越多,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在吞并乌拉以后对属下人马进行一次整编,以三百人为一牛录,设置一牛录额真(后称佐领)管理,并以黄、白、红、蓝四色为四旗。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十一月,努尔哈赤乌拉后,规模更为扩大,于是以五牛录为一甲喇,设一甲喇额真(后称参领);五甲喇为一固山(旗),设一固山额真(后称都统),以梅勒额真(后称副都统)二人副之;固山额真之上则由努尔哈赤之子侄分别担任旗主贝勒,共议国政。旗的数目又在原有四旗基础上再增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为八旗,分长甲、短甲、巴雅喇三兵种,分别是清朝时期前锋、骁骑和护军营的前身。此后随着势力的进一步扩张,接下来的几代统治者对旗制又有所改进,但八个旗这一数目未再有任何变动。
除了军事外,八旗制度还兼有行政、生产、司法、宗族诸职能。努尔哈赤创制八旗使来自不同地区、凝聚力涣散的女真部民整合为一组织纪律性很强的社会整体,增强了军队战斗力的同时也成为了努尔哈赤成就霸业的一把利刃。[7]
文学

女真人在金朝时期曾依照契丹字创建女真字,但因金国亡于元朝之后中原女真人高度汉化,而东北女真又受蒙古影响,导致女真文在明朝中后期彻底失传,以至于明末女真人“凡属书翰,用蒙古字以代言者十之六七,用汉字以代言者十之三四”。所以后来努尔哈赤崛起,深感与明朝、朝鲜往来文书需要反复译写多有不便,于是指示大臣噶盖和学者额尔德尼二人创制文字来解决这一问题。起初二者以女真人早已习惯书写蒙古文为由表示不便制造新文字,努尔哈赤则以“如何以我国之语制字为难,反以习他国之语为易耶”给以反驳,并提出借用蒙古字母拼写女真语。后来,二人根据努尔哈赤之意创制而成并颁行,被后世称为“无圈点满文”(老满文),此后再经达海于天聪年间彻底完善,为“有圈点满文”(新满文)。
努尔哈赤主持创制和颁行满文使其治下部民相互交流、书写公文、记载政事、翻译汉籍等方面更为便利。翻译而成的大量汉籍也使努尔哈赤本人及其后世统治者在中原历代王朝的历史中吸取了大量经验。[8]
3死亡争议
编辑

关于努尔哈赤的死因,史学界一直众说纷纭,而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他是被袁崇焕的炮火所伤,郁愤而死,还是因为身患毒疽,不治身亡。
病死说出自《清史稿》,据记载,在天命十一年七秋七月“上不豫”,至“八月丙午,上大渐,乘舟回。庚戌,至爱鸡堡,上崩”。
而重伤致死出自朝鲜人李星龄所著的《春坡堂日月录》,据该书记载,朝鲜译官韩瑗随使团来明时,碰巧与袁崇焕相见,袁很喜欢他,宁远之战时曾把他带在身边,于是韩瑗得以亲眼目击这次战役的全过程。宁远战事结束后,袁崇焕曾经派遣使臣带着礼物前往后金营寨向努尔哈赤“致歉”(实为冷言讥讽),说“老将(按:指努尔哈赤)横行天下久矣,今日见败于小子(按:指袁崇焕),岂其数耶!”努尔哈赤“先已重伤”,这时备好礼物和名马回谢,请求约定再战的日期,最后终于“因懑恚而毙”。这条史料明确记载努尔哈赤是在宁远之战中受了“重伤”,并由于宁远兵败,精神上也受到很大的创伤,整日悒悒不自得。在肉体和精神受到双重创伤的情况下,这位沙场老将终于郁郁而终。
但清史专家李鸿彬在《满族崛起与清帝国建立》一书中,却对努尔哈赤炮伤而死论者的关键证据《春坡堂日月录》提出了质疑,并提出第三种观点“愤懑致死”说。
疑点一:既然朝鲜译官韩瑗都知道努尔哈赤“先已重伤”,那么守卫宁远的最高统帅袁崇焕就应更加清楚,何况袁崇焕还曾派遣使臣前往后金营中察看过呢。如果努尔哈赤确实身负“重伤”,这当然是袁崇焕的特大功劳,也是明军的重大胜利,不仅袁崇焕本人,而且朝廷上下、文武百官都将对此事大书特书,以便激励军民的士气。但是,无论是袁崇焕本人报告宁远大捷的折奏,还是朝廷表彰袁崇焕的圣旨抑或朝臣祝贺袁崇焕宁远大捷的奏疏,其中都只字不提努尔哈赤受伤之事,显然是后人附会之说。
疑点二:努尔哈赤战败于宁远,是1626年正月,至八月二十日死,其间八个多月。从大量史料记载看,在这八个多月中,努尔哈赤并没有去治病,而是“整修舟车,试演火器”,并且到“远边射猎,挑选披甲”,积极准备再进攻宁远,以复前仇。四月,亲率大军,征蒙古喀尔喀,“进略西拉木轮,获其牲畜”。五月,毛文龙进攻鞍山,后方吃紧,这才回师沈阳。六月,蒙古科尔沁部的鄂巴洪台吉来朝,他亲自“出郭迎十里”,全不像“重伤”之人。
因此,李鸿彬认为,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中有没有身受“重伤”,是不是“懑恚而毙”,很值得怀疑。
李鸿彬认为,努尔哈赤回到沈阳以后,一则由于宁远兵败,赫赫有名的沙场老将败在初历战阵的青年将领手中,精神上受到很大的创伤,整日心情郁忿;二则因为年迈体衰,长期驰骋疆场,鞍马劳累,积劳成疾。同年七月中,努尔哈赤身患毒疽,并非炮伤,二十三日往清河汤泉疗养。到了八月七日,他的病情突然加重。于五日之后,八月十一日,便乘船顺太子河而下,转入浑河时,与前来迎接大妃乌拉那拉氏相见后,行至离沈阳四十里的叆鸡堡逝世。
4人物评价
编辑

《清史稿》:“太祖天锡智勇,神武绝伦。蒙难艰贞,明夷用晦。迨归附日众,阻贰潜消。自摧九部之师,境宇日拓。用兵三十馀年,建国践祚。萨尔浒一役,翦商业定。迁都沈阳,规模远矣。比于岐、丰
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
,无多让焉。”[9]
乾隆皇帝:“铁背山头歼杜松,手麾黄钺振军锋;于今四海无争战,留得艰难缔造踪。”
蔡东藩:“智深勇沈,信不愧为开国主,然皆由激厉而成。古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者,于此可见矣。”
周远廉:“正是在女真人渴望统一的形势下,努尔哈赤应运而兴,以短短三十余年时期,完成了几百年来没有完成的统一女真各部的事业,并促使女真人与来自不同地区的蒙、汉等各个民族的数十万人,融合为新的民族共同体——满族。这是努尔哈赤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努尔哈赤从小部落酋长一跃而为金国的可汗,对统一女真各部、大败明军于萨尔浒、攻取辽沈地区,建立和壮大后金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进入辽沈以后,努尔哈赤也作了不少错事,如残酷屠杀辽东军民;大规模编立农奴制拖克索,使辽东大多数汉民沦为封建农奴;确立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破坏统一的君权、削弱后金国力的倒退的落后制度;怀疑汉官、疏远汉官,影响了满族贵族与辽东汉族地主阶级的联合,加剧了辽东的动乱。这些弊政大大地破坏了辽东地区的生产,造成人民的苦难。努尔哈赤在这个过程中起了不应该起的消极作用。但毕竟是瑕不掩瑜,功大于过。”[10]
阎崇年:“在我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历史人物的星海中,有两颗最明亮的民族英雄之星——一颗是蒙古族的元太祖成吉思汗,另一颗是满洲族的清太祖努尔哈赤。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奠基的清帝国,绵祚二百六十八年,他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民族英雄。他的姓名与业绩,不仅垂诸于中国史籍,而且载记于世界史册。他活跃在中华统一多民族大家庭的历史舞台上,他一生十功四过,瑕不掩瑜。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1]
5家族成员
编辑

家世

祖先
始祖:布库里雍顺,母曰佛库伦。[12]
越数世,布库里雍顺之族不善抚其众,众叛,族被戕,幼子范察走免。
又数世,至都督孟特穆,是为肇祖原皇帝,有智略,谋恢复,歼其仇,且责地焉。於是肇祖移居苏克苏浒河赫图阿喇。
六世祖:孟特穆,追尊肇祖原皇帝。
充善之母,追尊原皇后。
肇祖有子二:长充善,次褚宴。
五世祖:充善。
子三:长妥罗,次妥义谟,次锡宝齐篇古。
四世祖:锡宝齐篇古。
子一:都督福满。
曾祖父:福满,兴祖直皇帝。
觉昌安之母,追尊直皇后。
兴祖有子六:长德世库,次刘阐,次索长阿,次觉昌安,是为景祖翼皇帝,次包朗阿,次宝实。
祖父:觉昌安,追尊景祖翼皇帝。
塔克世之母,追尊翼皇后。
景祖有子五:长子礼敦;次子额尔衮;第三子界堪;第四子塔克世,是为显祖宣皇帝;第五子塔察篇古。
父母
父亲:塔克世,追尊显祖宣皇帝。
时有硕色纳、加虎二族为暴于诸部,景祖率礼敦及诸贝勒攻破之,尽收五岭东苏克苏浒河西二百里诸部,由此遂盛。
生母:喜塔喇氏,都督阿古之女。追尊宣皇后。
显祖有子五,太祖(努尔哈赤)其长也。母喜塔喇氏,是为宣皇后。孕十三月而生。是岁己未,明嘉靖三十八年也。
继母:哈达纳喇氏。完汉所养族人之女。[13]
庶母:李佳氏,古鲁礼之女。
兄弟姐妹

努尔哈赤影视形象
努尔哈赤影视形象(10张)
弟弟
关系
姓名
身世
备注
二弟
爱新觉罗·穆尔哈齐
母为塔克世之妾李佳氏,异母弟
追封多罗诚毅勇壮贝勒
三弟
爱新觉罗·舒尔哈齐
母为宣皇后喜塔喇氏,同母弟
追封和硕庄亲王
四弟
爱新觉罗·雅尔哈齐
母为宣皇后喜塔喇氏,同母弟
追封多罗通达郡王
五弟
爱新觉罗·巴雅喇
母为塔克世次福晋哈达纳喇氏,异母弟
追封多罗笃义刚果贝勒
姐妹
和硕公主
后妃

据文献记载,努尔哈赤共有16个妻妾。《清史稿》上记载努尔哈赤共有14位妻妾,未记载从殉的2位庶妃。
皇后
(追封2位)
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名孟古哲哲。叶赫贝勒杨吉努之女,叶赫贝勒纳林布禄(那林孛罗)、金台什(金台失)之妹。明万历三年乙亥生。十六年九月嫁努尔哈赤为侧福晋。三十一年癸卯九月二十七日薨,年二十九。崇德元年四月,皇太极追封其母为孝慈武皇后,谥曰孝慈昭宪纯德真顺承天育圣武皇后。顺治元年九月,升祔太庙。康熙元年四月,将太祖谥由“武”改为“高”,即为孝慈高皇后;雍正、乾隆累加谥,曰孝慈昭宪敬顺仁徽懿德庆显承天辅圣高皇后,祔葬福陵。子一,皇八子皇太极,即清太宗。
孝慈高皇后生前是否当过大福晋,尚有争议。一说,她一直是侧福晋;二说,继妃被废后,她成为第三任大福晋。
追赠旋夺孝烈武皇后/大妃,乌拉那拉氏,名阿巴亥。乌拉贝勒满泰之女。明万历十八年庚寅生。二十九年十一月,其叔父贝勒布占泰(卜占台)送她嫁努尔哈赤为侧福晋。前一任大福晋去世后,立为大福晋。是最后一任大福晋。天命十一年丙寅八月十一日,太祖崩;次日,大妃以身殉(或曰大妃之殉焉,为太祖遗命,诸子执而逼之乃死),年三十有七。顺治七年八月,多尔衮追封其母为孝烈武皇后,谥曰孝烈恭敏献哲仁和替天俪圣武皇后,升祔太庙。八年二月,因多尔衮得罪,罢皇后名份,夺谥号、黜庙享。子三,皇十二子阿济格;皇十四子多尔衮;皇十五子多铎。 史称太祖大妃。
册封之妃
寿康妃,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贝勒、后封炳图郡王孔果尔之女。明万历四十三年乙卯正月嫁努尔哈赤为侧福晋。顺治十八年十月,康熙帝尊封为皇曾祖寿康太妃,行册封礼。康熙四年乙己十二月二十五日薨。以妃礼葬福陵之右。无子女。
大妃
职位    姓名    父母    子女    备注
元妃    佟佳氏,名哈哈纳扎青    塔本巴晏之女    
子二
皇长子褚英;
皇次子代善;
女一
皇长女,嫁董鄂氏(东果氏)何和礼,称东果格格,封固伦公主
努尔哈赤入赘
元配嫡福晋,为第一任大福晋
史称太祖元妃
继妃    富察氏,名衮代    莽塞杜诸之女    
子二
皇五子莽古尔泰;
皇十子德格类;
女一
皇三女,名莽古济
初嫁努尔哈赤三祖索长阿孙威准,生子昂阿拉按昂阿拉;
万历十三年复嫁努尔哈赤;
继室大福晋,为第二任大福晋;
天命五年二月,以窃藏金帛,迫令自尽(一说,被其子莽古尔泰所杀);葬福陵之外;
史称太祖继妃
侧妃
职位    姓名    父母    生卒年    子女    备注
侧妃    伊尔根觉罗氏    札亲巴晏之女    不详    

一皇七子阿巴泰女一
皇次女,名嫩哲

侧妃    叶赫那拉氏    叶赫贝勒杨吉努之女;孝慈高皇后之妹    不详    

一皇八女,名聪古伦,封和硕公主
明万历三十八年嫁努尔哈赤为侧福晋
侧妃    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    蒙古科尔沁贝勒明安之女    顺治元年二月卒    无子女    
太祖闻其贤,往聘之;
明万历四十年壬子正月嫁努尔哈赤为侧福晋
侧妃    哈达那拉氏    哈达部贝勒(都督佥事)扈尔干之女,哈达万汗见前显祖次妃之孙女    不详    无子女    明万历十六年戊子四月,扈尔干遣子岱善(即明实录之歹商)送之来嫁努尔哈赤为侧福晋
庶妃
职位    姓名    父母    生卒年    子女    备注
庶妃    兆佳氏    喇克达之女    不详    
子一
皇三子阿拜

庶妃    钮祜禄氏    博克瞻之女    不详    
子二
皇四子汤古代;
皇六子塔拜

庶妃    嘉穆瑚觉罗氏,名真哥    贝勒浑巴晏之女    不详    
子二
皇九子巴布泰;
皇十一子巴布海
女三
皇四女,名穆库什;
皇五女,嫁达启;
皇六女,嫁苏纳

庶妃    西林觉罗氏    奋杜里哈斯祜之女    不详    
子一
皇十三子赖慕布

庶妃    伊尔根觉罗氏    察弼之女    不详    

一皇七女,封乡君品级,嫁鄂托伊

庶妃    名德因泽;姓氏不详    不详    不详    不详    殉太祖
庶妃    名阿济根;姓氏不详    不详    不详    不详    殉太祖
子女

儿子
(16人)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姓名
职位
母亲
皇长子
爱新觉罗·褚英
废太子,广略贝勒
母为元妃佟佳氏
皇次子
爱新觉罗·代善
和硕礼烈亲王
母为元妃佟佳氏
皇三子
爱新觉罗·阿拜
追封奉恩镇国勤敏公
母为庶妃兆佳氏
皇四子
爱新觉罗·汤古代
镇国克洁将军
母为庶妃钮祜禄氏
皇五子
爱新觉罗·莽古尔泰
因罪夺爵,子孙降为红带子
母为继妃富察氏
皇六子
爱新觉罗·塔拜
追封奉恩辅国悫厚公
母为庶妃钮祜禄氏
皇七子
爱新觉罗·阿巴泰
追封和硕饶馀敏郡王
母为侧妃伊尔根觉罗氏
皇八子
爱新觉罗·皇太极
清太宗
母为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
皇九子
爱新觉罗·巴布泰
奉恩镇国恪僖公
母为庶妃嘉穆瑚觉罗氏
皇十子
爱新觉罗·德格类
因罪夺爵,子孙降为红带子
母为继妃富察氏
皇十一子
爱新觉罗·巴布海
镇国将军;传一代,绝嗣
母为庶妃嘉穆瑚觉罗氏
皇十二子
爱新觉罗·阿济格
罢英亲王
母为大妃乌拉那拉氏
皇十三子
爱新觉罗·赖慕布
追封奉恩辅国介直公
母为庶妃西林觉罗氏
皇十四子
爱新觉罗·多尔衮
和硕睿忠亲王,(追封成宗义皇帝,后罢)
母为大妃乌拉那拉氏
皇十五子
爱新觉罗·多铎
和硕豫通亲王
母为大妃乌拉那拉氏
皇十六子
爱新觉罗·费扬果
黜宗室
母不详(一说,母为继妃富察氏;一说,不是。)
女儿
(8人;养女1人)
皇长女(1578一1652),称东果公主,封固伦公主,谥固伦端庄公主。生母为清太祖元妃佟佳氏哈哈纳札青。明万历六年(1578)二月二十二日生。不仅是长女,而且是努尔哈赤诸子女中之最长者。长子褚英与次子代善是她的同母弟弟。明万历十六年(1588)嫁董鄂氏(亦称栋鄂、东果)何和礼,时年十一。因此称东果公主或东果格格。顺治九年(1652)七月卒,年七十五,葬于辽宁省灯塔市西大窑镇公安堡村东红宝石山南坡。 康熙五十五年(1715年)追谥端庄,即为固伦端庄公主。
皇次女(1587—1646),名嫩哲,称沾河公主,封和硕公主。生母为清太祖侧妃伊尔根觉罗氏,是第七子阿巴泰的同母姐姐。顺治元年(1644)卒,年五十一。
皇三女(1590一1635),名莽古济,称哈达公主,未正式册封,待遇视固伦公主,后革公主称号,削宗籍。生母为清太祖继妃富察氏衮代。
皇四女(1595—1659),名穆库什,革和硕公主。生母为清太祖庶妃嘉穆瑚觉罗氏,与第九子巴布泰、第十一子巴布海、第五女、第六女同母。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生。顺治十六年(1659)五月,穆库什卒,年六十五。
皇五女(1597—1613),无封。生母为努尔哈赤庶妃嘉穆瑚觉罗氏,与第九子巴布泰、第十一子巴布海、第四女穆库什、第六女同母。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生。
皇六女(1600一1646),无封。生母为第四女穆库什、第五女同母。明万历二十八(1600)生。四十一年(1613)嫁海西女真叶赫部纳喇氏苏鼐,时年十四。苏鼐(苏纳孝慈)曾官至都督,后金天聪九年(1635)因故革去世职。祟德五年(1640)卒。第六女于顺治三年(1646)卒,年四十七。
皇七女(1604—1685),封乡君品级。生母为努尔哈赤庶妃伊尔根觉罗氏。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三月初十日生。大金朝天命四年(1619)嫁给骑都尉纳喇氏鄂托伊,时年十六。崇德六年(1641)鄂托伊阵亡。第七女乡君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卒,年八十二。
皇八女(1612—1646),名聪古伦,封和硕公主。生母为努尔哈赤侧妃叶赫纳喇氏。明万历四十年(1612)十二月初七日生。顺治六年(1649)四月公主去世,年六十。
养孙女(1612—1648),名肫哲,封和硕公主。是努尔哈赤从子(侄子,弟舒尔哈齐第四子)恪僖贝勒图伦之次女。明万历四十年(1612)七月十六日生,天命年间努尔哈赤抚养宫中。天命十一年(1626)15岁时嫁给蒙古科尔沁部台吉博尔济吉特氏奥巴。天聪六年(1632)奥巴去世,复嫁给蒙古土谢图亲王巴达礼。祟德二年(1637),皇太极遣使封其为和硕公主。顺治五年(1648)卒,年三十七。
[14]
衔称
姓名
籍贯
旗籍


亲属
备注
孝慈高皇后
叶赫那拉氏孟古格格
叶赫部

      
八子太宗皇太极

      
父:叶赫部长杨吉砮
孝慈昭宪敬顺仁徽懿德庆显承天辅圣高皇后
元妃
佟佳氏哈哈纳札青

      
      
长子广略贝勒褚英
长女固伦公主东果格格
父:塔本巴宴

  
次子礼烈亲王代善
继妃
富察氏衮代
建州女真

      
五子和硕贝勒莽古尔泰
三女格格莽古济
父:莽塞杜诸祜

  
十子和硕贝勒德格类
十六子费扬果
大妃
乌拉纳喇氏阿巴亥
乌拉部

      
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

      
父:乌喇贝勒满泰
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殉葬
十四子睿忠亲王多尔衮
十五子豫通亲王多铎
寿康太妃
博尔济吉特氏
蒙古科尔沁部
正蓝旗

      
      
父:科尔沁郡王孔果尔

  
侧妃
伊尔根觉罗氏

      
      
七子饶馀敏亲王阿巴泰
次女和硕公主嫩哲格格
父:札亲巴宴

  
叶赫那拉氏
叶赫部

      
      
八女和硕公主聪古伦
父:叶赫部长杨吉砮,孝慈皇后妹

  
博尔济吉特氏
蒙古科尔沁部

      
      
      
父:科尔沁贝勒明安

  
哈达那拉氏
海西女真

      
      
      
祖父:哈达万汗

  
父:哈达贝勒扈尔汉

  
庶妃
兆佳氏

      
      
三子镇国勤敏公阿拜

      
父:喇克达

  
钮祜禄氏

      
      
四子镇国克洁将军汤古代

      
父:博克瞻

  

      
      
六子辅国懿厚公塔拜

  
嘉穆瑚觉罗氏真哥

      
      
九子镇国恪僖公巴布泰
四女和硕公主穆库什
父:贝勒浑巴宴

  
十一子镇国将军巴布海
五女
六女
西林觉罗氏

      
      
十三子辅国介直公赖慕布

      
父:奋杜里哈斯祜

  
伊尔根觉罗氏

      
      
      
七女乡君品级
父:察弼

  
阿济根

      
      
      
      
      
从殉
德因泽

      
      
      
      
      
从殉
6姓氏之谜
编辑

1、爱新觉罗
清太祖努尔哈赤姓什么?一般人可能会毫不犹豫地说出姓爱新觉罗。其实关于努尔哈赤的姓氏,文献记载,稗官野史,杂说纷纭,莫衷一是,成为一团历史之谜。据文献记载就有六种说法:认为努尔哈赤姓佟、童、崔、雀、觉罗、爱新觉罗。清朝皇室祖先以神话为名,认为其姓氏“爱新觉罗”原系天赐。
努尔哈赤的姓氏之所以谜团重重,原因在于,满洲初期没有文字,没能留下原始的满洲文献记载;据《清太祖实录》记载,清朝皇帝都认为自己姓爱新觉罗,其中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有三个仙女在池中沐浴,一只神鹊衔来一枚果子,落在三仙女的衣服上,仙女爱不释手,把果子放入口中,吞进腹中,从而有了身孕,生下一个男孩,男孩相貌奇异,而且刚出生就能说话,仙女告之,他姓爱新觉罗,名叫布库里雍顺。布库里雍顺也就是清朝皇帝的祖先。
清朝在《清太祖实录》之后,官修的“会典”、“宗谱”、“通志”等,以及皇帝的御制诗文,凡属清代的官书,都来自努尔哈赤及其后裔一方所编造的所谓记载,都是“钦定”、“御制”,也都是说自己姓爱新觉罗。 [5]
2、“童”或“佟”
在明朝、朝鲜的文献记载中,努尔哈赤姓“童”或“佟”。
刚开始满洲并没有满文,当时明朝、朝鲜的官私书籍里,关于清朝先世的姓氏又是怎样记载的呢?
据阎崇年考证,明朝和朝鲜的文献均有记载,清太祖努尔哈赤姓佟或童。努尔哈赤曾作为明朝的建州卫官员,先后八次骑马到北京向明朝万历皇帝朝贡。明人或明清之际的学者,做了大量的记载,都说努尔哈赤姓佟而且努尔哈赤曾同朝鲜打交道数十年,朝鲜文献也留下大量记载。申忠一《建州纪程图记》有如下记载: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正月,努尔哈赤向朝鲜国王回帖云:“女真国建州卫管束夷人之主佟努尔哈赤禀”等等。
努尔哈赤画像
努尔哈赤画像(9张)
努尔哈赤自称姓佟。申忠一作为朝鲜南部主簿到达佛阿拉,受到努尔哈赤的接见,并在那里住了一段时间。他回国后将见闻写成《申忠一书启及图录》即《建州纪程图记》,资料珍贵,相当可信;而那篇《回帖》是努尔哈赤本人让他转给朝鲜国王的。这是努尔哈赤亲自审阅过的正式公文,应当算是第一手资料。但是,朝鲜文献更多的是把“佟”写作“童” 。
“童”和“佟”实际上是女真人的普遍姓氏,是假借汉人的姓氏。佟姓或童姓,不但是辽东的显著大姓,也是当时女真人的普遍姓氏。谁做了部落的酋长,谁与明朝发生关系,这人便以佟或童为姓,通过“四译馆”,转给明政府。
章炳麟的《清建国别记》中提到一种说法,佟姓原来是汉人的姓氏,后来常被夷人袭用,以假冒汉人。清朝皇室的祖先在名字前面冠以“佟”姓,可见女真酋长,可以随时姓佟或童,佟姓或童姓,也就成为他们的公姓。
3、“雀”或“崔”
努尔哈赤的姓氏除了佟或童的说法之外,朝鲜人还有记载称他姓雀或姓崔。
阎崇年认为,有一种解释是来源于努尔哈赤的母亲因为吞下雀卵才生下了他,不过清朝人并没有如此记载,《清太祖实录》的《武录》、《满录》、《高录》三书,仅记载其母怀孕十三月而生努尔哈赤之事,并无吞卵而孕之说。
第二种解释则来源于仙女吞服神鹊留下的果子而生下清朝皇帝祖先的神话,因此传闻努尔哈赤姓雀。而且满洲先人曾把乌鹊作为图腾,这些都能把清朝皇室姓氏同“鹊”或“雀”相联系。当然也有学者提出了新看法,认为努尔哈赤姓“崔”是由于朝鲜语中,崔的发音介乎于汉语缺和吹之间,与“觉罗”中“觉”字音相近,于是怀疑崔姓是来源于“觉罗”的误读。 [5]
7陵寝墓地
编辑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故宫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故宫
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墓。与沈阳市的昭陵、新宾县永陵合称“关外三陵”、“盛京三陵”。
东陵公园始建于公元1629年(天聪三年),到公元1651年基本建成。后经清朝顺治、康熙、乾隆年间的多次修建,形成了规模宏大、设施完备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群。距今已有三百六十余年历史。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大清建国,定陵号为“福陵”,1929年被当时奉天当局辟福陵为东陵公园,1963年被列为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国务院将其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陵公园地处于沈阳市东郊二十里的天柱山上,整个占地面积为557.3公顷,其中陵寝占地为19公顷,整座陵墓背倚天柱山,前临浑河,自南而北地势渐高,山形迤逦、万松参天、众山腑伏、百水回环、层楼朱壁、金瓦生辉、建筑宏伟、气势威严、幽静肃穆、古色苍然,其优美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邃人文景观早已为历代文人雅士所垂青。福陵建筑格局因山势形成前低后高之势,南北狭长,从南向北可划分为三部分:大红门外区、神道区、方城、宝城区。陵寝建筑规制完备,礼制设施齐全,主要建筑规模宏伟,陵寝建筑群保存较为完整。
2004年7月1日,在中国苏州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批准中国的沈阳福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8艺术形象
编辑

文学形象

《大风歌-努尔哈赤传奇》-李东
《揭秘清宫悬案:正说清朝十二帝》
  作者:阎崇年
  中华书局出版社
  第一部分 天命汗努尔哈赤(1)~(6)
《大清开国之君:原来努尔哈赤》
作者:张研
  重庆出版社
《努尔哈赤私秘生活全记录》
  作者:司马路人
  中国戏剧出版社
《剖析一代王朝崛起的天命:清朝兴起史》
  作者:周远廉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影视形象

1986年《努尔哈赤》:侯永生饰努尔哈赤;
1987年《满清十三皇朝》:王伟饰努尔哈赤;
2002年《孝庄秘史》:许还山饰努尔哈赤;
2005年《太祖秘史》:马景涛饰努尔哈赤;
2012年《清宫美人无泪》:周绍栋饰努尔哈赤。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清朝君主
参考资料
1.  努尔哈赤  .新华网 [引用日期2014-01-29] .
2.  史观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中国战略网 [引用日期2013-12-7] .
3.  《清史》: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姓爱新觉罗氏,讳努尔哈齐。其先盖金遗部。始祖布库里雍顺,母曰佛库伦,相传感朱果而孕。稍长,定三姓之乱,众奉为贝勒,居长白山东俄漠惠之野俄朵里城,号其部族曰满洲。满洲自此始。元于其地置军民万户府,明初置建州卫。斋
4.  《清史》三月庚午,迁都沈阳,凡五迁乃定都焉,是曰盛京。遣喀尔达等征瓦尔喀,归,降其众三百。
5.  努尔哈赤姓氏有六种说法 清太祖究竟姓什么  .腾讯网 [引用日期2013-11-28] .
6.  阎崇年 .《努尔哈赤传·正说清朝第一帝》 :北京出版社 ,2006 :117-118 .
7.  阎崇年 .努尔哈赤传·正说清朝第一帝 :北京出版社 ,2006 :134 .
8.  阎崇年 .努尔哈赤传·正说清朝第一帝 :北京出版社 ,2006 :143 .
9.  清史稿 太祖本纪  .国学网 [引用日期2012-10-18] .
10.  周远廉,简评努尔哈赤,《历史档案》,1981年第01期 
11.  努尔哈赤传:正说清朝第一帝  .新浪 [引用日期2013-11-28] .
12.   阿古都督世系的《永陵喜塔腊氏谱书》  .满族文化网 [引用日期2012-10-18] .
13.  《爱新觉罗宗谱·星源集庆:7—10页》
14.  《爱新觉罗宗谱·星源吉庆》


文章来自: 本站原创
引用通告: 查看所有引用 | 我要引用此文章
Tags:
相关日志: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2235